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家长控制自我情绪冷静教育孩子的方法
实践证明,用冷静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管教,远远胜过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那么家长们该怎么做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家长控制自我情绪冷静教育孩子的方法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长控制自我情绪冷静教育孩子的方法1
家长在教育孩子途中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如果将不良情绪传给了孩子,教育结果可以说等于0。该用怎样的态度去教化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呢?不妨看看本文。
“这里是半杯水,不同的人看到这半杯水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人会说:渴死了!怎么只剩半杯水?而有的人却会说:渴死了,还好,还有半杯水。”为什么人的情绪差异会如此之大?老师指出:这是想法控制了我们的情绪。当遇到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而不同的想法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合理的想法使我们产生积极情绪,而不合理的想法则会导致消极情绪。生活中家长如果时常出现消极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控制好自我情绪是做到“零吼叫”教育孩子的第一步。那么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过程中怎样做到“零吼叫”?
第一招:审视自己的情绪状态,莫让不良情绪传染给孩子。当家长自身的情绪状态并不好的时候可以先花一点时间调整下自己的情绪,等到情绪稳定时再和孩子们沟通。千万不要以为孩子们还小就以为他们“读”不出家长的情绪,其实孩子们十分敏感。
第二招:为孩子创造空间,尊重孩子的隐私,重视他们的观点。在这里林少恵老师着重强调给孩子空间不仅仅是给孩子一个单独的寝室,给孩子们留下宽松的心理活动空间才是真正尊重孩子隐私。试问各位家长们在进孩子寝室的时候敲过门说“我可以进来吗”?
第三招:无论孩子的学习怎么样,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你是爱他/她的。应试教育不仅仅是孩子们的负担,而且牵动着家长们的心。尽管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但是不要让孩子们每一次成绩的好坏成为家庭关系的晴雨表。
第四招:为孩子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而喝彩。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有的在家长们看来不值一提,或者家长根本没有关注到。这十分挫伤孩子们再接再厉的积极性。要体会到孩子们在取得进步过程中的艰辛,当然更需要关注到孩子们的进步。
第五招:制定家规,事前就与孩子约法三章。所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孩子还没有养成自律性的时候,家长们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孩子“约法三章”是许多成功家庭所走过的路。
与此同时,家长应注意的是:
第一、“零吼叫”不是放任不管。
第二、警惕因为“有求必应”和“不忍心”等而强化了孩子的不良行为。
第三、说到就要做到。
家长控制自我情绪冷静教育孩子的方法2
第一步:舒缓怒火
生理脑
当我们再次遇到让自己生气、焦虑的问题,第一反应是想责骂,甚至是动手的时候,可以试试以下方法缓解怒火:
1、数数
情绪要爆发的高峰期,可以心理默数10个数字,当我们10、9、8、7……开始数着的时候,我们往往就是在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要理性,避免冲突爆发。
2、深呼吸
当我们稍微克制住了自己想发脾气的行为后,我们可以做几次甚至是十几次深呼吸,用来缓解自己紧张的神经,有助于自己冷静、放松下来。
3、喝杯水
当自己想要争吵、责骂,或者因为难过想要哭泣的时候,可以给自己倒一杯温水,帮助自己先从生理上平和下来,也给自己生理脑片刻缓和的时间。
了解生理脑之后,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它学会控制自己情绪的爆发点,也可以掌握应对孩子情绪的方法,比如当孩子输掉比赛大哭的时候,我们不用再说“输赢不重要,这就是一个游戏而已”,我们应该明白,这时候孩子的思维脑还没有启动,讲道理不起作用,而身体上的接触,比如你给孩子一个拥抱,其实对孩子的安慰作用更大。
第二步:觉察自我
情感脑
当我们经过生理脑,慢慢进入情感脑的这个期间,我们要让自己学会用没有伤害的方式,表达情绪。
1、隔离
当我们自己和孩子,或者是和爱人有冲突,对方都很激动的时候,为了避免情绪爆发、冲突升级,可以选择给双方一个独处的机会,时间需要长一点,比如半个小时左右,这个期间自己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下,整理一下思绪,让自己不会一直处于混乱中。
2、记录感受
我们之前提到,脾气不是无法改变,是可以控制的,那么管理和调整情绪的开始就是觉察,而记录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自我觉察的方式,它也是一个可以让情绪“看得见”的方式。
从当下的情绪回忆到过去的事情,这就证明我们已经从生理脑过渡到情感脑,因为生理脑只有当下的反应,而情感脑不仅有当下,还有过去。
3、表达以“我”开头,而不是“你”
对内记录梳理后,当我们想对外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我们很习惯用“你”开头,这样特别容易又陷入指责和评判中,即使是赞美,以“你”开头,也不容易让孩子真的`理解你的感受。
你太不听话了VS我感觉非常生气
你真棒VS我真的为你感到骄傲
我们很多人习惯用前者的方式表达,有时候当我们用自己权威的视角去判断孩子的同时也忽视了自己的感受。可以多试试以“我”开头表达情绪,甚至如果你的孩子天天把自己锁在自己房间,不愿和你交流,你可以试试和他玩这个游戏:“只说我,不说你”。每次可以是15分钟,当我们和孩子什么事情都用“我”开头,过程中不评判对方,慢慢地,你和孩子间就彼此学会了表达自己的心声,也能够学会倾听对方的感受。
第三步:清晰表达
思维脑
当我们度过生理脑、情感脑进入思维脑,我们开始思考真正的解决方案。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比如我们提到的写作业不认真、玩手机超时、赖床迟到等等,都有不同的解决方式,而且每个孩子适合的方法还不一定相同,但不变的是,我们需要传递清晰的信息给思维脑。
1、就事论事
当我们回到理智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和孩子就事论事,不是一顿唠叨和抱怨。
2、清晰说明你的诉求
我们应该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告诉孩子你看到的问题,不夹杂情绪和埋怨,坚定而平和地说:我看到你玩手机已经40分钟了,你打算什么时候结束?
3、用“要做”替代“不要做”
面对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有时候不是孩子不听话,是我们给的信息太多,又是发脾气、宣泄情绪,还有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弄得孩子都不知道哪句话是气话,哪句话是要求,所以如果你让孩子改变自己的行为,请清晰、明确地传达你期待他做什么,而不是一直说不做什么:
过马路的时候,你不要乱跑VS过马路的时候,我需要你紧紧拉着妈妈的手
你怎么还玩手机,早点睡觉VS我们约定的是10点之前睡觉
用后者的方式说话,孩子才能清晰地知道行为的导向,而不是只记得妈妈一直发脾气。
真正的情绪管理,绝对不是一个“忍”字,如果我们想从根本上控制情绪,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下功夫,不让自己忍耐和积压不满,小情绪会表达,大脾气才不爆发。
面对孩子,有时候我们的情绪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但是通过不断的修炼,相信我们最终会平稳地解决问题。
㈡ 教育小孩时,应该怎么把控脾气呢
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中,不应该对孩子发太大的脾气,因为这样有可能导致孩子会害怕自己的家长。家长们就应该要好好控制自己的脾气,要考虑到自己孩子的年龄,不要发太大的脾气。家长也要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这样有可能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教育应该以鼓励为主。
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发脾气不是唯一的教育方法,甚至还有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发脾气式的教育,会导致孩子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应该选择以鼓励为主,要收着自己的脾气,要好好的鼓励他,要清楚应该教他什么。发脾气对自己不好,这样也会影响到心情,而且发脾气也会影响到孩子。
㈢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实在是特别生气的话,要让自己出去冷静一下再面对孩子。
㈣ 如何教育孩子控制情绪
在朋友家中无意看到一本书叫《我好生气》,里面讲述了孩子如何认识生气时候的感觉和教育孩子在生气之后应该怎么做。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真是如获至宝,因为豪豪那时候正处在terrible
twos的阶段,动不动就发火,爱生气,爱大喊大叫。看着这本书,就好像找到了一个老师,让我有所感悟。书中说,生气是一种火辣辣的感觉,我觉得这个形容很贴切。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会生气是一种很正常地反应。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自己首先多看了几遍,因为这本书是中英文的,所以我也让老公看了一下。我自己觉得看本书对我自己的收获就是可以更好的理解孩子的情绪表达。以前每次看到豪豪发火,我都会很生气,觉得他脾气不好,无理取闹,后来我就一直苦找原因,而看完这本书后,我想生气就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如果我生气的时候会怎么样?事实上,我生气的时候会比豪豪做出更多为了发泄而作的事情,而情绪在一个怒点时,如果可以有途经发泄掉,那不失为一个培养控制情绪的方法。书中有说,当我们生气的时候,该怎么办?用想的方式去打人,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大声地发泄,还可以告诉别人自己的生气。这本书我在豪豪terrible
twos表现非常明显的时候,几乎每天晚上都会给他说一遍,用我自己理解的方法去帮助他理解他的一些极端情绪,然后告诉他怎么去发泄这些情绪。有的时候,我还会假装生气的样子让他来模仿我在生气的时候会做的事情,用间接的表演方式灌输给他正确的发泄途径。现在很多朋友看到豪豪都会发现豪豪的转变是很明显的,之前那些不讲理的皮性,如今已经消失了很多。刚才有一个博友问我,孩子脾气不好怎么办?这让我回想起豪豪那时候的这些反应,其实我已经忘记了豪豪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不再随意发火,发脾气的。这几个月,他似乎已经找到了发泄的正确方法,我几乎没有听到他对着我大叫,所以我差不多都忘记了他曾经让我头疼的那些个日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经历terrible
twos,每一个孩子会根据自己的性格表现出不一样的反应。父母遇到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担心。每一个孩子都会有成长的经历,我们要做的就是观察他的表现,找出对应有效的方法,在每一个阶段认真的帮助孩子去度过,教给他一些好的方法,磨练他的个性。就好比生气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本书就是一本很好的启蒙教育书,如果孩子有这个方面的问题,我会提议父母去读读这本书。这一套情绪方面的书对我们家长也是很好的阅读刊物,有些方法我们是可以借鉴的。我曾经看到过有些地方说这本书适合3岁的小朋友看,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觉得这本书更适合在terrible
twos行为出现的开始,所谓对症下药,就是要在病症最初发现的时候开处方才是最管用的,不是吗?很多小孩就是因为在2岁的时候没有好好地被引导,就会把一些不好的表现继续延迟下去,虽说这些表现都是正常的,可是关键的还是要看我们做父母的是否用心去引导和帮助孩子。最后说三点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应对:第一,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充分的发泄,然后慢慢的冷静下来。第二,言传身教的方法,大人对孩子平时说话要注意,不要大喊大叫,这个时候的孩子模仿能力非常强。你得大喊大叫会让他觉得大喊大叫并没有不对,一旦习以为常,以后就难纠正这个观念了。第三,找出尖叫的原因,帮助他控制情绪。孩子发脾气也不是没有缘由的,看看问题在那里,针对问题好好开解。
㈤ 怎样教育孩子控制情绪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能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怎样教育孩子控制情绪呢?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教育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了解孩子情绪的来源
首先,我觉得孩子的情绪来自学习。在我们国家,学习会占据孩子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所以学习的好坏或者说学习的情况非常影响孩子的情绪。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也许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也许会受到同学的小瞧,也会遭到家长的抱怨和指责,这些孩子就会时常处于挫败、害怕等情绪状态里,当接收到来自外界的压力的时候,还会有愤怒等等的情绪出来。那些学习太好的孩子呢,因为高出不胜寒,也经常会有担心、不安等等情绪里。而考试则几乎是所有孩子压力的来源,让孩子时常处于不好的情绪里。
情绪的另外一个来源会来自孩子身体上。女孩子身体发胖或者脸上长痘痘,都能困扰到她们的情绪。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在意自己的外表,所以,这也算正常表现。家长先不着急,首先从内心里就有,无论我的孩子是啥样,我都是爱他的心理,然后再言行举止上,让孩子感受到我爸妈就是爱我的。
还有来自人际交往的问题对孩子情绪的影响。挨了老师批评的孩子、跟同学打了架的孩子,谈恋爱的失恋的孩子、以及亲子关系不好的孩子,她们的情绪都会很受影响,而且也会有大的波动。
10个小技巧教会孩子管理情绪
一、帮助孩子认知情绪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能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我们可以随时指出孩子的各种情绪:激动、失望、自豪、孤独、期待等等,不断丰富孩子的情绪词汇库。
孩子能识别出的情绪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就是处理情绪的开端。能表达,他才能沟通,才能想办法。有时,只需表达出来,情绪就解决了。
二、跟孩子一起品味美好事物
品味美好,有很多方法。比如,随时给孩子指出值得品味的各种细节。生活中的点滴很容易被忽视略过,我们指给孩子看,就是在延长这些瞬间、扩大这些细节。
品味美好的另一个方法是,存储记忆,延长美好。就是说,给好事拍照、录像、写日记记录、存档,经常跟孩子一起看,回顾这些美好的瞬间。
另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分享。鼓励孩子主动分享,他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小孩之所以有时不愿意分享,是因为他对所有权还缺乏安全感,逻辑思维能力也有限,对环境感到不可控、难以预期。这些大人都要理解。
三、随时肯定正向的性格和品格
我们平时少看孩子的所谓缺点和错误,以及能力上的种种不足,多去发现孩子这些优秀品格的表现,一旦发现,就及时肯定,这样久了,孩子就会更多地朝这些方向去发展。
现在的家长们对能力上关注过多。我们可以这样想,孩子长大后,哪样能力有机会得到发挥,这很难说,但好的性格和品格却是处处有用的。能力有可能被埋没被荒废,但性格和品格却永远不会。
四、对成长感的识别和强调
成年人都会在发现自己有所成长时感到欣喜,对于孩子来说,成长就更是他们的全部,所以更加重要。每当孩子有进步时,家长及时指出来,让他看到,告诉他,你记得不,你去年、上个月还是什么样呢,现在都可以做到这样了!
进步、提高、成长,这是最能体现孩子自身价值的。随时抓住时机,发现具体的进步,告诉孩子,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优秀!
五、培养兴趣爱好,给孩子提供投入做事的机会
对兴趣爱好的培养,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心理学家发现,一个有着成熟的兴趣爱好的人,他们对新事情更感兴趣,学习能力更强。因为他们的学习更是出于内在动机,他们有更顽强的意志力和激情。
兴趣爱好的作用,除了益智、陶冶情操、休闲等等,它还可以像一个心灵上的朋友一样,让人在欢乐时去跟它分享、忧伤时跟它倾诉。兴趣爱好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让我们能全身心投入去做事情的机会,这种投入的感觉非常宝贵。有心理学家把这叫“酣畅感”,据说这是一个快乐的重要来源。
所以家长应该想想,应该选择哪些事情给孩子去做。我们出于爱心,总想给孩子更多的享受。但是,让他被动地享受,比如看电视、吃东西,他的乐趣也有,只是这些乐趣肤浅、短暂。而稍有点挑战的事,他反倒更能投入。难度如果过大,他就又没了兴趣。
其实小孩在玩游戏时,常常就能体验到这种酣畅感。孩子大一些之后,做事往往就参杂了很多功利心,有了压力,难以全心投入。现在很多的兴趣班更是把兴趣变得没趣了。我们家长要多反思自己在其中的作用。
六、给孩子“心理玩具”
心理学家在做提升幸福感的干预实验时,有一些看似很普通、有点幼稚的做法,如,记录下来当天发生的好事,并解释为什么你感觉不错;写下能展现你好的一面的事情,每天去温习。据调查,每天写下三件让你感觉好的事,这个做法效果很好,效果的持续时间也长。
家长自己也可以这样做,也可以引导孩子这样做。我们可以在情绪有些低落时,把这些好事当作心理玩具,拿出来玩味。我们也可以每天睡觉前或在其他空闲时间里,没事就在脑子里。
七、不做情绪绑架
有的专家告诉家长,跟孩子说:“你那样做,妈妈很生气”、“那样做,妈妈不喜欢”。我们大人正常的情绪反应,可以让孩子知道,不必刻意掩饰。我们可以生气,但是如果总是用家长的情绪去管教孩子,这不是好办法。总这样说,孩子会觉得他应该对大人的情绪负责。他会忘记遵守规则的本来的意义,也容易有很多不必要的自责和内疚。
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看到他的不好的行为会有怎样的不好的结果,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对家长的情绪负责。教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家长也是,也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八、接受孩子的消极情绪
对于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不要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不要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应该感到失望”、“你没有理由生气”等等,而是要帮助孩子去接受、识别,然后再教给处理办法。
教给孩子管理消极情绪的前提是,我们自己要能从容去对待。要改变这种反应,首先要认识到,消极情绪对孩子是有益的,是他认识自己、提高情商、学习成长的一个好机会。它是中性的,不是坏事。把它当作一阵风吧,控制好,甚至利用它去发电、放风筝。
只有当我们自己接受了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才能做到不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他的情绪,并且教给孩子去接受他的情绪。
九、给孩子自己处理消极情绪的机会
孩子发脾气,我们本能地想救火。如果认识到消极情绪的意义,我们就知道,不必急于让情绪消失,而是要尽量给孩子机会,让他感受、识别,同时自己锻炼着平复下来。他每自己平复一次,他的情绪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锻炼。
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家长自己能保持中性态度,这会帮助孩子更好地平复情绪。有很多情况,孩子是被家长的坏情绪火上浇油,愈演愈烈。
十、教给他处理消极情绪的办法
宣泄法:比如打沙发打枕头(当然对于爱打人的小男孩慎用)、撕纸(其实这些宣泄法背后的道理就是,要以破坏性最小,不影响别人的方式发泄情绪);倾诉法:找人聊天、写日记、随意画画;镇静法:数数、深呼吸;转移法:看景色、听歌、运动、做自己的爱好。还有就是前面写过的那些能引起积极情绪的方法,比如想好事、品味美好等等。
㈥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
序言父母怎样去教育孩子,成为现在很多父母比较担心的问题。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只会一味的打骂的话,那么孩子肯定是不会获得很好的成就的,反而他们还会心生怨恨。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复杂的情绪,比较生气,甚至想要对孩子进行打骂。
不要反问孩子
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千万不要用更多反问的语气,让孩子觉得自己所有事情都是错的,这样不仅会打击他的自信心,而且会产生相当大的自卑情绪,这样是不利于孩子的人生。毕竟孩子还小,他们根本就不懂得一些道理,一味的强加,去教训,去将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往往会带来许多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