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有多少孩子毁在原生家庭的教育
扩展阅读
趣味英语知识大集合 2025-02-14 06:56:46
同学40年不见面唱什么歌 2025-02-14 06:55:13
基础改水电都改什么 2025-02-14 06:50:12

有多少孩子毁在原生家庭的教育

发布时间: 2023-05-28 06:26:37

㈠ 原生家庭对孩子会带来多大的影响

1原生家庭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在心理学上,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心身组织。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原生家庭是我们人格、性格形成的最原始的体验,也是我亏纳弯们生命塑造最初的土壤。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到: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曾经有位妈妈带着她的孩子过来咨询,她说她的孩子总是不怎么听话,厌学、网瘾,并且屡教不改,她想改掉孩子的习惯。而孩子当下的回复是,“她总说我没用,总骂我,在她眼里我就是那样的,所以既然她都认定了我就是这样的,那我就按她说的做。”后来母亲确实也承认了,她确实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言语比较激烈一些,但是她都是为了孩子好,就像她的妈妈在她小时候也是这样对她的。讲到她的母亲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妈妈,明显顿了一下,长久沉默后,她开始述说她和她母亲之间的故事。原来她的母亲在她小的时候总是对她言语攻击,在母亲强烈的攻势下,她越来越叛逆,甚至后来为了逃离母亲,她辍学,一个人到他乡。在母亲长期的言语攻击下,她对自己越发没有自信,甚至带着点自卑,怯懦。只有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她才有掌控权。很显然,她也用了妈妈曾经的教育方法——她最反感的方法。
孩子的学习与模仿能力是天生的。孩子会茄咐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周围人的一言一行,而在幼年,孩子的活动范围几乎局限于家,接触最多的人便是父母,在长期的影响下销闷,孩子与父母的习惯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像。
再者,在孩子未有完全行为能力之前,大都一直受着父母的保护,与外界接触不多,处事经验也很少,自我重塑的意识不深,能力不足,而等到有机会完全接触外界时,一个人的性格塑造也基本完成了。
02
原生家庭对婚姻情感的影响
有机构曾调查过100个婚姻濒临崩溃的案例,其中受到原生家庭影响的占53%。其中约有50%以上的人来自父母常年吵架、酗酒、有外遇、家暴等家庭。
调查中有一个非常漂亮、品学皆优的女孩子,找对象的时候总是找条件比自己差很多的男孩子。相处一段时间,又很难勉强自己,遂分手。
原来,在她六岁的时候父母离异,母亲为了养家不得不做几份工作。有一天晚上,母亲还在工作,她一个人回家,看到漆黑的房间,冰箱里什么吃的也没有。这种孤独凄伤的感受如此刻骨铭心。从此她做了一个决定——绝不要被人抛弃。所以她找对象的时候不敢找和自己一样优秀的男孩子。
这些潜意识中产生的“隐形的内在誓言”,常在当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上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这个影响一生的决定,并不见得一定是坏的。它曾在你人生中某一阶段保护了你,对你有帮助。只是到后来,当你的人生环境改变时,过去这保护你的行为在新的环境里,反而变成了阻碍。
而那些出生于原生家庭比较好的人又是怎么样的呢?
身边有个朋友,从小就非常相信爱情。她经历过漫长的异地恋,也遇到过暂时分手,但始终对婚姻抱有美好的期待,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将来的婚姻,一定会像我爸妈那样!”
在坦然的爱里长大的人很幸运,因为见过好的感情是什么样的,所以拥有对健康的爱的敏锐嗅觉;因为体会过真正的爱,也学会了如何去爱,所以很容易就往幸福的方向跑。

㈡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实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都会十分关心自己宝宝的生长情况,不过有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影响会非常大,那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1

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最近几年突然流行起了一个新概念“原生家庭”,甚至有不少从来都没听说过这个说法。着名的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提出,一个人与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不会轻易解除,甚至会影响一个人一生。

人们必须直面“原生家庭”对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只有真的认识到这个问题,才会知道你在这个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是多么重要。无论你在其中扮演父母,还是子女,都应该对家庭中的每一个人负责。

原生家庭的生活经历,影响着一个人就的三观塑造。这种经历的影响与作用,并不仅限于童年时期,它们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通过各种潜意识左右着他们的行为。

心理学家荣格就曾说过自己的看法:原生家庭对家庭子女的影响越是深刻,子女长大后,就越倾向于按照幼年的世界观去观察与感受成人。

差劲的原生家庭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1、影响孩子的婚姻观

很多原生家庭不太幸福的孩子,虽然痛恨自己的家庭,但是在结婚后处理自己的家庭关哪消宴系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带一些原生家庭的影子,比如说自然地流露出来的一些直男癌的大男子主义,或者是对另一半有着超强的控制欲。在这样不和谐的婚姻关系中,自己的婚姻也慢慢向着糟糕的方向发展。

2、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

对于备受宠爱长大的孩子,他们会更加自信、开朗地悦纳身边的人;而对于在父母恶劣的关系中早已消磨掉悦纳他人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在长大后会更加抗拒他人的接近,有的甚至会将自己封闭起来,在表达和接受爱的能力上面也会出现一些障碍。

3、影响自己对于亲子关系的处理

在结婚生孩子以后,他们有的会发誓绝对不会用以前父母的方式来对待配偶、对待孩子。但是有的往往事与愿违,不经意间就会流露出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有的甚至会矫枉过正,纵容、溺爱孩子。

怎么样摆脱原生家庭给自己的影响

第一步:

和父母和解,回到原生家庭中去。

当和父母有很多的心结和矛盾时,试着去打开心扉,重新和父母产生链接,对以后维系亲密关系也会变得容易一些。

第二步:

不在阴影里找答案,而要去那些光亮的地方找答案。

显然,原生家庭给自己的影响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当我们真正和过去和解,放下所有的不愉快,才能重新出发,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拥有新的生活。

赖佩霞在她的书《回家》中有那样一段话:

我们必须和父母亲和解,敬重我们的'父母,把属于他们的还给他们,并且走出一个区别的人生。

当我们学着从原生家庭中走出来,才能真正懂得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更好地开始一段关系。

对于我们原来的家庭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我们也没有资格去诟病父母,毕竟他们将我们养大。但是,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要尽量地给予爱来对待孩子,用合适的方法去爱孩子,这才是摆脱原生家庭的最好的方式。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2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决定性作用,你给孩子怎样的生长环境,孩子将来就有怎样的人生格局。

-01-

乖乖女关雎尔

循规蹈矩的孩子才叛逆

第一季中的关关的存在感特别低,因为她太循规蹈矩,什么事都在情理之中,自然没什么吸引人的点。

关关一开始暗恋赵医生,她不懂桥销像赵医生这样的男人怎么会喜欢曲筱绡?曲筱绡没文化,跟赵医生能有共同语言吗?她连古典音乐都听不懂,能把克利夫兰说成克利兰夫。

但是赵医生李银满心欢喜三天两头往曲筱绡家跑,“啪”,关关的三观碎了一地。

妈妈不是说好女孩都是文文静静、饱读诗书、朴实贤惠的吗?那曲筱绡身上没有一点好女孩的特质,为什么就偏偏迷倒了有文化有内涵的赵医生?

小曲教育关关:“做人真正经,自己最累,比如你。做人假正经,身边人累,比如樊大姐。做人没正经,但只要有真本事,人家就会说真性情,比如安迪。”

关关不服:“安迪哪有不正经?”

小曲白了她一眼说:“安迪飙车,你敢么?安迪酗过酒,你敢么?安迪谈恋爱只挑自己喜欢的,谈不下去就分手绝不拖泥带水,你呢?安迪啊,和我一样,骨子里太妹一个,和你不一样,你是活在条条框框里的正经人。”

所以一向循规蹈矩的关关开始变得叛逆,学肚皮舞,跟摇滚少年谈恋爱。

越循规蹈矩的孩子越叛逆,被别人制定的规矩压抑久了,内心更渴望冲破牢笼放飞自我。

而活在父母规矩里的孩子哪来什么放飞自我,放飞的只是奋不顾身的叛逆。

小说结局里,关关的结局是最惨的,她爱上了一个外表阳光内心黑暗的摇滚歌手,为了他不顾一切,飞蛾扑火的奔向爱情最终换来一场空。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小的时候没作过的,长大后迟早会作回来。

-02-

“知心大姐”樊胜美

穷人心理,怕是一个“靠”字

第一季里最让人心疼就是樊胜美了。善良美丽,却被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拖累,每次看到她艰难窘迫还逞强的样子,就忍不住深深地同情。

但是到第二季,她给人的感觉变了。

樊胜美听到邱莹莹说她的90后小男友在上海有房有车后,心里不乐意了:人家90后都买房了,你王柏川还开公司当老板呢,怎么还不如人家小年轻?

王柏川每天都生活在樊胜美给他制造的各种压力中,既要拼命工作赚钱,还要想办法帮樊大姐处理她家中的破事。

而直到王柏川与包奕凡合作失败还瞒着她,她终于勃然大怒。王柏川每天都生活在樊胜美和樊胜美那个无底洞的家庭给他带来的压力中,既要拼命赚钱,又要帮她处理她家的那些破事。

安迪一语中的:“在那些没有信心靠自己的奋斗,找到前途的人们当中,你很难找到独立的精神和坚强的个体。樊小妹可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

想想樊胜美的妈妈,重男轻女到一定境界,有什么好处都给儿子,家里一遇到事,就只会给女儿打电话,每次都是这句话:“你让我怎么办,我是没办法的,小美,你赶紧想办法吧!”

一个“靠”字,在母女两人身上竟如出一辙,重男轻女的妈妈只想着靠女儿,而樊胜美也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王柏川身上。

对于樊胜美来说,她的原生家庭给他的不是家庭的温暖,而是拖累。但拖累她的不只是家庭给她带来的物质上的贫穷,还有精神上的贫穷。

她觉得不能割舍她的家庭,也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去改变自己和整个家庭的人生,她只能依靠外力,找一个男人,一个负担得起她和她的家庭的男人。

也许对她来说,这个男人是谁不重要,可以是王柏川,张柏川······只要是他可以依靠的男人,不嫌弃她的家庭的男人,能够负担起她的男人。

㈢ 扒一扒这些原生家庭,是怎么毁掉自己孩子的

文|知君

原生家庭是每一个人生长的第一块土壤,你能从中吸取什么样的养料,决定了你会成为怎样的人。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将是终生的。积极健康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阳光、向上、善良、有爱心;原生家庭有缺陷,那么,必定培养出问题孩子。巨婴、冷漠、自私、懦弱、骄横、目空一切等,几乎是原生家庭有缺陷孩子的标配!

下面,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些原生家庭,是怎样一步步毁掉自己孩子的:

一.每一个控制欲强的妈妈,都有一个巨婴。

要不是朱雨辰的妈妈,我还不知道朱雨辰是谁。

最近,朱雨辰的妈妈在湖南卫视的一档节目中,谈拿厅唯起自己选媳妇的标准:男女分工不同,女的就应该做贤妻良母。

她透露,自己会每天早上四点起床,给朱雨辰熬梨汁,这个习惯,她坚持了十年;朱雨辰走到哪里,她就在哪里起炉灶,饭就跟着做到哪里;她在家里顶的上两个菲佣;她的生活完全没有自我!

她的这些言论,令现场所有人吃惊。

她的女儿,因为看到她对朱雨辰事无巨细地照顾,吓得不敢结婚,恐婚症泛滥。而朱雨辰也已经39岁,还没有结婚。

她对朱雨辰事业上干涉,要求他不要接打戏;每一段感情都有干涉,她从不打算降低挑儿媳妇的标准;39

岁的朱雨辰,她觉得是妈宝男很可爱。

想必,作为朱雨辰的女朋友,要先过了婆婆这一关!她会用自己的“良母”,来衡量你会不会成为“贤妻”。

在她根深蒂固的思想里,贤妻是不能有自我的,必须全心全意为丈夫服务,规规矩矩地相夫教子。

且不说朱雨辰是不是巨婴,单就她妈妈的言论,估计就吓退了不少女生!她全然不顾自己女儿恐婚消培的现实,全身心地照顾成年人的儿子,还洋洋得意,以为自己是伟光正!

不知道她有没有考虑过女儿的感受?儿子的一举一动,在她的监视下,朱雨辰有没有过反感呢?

一个不懂得尊重孩子生活的母亲,过份干涉孩子自由的母亲,一个不懂退出孩子生活的母亲,希望自己的光荣事业由儿媳妇去继承。对不起,我只想说,人家媳妇又不是你儿子的妈!

其实,一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孩子只能活在她的阴影里。

这样的原生家庭,有一个恐婚的女儿就不足为怪了!

二.跪着的母亲,怎能养出有出息的孩子呢?!

前段时间,一个视频刷爆朋友圈。

视频中,丁阿婆把自己的儿子告上了法庭。

原来,丁阿婆48岁的儿子,海外留学归来,拥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硕士学位,他却在2012年毕业回国后就再也没有工作过。白天打电脑,晚上睡觉,专业啃老7年!一个本该是家里顶梁柱的男人,却靠80多岁患有重症尿毒症的老母养活。

丁阿婆买的房子也只写他一个人的名字,这引起另一个儿子会女儿的人他。即使是这样,他还是把所有错误,都推到丁阿婆身上。

这不是失败,这是教育的耻辱!

这不是溺爱孩子,简直是溺杀!

丁阿婆说:“他的事,事事包办!”但显然 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丁阿婆唯一的错误,就是爱错了。孩子小的时候,事事包办,长大后,你包办不了了,但为时已晚。

其实,所有的溺爱、包办,都是在剥夺孩子长大的权利。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是孩子通向独立自主的唯一道路。父母要做的事,是帮助孩子疏通道路,而不是抱着他,越过路障。

溺爱,这种毁灭性教育,分分钟毁掉自己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三.家暴环境中成长,孩子必定懦弱

在我幼小的记忆中,精明能干的堂叔样样都好。唯一的缺陷是爱发脾气,而他一发脾气,家里所有人都噤若寒蝉。

每次,堂姐都吓得躲在角落瑟瑟发抖。因为,堂叔发火,总是拿堂婶泄火!轻则痛骂,稍不如意,就拳打脚踢。

记得有一次,堂叔去赶集,丢了30块钱。(那时的30块,可是一个老师一个月的工资呢!)回家后心情不好,一家人大气不敢出。我去串门,还没开口说话,堂姐就拉着我往外跑。

在暴力环境长大的堂姐,遇事很懦弱,别人刚说两句,她自己还没开始辩解,就先哭了!

林黛玉那样的可人儿,都用眼泪赢不来江山,何况堂姐。

长大后的堂姐,长得水灵灵的,就有许多人上门提亲。当有人问堂姐,对对方有啥要求时,堂姐说:“只要不天天打我,就行了!”

心理学家认为,在暴力环境长大的孩子,性格容易懦弱,心理会有阴影,面对问题和挫折时,容易退缩。与人相处,即使受到欺负,也不敢反抗。

堂姐就是这样,因为长期遭受恐惧的影响,伏答对婚姻产生了错误认识。堂姐说:“我有一段时间甚至觉得男人打女人是正常的。”

想必,堂姐觉得婚姻中,委曲求全才是常态!

不得不说,是堂姐的原生家庭,在她心上打了烙印,使她对婚姻产生了畏惧心理。而这种畏惧,决定了她在婚姻中的地位!

四.没有教养的父母,孩子蛮横不讲理

昨天被一个视频,刷新了三观。

视频中,一位大爷坐在餐厅用餐,他的旁边是一家三口。用餐期间,旁边的小孩一直不停地吵闹,不胜其烦。

大爷就呵斥了孩子,让他不要大声吵闹,影响别人用餐。

小孩的爸爸听到后,拿起凳子,向大爷砍去。小孩的妈妈,抱着孩子,在旁边观看。

因为指出小孩的过错,被一顿胖揍。这位大爷遇到的人,才是真大爷!

小孩在公共场合大声喧闹,可以看出这一家人的素养和教养!

作为父母,没有制止孩子的吵闹,说明大人本身没有一点公德;别人指出孩子的错误,而不反省自己,还继续纵容孩子,真的是无知者无畏;自己理屈,还要迁怒于人,是无理取闹;对一大爷下手狠、准、快,是没有人性的残忍!

儿童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父母对孩子最初的教育,能影响孩子一生。所以,好的家教,也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大爷呵斥孩子,可能有点过激。但是,作为父母,在孩子面前施暴,等于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

对别人的过错火眼金睛,一目了然,而对自己孩子的过错却视而不见。许多原生家庭就这样把孩子送上了无法无天之路。

在梦鸽的纵容下,李天一成功地进了局子!

可以说,纵容,毁掉的不止别人家的孩子,更有自己的孩子!

五.留守儿童,缺爱就会缺心眼

今年春节期间,不止一个视频流出,视频中,父母坐着车子绝尘而去,狠心丢下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

留守儿童,成为这世间最缺爱的人群。

我表哥,为了所谓的生活,和表嫂一起出去打工,把两个孩子,扔在家里。

忙时,我舅舅他们要出山,两个孩子就自己待在家里。有一次,孩子饿了,就自己在锅里煮鸡蛋吃。结果,因为是灶火,需要烧柴,孩子不小心就把所有都柴火的燃着了。两个孩子一边泼水救火,一边大声哭喊,还是没有人帮忙。最后,小宝的一条胳膊被火烧着了!因为伤情严重,小手没有保全!

表嫂回到家,哭得梨花带雨,怨恨舅舅他们没有看好孩子。但事已至此,已无可挽回。

留守儿童的悲剧不胜枚举。其实,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长期缺爱,也使他们丧失爱的能力!

据权威调查,全国大概有留守儿童6000万!数以万计的家庭,为了生活,父母丢下孩子,外出赚钱养家。付出惨痛代价,只为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到最后,得到的却是一个问题孩子。

其实,孩子才是最大的财富。

要毁掉一个孩子很简单,让他缺爱就可以了。

六.游戏人生的父母,必将被孩子游戏

前段时间,有一张图片,令所有看过的人心疼不已。

图片中,一个小男孩被圈在一个塑料板凳底下,像牢笼一样,囚禁在里面。而板凳上,他的妈妈稳如泰山般坐在上面,悠闲自得地和别人打麻将!

这要是在美国等民主国家,“多事”的警察还不把你抓起来?!

但是,有谁会在意一个孩子绝望的眼神呢?

一个没有责任感,只懂得自嗨的家长,是没有资格当父母的。可以说,她真的不配孩子的那一声妈妈!

父母不懂担当,孩子怎会有担当?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你教给孩子什么,孩子会原原本本地反馈给你。

游戏人生的父母,必将被孩子游戏。

成为父母,就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在未来的每分每秒,都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

你是他的榜样,他是你的代言人。

你是他的原生家庭,他是你出厂的产品。这个产品的优劣,取决于你的用心程度。

㈣ 原生家庭的影响有多大为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嫌弃原生家庭

因为原生家庭占据了我们关键成长期的大部分时间,许多人的性格、价值观以及为人处事的方法养成都跟原生家庭有关。会被嫌弃是因为许多家庭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因此在孩子的培养和沟通上出现了许多的矛盾问题。

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越来越高,原生家庭这个词语也广泛出现在了生活里面。原生家庭原本来自于一个社会学概念。指代的是儿女还未成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正神友是由于许多父母的教育和培养神差孩子的方法不当,让许多人对原生家庭感到厌恶和不满。

原生家庭占据了孩子关键成长期的大部分时间。

这个非常好理解,因为原生家庭的概念定义,一般来说只要孩子还没到成年的时候,都会一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而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对于他们的教导和贴身陪伴是非常重要的,这在很多时候都会影响到他们对于世界的感知和许多事物的清晰认知。因此原生家庭占据了孩子童年时候的大部分时间,许多孩子是否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对世界的清晰认识,都有赖于父母的教育方法和沟通态度。

㈤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就像一个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磨灭不掉的阴影,困扰一生,有些人一生都很难走出来原生家庭的阴影,甚至还会影响到下一代,永远和原生家庭无法和解。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非打即骂,用暴力解决问题,每次都是打到孩子怕为止。这种方法在管束孩子时看似有用,实则是弊大于益,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衍生更多问题出来。由于家长教育方法的错误,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影响,原生家庭是孩子一生的噩梦。

家原本是爱的港湾,是世上最温暖的地方,是一个人失落失意时最想去的地方,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逃离那个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家对于他们就如同人间炼狱,在家里遭受着非人待遇,原生家庭给他们打上了噩梦般的烙印,毕生夙愿就是逃离原生家庭。

1.孩子会有暴力倾向。
父携知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殴打和辱骂,无形中孩子也就学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就是所谓的以暴制暴,孩子面对事情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用暴力来解决。在和同学的相处过程中,会总喜欢用暴力来解决一切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有暴力倾向,脾气暴躁,很难相处。

2.胆小懦弱怕事。
在原生家庭中,总是会遭受到父母的殴打虐待,孩子本身就比较弱小无助,最亲近的人都这样对待自己,孩子还能选择去信赖谁呢?面对家长的殴打虐待,孩子又没有反抗能力,为了能够少受一点毒打,孩子只能选择逆来顺受不敢反抗,日积月累孩子会变得胆小怕事,性格上比较懦弱。

3.孩子会变得两面三刀、迎合他人。
童年的遭遇,就如同一颗毒种子,随着时间的变化会逐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面对家长的每每殴打虐待,孩子会学着观察大人脸色行事,为了减少被打次数,孩子会学着迎合大人,讨大人欢心。长期的挨打经验让孩子学会迎合他人,讨好别人,孩子变得没有自尊,做什么事情都会迎合他人,活得没有自我。

4.亲子关系疏远。
父母本是孩子最信赖最亲近的人,可是就是辩桥消他们认为最亲近的人,却每天让他们遭受着非人的待遇,对他们非打即骂,甚至不把他们当作人来看,父母每打在他们身上一下,就会加重他们心中对父母的恨意,渐渐的亲子关系会越来越疏远,甚至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5.孩子会有受虐倾向。
长期遭受着殴打虐待,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那简直是生不如死,但是自己又无能为力,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越是反抗后果反而会越严重,孩子自己也知道反抗的结果会是什么消悔。所以,孩子会选择逆来顺受,忍受着不该遭遇的,长期下去,孩子会变得有受虐倾向,以被虐待或毒打为乐趣,反而喜欢被虐待,也就是心理畸形发展,人格变得扭曲,无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