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青少年素质教育学校怎么教
扩展阅读
三下数学知识点归纳图 2025-02-13 21:08:10

青少年素质教育学校怎么教

发布时间: 2023-05-29 15:14:30

㈠ 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营造有利于素质教育落实的良好育人环境,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

1、政府是主导。让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各级政府应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强对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指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2、学校是关键。各级各类学校都应树立正确办学理念,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真正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去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学习,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社会实践,发展个人兴趣爱好。

要改变以升学率“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评价方式,建立以全面发展标准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把教育从应试和高考的指挥棒下解放出来。

3、家庭是基础。家长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不能揠苗助长,“学校减负、家长加压”。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为根本,自觉成为素质教育的“推手”。

4、社会是保障。应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正确的人才观,改变单纯追求学历、追求文凭的倾向,形成使用人才重素质、重实际能力的观念。努力消除社会浮躁功利之风对教育的侵蚀,让教育回归育人本真。

5、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战略主题,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的全过程。

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㈡ 素质教育是什么该如何进行素质教育

我们可以简单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德智体美劳的教育,这也意味着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关注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里,很多家长会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甚至会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事实上,一个优秀的孩子可能会存在各种特征,学习也仅仅是评估孩子优秀与否的标准之一,我们也需要同时关注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问题,现代社会的教育也会非常看重孩子的综合发展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指的是德智体美劳的教育。

每个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都不相同,以我来看,素质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需要从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的方面来正确引导孩子。当孩子出现各种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引导孩子主动解决问题,家长和老师需要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成长方向。

㈢ 素质教育的实行,都有哪些做法

素质教育有四个方面:

2.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人格成长的源发地,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却忽视了孩子的德行教育。“重智轻德”的现象比比皆是,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3.建设高素质教师伍。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治校之道 ,以师为本 ”,加强师德的提升,提高职业素养和道德,充满正能量的高素质的教师才能给予学生正能量的影响。

4.营造和谐平安美丽的校园环境。

一所好学校,进入校园后,感受到学校像一个家,是一个温馨的地方,让人感到安全、舒坦。有了安全感,精神才能有归宿感,学生才能快乐学习,全面发展。要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学校文化氛围。为深入发展素质教育做好保障。

㈣ 浅谈如何搞好青少年素质教育

一、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青少年综合素质稳定发展的保障。社会上的各种因素对人的成长发展都起作用,也都有影响。特别是年轻学生的思想、品德、性格、才智的形成和发展,都毫不例外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我们应营造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接受社会因素中积极方面的教育,排除社会因素中消极方面的影响,不断在社会实践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锻炼自我、把握自我、增强审美观,加强自我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社会认识,转变社会观念是社会对发展素质教育的重大支持,同时,社会应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存和生长空间,不能只看学生的成绩,应更多地关注其成长。
社会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作用,也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整个社会都应该懂得为青少年创造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就是对人类未来负责。我们都应该注意对青少年正确引导与教育,以保障他们健康成长,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

二、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有效场所,是青少年综合素质形成的主导,它在人生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在现阶段,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智力教育,忽视其他素质教育及后进生教育,重视“主课”学习,忽视“副课”学习,学生除了吃饭和不足的睡眠时间之外,整天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中渡过的,学生都背着沉重的学习包袱。这样培养的人才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毫无创新意识,综合素质差,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需要。因此学校教育迫切地需要全面加强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学校首先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其次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开全、开足、开好所有课程,特别是音、体、美、劳技、心理健康等;再次,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方式,鼓励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此同时,学校必须争取家庭和社会教育机构的配合,使各方面的教育统一起来,使学生在学校中受到的教育,能够在他所参加的各种校外活动中得到强化和巩固,避免社会和家庭环境中的消极影响削弱了学校教育的影响。

三、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我国古语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综合素质形成的基础,是整个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新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发展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在当前,每个家长对自己的独生子女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分溺爱,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情况,忽视对孩子的道德观念教育。生活方面没有负担,使孩子在生活中是“小皇帝”、“小公主”,这样的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但在社会上无任何竞争能力,甚至连基本的生活生存能力都没有,更谈不上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了。
所以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孩子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父母对孩子不能溺爱放纵,也不能粗暴专横,而要采取民主的态度,同时要严格要求,要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父母要尽心建立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整洁有序的家庭物质环境,建立平等的家庭人际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进而塑造孩子有团结、协作、民主与进取精神的健全个性。同时,父母应当积极支持学校教育,配合学校关心孩子的发展,同学校密切配合,启发和督促孩子认真接受学校教育,以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㈤ 学校如何开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开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在书中寻找知识。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老祖先早就形象凝练地道出了关于阅读的要义——我想无论如何,在课堂是破不了万卷书的,唯有在学堂外也即今天的课堂外才有可能去读成千上万卷的书,也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因为每节课程都有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它无法做到全部扩散开来,即使是扩散了,也是指引,给出方向和明灯。

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在许多地方和学校,语文课成为学生最反感和最不受欢迎的课。

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这正是我们长期以来不重视课外阅读所付出的最惨重的代价。

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得好,运用得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古人一直强调多读,他们认为只有多读,才能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