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理财文案怎么写
分享5句比较好的理财文案给你:
1、长得漂亮散唤是本钱,赚得漂亮是本事。
2、学习和理财是一生的事,什么时候都不晚。
3、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稿判
4、小孩子才喜欢生气,成年人更喜欢生钱。
5、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理冲敬凯财族,一种是月光族。
❷ 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商
1、引导孩子正确认识钱,别让它反客为主
在传统的教育经验中,关于钱的话题我们都会一语带过,因为容易俗。其实,钱本身只是生活的交易载体,只是因为人的参与就变成了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将服务于我们的发展;用得不好,它将突显人性的阴暗一面。
所以,我们首先要让孩子知道财商里的“德”。
例如要节俭,这是被善于经商的犹太人视为民族的美德,我们要教会孩子思考“这钱该不该花?如何用将更合理?”。
例如懂珍惜,人有时候的确需要买点自己平时用不起的东西,因为那是一种态度和向往,但是绝不能过度,失控了就是对自己努力的糟蹋。
例如走正道,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要教会孩子不要心存侥幸走捷径,赚取钱财必须要遵守法律法规,通过正当的渠道与手段进行。
2、教会孩子掌握基本的经济与理财知识
财商教育,犹如罗马帝国的建立,无法一蹴而就,因为它涉及非常广泛而庞大的知识体系,包括了常见的经济原理、经济规律、经济法规、理财常识等等。
所以,爸爸妈妈要善于结合我们日常的消费、储蓄、休闲、教育等生活案例,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段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
例如,在孩子5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告诉孩子“决定一个物品价格的高低,在于人们对它的需求度产量”,如房子,它之所以可以越来越贵,正是因为大部分人都还需要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而对于孩子所提出的一些问题,爸爸妈妈也可以适当引用经济学知识作答,例如孩子会问“为什么爸爸喜欢用华为的手机,而不是苹果手机呢?”,家长就可以告诉孩子:因为华为手机满足了爸爸在工作方面的应用,这是爸爸用手机的主要需求。合适的,才是最好的选择。
财商教育的意义,就是启发孩子对金钱和消费树立正确的态度,让孩子掌握基本的经济原理,对真实的世界有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
3、创造并重视与孩子互动实践的机会
任何的教育,都不应该与实践脱离,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脱离实践的教育,会让孩子无法产生深层次的感悟,缺少持续的学习动力,融汇贯通和实际应用就更谈不上,久而久之,容易将父母的口头教育抛诸脑后。
脱离实践的互动,会让父母无法得知孩子理解与应用的程度,缺乏优化的参考值,久而久之,容易导致父母的教育与孩子的成长出现脱节。
财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都很重要,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紧紧相扣。
❸ 财商文案
拥有金钱和拥有财富是一回事吗?
你了解财商吗?
你知道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吗?
你知道我们的分享判码嘉宾是谁吗困薯?她是一位商人,一位终身学习者,一位金刚智慧的传播者,那么她是谁呢?是我们17班的朱掘尺哪钰老师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朱钰老师是怎么开讲《财商》的,
相信听完音频之后,你也迫不及待的去学习财商了
(雪儿编写,欢迎拍砖)
❹ 如何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
笔者观点:非常赞同学校的这种做法!我们国人的教育最重视孩子的成绩,很少注重孩子的动手能力,更别提对孩子财商的教育了。也许这所学校开启了学生财商教贺扰销育的先河,值得推广和学习借鉴。
从孩子成长的需求看,财商教育应该和体育、文化课一起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财商教育,孩子管理压岁钱的形式和效果却是千差万别的。
一般父母都会把孩子的压岁钱代管,有的甚至会没收孩子的压岁钱,还理直气壮地李游告诉孩子:“这些压岁钱都是我发出去,又换回来的。”孩子没有一点参与权。
其实禅游,孩子的成长父母会参与,同理,压岁钱也要让孩子自己参与管理——从小管理自己的压岁钱,长大后就会顺理成章管理自己的收入。
小雅夫妇是一对80后的小夫妻,他们有一个上小学的儿子,从小到大孩子的压岁钱都在自己的账户里,而且数额客观。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的压岁钱小雅夫妇给孩子存在银行账户里,随着理财产品的兴起,他们把孩子的压岁钱搭建了理财账户——购买成了债券基金。
再后来每年的压岁钱,小雅夫妇给孩子定投了两只指数基金,放在账户里长期持有,短期的涨跌他们也不在乎,反正是给孩子存的教育基金,短期内也用不到这笔钱。
他们不但帮助孩子打理账户,还经常让孩子看账户资金的变化,并给孩子讲一些简单的理财知识:
本金、收益率。
虽然孩子不是太懂,但他知道本金越多,收益就越多。有时候孩子还会把自己结余的零花钱,也放入理财账户挣收益。
财商的教育越早越好,甚至刻不容缓。无论是从学校获得理财知识,还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理财知识,都尽可能地从孩子懂事起,就给灌输。
以上只是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看法,有不同想法的友友们,欢迎交流、分享和留言。
❺ 怎样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
昨天写了一篇文章说要培养孩子金钱意识。然后有书友@傲娇的小苔花评论说:“从小培养孩子对钱的概念能在财商教育上起到很好的启蒙作用”。
有一次陪闺蜜去幼儿园接孩子,回家路上,孩子突然问她:“妈妈,我们家有没有钱?”孩子才5岁,突然这么一问,闺蜜有点懵,还是哈哈笑着说:“你说呢?”小家伙眨着眼睛想了想:“大概没有。”我不禁哈哈大笑:“为什么?”小家伙困惑了,“难道有?”
我挤了挤眼睛:“你不知道?”她摇着头说:“不知道。”
于是我们在路旁寻了棵树,站在树下,蹲下来,闺蜜两手搭在孩子肩膀上,看着她说:“爸爸妈妈不是很有钱,但会努力工作,让虹玉你有书读,接受很好的教育,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
“什么是有用的人?”
“像爸爸,当工程师,像妈妈,当医生,像阿姨,当老师,像奶奶,给我们做饭,整理房间,像你哥哥,当兵,保卫祖国。”
“嗯,我要像我们老师,教小朋友唱歌,跳舞,还有背诗。”看着孩子眼中坚定的目光,我们笑了。
在中国,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可能欠缺的就是很少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很少和孩子谈钱的话题。
今天我们就从以下三方面来聊聊,父母和孩子谈钱的话题:
一、缺乏财商教育的有多可怕?
孩子缺乏金钱概念,乱花钱。
小学生上网玩游戏,买装备花光奶奶支付宝里的钱,在淘宝网上看到喜欢的零食,衣服,玩具,直接支付。
甚至是有些大学生和年青人在购物时,疯狂刷花呗和信用卡,完全不去思考自已的支付能力。
《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作者罗伯特·清崎这样说:如果你不能及时教孩子金钱的知识,那么将来就有其他人来取代你,比如债主、警方、甚至是骗子,让这些人来替你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恐怕你和你的孩子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我们做父母因为缺乏财商教育意识,很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二、90%的父母会犯财商教育错误
1、“你好好学习就行,不用管钱的事情”
我记得有一个学生,高二的时候,父亲在做工的时候,把脚摔断了。他和我说,要退学,出去打工挣钱养家。我开导他说:“目前你的任务是学习,不用去想钱的事情。”
确实,中国家长总认为孩子不应该参与大人的事情,只管读好书,不用了解家庭的真实财务状况。我现在才知道这对孩子并不好,他会觉得自已无关紧要,然后没有责任感。
其实即使家长不说,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也会根据自己的推理,对家庭财务状况做出判断。
就像我朋友那五岁的孩子,她会有模糊概念。一旦这种判断跟真实的财务状况存在很大的偏差,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家庭的财务状况,要对孩子作适当的说明。
2、“家里没钱,还欠了别人的钱。”
父母可能会随口抱怨“没钱了”,被孩子听到了,孩子会当真,并且由此感到惶恐和不安。有时候,家长之间因为钱的问题,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也会让孩子焦虑。
3、“想要什么,我都给你买。”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零花钱问题上很大方,要就给。如此一来,不给,不买,孩子就闹。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想要”和“需要”的区别,让他们学会为意外和特殊的情况存钱,以应急。
三、跟孩子谈钱的具体方法
1、咱们家里的钱从哪里来的?
孩子不知道钱从哪里来,自然不知道赚钱的辛苦,更不知道要珍惜。
所以我们有必要告诉孩子:钱是爸爸妈妈辛苦工作赚来的。
我们带孩子去超市,去工厂或去其他地方,都要向孩子解释各种职业和赚钱的过程。让孩子真实感受:清洁工阿姨是通过打扫街道赚钱的、商店的哥哥是通过卖东西赚钱的,餐厅叔叔是通过做出好吃的饭菜赚钱的……
每一个人,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自己的时间,赚到自己的钱,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所以一定要珍惜拥有的钱,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2、“我们家有钱吗?”
又回到了文章开头的问题。我朋友的回答就很好。钱是通过努力工作得来的;如果想有钱,你就必须努力工作。
财商教育是一种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家长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所以,去年寒假前,我问我小侄女假期打算时。她说,她要努力赚钱。我都笑了。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怎么努力赚钱呢?
她解释说:“我家店里,上午很忙。我可以帮爸爸收钱,找钱,看货摊,每天上午就能赚两元了。下午我写作业,晚上帮妈妈叠衣服,收拾桌子,洗碗,能赚两元,再扫地拖地,就又能赚两元,我一天至少赚6元,那我一个寒假至少能赚200元了。
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生,但可以给孩子种下“财商”的种子,让孩子了解钱的运转方式,学会驾驭钱的方法,找到积累财富的途径。只有给孩子一个正确、健康的金钱观,才能让孩子尽享人生的更多可能。
❻ “我的华彩未来”青少年财商教育讲座主持人串词
(前记:帮老婆写串词的时候,记忆回到了若干年前在省电视台做实习编导的短暂而深刻的日子,呵呵,对栏目设置和管理的创见以及在新闻故事编写上的灵性也给几位主编留下了印象吧。也许我真的该去做类似剧本编写的营生。但注定是过客。)
【开场提醒】 (建议录音后在开场前滚动播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本次青少年财商教育讲座即将开始,为了您拥有轻松愉悦的听讲氛围,请大家入场后将手机调整至震动状态,并请在会议开始后不要随意走动,带小孩的来宾请照看好您的孩子,以免影响他人。如果您有什么需要或者疑问,请随时向我们的工作人员示意,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开场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高昂,略停顿】
欢迎来到“我的华彩未来”青少年财商教育讲座会议现场,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唐颖,很荣幸为大芹渗庆家主持本场讲座。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华西证券因您的支持而更辉煌——在中国证监会7月14日公布的2011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中,我公司成功晋级为AA类券商!这份荣耀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来宾长期以来的支持和信任。
在这充满感恩的季节里,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华西证券的全体同仁对各位嘉宾的光临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欢迎您们!【鼓掌】
【介绍领导和领导讲话】
为了增进与各位嘉宾的沟通,面对面地感谢各位来宾对公司的厚爱,今天不仅高升桥路营业部管理层全部来到了这里,华西证券总部市场营销部总经理陈海俊先生也亲临现场,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陈总致欢迎词。【领导上场音乐起】
(领导讲话略)
【在掌声中上台】好的,非常感谢陈总的致词,确实因为有你华西更精彩……
【介绍老师并宣布讲座开始】
接下来我们就将进入今天会议的主题,大家已经知道今天的讲座与财商有关,那财商是什么呢?财商是指一个人与金钱打交道的能力,包括观念、知识与行为三个部分,这三者互相关联和影响,并动态变化,共同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财富命运。
——不过,我说的这些仅仅是九牛一毛,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关于这个话题的重量级专家、开启中国财商教育的领路人汤小明老师,嫌握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汤老师!有请汤老师!【鼓掌;礼仪引领老师上台】
【半场结束和中场休息】
【在掌声中上台】谢谢汤老师上半场的精彩讲座,相信大家在他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已经逐步对财商教育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融入到孩子的教育这个话题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在值得期待的下半场开始前,我们为大家安排了15分钟的休息时间,请老师和各位来宾稍事休息。此外,再一次温馨提示大家:会场门口有我们的工作人员为大家演示“华彩人生一点通”理财终端,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15分钟后精彩继续!【微笑退场;礼仪引领老师】
【致谢】
【在掌声中上台】谢谢汤老师!谢谢汤老师带给我们的精彩讲座!有人说,当我们沉浸在美好的事物中时,相对论的作用就显得更加清晰,的确,今天下午听汤老师讲座的这两个小时既内容丰富,又仿佛转瞬即逝,我自己就觉得意犹未尽!相信在座的各位来宾也和我有同感!希望有机会能够再次聆听您的讲座!【目视老师】再次感谢汤老师不远万里、不辞辛苦来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么美好的时光!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送汤老师!【带头鼓掌,目视老师退场;礼仪引领老师退场休息】
【抽奖和结束语】
尊敬的各位来宾,在精彩的讲座之后,我们照旧为大家准备了抽奖环节,希望能够带给大家无限好运。【介绍抽奖规则】
(抽奖过程略)
祝贺刚才抽得奖品的嘉宾!
尊敬的各位来宾,今天的华西证券带着在座的各位朋友们的支持与祝福正以骄人的业绩快速发展,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们对朋友们的服务不会变!我们对朋友们的喊返关爱不会变!愿华西证券成为您生活中的朋友,人生旅途中的知己!【语气高昂】
【语气平和】今天的儿童财商教育报告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来宾参与本次青少年财商讲座,再会!
❼ 零用钱——儿童财商教育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儿童财商教育-2)
01 零用钱
说到儿童财商教育,有一个永远都绕不开,又总是让父母困惑为难的话题——到底给不给孩子零用钱?
“给孩子零用钱最大的好处就是培养他们的耐心”
—— 《反溺爱》
零用钱可以让孩子学会消费和储蓄,这是一种在成长过程中无法用其他方式习得的技能。零用钱可以让孩子积累使用金钱的经验,成为一个可以妥善使用金钱的人。
我们要从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们零用钱呢?
最晚是小学一年级,早一点开始也无妨,如果孩子会算数了,会悉握问钱从哪里来或是什么东西多少钱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开始的时机。 即使孩子看起来对钱没什么兴趣,让他们看着本来不多的钱,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变越多也会对孩子产生不可思议的影响。
我是从孩子两岁多开始给孩子零花钱的,我给孩子零花钱的初衷,是希望孩子能够从小对钱拥有掌控感,长大后不为钱所累,不成为金钱的奴隶,更不希望孩子在金钱面前有自卑感。后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发现她对钱的敏感度越来越高,在五岁的时候,开始攒钱,并注意到不同的人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赚钱;在带她出去吃饭的时候,她也会留意到饭店的布局和特点,说出什么样的饭店更吸引人,什么样的饭店不吸引人。
02 如何给孩睁判庆子零用钱?
在孩子六岁以前我让孩子自由支配零花钱,我从来不会干涉,在孩子六岁后,快要上小学,我开始让孩子对零花钱进行分配,而不是全部花完,对于孩子零花钱的分配, 《反溺爱》 这本书里,也给出了明确的建议:
“把钱分成三份,放在三个透明塑料罐子里,三个罐子分别代表消费、捐献和储蓄。像这样把钱分开,可以让孩子养成一个观念:有些钱可以直接花掉,有些钱要给比我们更需要的人,有些钱则要存下来,等以后需要时再用。
第一个是消费的罐子,这个罐子里的钱主要用于偶尔的冲动消费
第二个是捐款的罐子,经常参与义工活动的家庭,也可以跟孩子谈谈做义工,因为捐钱并不是捐献的唯一方式。
最后一个是储蓄的罐子。”
我自己也给孩子准备了三个存钱罐,但我的做法和《反溺爱》书中不太一样,我的做法是:三个罐子分别代表日常消费、梦想储蓄、投资储蓄。
《反溺爱》中“储蓄的罐子”其实也包含为梦想而存钱,所以三个存钱罐中,有两个,我们是差不多的,但区别明显的是:《反溺爱》中有“捐款的罐子”,而我采用的是“投资储蓄”。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不确定我们捐赠的钱是否真的能够到被捐赠人的手上,而且我也不想让孩子以为捐赠的方式就只有“金钱”,做义工、向贫困的地方捐赠衣服……都是“捐献”。
除此之外,我认为孩子应该具备创造财富的能力, 孩子在学校时,家长和学校会看孩子的成绩单,但孩子进入社会后,没有人会看成绩单,我们常常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是Ta赚钱的能力,你也许觉得我的想法太俗,但我要告诉你,谈钱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孩子小的时候,你不和Ta谈钱,但孩子长大后,你却嫌Ta不会挣钱。
一个人的价值在他的成绩单中是找不到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有些人在学校时还是优等生,在生命结束时却成为差等生了。
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有许多方式,其中最好的一种就是看他走出校门后的财务状况如何。
03 细谈每个存钱罐
1号存钱罐=日常消费
这里的日常消费就是指孩子日常的零花钱,无非就是指孩子买个玩具、贴纸……,所以一号存钱罐的钱可以让孩子自由支配。
2号存钱罐=梦想储蓄(最近一年)
所谓梦想储蓄罐,是为了实现孩子最近一年的梦想而设立冲宴,对于孩子来说,尤其是小年龄的孩子,别从大人的角度来谈梦想,大人总是着眼于未来,担忧于未来,畅想于未来,但孩子是活在当下的,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当下更加重要的;大人会从全局去看待问题,而孩子由于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善(4岁以前孩子的理智脑还没有发育,4岁以后才开始萌芽,25岁才发育好),孩子是只看眼前的,所以梦想这事对孩子来说,是眼前的、小的愿望。比如:买一个漂亮的洋娃娃,买一个小猪佩奇的书包,有一条公主裙……
像我女儿,她今年的梦想有三个,第一个是用自己的钱,买一个能变形的娃娃,第二个梦想是买一个滑板,第三个梦想是买一套游戏的装备。
大一点的孩子,九岁以后孩子的梦想会更大一些 ,比如:希望有一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能学会一门特长……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梦想都不一样。所以孩子的梦想,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每个阶段的喜好来和孩子谈,不能一概而论。
不过四岁以前的孩子就别谈什么梦想了,吃好,玩好,睡好才是重要的,我和我女儿开始谈梦想是从我女儿六岁开始的。
梦想储蓄罐,是为了实现孩子最近一年的梦想而设立,但孩子一提起梦想就能说出好多,而且年纪小的孩子,梦想还总在变化中,今天想要一个佩奇、明天就可能想要一个公主城堡,所以要 先和孩子一起写一张梦想清单,然后让孩子从中选出最重要的三个梦想,作为今年要用梦想储蓄罐的钱实现的梦想。
还可以准备梦想相册,让孩子收集与梦想有关的照片,放入相册里,然后选出最重要的三个梦想,贴在梦想储蓄罐上。
让梦想的文字或照片时刻提醒着孩子。
3号存钱罐=投资储蓄
等孩子大了一些,可以尝试用这笔钱来做一些小生意,比如:摆个地摊,卖点孩子们喜欢的“书里有品”的书,也可尝试股票、基金之类的理财,是赔是挣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够从小就有创造财富的意识。
三个存钱罐存钱的比例是:2:3:5
也就是父母给的20%的零花钱用于日常花销;30%的零花钱用于最近一年的梦想储蓄;50%零花钱用于未来投资。
举个例子:
假如父母一周给孩子一百块钱的零花钱,那么这一百块钱里的20%,也就是二十块钱放入孩子日常花销的存钱罐;30%,即三十块钱放入最近一年的梦想存钱罐里;剩下的50%放入孩子以后投资的存钱罐里。
这个比例是我参考《小狗钱钱》和《富爸爸》的青少年版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的,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方法和规则都是来借鉴和参考的,而不是拿来就用的。
用什么样的储蓄罐比较好呢?
《反溺爱》 这本书中给出明确的建议:
“最好避免使用陶制或金属材质的罐子。因为我们希望孩子能看到罐子里的钱,也希望孩子可以看到钱越放越多。而且,无论是从罐子中存钱或取钱,都应该很容易,开口狭长或形状复杂的、纸币必须卷起来或折起来才能放入的罐子的,都不太好用。用来装谷物早餐的透明塑料盒最好。”
我自己是上网买的透明的塑料存钱罐。和《反溺爱》书中的建议不谋而合。
04 父母在给孩子零用钱时可能遇到的困惑:
(1)给孩子开设银行账户或基金账户的时机:
“有些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可能会选择给孩子开个账户。但对于8~13岁的孩子而言,最好是再等一等,如果把孩子的零用钱放在银行,存款的结余就会变得抽象。孩子也无法感受到把钱装满罐子的喜悦。至于什么时候才到银行开设账户,让孩子自己决定,比如说,他们开始想买车或交大学学费存钱的时候,就可以把钱存在不能随便拿出来花掉的地方——《反溺爱》”
所以孩子小的时候,不用先给孩子开设银行账户或基金账户,让孩子看到存钱罐的钱变多,会让孩子更加有成就感。不过现在孩子的压岁钱特别多,有的孩子过个年能收到一万块钱的红包, 像这样钱数特别大的,建议存到银行,带孩子一起去银行,让孩子看到存钱的全部过程,知道存钱是怎么回事。
(2)做家务要给孩子零用钱吗?
有很多家长会让孩子做家务,然后给孩子钱,我想先请大家思考一下:
父母在家里忙这忙那,没人给钱,为什么孩子就可以拿钱呢?
孩子不做家务,就得不到钱。那孩子如果不想要或者觉得自己不需要钱呢?家长就不让孩子做家务了吗?
如果做家务是孩子必须要做的事,为什么要给孩子钱呢?
所以我并不认为孩子做家务,就要给孩子钱。而且 孩子做家务,给孩子钱还会造成以下结果:
会让孩子变得一切以“金钱”为目的。给钱就做,不给钱啥都不做。
造成孩子的“雇员思维”。 员工在企业工作会得到工资,孩子在家做家务会得到报酬,难道孩子是父母的“雇员”吗?
给孩子零花钱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消费和储蓄,培养孩子创造财富的能力,这是一种在成长过程中无法用其他方式习得的技能, 而不是培养孩子的“雇员思维”。
把零用钱当成教育工具,是为了让孩子积累使用金钱的经验,成为一个可以妥善使用金钱的人。 而不是让孩子变得一切以“金钱”为目的,为导向。
此外, 给孩子零用钱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 如果孩子做家务,就给孩子钱,并不能培养孩子的耐心,也无法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
最后再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
在三年前,我刚刚开始从事家庭教育工作,我一般是和机构合作,比如:孩子特长班,早教机构~,我是个特别不好意思和别人谈钱的人,一谈到钱就张不开嘴,所以我这几年基本没有挣到什么钱,但我家里有房贷,孩子要上幼儿园,我要学习,家里所以的支出全靠我老公,所以我老公压力特别大,我老公让我出去找份工作,但我又不想放弃从事家庭教育的工作,我们常常因为钱而吵架,当然都是在孩子不在的时候吵。我总是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花香蝶自来。但问题是:别人根本就不知道我有酒、有花。
我清楚的记得,有一次我去幼儿园接我女儿,我女儿看到我之后对我说晚上想要出去吃饭,我当时口袋里只有几十块钱,距离我老公发工资还有三天的时间,我对我女儿说:“外面的饭,不干净,妈妈带你回家吃“。但那天也不知道我女儿是怎么回事,就是不同意,过一会儿看我就是不肯带她出去吃饭,于是开始哭闹,那一刻我想都没想就冲我女儿发火,身为一个家庭教育讲师,我深知不能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但那一刻~面对女儿的哀求、哭闹,我的心都碎了,身为一个母亲的绝望、愧疚、无助……已经让我失去理智,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我的女儿,我冲我女儿发完火之后,拖着我女儿就往家走,我女儿一直哭回家,那天晚上我看着熟睡的女儿,哭了好久,我不知道我的未来在哪?我不知道我还要再等待多久,才能挣到钱?我也不知道下一次我女儿想要出去吃饭的时候,我要如何面对~现在想起这些事情,我心里都很难过,在写今天的文字稿时,我也是一边写着,一边哭着,但这就是生活,实实在在的生活,抱怨,哭泣,咒骂~都是无用的,能做的只有继续前行,在未知中嗜血前行。
后来我也被生活逼的无处可逃,开始鼓起勇气和别人谈钱,生活也一点点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我开始做线上课、线下课,也开始发表自己的文章,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
说出我自己的故事,我并不想博取大家的同情,与怜悯,我只想让大家知道,你现在不和孩子谈的问题,以后都会再回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再次去面对。
我常常在想,如果不是因为我女儿,我究竟要什么时候才好意思和别人谈钱呢?我真的不敢想,我们这一代人是缺乏财商教育的,我们很多人都不好意思谈钱,跟孩子也无法开口,可你今天不和孩子大大方方谈钱,如果你的孩子有一天也如同我们一样为钱所困,品尽生活的艰辛,你的心会有多痛?这个社会是现实的,别人不会因为你是弱者而同情你,在经历更大痛苦的人眼里这是矫情。
所以趁着你的孩子还小,还在你的身边,和孩子大大方方谈谈钱的那些事吧, 让孩子明白如何与“金钱做朋友”,如何使用钱;钱是一种工具,要由人来使用,而不是人沦为金钱的奴隶。
05小结:
(1)到底给不给孩子零用钱?
零用钱可以让孩子学会消费和储蓄,这是一种在成长过程中无法用其他方式习得的技能。零用钱可以让孩子积累使用金钱的经验,成为一个可以妥善使用金钱的人。
(2) 如何给孩子零花钱?
三个罐子分别代表日常消费、梦想储蓄、投资储蓄。
(3)细谈每个存钱罐
1号存钱罐=日常消费
2号存钱罐=梦想储蓄(最近一年)
3号存钱罐=投资储蓄
(4)父母在给孩子零用钱时可能遇到的困惑:
给孩子开设银行账户或基金账户的时机?
对于8~13岁的孩子而言,最好再等一等。
做家务要给孩子零花钱吗?
孩子做家务,给孩子钱还会造成以下结果:
会让孩子变得一切以“金钱”为目的。
造成孩子的“雇员思维”。
我们教育子女的时间不会很长,稍纵即逝。但我们对于孩子的影响却是持续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