❶ 幼儿德育教育内容
一、重视情感教育
幼儿入园之初,在与人交往方面带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往往都是从自我角度出发,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等意识,因此我们将情感教育放在德育的首位,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教育幼儿热爱父母、老师、小伙伴,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关心他人等等。
二、重视性格培养
每位幼儿都能够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积极活跃的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兴趣多样,愿意和小伙伴交往,愿意接受集体制度规范的约束等。
三、重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的培养
每位幼儿都能独立喝水、进餐、洗手、入厕、入睡。配合成人穿、脱衣裤等,帮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提供给幼儿自主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进一步加强礼貌教育与纪律教育
每位幼儿都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要对老师、同伴、亲戚、家人有礼貌,早上入园向老师问早问好,不小心撞到同伴会说“对不起”,接受别人的东西或帮助会说“谢谢”,下午离园会对老师和同伴说“再见”,遵守班级班规。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教师对待幼儿的情感倾向很容易影响幼儿对同伴的亲疏关系,因此,教师要做到平等对待每位幼儿,善于发现和保护每位孩子的特点,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孩子,对于需要帮助的幼儿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引导幼儿学会同伴合作,尤其是幼儿刚(文章转贴自实用工作文档栏目) 入园,特别需要得到帮助和指导。
❷ 德育教育内容有哪些
德育包括下面这些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不仅体现在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各种意识形态和整个上层建筑之中,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影响民族和命运的重要因素。
2、理想教育: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3、集体主义教育:长期以来,人们凭直觉认为,私的概念是具体的,个人主义的定义容易理解,即是私利,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对此讲得也比较透彻。而公的概念则被泛化,对于集体主义,则被视为抽象,看不见,摸不着,这是由集体主义的属性决定的。
4、劳动教育: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人道主义和文明行为这些道德是人类共有的基本美德,既是人类自身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道德基础,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和标志。
6、自觉纪律教育:指的是使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集体纪律的意义,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和品质的教育,其履行《守则》。
7、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用社会主义与法制的基础知识教育,增强他们的社会主义公识,使他们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与自己生活直接有关的法律,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
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是使树立科学人生观,并以其为指导,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的教育。
9、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现行德育课程内容的主要特点是:
1、生活化。遵循不同阶段生活的逻辑,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
2、综合化。每一学段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多重价值,整合多种学科内容。《品德与生活》包含了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3、生本性。课程内容主张从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尊重已有的生活经验。
4、开放性。面向逐步扩展的整个生活世界,从封闭的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