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育是什么之本
扩展阅读
怎么画男孩子动漫脸 2024-11-20 12:11:13

教育是什么之本

发布时间: 2022-04-23 07:55:17

① 为什么教育是立国之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国家兴盛的标志。
没有教育等同于没有培养人才,一个国家连人才都没有离消亡不远了。

② 民邦之本 教育之本是什么意思

“教育为立国之本”,这个说法今天我们已经很熟悉了,甚至会被当作口号来喊。然而,当一个古老民族尚未从科举制迈出来时,要说出这句话,不仅要有超前的眼光,还要有辞旧迎新的大勇气。1904年6月18日,才华堪比李清照的女词人吕碧城在天津《大公报》发表了《教育为立国之本》一文。
在上个世纪之初,面对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她意识到中国已进入充满竞争的世界,从兵战、商战到学战,她分析,如以为兵战可恃,当亚历山大、拿破仑鼎盛时期,威震全欧,谁能与之争锋?然而一旦战败,惊骇一时的武略也就随之湮灭。如以为商战可恃,上古埃及、波斯等国的工艺商业也不可谓不盛,如今早已散为流亡之种族。世界上真正有持久竞争力的还是学术,在她当时有限的了解中,想到了培根、笛卡尔、孟德斯鸠、卢梭等人,认为他们掌握着转移世界的大权,这不是世上眼见的那种权势,却是19世纪文明的原动力。“文明的原动力”——这个说法很精彩,是包括她在内的那一代中国读书人对此难得的认知。一个民族要产生自己的培根、笛卡尔、孟德斯鸠、卢梭,需要“兴学校、隆教育”,她认为这是“当今之急务”。
当时新教育初兴,与千年浸染的旧式教育相比,无疑是一颗幼苗,尚不大为国人理解,国人念兹在兹的还是秀才、举人、进士的功名。所以,她要大声疾呼,为新教育张目,阐明“教育为立国之本”之理,她说:“教育者国家之基础,社会之枢纽也,先明教育,然后内政外交,文修武备;工艺商业诸端,始能运转自由,操纵如意。若教育一日不讲,则民智一日不开;民智不开,则冥顽愚蠢,是非不辨,利害不知。所知者,独自私自利而已。”
从旧式教育出来、在旧体诗词上有卓越表现的吕碧城,却热衷于新教育,在举世瞩目于富国强兵之际,把目光投向了迂缓的教育,认为富强的根本,“非兴学校为普通强迫教育不可”。相距一百一十年, 我们的外部环境早已发生变化,教育已然普及,问题也随之转换,今天要追问的不是教育是否为立国之本,而是怎么样的教育才能成为立国之本?怎么样的教育才有可能产生“文明的原动力”?怎么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开启民智,而不是培养只知道自私自利的人?吕碧城当年还用不着思考、来不及面对的这些问号就在我们的面前。说穿了,就是要认清教育的目标,如果把富强作为目标,教育不过是手段,教师和学生充其量也只是作为机器上的零件,终究还不是主体。如教育是以开民智为目标,也就是以造就具备健全心智、有明辨是非能力的人为目标,教师和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就是第一位的,没有独立思考,一切不过是原地打转,做做习题,背背标准答案,练练应试技巧,教教答题诀窍,这样的教育能不能成为立国之本,我相信答案是不言自明的。这样的教育最多也只能造成一代又一代精明的自私自利者,却不会产生出文明的原动力。
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是需要有理想主义底色的,而不是日复一日总是苟全于现实主义的泥潭当中。无论追溯孔子的传统,还是古希腊的传统,从本质上说,教育的真谛都蕴含在独立和自由当中,教师凭着独立、自由之精神,在知识和精神世界里驰骋,学生同样要凭着独立、自由之精神,在知识和精神世界里求索,老师与学生,老师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他们的生命相互碰撞,相互连接,在课堂内外彼此启迪,彼此建造,彼此成全。通过教育每个人的思想天空进一步拓宽,每个人精神的翅膀进一步展开,这样的教育才是令人向往的,也是教育的现实中所匮乏的。一旦失去独立与自由的精神,教育绝不可能成为立国之本,在一个教育普及的时代里,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教育,尤其值得深思。很多人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从现实的条件出发,这诚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任何时候我们千万都不能丧失底线,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分清楚“是什么”和“要什么”,不能不断地降低标准,不断地承认既成事实,最终连方向和目标都找不到了。重新找回方向和目标,需要向教育的真谛回顾,那是吕碧城时代还无须直面的问题。

③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百年大计.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百年大计.的翻译是:
E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our country, is the important project

④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是什么

教育(Ecation)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哲学家雅尔贝斯关于教育本质的一段阐述,被人们广泛引用。

“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灵魂的人。”象贤中学的领导班子将教育的视野聚焦在教育的本质与灵魂,进而确立了“坚持以贤文化育人”的理念,以“启迪智慧,提升人文素养,养成健全人格,确立积极人生”为抓手,推进有灵魂教育的战略方向。

办有灵魂的教育,创办有灵魂的教育的学校,就是要“教育思想领先,办学机制高效,学校特色鲜明,教师特点突出,学生特长张扬”,就是要有灵魂之师,要培养有灵魂之生,要回归教育本真,要彰显地方特色。

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名着《爱弥儿》中如是说。

课程和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象贤中学建立“贤文化”课程体系,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融为一体,紧扣贤文化育人的三个梯度:尚、齐、弘,打造“尚贤”“齐贤”“弘贤”三大课程,通过将学校文化融入特色课程,从而使学生成为心智和谐、持续发展、造福社会的现代人。

有灵魂的教育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课外活动里,体现在主题班会中,校园里的一切细节、一切举止、一切声音、一切表现,甚至连流动的空气,都将成为孩子成长为“一个人”的阳光和雨露。

⑤ 他常常对人们说:“要想让祖国立足世界,不受外国欺侮,必须从兴办教育开始”。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教育是兴国之本,强国之道。国家要富强,必须从教育抓起,国家富强了,才能令世人刮目相看,才能让我们伟大的祖国立足世界,走向世界。

⑥ 教育是什么之本

蔡元培先生有言:“教育乃兴邦之本。”这话展开来说,讲的是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一个国家就不可能获得世人的尊重。教育关系着国运兴衰,没有一流的教育,难能出一流的人才,同时,也更谈不上建设一流的国家了。

⑦ 为何说教育是立国之本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建设教育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是基础工程,是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

报道称,专家表示,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支撑是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的核心是人才,人才需要靠教育去培养。中国的大多数人才还是要靠自己培养、为自己服务,如果全部是借来的或者是西方培养出来的,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永远成为不了第一梯队,你永远要亦步亦趋、没有自己的东西。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其中,人民满意是最高目标,要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核心在于建设教育强国,在于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个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成为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引领。

⑧ 为什么教育是兴邦之本

因为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是需要教育的。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等。

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8)教育是什么之本扩展阅读: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包括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2)教育的最基础功能是影响社会人才体系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现代社会重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包括: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潜在劳动能力;形成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

(3)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人才,服务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

(4)教育的最深远功能是影响文化发展,教育不仅要传递文化,还要满足文化本身延续和更新的要求。

⑨ 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什么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深化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

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中小学编制问题的特殊重要性,加大编制管理改革力度,探索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单列管理,设置机动编制,修订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盘活事业编制总量,加大编制统筹和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调整力度,更多向教师队伍倾斜。

二、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

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应统筹考虑,确保其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三、建设国家级师范教育基地。

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关键推动力,应将支持师范教育发展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内容。由于师范院校以文理和教育等基础性学科为主,长期以来获得的资源和支持不足,严重影响了高校举办师范教育的积极性,成为制约教师培养质量的瓶颈。

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建议中央财政增加经费,扩大特岗计划的实施规模,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任教。

⑩ 教育是立国之本,对此有什么认识

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面有着极为紧密和深刻的本质联系,对国家或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全局生产着关键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亚洲国家均把教育作为消灭贫困,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促进了社会,经济、

政治和民族文化教育的全面发展.有关研究报告指出,教育是促进日本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重要因素.战后日本的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为世界所关注,究其原因可归纳为教育的普遍和迅速发展,正是由于经济实力和增强和社会的进步已从单纯依靠人口数量的增加
转移到依靠人口素质的提高,从依靠体力劳动转向更多地依靠智力的开发和技术的革新,教育在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才变得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