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育政策有哪些
扩展阅读
医学检验基本知识大全 2024-11-19 00:45:59
儿童体检10分是什么意思 2024-11-19 00:45:58

教育政策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4-17 06:08:54

A. 我国基本教育政策是什么

我国基本教育政策: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语言文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有好多条例,不过我们考的主要是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根本大法。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


(1)教育政策有哪些扩展阅读


教育政策的不均衡现象主要是由于政策“缺席”和政策“无能”而造成的。

教育政策“缺席”指,在特定时空下需要教育政策来进行管理的事务或活动没有相应的政策来规范和引导。我们的教育政策往往都是应付式的,常常是等教育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考虑政策制定。

一方面,问题从潜隐到显现、从轻微到严重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即使政策制定后,从颁布到实行、从实行到起效也存在时滞问题。这个从无到有、从存在到有效的过程中,政策都是“缺席”的。

需要指出的是,教育政策的不均衡现象不仅仅表现为教育政策的供给不足。有的时候,政策过多、过剩也是一个问题,同样会扰乱或限制教育实践的良性发展。

教育政策“无能”指,当前的教育政策不能获得预想的效果,对实践起不到规范和管理的作用。教育政策“无能”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一、指由于问题的特殊性、政府能力、政策方案、政策工具、目标群体的接受程度等原因,教育政策有其自身的能力限度。

二、指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主观犯错的倾向,这种犯错倾向往往是因为人们或过于信奉理性、或过于感情用事、或急于办成某事、或追求某种特殊利益而不能从现实出发来考虑问题。

B. 教育政策有哪些

题已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将发文,要求学校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特别对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将做一些硬性规定。

2、我国高考改革正在稳步进行,2000年教育部拟在广东省高教3+X试点的基础上,在江苏、上海等部分省(市)进行3+X试点。“二次考试”建议尚无定论。

3、 根据全教会精神和《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已决定在全国范围启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继续教育工程将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面向全体教师,突出骨干,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开创继续教育新局面。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已于今年8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上向代表们征求意见。

4、为提高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将出台《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和《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和岗位规范》。这两个文件征求意见稿已在今年8月在上海召开的有关会议上交代表们讨论。

5、 最近,教育部在总结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意见》。这个文件对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估的重要性。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性质、督导工作的职责、教育督导与评估制度建设以及为何加强和改善督导与评估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督导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C. 两会在教育上有哪些新政策

法律分析:建议取消1至3年级家庭作业;调整小学入学年龄划分节点;延长幼儿园、小学放学时间至晚6点;取消英语在中小学的主科地位;体育成高考第四主科;明令禁止学校张贴高考喜报,改革教育评价;建议禁止在职中小学老师有偿补课;鼓励大中小学定期开设学农类实践课程;建议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基本课程体系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十七条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D. 2021年教育新政策

2021年教育新政策如下:
1、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校不得举办民办校;
2、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5+2”实现全覆盖;学校要广泛深入宣传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和服务特色,使家长、学生充分了解有关安排,积极引导有需要的学生自愿选择参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要保证时间,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对家长接孩子还有困难的学生,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
3、保护未成年人远离性侵害;
4、保护未成年人远离欺凌;
5、禁止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排名。禁止学校、教师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出发点是保护学生隐私和自尊心,减少攀比、避免歧视,缓解应试压力;但是同时规定学校应当采取措施,便利家长知道学生的成绩等学业信息;
6、禁止手机带入课堂。学校对手机管理的权限,明确规定除教学需要外,禁止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课堂;
7、学生课间休息的自由不容侵犯。 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8、中小学生定期视力监测信息报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第二条 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可以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各级各类民办学校;但是,不得举办实施军事、警察、政治等特殊性质教育的民办学校。
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本条例所称国家财政性经费,是指财政拨款、依法取得并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财政性资金。

E. 教育政策法规包括些什么内容

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语言文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有好多条例,不过我们考的主要是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



(5)教育政策有哪些扩展阅读:

教育政策学习目的

(一)有助于我们提高依法从教、依法行政的素养

(二)有助于我们增强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三)有助于我们推动教育法学学科的发展

教育政策现存问题:

教育政策的不均衡现象主要是由于政策“缺席”和政策“无能”而造成的。

1、教育政策“缺席”

所谓教育政策“缺席”是指,在特定时空下需要教育政策来进行管理的事务或活动没有相应的政策来规范和引导。我们的教育政策往往都是应付式的,常常是等教育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考虑政策制定。

一方面,问题从潜隐到显现、从轻微到严重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即使政策制定后,从颁布到实行、从实行到起效也存在时滞问题。这个从无到有、从存在到有效的过程中,政策都是“缺席”的。

需要指出的是,教育政策的不均衡现象不仅仅表现为教育政策的供给不足。有的时候,政策过多、过剩也是一个问题,同样会扰乱或限制教育实践的良性发展。

2、教育政策“无能”

所谓教育政策“无能”是指,当前的教育政策不能获得预想的效果,对实践起不到规范和管理的作用。教育政策“无能”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指由于问题的特殊性、政府能力、政策方案、政策工具、目标群体的接受程度等原因,教育政策有其自身的能力限度。

二是指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主观犯错的倾向,这种犯错倾向往往是因为人们或过于信奉理性、或过于感情用事、或急于办成某事、或追求某种特殊利益而不能从现实出发来考虑问题。

F.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政策有哪些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全民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基本完成普及义务教育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首次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99 年6 月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明确规定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的基本理论,指明了我国教育发展的路径和前景,标志着我国的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职业教育的成功转型与职业证书制度的实行

20 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建立和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和劳动预备制度。1993 年,劳动部颁发了《职业技术鉴定规定》,1994 年,劳动部与人事部联合颁布了《职业资格证书规定》,1994 和1996 年颁布的《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对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2004 年4 月,《劳动预备制培训实施办法》出台,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实行准入控制和职业证书制度。至本世纪初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就业准入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起与国家职业资格相对应,从初级、中级、高级技工直至高级技师五级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

相关职业的执业证书制度、国家考试制度,使教育与就业进入规范化与制度化的管理机制,同时也使职业教育顺利实现了从全面计划经济主导下的办学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求的办学模式的转变。

(6)教育政策有哪些扩展阅读;

教育体制改革推进:

1.2006年,河北省邯郸市优质中学的班额竟达到100余名,而薄弱学校只有20多名,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困扰着市民和教育部门。从2007年开始,邯郸市系统改造21所薄弱学校,建立教师流动制度,用3年时间打造了一个义务教育阶段基本没有择校的城市。

2.铜陵、成都、沈阳等地都在创造性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中国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省级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以县级政府管理为主的义务教育新体制逐步形成,免费义务教育从中国农村推广到城市。

3.中国国家实施了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211工程”,实施了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985工程”。针对部门办学、条块分割和低水平重复等问题,通过 “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等改革措施。

4.中国大规模地整合教育资源,高等教育体制和布局发生了变革。职业教育正在成为面向全社会、面向人人的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的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的转变。

5.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推动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中国国家将民办教育定位为社会公益性事业,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6.中国政府坚持教育公益性质,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建立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制度,完善了国家助学贷款和高校学生入学绿色通道制度,确保困难家庭学生共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教育体制改革

G. 我国农村教育政策有哪些

我国农村教育政策有:

1、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统筹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有计划安排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支教。

3、落实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政策,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符合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

4、持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

5、增加学位供给,有效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学问题。

6、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7、加强农村特殊教育。大力提升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加强贫困地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

8、扩大职业教育学校在农村招生规模,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农村教育现状:

1、教职员不足

农村地区存在艰难的问题,即教师的力量,现在从事教育的年轻人倾向于提供高级别的工资,良好的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城市学校或教育机构,缺乏教师的农村学校很远,导致农村教师缺乏更新和补充。

2、教学设备不足

农村学校的设备不足,两个方面无法充分利用。由于农村经济水平低,学校不能配备一个完整的学生现代教学设备。与此同时,由于老师老龄化,缺乏新生教师,教学设备无法充分利用,导致低成本,教育,教育低质量。

3、教学模式和哲学

大多数农村教师都来自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1990年的少数几乎没有,由于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无法保持现代质量的步伐教育,导致学生在同一年龄教育中跟上城市儿童,落后于教育。

4、咨询机制的质量是不均匀的

凭借思想概念的变化,父母正在越来越多地关注他们的孩子的学习和基础。 “学习是摆脱农村地区的唯一途径”受到城市辅导机构的影响,农村咨询机构存在。由于组织以给予,教学水平和教师的力量不保证,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真正的成果,并且很难在综合发展的质量发展中。

H. 教育政策包括哪些方面

教育政策包括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语言文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有好多条例,主要是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8)教育政策有哪些扩展阅读:

现存问题:

1、教育政策“缺席”

所谓教育政策“缺席”是指,在特定时空下需要教育政策来进行管理的事务或活动没有相应的政策来规范和引导。我们的教育政策往往都是应付式的,常常是等教育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考虑政策制定。

一方面,问题从潜隐到显现、从轻微到严重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即使政策制定后,从颁布到实行、从实行到起效也存在时滞问题。这个从无到有、从存在到有效的过程中,政策都是“缺席”的。

需要指出的是,教育政策的不均衡现象不仅仅表现为教育政策的供给不足。有的时候,政策过多、过剩也是一个问题,同样会扰乱或限制教育实践的良性发展。

2、教育政策“无能”

所谓教育政策“无能”是指,当前的教育政策不能获得预想的效果,对实践起不到规范和管理的作用。教育政策“无能”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由于问题的特殊性、政府能力、政策方案、政策工具、目标群体的接受程度等原因,教育政策有其自身的能力限度。

二是指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主观犯错的倾向,这种犯错倾向往往是因为人们或过于信奉理性、或过于感情用事、或急于办成某事、或追求某种特殊利益而不能从现实出发来考虑问题。

I. 2021年最新教育政策有哪些

摘要 您好,目前已知的就是中考政策进行了大调整,普高和职校一半一半。

J. 我国现行教育政策有哪些

当前我国的教育的政策与具体作为如下:
一、培养现代的国民方面:
(一) 推动“一人一乐器、一校一艺团”,落实“一人一运动、一校一团队”,以陶冶艺术人文与健康运动素养。
(二) 国小英语教学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作准备,落实英语向下延伸,期以培养外语能力新公民。
(三) 推动多元入学方案,引导适性就学及合理分流。从高中、高职、技专及大学入学各以考招分离理念架构及权责分明的分工机制,同步推动学习成就多元评量。建立“高中职小区化及建构适性学习小区”。
(四) 推动新校园运动核心思维。以强化“为下一代盖所好学校”为核心思维,融入开放教育与绿色学校等价值,实践学校重建的理想课题。
(五) 推动“全国儿童阅读计划”。透过营造阅读适性环境,结合民间活力共同参与。
(六) 推动生命与人权法治教育,强化公民素养。规划生命教育课程教学及推广等相关工作,补助成立“人权学程”,成立中心学校、办理主题式研习、座谈会,期以提升中、小学法治教育水平,培养知法守法之现代化国民。
二、台湾主体方面:
(一) 发扬台湾各族群特点,鼓励多元文化发展。为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情怀,办理乡土语言研习母语课程。大量培训闽南语客家语原住民族语等“母语教学种子教师”期以加速促成本土认识。
(二) 订定“推展新移民文化”计划。提供外籍配偶分级识字教育,完成编印“外籍配偶成人基本教育教材及教师手册”及“外籍配偶家庭教育教材”。
(三) 强化九年一贯课程各项配套措施。配合纲要所研编之各领域教学参考手册及搜集之相关教学素材。借以引导民编本教科书质量之提升。
(四) 修正原住民族教育法,促进原住民族教育发展。
(五) 公布“性别平等教育法”,营造不具性别歧视的校园。(六) 公布“终身学习法”“家庭教育法”、,健全社会教育发展。
(七) 推动社教机构组织改造,再创社教服务新纪元。除已通过国立中正文化中心设置条例外,并积极辅导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台湾科学教育馆部分业务委外经营。
(八) 从优办理教师核退,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在职教师部分则开设各学科领域之教
师在职进修班次,并配合职校类科及课程之调整,办理中等学校教师专业知能研习。
(九) 推动永续校园改造及绿色校园运动,并培训环境规划师,协助学校执行环境规划与校园改造。
三、全球视野方面
(一) 扩大办理双向留学计划,促进教育国际交流。除设置台湾奖学金,鼓励外国学生来台留学之外,亦设置留学贷款,协助中低收入家庭学生出国留学;设置留学奖学金,以扩增公费名额。
(二) 推动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结合计划,“国家硅导计划暨项目扩增大学信息、拟订电子、电机、光电与电信等科技系所招生名额培育计划”及“大学科技系所人才培育计划”俾提升大学科技系所教学质量,进而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
(三) 整合推动高教卓越策略,提升高等教育水平。改善大学学术发展之基础建设,形成跨校、跨领域、甚至跨国的研究团队,让优秀的人才得以合作交流。
(四) 鼓励技专校院国际合作交流,提高大学自主与竞争力。拟定“发展国际一流大学顶尖研究中心计划”期望十年内至少一所大学居全世界大学排名前一百名及十个重点系所或跨校研究中心排名亚洲第一名之目标。
(五)推动国际教育旅行活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推动高中职学生国际教育旅行,辅导高中职校成立“高中职推动国际教育旅行策略联盟”,达成“从台湾走向世界、让世界走入台湾、与世界作朋友”的快乐学习目标。
四、社会关怀方面:
(一) 继续推动老旧危险校舍整建,建置安全优质教育环境。(二) 扶助弱势学生就学,建构完整奖助学金系统。
(三) 缩短城乡数字落差,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
(四) 落实幼教向下延伸,扶持五岁弱势幼儿及早教育。
(五) 建立辅导中辍生复学机制,提供教育支持网络。
(六)加强身心障碍学生就学安置,满足学生特教需求。
五、健全教育体制方面
(一) 落实教育经费编列与管理法,促成教育经费合理化。
(二) 推动公教分离策略,松绑人事会计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