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美国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扩展阅读
p3怎么带歌词同步 2024-09-20 08:41:09
如何教育小孩子这三点 2024-09-20 08:40:58
初一英语学哪些知识点 2024-09-20 08:23:38

美国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发布时间: 2022-02-28 09:21:19

A. 美国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推荐一篇有关“孔融让梨”故事遇到美国孩子的故事给您看,兴许会有启发。

作者常年在美国工作,经历过一堂美国孩子的“孔融让梨”故事课堂,下面一起来看一下,“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孔融让梨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孔融是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孔子的第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四岁时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很懂礼节,巧言擅答。据传某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让孔融分给兄弟们吃,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给自己,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哥哥弟弟们,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梨,大的应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很赞许地接着问:“那弟弟比你小为什么梨也比你的大呢?”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应该让着他。”

千百年来,孔融让梨一直作为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而广泛流传,成了许多父母拿来教育子女怎样懂得礼仪谦让的典范。可到了去年这个老故事在一位中国小学生那里却遭遇了一场“孔融让梨我不让”的风波,从那时起我一直想知道美国孩子对这个故事会怎样反应,最近终于在美国的学中文班里有机会得以见识。这些孩子的年龄范围在8-12岁,学中文时间不等,以下是老师讲完孔融让梨故事后的讨论记录。

老师:关于孔融让梨你们怎么看?

学生:爸爸的朋友为什么要给孔融家带梨?

老师:作为礼物。

学生:既然是礼物一定要是好梨子了,为什么还明显地有大有小,不能一般大吗?
老师:……

学生:既然梨子有大有小,爸爸为什么还要四岁的孔融去分,一旦分不公平怎么办?分出去了的梨子难道再要回来?

老师:……

学生:为什么要分给每个人吃,不愿吃不吃、谁愿吃谁自己去拿那不行吗?

老师:那样或许会不公平。

学生:但孔融这样分也不一定公平啊,所有的兄弟都得根据孔融的喜好得到梨子,他们的选择机会被剥夺了,分到最大梨的兄弟可能恰巧不喜欢吃梨呢。

老师:你说的对,这个故事的确基于每个人都喜欢吃梨的假设前提。

学生:孔融为什么对哥哥和弟弟实行前后矛盾、绝对相反的标准呢? 他难道没有固定的做事原则吗?

老师:他是在表现谦让。

学生:他只能表现自己的谦让,给自己拿一个最小的好了,他为什么不给其他兄弟表现谦让的机会呢?

老师:那你怎么看孔融?

学生:我不喜欢孔融,他这么做对别人不公平,剥夺了其他兄弟选择和表现的机会。

学生:我觉得孔融不诚实。

老师:为什么?

学生:这件事情有点自相矛盾,孔融可能是不喜欢吃梨才给自己一个最小的,但不喜欢吃就该直说,讨巧地编出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很虚伪的。反过来,要是他喜欢吃梨的话却把大的都给了别人也是口是心非,喜欢什么该勇于承认才对。

学生:我也不喜欢孔融的爸爸。

老师:为什么?

学生:他不负责任,让没有行为能力四岁的孔融分梨,而且他也没有是非观念,孔融分梨的行为很主观武断却得到了父亲的表扬。

老师: ……

学生:这个故事不好,鼓励主观武断,剥夺了民主,这种扭曲自己的欲望去赢得赞扬的做法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老师:要是你是孔融会怎么做呢?

学生:把梨放到桌子上,谁吃谁拿好了。

听到这里我走出了孩子们的课堂,一个中国儒家思想的典范在美国孩子这里却变成了主观武断、践踏平等和假心假意的典型,你说到底是哪里出错了呢?

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普世价值观。就像以中国人的观念去猜测美国人的家庭观、自由观等等一样,没有特别唯一的衡量标准,只是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的观念不同而已。

B. 尊重孩子,看美国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尊重,是美国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方式和特殊营养。比如,美国人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不但大人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而且有时还要蹲下来同孩子对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并可避免他有“低一等”的感觉。 孩子吃饭时不能硬逼;孩子做错了事不得横加训斥;要孩子换衣服也不可用命令的口吻,否则,都会给孩子的心理上留下自卑的阴影。家长带孩子外出做客,主人若拿出食物给孩子,美国人则最忌讳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不吃”、“不要”之类的话,也不会在孩子表示出想吃的时候对孩子呵斥。他们认为,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看什么,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孩子有这个需要,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来指责,只能根据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出解释和说明,以做引导。 美国人反对父母在人前教子,更不允许当着人面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因为这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这样做是一种犯罪。美国父母这样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特别是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的大多数情况下师长不能代替他们对客观进行选择,所以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伟大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已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有人认为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否太过份了,但事实证明,受到父母良好尊重的孩子同父母大多非常合作,他们待人友善,懂礼貌,

C. 美国妈妈如何教育孩子

儿子去美国留学,毕业后定居美国。还给我找了个洋媳妇苏珊。如今,小孙子托比已经3岁了。今年夏天,儿子为我申请了探亲签证。在美国待了三个月,洋媳妇苏珊教育孩子的方法,令我这个中国婆婆大开眼界。 故事一:自己的事自己做 每天早上,托比醒来后,苏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顾自地忙去了。托比会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面包片。吃饱后,他回自己的房间,在衣柜里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托比只有3岁,还搞不清楚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脚。有一次托比又把裤子穿反了,我赶紧上前想帮他换,却被苏珊制止了。她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那一整天,托比反穿着裤子跑来跑去,苏姗像没看见一样。 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多大会就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对苏珊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岁。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孙女五六岁时不会用筷子,上小学时不会系鞋带。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每个周末都要带回家一大堆脏衣服呢。 故事二:不吃饭就饿着 下午,苏珊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中国菜。我心领神会,托比告别爱吃中国菜,一定是苏珊觉得托比中午没好好吃饭,想让他晚上多吃点儿。 那天晚上我施展厨艺,做了托比最爱吃的糖醋里脊、油闷大虾,还用意大利面做了中国式的凉面。托比最喜欢吃那种凉面,小小的人可以吃满满一大盘。 开始吃晚饭了,托比欢天喜地地爬上凳子。苏珊却走过来,拿走了他的盘子和刀叉,说:“我们已经约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饭,你自己也答应了的。”托比看着面容严肃的妈妈,“哇”地一声在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饿,我要吃饭。”“不行,说过的话要算数。”苏珊毫不心软。 我心疼了,想替托比求情,说点好话,却见儿子对我使眼色。想起我刚到美国时,儿子就跟我说,在美国,父母教育孩子时,别人千万不要插手,即使是长辈也不例外。无奈,我只好保持沉默。 那顿饭,从始至终,可怜的小托比一直坐在玩具车里,眼巴巴地看着我们三个大人狼吞虎咽。我这才明白苏珊让我做中餐的真正用意。我相信,下一次,托比想发脾气扔饭碗时,一定会想起自己饿着肚子看爸爸妈妈和奶奶享用美食的经历。饿着肚子的滋味不好受,况且还是面对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临睡前,我和苏珊一起去向托比道晚安。托比小心翼翼地问:“妈妈,我很饿,现在我能吃中国面吗?”苏珊微笑着摇摇头,坚决地说:“不!”托比叹了口气,又问:“那等我睡完觉睁开眼睛时,可以吃吗?”“当然可以。”苏珊温柔地回答。托比甜甜地笑了。 大部分情况下,托比吃饭都很积极,他不想因为“罢吃”而错过食物,再受饿肚子的苦。每当看到托比埋头大口大口地吃饭,嘴上脸上粘的都是食物时,我就想起外孙女。她像托比这么大时,为了哄她吃饭,几个大人端着饭碗跟在她屁股后面跑,她还不买账,还要谈条件:吃完这碗买一个玩具,再吃一碗买一个玩具…… 故事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有一天,我们带托比去公园玩。很快,托比就和两个女孩儿玩起了厨房游戏。塑料小锅、小铲子、小盘子、小碗摆了一地。忽然,淘气的托比拿起小锅,使劲在一个女孩儿头上敲了一下,女孩儿愣了一下,放声大哭。另一个女孩儿年纪更小一些,见些情形,也被吓得大哭起来。大概托比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站在一旁,愣住了。 苏珊走上前,开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她一声不吭,拿起小锅,使劲敲到托比的头上,托比没防备,一下子跌坐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起来。苏珊问托比:“疼吗?下次还这样吗?”托比一边哭,一边拼命摇头。我相信他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做了。 故事四:遇到问题自己解决 托比的舅舅送了他一辆浅蓝色的小自行车,托比非常喜欢,当成宝贝,不许别人碰。邻居小姑娘露西是托比的好朋友,央求托比好几次,要骑他的小车,托比都没答应。 一次,几个孩子一起玩时,露西趁托比不注意,偷偷骑上小车,扬长而去。托比发现后,气愤地跑来向苏珊告状。苏珊正和几个孩子的母亲一起聊天喝咖啡,便微笑着说:“你们的事情自己解决,妈妈可管不了。”托比无奈地走了。 过了一小会儿,露西骑着小车回来了。托比看到露西,一把将她推倒在地,抢过了小车。露西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苏珊抱起露西,安抚了她一会儿。很快,露西就和别的小朋友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 托比自己骑了会车,觉得有些无聊,看到那几个孩子玩得那么高兴,他想加入,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蹭到苏珊身边,嘟囔道:“妈妈,我想跟露西他们一起玩。”苏珊不动声色地说:“那你自己去找他们啦!”“妈妈,你陪我一起去。”托比恳求道。“那可不行,刚才是你把露西弄哭的,现在你又想和大家玩,就得自己去解决问题。” 故事五: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 苏珊的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亚州,听说我来了,两人开车来探望我们。家里来了客人,托比很兴奋,跑上跑下地乱窜。他把玩沙子用的小桶装满了水,提着小桶在屋里四处转悠。苏珊警告了她好几次,不要把水洒到地板上,托比置若罔闻。最后,托比还是把水桶弄倒了,水洒了一地。兴奋的小托比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事,还得意地光着脚丫踩水玩,把裤子全弄湿了。我连忙找出拖把准备拖地。苏珊从我手中抢过拖把交给托比,对他说:“把地拖干,把湿衣服脱下来,自己洗干净。”托比不愿意,又哭又闹。苏珊二话不说,直接把他拉到贮藏室,关了禁闭。听到托比在里面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喊,我心疼坏了,想进去把他抱出来。托比的外婆却拦住我,说:“这是苏珊的事。” 托比的外公外婆看着表情惊异的我,意味深长地笑了。这件事让我感触颇深。让孩子了解作一件事的后果,而这种后果是要自己承担的.在很多中国家庭,父母管教孩子时,常常会引起“世界大战”,往往是外婆外公护,爷爷奶奶拦,夫妻吵架,鸡飞狗跳。 后来,我和托比的外公外婆聊天时,提到这件事,托比的外公说了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孩子是父母的孩子,首先要尊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虽然小,却是天生的外交家,当他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他会很聪明地钻空子。这不仅对改善他的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带来更多别的问题。而且,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无论是父辈与祖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还是夫妻两人的教育观念有差异,都不能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 故事六:不纵容孩子的欲望 托比的外公外婆在家里住了一周,准备回加利福尼亚了。临走前两天,托比的外公郑重地问女儿:“托比想要一辆玩具挖掘机,我可以买给他吗?”苏珊想了想,说:“你们这次来,已经送给他一双旱冰鞋作为礼物了,到圣诞节时,再买玩具挖掘机当礼物送给他吧!” 孩子对妈妈的爱 想到很多中国孩子对父母的漠视与冷淡,我不得不佩服我的洋媳妇。在我看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美国妈妈有很多值得中国妈妈学习的地方。

D.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

外向也不一定要用美国的教育方式啊,也有可能是你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才没好好教育你家孩子的,建议你看下好父母教育孩子秘籍的光盘看看,里面的专家讲的相当精彩,你可以一看的可以去网络上搜好父母教育孩子秘籍的光盘就能找得到的。

E. 美国教育方法美国如何教育孩子课程贵不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专家观点精华-很实用。美国雅虎、谷歌、戴尔、Facebook的诞生都出自美国的年轻孩子,这到底有什么秘诀呢?因此,很多家长想知道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本文将将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的精华通过专家的语录展示出来。作为家长的您一定要反复阅读。( 浏览次数:72 作者:Vanda 2010-07-01 )
专家看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专家看点一:
来美国前,我就对美国人不打不骂,却能教育好孩子这一点很好奇。在美国,体罚、言语羞辱或其它手段,造成孩子身体或心理伤害,当事人要受法律惩罚,父母当然不能例外。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专家看点二:
美国人认为成材,不仅仅指学业上的成就,应该包括广泛的含义:遵纪守法、诚实诚信、礼貌修养、团队精神、和身心健康等等。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专家看点三:
中国妈妈是孩子的“护身符”,护短、宠孩子是妈妈的“专利”。
然而,在美国却不是这样。美国人认为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妈妈对孩子地一生有很大地影响。在美国,孩子能不能吃巧克力、打电子游戏、请小朋友到家里参加都事先要要向妈妈请示,并做出“预算”。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专家看点四:做错事是要道歉的。
就餐地时候,我一屁股坐在主人家的孩子想坐地位置上。小家伙就开始闹:“那是我地地方,我要坐那里。”异性主人赶紧过来劝,小家伙还是闹,男主人变得严肃起来:“不听话,就回到自我地房间里去!”小家伙还真倔,流着泪冲上了楼。我连忙说:“没关系,换一下位置吧!”异性主人却说:“不行,这样会宠坏孩子的。”过了十几分钟,小家伙下了楼,男主人问:“准备好了吗?”小家伙重重地点了点头,低着头向我道歉。这时候,男主人与异性主人先后放下餐具走过去深情地吻了吻小家伙。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专家看点五:美国妈妈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哭闹的。
刚到休斯敦,我们到超市去采购生活用品。有一个美国母亲牵着一个大约两岁多的小男孩,小男孩拿着一个玩具冲锋枪坐在地上哭闹:“我就要这个!我就要这个!”妈妈哄了几分钟,似乎并不见效,于是双手抓住小男孩的肩膀把他提了起来,严厉地说:“小彼得,看着妈妈地眼睛,妈妈说不可以!”小男孩并不抬头。这位美国妈妈更严厉了:“彼得,把头抬起来!”小男孩缓缓地抬起了头,看着妈妈。几分钟后,小男孩似乎读懂了妈妈的眼神,乖乖地把玩具枪递给了妈妈。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专家看点六:孩子永久是父母地骄傲。
给我们讲课的约翰是一个四十多时的离了婚、除了专业就没有其他爱好的男人,他经常拿出一个幼稚地图漫集让我们看。说实话,那些图漫简直就是涂鸦,有些还能辨认出是只鸟或者房子,有地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可是约翰却把它看为宝宝,逐一给我们说明这是孩子几时地作品,让人充分感受到孩子永久是父母地骄傲。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专家看点七:美国父母很关注孩子和孩子是好朋友。
在我们回国前,美国同办组织我们去旅游。一个领队地高管似乎心事重重,不断地拨打手机。我们都以为是他家里出了什么大事,后来才知道,他儿子在那天参加小区里地足球比赛。我们加出一口气:“什么事啊!不就是孩子们闹着玩吗?”纵然如此,最终孩子还是沮丧地向父亲汇报了他们地战况。这位父亲听完后笑着安慰道:“这么激烈啊!我的宝宝!可惜我没能看到,对手太厉害了!下次,我们再加油,一定能够打败他们!”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专家看点八:美国孩子没有中国父母想象的那么自由。
朋友从休斯敦培训回来,几个好友前去接风,几个三四十时地人也不知如何就谈起了孩子。大家一致要求朋友谈谈他所见到的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的。朋友说:“美国的孩子没有我们想象地那么自由,那么散漫。他们地父母给他们定了许多‘清法戒律’。”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我们来看看美国人教育孩子的五节必修课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的必修第一课:尊重他人。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在美国,个人及其财产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要教育孩子从小遵从规矩,不至于让一些坏习惯长大后害人害己。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孩子从会讲话开始,最重要学的是:“Please”、“Can I”、“May I”,想得到帮助或其他朋友的玩具、与别人一起玩,都需要征求别人的意见,对父母也是这样。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美国人对于外人的随意触碰会感到很不舒服,甚至认为是侵犯。所以小孩子也被教育不可以随意触碰别的小朋友,更不可以推挤别人,不礼貌和有伤别人的话语也是绝对禁止的。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未经许可,不能触动别人的东西。这一点可严格了,父母发现小孩有这倾向立刻严肃制止,“You can’t touch other people’s property !” 而且会教孩子请求主人的许可:“Ask nicely.”久之,孩子就习惯了。父母和老师还不时提醒孩子咳嗽要掩住嘴,打喷嚏要掩鼻子,不得随地扔垃圾,做错事道歉。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的必修第二课:谦让分享。
谦让和团队协作精神是美国人特别注重提倡的良好品格,这也需要从小培养。和其他小朋友共享玩具和游乐场所,“Share”和“Take turn”是老师和家长常提醒孩子的话。即使只有两个小朋友,也要排队轮流。

还有,在教室里,老师即使有多余的蜡笔,也不会都分发给小朋友们,而是有意放置有限数量在一张桌子上,让同学们轮流使用,学习分享。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的必修第三课:哭闹无效。
以前孩子一哭,我就忙着满足他们的要求。可是老师提醒说,这样做孩子就习惯于用哭闹与你交流,而不是心平气和讲道理,在公共场所孩子也会这样闹,你很难堪的。

我常见到父母严肃地对吵闹的孩子说:“You can’t ask by harassing me.”,或“Use your words”之类的话。如果孩子为达目的而哭闹,他们可能会让孩子哭很长时间而不让步,坚决制止孩子使用这种方法。课堂上也是如此。所以美国人的孩子很少哭闹,他们从小学会讲道理。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的必修第四课:坚持原则。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不打骂孩子,要纠正不良行为,培养好习惯,大人需要特别的智慧和耐心。比如要求小孩收拾地上的玩具,大家一起唱:“Clean Up,Clean Up, Everybody, Everywhere”。小孩只有整理干净这一套玩具,才可以进行下一个节目。同时,离开座位时,也需要把椅子推回原来的位置。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如果孩子不守纪律咋办?父母和老师需要探索有效办法,如没收心爱玩具,不可以参加下一个活动。有的被“Time-out”,让违规者在一旁静坐,小孩的自尊心可强了,这项惩罚特有效。在家里如果不按要求做事,也可以做“Time-out”,呆在一个角落或房间里(当然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动静),几分钟后结束,认错了,还要求他们继续把事情做好。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对于一些特别难改的坏习惯和严重错误,要使用“非常手段”了,比如打手打屁股,让孩子感到痛,但绝不可造成身心伤害,(不宜在公共场所使用)。当然,还要赏罚分明,如果孩子表现好或改正错误,得到的表扬也是特别夸大的,还有奖励措施。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幼小的孩子毕竟是以父母和老师为大的,如果我们坚持原则,他们终究要服从的。孩子从小,父母就树立威信,今后才不至于失控。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的必修第五课:树立榜样。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教育从牙牙学语就开始了,孩子,说到底是以大人为榜样,所以父母和老师须以身作则。想象一下,粗鲁的大人如何带出有修养的孩子?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很少见到美国父母喝斥孩子,一位父亲叫2岁的孩子把外套脱了,孩子照办,他认真地说:“Thank you”。父母送孩子到学校,亲切地打招呼:“Have a nice day!”“ I love you!”这样的好话自然可以双向、多向传播。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虽然孩子的言行受到一定控制,但是他们并不呆板,比如3、4岁的孩子上课时,老师鼓励每个孩子参与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美国人不打不骂,其实教育出的孩子十分守规矩,服从指令。他们在思想上比较自由,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言行举止有许多制约。

子女教育网-如何教育孩子阅读小提示:看了上面的文章,很多家长都会这样想:
●“你说的都是别人好的,难道美国人教育孩子就没有不好的地方吗?!”
●“美国人的家庭观念和气氛跟中国本来就是不同的,不能相提并论。”......

我只能这样说:美国人可以这样教育出好的孩子,我们中国的家长就应该学习;我们国家的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是比美国人少的,为了孩子,我们应该多点学习,尽一切的能力学习;而不是认为我们家长给孩子的物质付出够多的了,甚至超过了美国家长的付出,为什么孩子还是没出息呢?!

孩子对我们的物质付出是不懂的,他们还没有这个理解能力,只是认为拥有了就是拥有了,读不懂你为给予孩子的物质的做所有付出。所以家长就认为自己付出与收获不对等,从而心理失去了平衡,对孩子就没有"好气"。

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去爱孩子,孩子需要的不是物质的享受,而是需要精神上的满足,轻松愉快的心情,高高兴兴的学习知识。如果您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做人,有强壮的体魄,可以坚强乐观的面对自己的人生;那么,总有一天,他会有自己的成就。"望子成龙应"该是父母教给孩子的,而不是父母架孩子身上的负担

F. 美国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和中国教育有哪些不同

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有他们自己特有的教育方式,因为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不同,所采取教育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就拿美国来说,他们肯定也有属于自己国家的教育方式,那么美国的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其和中国教育有哪些不同?美国的父母教育孩子是放任型,让他们的孩子去实践中寻找答案并锻炼自身。和中国教育相比有教育方法、范围以及程度等方面的不同。

每个国家都会有他们自己对于孩子教育的方式,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美国所用的就是放任型,而中国的是严格—溺爱型,严慈相济。所以,美国的教育孩子方式和中国教育孩子肯定是有不同的。

G. 美国妈妈怎样教育孩子

”武汉大学一个新生的母亲泪流满面地要求校方给寝室装空调。俗话说得好:今天孩子笑得多,明天可能哭得多。有一位中国妈妈到美国后,亲身接触到美国妈妈教育孩子的事例,我们可以来借鉴一下美国妈妈的思维方式。 每天早上小泰勒醒了,伊丽莎白把早餐往桌上一放,就自顾自忙去了。泰勒会自己爬到凳子上去,动手吃饭,吃完饭后会自己穿衣。有时候泰勒把裤子穿反了,伊丽莎白就让泰勒自己改正。 有一次,泰勒吃饭的时候发脾气,把饭倒在地上。伊丽莎白跟他说:今天你什么东西也不能吃。当天伊丽莎白带泰勒到“中国妈妈”家做客,泰勒说我想吃中国面。中国妈妈很快做好了面,泰勒欢天喜地地坐下,正准备开吃,伊丽莎白走过来拿走了饭碗:“我不是和你说过吗?今天不可以吃饭。”泰勒哭喊着说:我饿,我要吃面。虽然嘴上这样说,但没有妈妈的批准,泰勒只能盯着饭碗,不敢出手。临走时,“中国妈妈”将面打包让泰勒带走,泰勒很宝贝地捧着面,闻了又闻,轻声问妈妈,回到家我可以吃吗?妈妈的回答很坚定:不。泰勒只好再度退让:那明天可以吃吗?妈妈说:可以。泰勒一听就笑了。 经过妈妈“禁吃”的惩罚以后,泰勒以后再扔饭碗时可能要想一想,饿肚子的经历可不好受。 伊丽莎白带泰勒到公园玩,泰勒和两个小女孩在吊床上玩得不亦乐乎。突然,泰勒走下吊床,把吊床翻了个底朝天,两个小女孩摔倒在草地上哇哇大哭。伊丽莎白一声不吭地走向泰勒,把他抱上吊床,然后一下子把吊床翻了过去,泰勒摔在草地上,大哭。伊丽莎白问泰勒:痛吗?下次还做吗?泰勒一边哭一边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孩子有时会无意识学坏,父母应该怎么办?在涉及社会公德的行为上,伊丽莎白采用的方式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泰勒体会到了这种痛苦,相信他会树立起这样一种观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H. 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

美国父母管孩子吗?答案是肯定的。美国孩子到了18岁,要和父母脱离得干干净净吗?答案却是否定的。2001年,在我居住的城市圣路易斯,有一位考上哈佛大学的美国女孩。这个女孩为家中独生女,父母都有体面的工作。为了照顾爱女上学,这对夫妇不仅辞了工卖了房,还把家干脆搬到了哈佛大学附近并在波士顿重新就业。瞧吧,儿行千里母担忧,上了大学的美国孩子依然是父母掌中的宝贝儿。 在美国多年的移民生活中,和我打交道最多的美国人就是那些美国父母了。根据我多年的观察和了解,美国父母对我心灵触动的最大之处是,他们教育孩子一般会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对孩子采取量体裁衣的方法。 无论是谁,只要一谈教育,特别容易走进条条框框的说教。基于此因,我以几个真实的故事来简单直接地说明一下这个问题。 泰勒和克拉是两位可爱的美国女孩儿。遗憾的是,她们两人分别患有语言和视物障碍。虽然医生的治疗缓解了她们各自的症状,但无论如何,她们都无法恢复到正常孩子的健康水平。泰勒说话发音不清,克拉阅读特别困难。在学业上,不管怎么追赶,她们也赶不上同龄的健康人。放弃她们的教育吗?这不可能。那可怎么祢补呢?我想,她们的父母肯定相信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哲理。结果呢,泰勒在四岁时被扔进了游泳池,克拉在六岁时被送进了体操馆。经过她们各自父母多年的接接送送,这两位女孩现在分别变成了游泳和体操健将。记得有人说过,不管是谁,至少有一样应该是出色的。泰勒和克拉虽然语言和阅读不尽人意,但她们却做到了在体育方面出色。美国全民热爱体育,泰勒和克拉的成就令人刮目相看。 白兰蒂是个早产儿,长得又瘦又小,她的母亲又是个单身妈妈。在单亲家庭中,孩子的教育总是令人担忧。虽然美国全民热爱体育,但如果想让白兰蒂像泰勒和克拉一样在体育方面有所建树,实在是难为这位弱不禁风的小女孩儿了。在白兰蒂五岁时,她的妈妈开始为她设计未来,主攻小提琴和舞台表演成了白兰蒂课后的主要功课。每次,当白兰蒂就读的学校有舞台剧上演时,在台上蹦蹦跳跳的,总会有白兰蒂活泼的身影。也许是舞台表演的经历,增加了白兰蒂的自信心。上初中以后,她开始竞选学生会主席并荣获竞选胜利。最近,白兰蒂代表美国中学生,带上陪伴她多年的小提琴,又去欧洲巡回演出了一圈。白兰蒂出色的才艺和领导才能,肯定会为她几年后申请大学时添上亮丽的一笔。 也许你会问,除了体育和音乐,美国父母就不抓孩子学习吗?当然抓啦,美国父母也有分数挂帅的思想。而且,他们一旦抓起来,他们的那股认真和执着,令我咋舌。尼娜是位美国护士,也许是职业习惯,她每天进进出出把孩子管理得井井有条。尼娜坚信,美国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对孩子的素质教育不如私立学校。于是,她先把自己的双胞胎女儿送进了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又帮助宝贝儿子挤进了竞争极其激烈的培养神童的学校。当我向她讨教育儿秘诀时,她为我列出了一个长长的书单。阅读与词汇的写作书,数学和科学习题集,哪家出版社好,哪套丛书出色,她讲的条条是道。我想,以抓学习为主的中国父母们,也不过如此吧。 从上面的三个例子可以看出,美国父母并不完全以抓学习为主。审时度势,量力而行,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是他们典型的育儿经。此外,无论是对孩子的体育,音乐,学业训练,美国父母比我们中国父母更爱鼓励孩子。Good job, good try, you are great, 类似鼓励孩子的话,常常会从美国父母的嘴中脱口而出。和美国父母相比,我们中国父母对孩子普遍要求相对严格。以我本人为例,我对自己孩子的鼓励常常做的很不够。美国父母对孩子的这种乐观鼓励法,值得我们借鉴。 与中国教育相比,如果非要找出美国父母与中国父母不同的独特的教育装备,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美国的家庭学校(home school),二是美国的主日学(Sunday School). 据教育资料称,美国至少有一百一十万的孩子,完全脱离公立或私立学校的束缚,只在家里接受父母提供的全面教育。笔者目前所在的城市,家庭学校似乎很有市场。每次去社区图书馆,我几乎都会看到家庭学校的妈妈和孩子们在那里上课。有一次,我与一位家庭学校的妈妈交谈时,她直言不讳地告诉我,美国公立和私立学校的课程进展太慢了,她在家里全职教孩子,就是想把孩子在学业上喂饱,让他加快步伐早日成材。以前我读过一篇新闻报道说,美国有一位本是初中生的美国孩子考上了大学。我想,这和家庭学校的快马加鞭教育肯定密切相关。美国的家庭学校,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家庭作坊。美国教育部门有专门为家庭学校设置的教学大纲,家庭学校的孩子们不仅有自己的团体,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虽然家庭学校的利与弊并不是本文讨论的话题,但有一点儿可以肯定,为了让孩子早日成材,美国父母有选择家庭学校的权力和可能性。 美国是个宗教国家,据统计大约有80%左右的美国人都是基督徒。不管在哪个城市,美国学生每天上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全班背诵这篇国旗宣言:我宣誓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旗帜和它所代表的共和国效忠。上帝庇佑下的国家不可分割,民众自由平等(I Pledge Allegiance To The Flag,/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And To the Republic For Which It Stands,/One Nation, Under God, Indivisible,/With Liberty And Justice For All)。从这篇誓词中,我们看到了上帝这两个字。上帝,在美国孩子们的眼中并不陌生。不管他们是否接受上帝的存在,但他们能欣然接受国旗宣言中上帝庇护美国这个说法。以前,笔者在我的拙文美国教育的三件宝中提过,教堂是美国教育的三件宝之一。美国的教堂遍布各个城市,其密集度甚至可以达到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地步。每周日上午,美国那些虔诚的基督徒去教堂时,总会带上他们成长期的孩子们。当大人们在做礼拜时,孩子们则参加为他们准备的主日学。在日积月累的熏陶中,通过那些深浅不一的圣经故事,主日学的老师们在向孩子们传递着爱人如己的道理。身为父母们常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要无私要有爱心。在美国,主日学就是美国孩子们爱心教育的大课堂。即使是在我们华人教会,孩子们也有在圣诞节为穷人捐献圣诞礼物,为非洲难民绝食30小时筹备捐款,为美国无家可归者送衣送饭等慈善活动。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家庭学校很具美国特色,但它并不是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主流,大部分的美国孩子还是会去公立或者私立学校求学。至于主日学对孩子们心灵的塑造作用,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不过,据笔者所知,至少在美国的华人教会中流行一种说法,在教会长大的孩子有爱心,也比较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