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育理念是什么
教育理念,即关于教育方法的观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育原则等内容。
教育新理念的内容较多,主要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自主讨论、自主研究、合作学习等新的模式下教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自有教不好的老师,取消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方式,具体的几个方面如下:
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Ⅱ 教育理念有哪些内容
教育理念有哪些内容
你知道教育理念有哪些内容吗?很多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凭着自己的经验来教育,其实掌握一些教育理念能更好的地帮助我们,我已经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教育理念有哪些内容的相关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教育理念有哪些内容1
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发展的理念,素质教育的理念,创造性理念,主体性理念,个性化理念,开放性理念,多样化理念,生态和谐理念,系统性理念。
教育理念如下的基本特点:
(1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及其现象进行思维的概念或观念的形成物,是理性认识的成果;
(2 )教育理念包含了教育主体关于“教育应然”的价值取向或倾向,属“好教育”的观念;
(3)教育理念不是教育现实,但源于对教育现实的思考, 是教育主体对教育现实的自觉反映。因此,理论上它们是理念载体即理念持有者对教育的清醒认识,是他们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
(4 )教育理念是个其外延比较宽泛并能反映教育思维一类活动诸概念共性的普遍概念或上位概念,如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主张、教育看法、教育认识、教育理性、教育信念、教育信条等都在理念之中,而理念本身也包含了上述诸概念的共性。
此外,教育理念还以上述诸概念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以示其既有抽象性又有直观性。如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育原则等等;
(5 )教育理念之于教育实践,具有引导定向的意义。
教育理念有哪些内容2
一、孔丘提出的“儒家之私学 ——礼与仁”
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讲到克己复礼为仁,这是比较基础和传统仁的含义,但在此含有一种递进关系,虽说这远不是孔子理想的仁境界,但起着通往仁德之路的重要途径。可以把克己复礼为仁,比做“积极自由”,把最终的仁,比作真正“自由”。
如果要通往自我实现,那么道路定会不易,拿礼来理性的约束自己(制度,行为)属于社会性道德,具有强制性,仁为宗教性道德,纯属个体自愿选择。
但如果把一些公共规范,群体要求内化为自己的生命能量,打倒消极的态度,再去做一些高于礼的事情,逐渐会走向真正的“自由”,也就是所谓的仁。这更说明了礼对仁的重要性,这是通往仁的必经之路。而礼更是为仁的发展做了重要的铺垫。
二、庄子提出的“道家之自然——心斋”
“心斋”就是要保持心的虚静,摒绝任何思虑,“虚也者,心斋也。”亦即“去知”,“黜聪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认知是无限的',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认知,就势必被弄得人疲惫不堪;而疲惫不堪,自然就没有逍遥自在可言。
所以要实现逍遥游,就必须“黜聪明”,“去知”。即使每日“与物相仞相靡,”也不要去认识它,更不要去沦定是非。排除一切外界干扰,消弭一切名利之念,达到“无名”、“无己”。彻底改变“人为物役”的状况,把精神从名僵利索中解脱出来。
三、慧能提出的“禅——顿悟”
禅宗素有“一花五叶”的说法,指的是初祖达摩(一花)二祖至六祖(五叶即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也有人认为是六祖及其门下的五个支派。
禅宗发展到现今,由于该法的特点,在寺庙中已经较少见到,特别是顿悟禅法。民间则有少数研究者,例如南怀瑾、王绍璠、吴铁夫等,其中吴铁夫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发扬顿悟禅法的观点。
四、韩愈提出的“复兴儒学——人性三品”
复兴儒家的独特价值和显着特征在于,它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系统性、根本性、包容性、开放性和实用性。仁是道德的中心观念,价值之源,理想之源。
它注重继承发扬中华古圣先哲的道统即道的传承系统,以道为信仰支柱、根本原理和思想基础,观察、分析、应对修身、做人、做事、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现实问题。
五、朱熹提出的“理学——居敬持志”
居敬持志既是朱熹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他最重要的读书法。 所谓“居敬”,敬,恭敬,就是读书时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所谓“持志”是要坚定志向。要立定学圣贤之道、修身复性的志向,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Ⅲ 教育新理念有哪些
教育新理念有:
1、以人为本是永恒的主体理念。因为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更受人的公平对待。
2、自主、合作、探究、创新。
3、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拓展资料:
教育理念,即关于教育方法的观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育原则等内容。
何谓“教育理念”呢?
查国内极具权威性的由董纯才主编的《中国大网络全书·教育卷》(1985年版),李冀主编的《教育管理辞典》(1989年版),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1990年版),英文版的大不列颠网络全书(1993年版),均不见“教育理念”之辞条。
尽管我们还处在对“教育理念”尚无明晰定义的阶段,但这并未妨碍人们对“教育理念”一辞的频繁使用,由此说明“教育理念”已被教育界内外广泛认同。考察那些公开使用“教育理念”概念甚至连论题都冠以“教育理念”的文论(这类着作、论文不是少数),我们有这样的发现:多数作者在“教育理念”的使用中,回避了对这个概念本身作必要的说明和界定。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有相当多的作者视“教育理念”如同“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一样,当作成熟概念使用,自然不必解释;
其二,“教育理念”确实是个与不少教育基本概念含义相近、性质相似但又不完全相近和相似的复杂概念,其内涵边界的不确定性,导致其似乎是个无所不包的概念。
因此,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然而正是我们缺乏对“教育理念”基本内涵的讨论并且没有准确地理解其涵义,故也就很难避免“教育理念”的泛用甚而滥用。
如有些着述把一些反映或揭示教育或教学活动特征、教育主客体属性特征的概念也视为教育理念之种种,有些人甚至把教育发展出现的一些趋势特征,如国际化、法制化、产业化、大众化等等也都纳入教育理念范畴,仿佛教育理念是个无所不装的百宝箱。澄清对“教育理念”的模糊认识,只有老老实实讨论这个概念。
Ⅳ 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是什么
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有出息的人,但是很多父母都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使用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失败的教育孩子。为此,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一、快乐
父母带给孩子的第一要务是快乐。请先把你其他所有的期望、要求、意愿放下,先看看孩子是否快乐?
他的童年快乐吗?他闷空现在快乐吗?他和你在一起感觉十分舒适惬意吗?他觉得你爱他吗?他觉得家是是他最快乐舒适的地方吗?
要是他怕你,甚至怨你,恨你,感觉自己的家是自己最不想呆的地方,那就要正视了。你再谈期望、责任、将来,这些都是奢谈,都是你的臆想。你已经毁了孩子的人生,并将继续毁掉他的将来。
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都和孩子在一起,倾听孩子的心声,鼓励孩子,给孩子以信心。孩子的心灵充溢着爱,积极的一面自然会慢慢散发出来。
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二、品性
但对孩子的爱,不能是溺爱,而要注重品格的提升。一个感受到爱、幸福和快乐的孩子,在生活中以身作则,给他传递差罩坦正能量。在与孩子的互动、活动中,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
比如尊重、自信、坚持、宽容、友善等等。前提是在给予孩子快乐的基础上。如果你带给孩子的是恐惧、怨恨,你强调这些正能量的东西,只能适得其反。
快乐是雨露,品性则是阳光。有了这两条,孩子即使禀赋一般,资质一般,能力一般,但至少已经具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和一个相对幸福的人生了,不是吗?至少已经不会让你因为他而忧伤了不是吗?
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三、能力
能力这个东西,一部分靠禀赋,一部分靠努力。理论上,一个孩子的天赋越高越好,越努力越好。但如果孩子不快乐,就失去了根本;如果孩子品性不良,那么他的未来更让人担忧。
可能他的人生,有一天就会出偏差。因为你个人禀赋和能力再强,如果与社会背道而驰,那么你的成功不会是一个赐福,而像是一个诅咒。可能有一天就会为此付出代价。
在快乐和品性的基础上,发展的天赋和能力,将是一个赐福。虚桐他就像风行于水上,会飞得更高,走得更远。你不怕他,有一天会跌下来,摔得很惨。
所以我们对孩子的培养,首先强调的是快乐,其次是品格,最后才是能力。现实中,我们华人家长往往是对孩子强行硬塞,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让他们培养这个培养那个,却忽视了孩子的快乐与品格,是雨露与阳光的事实。
没有雨露和阳光,对孩子是拔苗助长,他的成长是晦暗的、枯萎的。
下面是对孩子大一些的时候,应该进一步有的教育理念:
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四、欲望
孩子大一点,就有了自主的意识。什么是“我”,“我思故我在”,但之所以能却分不同的“我”,是每一个“我”都有独立的欲望。欲望并不是一个邪恶的东西,它是生命的本质,社会发展的动力。
我们做父母的,常常去干预孩子的正常欲望,想吃,想睡,想玩,想交女朋友,都是正常的。正是欲望的满足,可以让孩子感到快乐幸福。欲望,也给孩子带来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潜力。
也是通过欲望,我们可以发现孩子的兴趣。一个总喜欢踢球的孩子,可能在踢球方面有一定的天分,在这方面他感觉快乐和自信。
对孩子欲望的束缚,不仅让孩子感到不快乐,而且抹杀了他的动力、潜力和兴趣。欲望里,也会产生志向、野心和抱负,对这些的追求,将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如果过度打压这种欲望,那么就把这些能改变孩子命运的东西,一并打压了。
正如带给快乐不能变成溺爱,不束缚孩子的欲望,但是也不要让他的欲望完全不受控制。注意这个度就好了。
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五、挫折
人生有欲望,这个欲望得不到满足,受到挫折是常态。小到圣诞节得不到一个礼物,大到追求一个异性失恋。父母不和、身体缺陷、考试不及格等,都会让孩子产生极大的挫折感,给自己留下一个个阴影。
一般我们父母教育子女,只是告诉孩子受到挫折是正常的,要鼓起勇气面对挫折,把挫折当做一个挑战。但实际上,孩子们再次受到挫折后,往往十分泄气,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可能贯穿于他的一生,塑造自己的性格,影响到未来的成功和幸福。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因告诉孩子,挫折滋生智慧。当你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挫折的同时,别忘了,智慧之光,正穿破缝隙,进入你我的心中。也就是受到挫折之日,正是产生智慧之时。
比如孩子第一次碰火烧到手,如果理解为一次挫折的话,那么孩子知道火是高温会灼烧事物,就是同时产生的智慧。负面的教育是哇哇大哭从此怕火,正面的教育,从此理解为什么火可以用来烧饭做菜,可以想到利用火来驱散野兽,逃避敌害,攻击敌人等智慧的东西。
追求女生失败,是一次挫折。负面的影响,是自卑、消沉,但如果孩子理解这是一次产生智慧的机遇,那么应该对自己的魅力有个清醒的认识,是容貌、品格、性格、能力,哪一方面不能让对方动容?会去了解他喜欢的男孩子类型,并积极改变自己。
这就是挫折产生的智慧。
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六、智慧
最后一个关键词,正是智慧。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地位、名气,只是狭隘意义上的“财富”,快乐、健康、智慧,是更广义上的“财富”。我们往往教育孩子追求金钱、地位、和名气,却忽略了教育孩子去追求快乐、健康,尤其是智慧。
智慧不是钱,但是它却可以让你感到心灵充盈,快乐满足。就算你有一辈子花不完的钱,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全球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如果你的内心是空虚的,空洞的,那么你的日子也会觉得有无尽的烦恼,索然寡味。
智慧,不仅仅是空洞的知识,它是灵性的东西。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在人生的阅历体验上,建立在思想的探亲上。欲望、挫折,都会给我们带来智慧。
只有智慧,才会让我们感觉更加圆满,让我们感觉充实、快乐、幸福。孩子建立在品性和能力基础上的智慧,不仅将让孩子受益一生,还能给社会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增加社区、社会、国家和人类的福祉。
猜你喜欢:
1. 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
2. 教育孩子正确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3. 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4. 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观点有哪些
5. 家长教育孩子正确方法有哪些
Ⅳ 教育理念有哪些
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发展的理念,素质教育的理念,创造性理念,主体性理念,个性化理念,开放性理念,多样化理念,生态和谐理念,系统性理念。
教育理念如下的基本特点:
(1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及其现象进行思维的概念或观念的形成物,是理性认识的成果;
(2 )教育理念包含了教育主体关于“教育应然”的价值取向或倾向,属“好教育”的观念;
(3)教育理念不是教育现实,但源于对教育现实的思考, 是教育主体对教育现实的自觉反映。因此,理论上它们是理念载体即理念持有者对教育的清醒认识,是他们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
(4 )教育理念是个其外延比较宽泛并能反映教育思维一类活动诸概念共性的普遍概念或上位概念,如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主张、教育看法、教育认识、教育理性、教育信念、教育信条等都在理念之中,而理念本身也包含了上述诸概念的共性。
此外,教育理念还以上述诸概念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以示其既有抽象性又有直观性。如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教育要求、教育原则等等;
(5 )教育理念之于教育实践,具有引导定向的意义。
(5)教育什么的理念扩展阅读:
现代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主体价值,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并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使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转换成受教育者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
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
为此,它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就是实现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因为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造性作用,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为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为基本目标。
它主张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教育教学艺术来营造教育教学环境,以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创造性人才。现代教育主张,完整的创造力教育是由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与创业教育(指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与创业人格)二者结成而形成的生态链构成。
因此,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性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