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儿园小班孩子就说谎话,该如何引导孩子
众所周知,孩子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让人比较头疼的问题,孩子一旦教育不好的话,那么对于他们自身的学习还有生活影响是非常大的。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很多幼儿园的孩子就已经开始说谎话了,遇见这样的情况应当如何教育孩子?
孩子说谎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现象,遇见这种现象的时候,家长一定不要大声的吼骂孩子也不要打孩子,这样都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同时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应当在生活当中告诉孩子撒谎的坏处,这样孩子以后就不会再撒谎了。
2. 怎样让小班的孩子听话
微笑着紧紧看着他 小朋友就算年纪再小,他们也是非常敏感的,他们在捣乱的时候,或者不听话的时候,也会注意自己老师的行为。如果发现你看了他们的不听话,对无动于衷,那么一定会更加“猖狂”。在刚开始的时候,你不用说什么,你就微笑的看着他,就那么眼睛不眨的盯着他,他就会觉得非常别扭的,因为他不知道你会做什么,心里会有些不安的。
2
走到他身边轻声细语说话 对于小班的小朋友,一般都是很小很小年纪的,千万不能大声训斥或者进行一些教育啊惩罚手段啊之类,那样子可能会对小朋友起到一个震慑作用,但会让小朋友的心理存下阴影的,所以千万不要这样。你可以走到小朋友身边,轻声细语的和他说话,问问他的刚刚做了什么你没看清,或者夸夸他的新衣服新玩具等等。这样一来,小朋友会很不好意思继续不听话的哦。
3
抱着他安抚他的情绪 幼儿园小班小朋友的年纪都是很小的,他们不会出现叛逆行为,更不会出现很多刻意捣乱的行为。他们的不听话或者不乖,完全是自己的性格导致,或者是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想法所导致的。这时候你绝对不能拿教育大孩子的方式进行,那样会吓坏小宝宝的。这时候你走到他面前,轻轻拥抱他,让他把情绪稳定下来,然后再说其他。
4
用讲故事的方式哄他 对于小班小朋友来说,听妈妈和幼儿园老师讲故事,是一种很不错的享受。不管小朋友有多么不乖或者不听话,甚至大声哭闹,只要你给他讲一个能引起他注意的好故事,他们一定会停止自己任性不听话的行为的。这样一来,不但会很好的阻止小朋友的不听话,还能让小朋友对你产生好感与依赖感,那么以后的“教育”之路,就会非常好走的。
5
适当“实物”奖罚 我是难以想象,一个小班的小朋友再不听话淘气或者任性的时候,作为幼儿园的老师,竟然大道理的和小朋友讲一讲,这种画面过于搞笑了。小朋友纵然看起来像是被你的道理折服了,其实小朋友不过是被你的“啰嗦”惊呆了罢了,转过身他们仍旧会是我行我素。而实物奖罚,比如糖果巧克力等之类,或者一张很漂亮的信纸等等,都可以引起他们的“占有欲”。你们可以送给他一张,告诉他如果好好听话,这些奖励还会有的。
6
不可一味采取惩罚、训斥的教育方式 话说,一名只会采取训斥、惩罚、教训等等行为教育幼儿的老师,那绝对不是一名合格的幼儿老师。况且那样的老师对幼儿园小朋友来说,不过是一种表面的“怕”罢了。他们会随时随地搞点小动作让你头疼不已。这就像是父母教育自己孩子一样,只是一味的打骂教育,教育出来的孩子不过是一个过度叛逆的孩子罢了。那么面对这样的孩子的时候,你又该如何教育下去?
7
让孩子完全信任你接受你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幼儿园小朋友不信任你,不接受你,不认可你,那么你的任何话都等于白说,小朋友们绝对不能赞同你的话的,就像不认同你、不接受你的人一样。其实和小朋友的“友谊”建立起来很简单,只要你体贴一些温柔一些的帮小朋友“做点事”,他们就会把你当做朋友甚至妈妈般来信任的,比如帮他们提提裤子,清理一下鞋子里不小心进去的沙子,或者总是搭不好的积木房子,甚至是多帮他擦几次鼻涕等等,都是能够让小朋友很快接受你并认同你的行为。
3. 幼儿园小班的小孩子应该怎样教呢
不知道各个地方是不是不同,我们这里的小班孩子标准是3岁。 教学要根据小孩的智力和爱好决定。 户外可以带他在附近走走,看看冬天的落叶,雪,让他找找有没有蚂蚁,看到什么都可以跟他讲,讲他喜欢的才会有兴趣听,育教于乐嘛。注意安全就是了。 在家里可以讲将故事,小孩最喜欢听故事了,如果你可以讲他自己的故事,作为故事的主人公,他肯定会更爱听。 教点简单的古诗,注意要讲解意思,不要只会背,问意思什么都不知道。 英语是现在家长很重视的,但个人认为如果你发音不标准还是让他停卡带或者买VCD之类的让他跟着学,你旁边讲解就是了。 再讲些生活常识,怎么过马路,遇见陌生人敲门怎么办?当作小故事来讲,孩子会很有兴趣的。 其余的学科还有体育,科学,计算,手工,画画,自然…… 你可以根据时间来安排,因为不了解你的具体情况,你自己考虑,反正每天讲的内容不宜过多,注意第二天要复习,要不然很快就忘记了。 文科和理科要搭配着学习,动的和静的要交替安排,孩子老是坐也不行。 建议去买一套幼儿园的教学材料,上面都写好了哪一天上什么课,什么内容,教师备课的书也有。不贵的。几十块而已。 顺便问一下,你是幼师吗?
4. 如何进行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一、与家长沟通,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班幼儿独立性较差,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开学后,我们发现幼儿偏食、挑食的现象较严重。但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较强,就有意识地进行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吃得“好”,却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 儿形成吃饭挑剔、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们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平时的家园通讯栏和网上的宣传,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平衡膳食,向家长做好宣传教育,只有合理的营养才能确保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通过游戏儿歌等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洗手习惯
我们通过儿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 让幼儿了解小手的作用,学会洗手的方法。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因此,洗手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通过小竞赛,让幼儿掌握洗手的顺序(挽袖、打湿、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净,甩手上的水),刚开始学时,一不注意,孩子们的袖子就弄湿了,借此机会,我就给孩子们做示范——挽袖,并一边洗手一边教幼儿说:“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
5. 如何教育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
同行,希望对你有点小帮助。 注意与孩子的互动,不要自顾自的讲,用孩子的口吻和他们说话,这样他们会更感兴趣。 加强孩子的常规培养,让他们形成习惯,知道并做到上课要安静。 还有,我不知道你们班孩子的情况,课堂上都会有个带头调皮的,有他在哪里,一桌都不安静。 通常我的做法是,把他叫到我的跟前来,面向我(不要冲着孩子们,要不光看他去了),我亲自看着她,然后在讲课。
6. 小班的孩子应该发展哪些方面
小班幼儿应学会顺利地进行盥洗、入厕、进餐、午睡。
要学会自己独立地上厕所,不要家人的陪伴。
2.进餐的时候要会自己吃饭,而不是家长地喂食。
3.明白饭前便后要洗手,时刻数理健康的意识。
4.明白劳累要休息的道理,学会每天中午午睡,有益于孩童成长。
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
1.增强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首先,通过正面教育树立幼儿正确的自理意识。小班幼儿的自理意识并不是很强,在这个阶段他们还不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的做,其主动性较为薄弱。对此,教师应及早给小班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教育,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激发幼儿自理能力的兴趣。由于幼儿的主动性不强,所以幼儿对主动做事的意愿也就比较薄弱。此时,教师可以举行一些类似自理能力大赛的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游戏、比赛是幼儿较喜欢的方式,在游戏中学习也是教育的重要方式,然而运用这种比赛的形式更容易让幼儿积极的参与其中,在比赛中锻炼其自理能力。
2.教给小班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第一,教师与家长可采用正面示范的方法。其次小班时期,幼儿的模仿力很强,教师一定要给予幼儿正确、积极的示范,在老师给出示范之后,他们会跟着老师去做,在模仿中学习。
第二,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可以将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寓于游戏之中或者儿歌之中。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简短通俗的儿歌是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的。例如:在每次洗手时都让幼儿边洗手边念儿歌,通过儿歌的学习,孩子们在洗手时都能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第三,在区域活动中练习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便于幼儿更好的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教师可以在区角中为幼儿准备相关的材料,提供给幼儿练习。在练习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耐心等等。
3.为小班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家长在家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调动幼儿做事的兴趣。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还包括家庭每位成员之间教育的一致性。
7.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作为家长该如何教育他们
其实小孩子都是很简单的,你只需要给他一点奖励和诱惑力,或者是给他一点点小小的惩罚,就可以很好的教育他了,比如说他中午一定要睡午觉,如果不睡午觉的话,晚上就没有糖吃,或者是如果跟别的小朋友打打闹闹的话,就一个月不给他买玩具。
8. 如何让小班幼儿养成课上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一、关注小细节,用耐心和爱心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幼儿教师抓住一日常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细节着眼、从点滴入手,用耐心和爱心慢慢培养。比如培养小班幼儿独立系鞋带这一行为习惯。我们都知道,小班幼儿手部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够完全,抓握细小东西的能力还不完备。因此,教师就要有足够的耐心一点一点地教孩子系鞋带的方法。教师要从后面轻轻地拥住幼儿,双手轻轻地握住幼儿的双手,让孩子随着教师的动作完成系鞋带的过程,这样反复几次之后,幼儿就会自己系鞋带了。生活中,这样的小事情还有很多。幼儿教师尤其是小班的教师,切不可忽视这样小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契机,更不可以在培养的过程中用语言刺激或者是侮辱幼儿。
二、讲究小策略,鼓励幼儿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班幼儿大部分都是三周岁的孩子,他们年龄小,活泼好动、天真可爱,可塑性极强。因此教师要多讲究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让幼儿主动自我调适、自我改进,在教室的引导下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用小故事引导小班幼儿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班幼儿爱听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选取或是编写一些有关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小故事,来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譬如有关中华传统美德之一谦让行为的培养,小班幼儿教师就可以选择《孔融让梨》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孩子们听,之后让孩子们自己讲讲这个小故事,说一说从《孔融让梨》的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让故事启发幼儿,影响幼儿。三周岁的孩子基本上都没有遵守纪律的意识,每次开展集体教育活动,教师总是要反反复复地和孩子强调纪律,可是收到的效果并不明显。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孩子们讲讲绘本故事《和甘伯伯去坐船》。教师利用讲、看、说、演的方式,让孩子们经历身心成长的过程,久而久之孩子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就逐渐形成了。
(二)用游戏调动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积极性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中也藏着许多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契机,只要幼儿教师善于发现,巧加利用,就能让游戏成为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助推剂。比如传统游戏”老鹰捉小鸡”,小班教室就可以用它来培养孩子们面对强敌勇敢、机智、保护弱小的品质;“娃娃家”可以用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诸如这样的传统游戏还有很多,就看小班教师是不是拥有一双慧眼,是不是拥有一颗慧心了。当然,现在的很多现代游戏也一样具有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功效。举一个我们幼儿园开展的“启航小镇”角色区域活动的例子。每周四是我们起航幼儿园“启航小镇”区域活动开展的日子,那一天孩子们都会拥有另外一个身份——启航小镇的居民。大家在小镇上自由活动、自由买卖。在这样大型的游戏中,小班幼儿会主动向中班和大班的幼儿学习,模仿他们的行为,及时矫正自己的不良表现。没有了教师的说教,孩子们反而在活动中表现的更为积极主动了。由此可见,游戏不仅仅能使幼儿获得愉悦的感情,还能成为调动幼儿自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推动力。
(三)用环境影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生活处处皆教育。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幼儿园都要遵循这一原则,让校园内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条楼道都成为育儿的阵地。在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教师也要善于利用园内环境,让环境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在盥洗室内张贴六步洗手法和节约用水的小儿歌,每次孩子去喝水或者洗手,看到墙面上的图片,他就会认认真真的洗,规规矩矩地喝,绝对不会浪费水资源,并且他们还会把这样的卫生习惯和节约资源的意识带到家里,说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监督家庭成员在生活中的表现。
三、给出示范,引导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教师要永远记住一句话,那就是“要求孩子们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因此,要想让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成为幼儿行为的标杆,及时发现和纠正小班幼儿身上的不良行为,引导他们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品质。以引导小班幼儿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为例。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在婴幼儿期模仿能力极强,他们会把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或物作为模仿的对象。它们通过模仿来积累经验、了解社会。孩子入园以后,每天和教师接触的时间最多,尤其是日托园或者寄宿制幼儿园,教师基本上是和孩子们朝夕相处,所以,教师的一些言语和行为一定会给幼儿们带来影响,或好或坏,完全取决于教师本身素质的高低。教师如何待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等行为对小班幼儿来说,就是一本生动的教材。所以小班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中,对于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处处小心谨慎,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孩子,感染孩子。在陪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礼仪,努力把幼儿培养成有礼貌、有教养的孩子。作为一名小班幼儿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是否规范,在与他人、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在小班孩子面前一定要树立起说话和气、举止文雅、仪态大方的教师形象。比如每天接幼儿入园的时候,教师可以主动和幼儿、和家长问好、打招呼,用微笑和语言迎接每一名幼儿;集体教育课或是户外活动的时候,教师使用轻声教学,让孩子听着舒服。长此以往,教师的优雅表现就会在小班幼儿的心里生根发芽,慢慢地他们也会成为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的孩子、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
四、春风化雨,用宽容的态度引导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幼儿园小班的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时的态度。小班孩子年龄小,心灵敏感而脆弱,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切不可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小班幼儿行为上的一些缺失。小班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性格迥异。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沉默寡言。无论哪种幼儿,教师都要一视同仁,给予他们同样的引导。比如,对待那些整天状况百出、总是爱和小朋友打闹、不守纪律的幼儿,教师如果只采取言语批评、斥责的方式,可能就不会取得好的教育和引导效果。因为,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要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难得多。教师应从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开始。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包容的态度对待幼儿。对于幼儿行为习惯上的缺陷,及时纠正引导,并多多鼓励和表扬孩子在自我完善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肯定孩子们行为上好的转变。其实,只要幼儿教师心中有孩子,理解他们理和情感上的需求,以春风化雨般的态度慢慢影响和教育幼儿,他们一定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9. 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的保证,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的实施。那么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呢?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对幼儿园的环境、生活不熟悉,不习惯按相对一致的要求去行动。因此,我们必须从常规培养开始,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从而逐渐养成习惯。若能在小班时期形成良好的常规,那就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身受益。经过实践,我认为进行小班常规教育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出发点: 一、建立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常规。 小班幼儿好模仿,易受暗示,自我意识刚形成,第一反抗期的来临,良好的常规能使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比较协调,这样就不会束缚和限制幼儿。比如在带领幼儿进行洗手、喝水等生活活动时,如果先让幼儿分批洗手后,然后坐回椅子,再组织幼儿分批去喝水,我以为这样的常规就限制了幼儿。小班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差,让他们等待的时间过长,势必会造成常规的混乱,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可以让幼儿洗完手后自由去喝水,然后给幼儿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下一个环节活动时幼儿的注意力就比较容易集中,如此有松有紧的常规比较适合小班幼儿。 又如我们在安排幼儿座位时,通常是排马蹄形位子,带过小班的老师不难发现孩子为了这个椅子经常发生矛盾,不是你挤我,就是我挤你,针对这样的现象,我觉得可以在地板上用线做上相应的标志,固定幼儿椅子的位置,便与幼儿放好椅子。地上的线可以给孩子暗示,而小班幼儿正是最容易受暗示的……如此的常规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二、常规教育必须从幼儿的需求出发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小班幼儿更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重点。所以,我们在进行常规教育时要让幼儿直接参与。以洗手为例:一般如果是徒手的示范讲解,由于小班孩子头脑中没有表象,这种方法比较难以接受。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分批带幼儿进入盥洗室,让幼儿看见水龙头,肥皂,毛巾,再亲眼看到老师的具体示范,这样使幼儿看到具体的行为标准,以及达到这个标准所使用的方法后,便于幼儿的掌握。 我们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的自理,教师适当的帮助是必须的。比如,冬季要求小班幼儿将衣服塞在裤子里,由于孩子手臂短,穿的又多,因此只能将前面几件衣服塞好,而身后的衣服很难整理好,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帮助。所以,在常规教育时,不能考虑到方便老师,而是要从幼儿需求出发,怎样做有利于幼儿,就采取怎么的做法。 三、在活动中建立常规 由于小班幼儿及容易进入角色,我们设计的活动就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或是机械地重复练习,孩子马上会厌倦,于是,我们可以用“小孩小孩快回家”、“小鸟小鸟快回家”或者“小兔小兔快回家”等游戏,来建立体育活动中站位的常规。在活动中建立常规是由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只有在活动中采用具体形象,让幼儿亲身体验行为的方式,才能建立稳固的常规。 幼儿的常规意识,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才能巩固,这就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教育,并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地强化,督促。例如在培养洗手常规时,我们除了交给幼儿正确地洗手方法外,还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洗手的程序编成儿歌,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这样他们很快掌握了正确地洗手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在活动中建立常规,还必须考虑到三个基本要素: 1、 内容少,分解细: 再以洗手为例,以前我们在教幼儿洗手时,总是教师完整的示范并讲解一下洗手的整个过程,然后让幼儿操作,但孩子们很难达到要求,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才算两只小手冲湿了,怎么样才算手上都擦上了肥皂,怎么样才算搓出了肥皂泡等等。因此,我们不能粗线条的教,而必须细化某一个环节。比如,一般幼儿擦肥皂都是一擦了事,于是我在指导幼儿擦肥皂时,对幼儿说:“肥皂要和你的小手做朋友,先和手心做朋友(用肥皂在手里擦一擦),然后和手背做朋友(用肥皂在手背擦一擦),最后和你的手指做朋友(用肥皂擦手指两面),这样,你的手心、手背和手指上都有了肥皂,才算是做了好朋友”。这样,在十分具体的边讲边做的过程中,就比较容易掌握擦肥皂的要领。同时,由于幼儿记忆的特点,中班幼儿可以同时提两个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同时提出三个要求,而小班幼儿在一次活动中只能有一个要求,即一个重点,因此,在对小班幼儿提常规要求时,切记一次提一个要求,同时要把这样要求讲细讲透。 2、 考虑仔细、周全: 教师考虑的周到,教的仔细,就有利于良好常规的建立。比如在安排午餐的位置时,既要考虑桌子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方便幼儿的进出,又要考虑幼儿进餐时情绪,将食欲好进餐快的幼儿于食欲差进餐慢的幼儿坐在一起,这样可以起到以快带慢的效果。如果教师只是随意摆放桌子,根本不考虑桌子与桌子之间的距离等问题,势必会造成孩子之间的许多矛盾,出现冲撞、将椅子举起来或顶在头顶等现象,这样就破坏了安静吃点心的常规,同样也破坏了搬椅子的常规。因此,在安排教育设施时,每个教育环节都要适合幼儿,以免使幼儿之间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3、语言要慢、轻、短。 在常规的建立中,必定有要求,有检查。我认为我们只需要轻声的语言和动作的暗示,从正面引导,以榜样作用激励幼儿,多督促幼儿。对小班幼儿讲话我们要做到慢、轻、短,即语速慢一些,声音轻一些,语句短一些,尤其是小班幼儿很容易进入角色。我们应该注重拟人化语言的运用,这在成人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中、大班孩子来说效果可能还不怎么样,但是,在小班幼儿来讲确是必须的。例如小朋友在放杯子时,老师要求他们轻放,但发现孩子们没有做到这一要求时。老师可以说:“听,是哪一只杯子在吵架啊?这些杯子都是好朋友,应该这样说话(教师示范轻放杯子,并请出错的孩子模仿一下)对,现在他们是轻轻讲话了,才是好朋友。”按这样的方式提出要求,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总之,只有立足于小班的特点,细化稳固在生活中建立的常规,才能使幼儿常规活动不乱,达到我们预期的教育效果。
10. 如何培养小班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班是幼儿踏入集体生活的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陈鹤琴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确实,幼儿园的许多活动都在生活中进行,因此生活习惯的培养在小班来说,就尤为重要了。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呢?
1
让幼儿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往往分不清什么样的生活习惯是好的,这时候家长不能一味的指责他们,批评他们。要给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告诉他们哪些是好的生活习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
(1)卫生习惯: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不乱掉饭粒、不随便坐地上、养成游戏后勤收拾的习惯,保持桌面整洁等。
(2)饮食习惯:正确地使用餐具,独立进餐、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按要求定时按量喝水,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渴随喝的习惯等。
(3)睡眠习惯:睡前大小便,独立安静地入睡、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右侧卧睡或仰睡)、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等。
(4)自理能力: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玩具、图书不乱扔乱放,会自己整理玩具、学会有序地穿脱衣服;不穿反鞋,会系鞋带;并学会自己整理床铺、喜欢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
2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途径
(1)利用游戏,养成习惯
在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限制自己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
(2)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得到肯定就如同得到表扬,会信心大增,无论做家务,还是其他方面,孩子都会更积极地去努力。
(3)重视家园合作,进行一致性教育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不仅要在幼儿园里,在家里也要同样重视。这就要求了家长和老师之间要互相沟通,目标一致。
总之,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需要长期培养的,是在生活中慢慢积累的。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从小班开始,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