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中国教育之本在哪里
扩展阅读
经典甘肃景点有哪些 2024-11-18 16:50:27
什么时候接受教育最好 2024-11-18 16:49:45

中国教育之本在哪里

发布时间: 2022-04-14 06:00:52

Ⅰ 发声: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出在哪儿

恕我直言,我曾经也是个学生,所以作为学生的立场回答,只不过被这种教育摧毁了许多理想,现在过着混日子的生活,但是我不愿在中国教育制度下埋没自己,我应该有更好前途,我失去的太多了。如果你有一双慧眼,看透了教育的本质,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推动这场革命,就当为了我们的下一代孩子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让他们的身心不再饱受摧残,让他们的心灵自由飞翔,让他们有着一个完整的人格。
学习效率低下,在自然环境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认知是混沌的,对于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还未掌握,每天应学多少为宜,什么时间复习最为有效,如何只学习尚未掌握的知识等等的认识是模糊的,无法做到精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掌握的东西还在花时间学习,未学会的知识不能及时复习,很多时间花在重复学习、无效或低效学习上,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下,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业压力过大。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不低于6节课,初三、高三更是基本没有周末,加上大量的考试和课外作业,给人的印象是中国学生普遍是上不完的课、考不完的考试和做不完的作业,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学习意识与状况比较研究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学生的学习时间最长,课堂学习行为最积极,不良学习行为最少,但对自己成绩的满意度最低。 同时,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公布的2009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跟踪调查了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的1995个家庭。调查显示,发现三地在校学生每天平均用于学习的时间为12小时,其中,北京的学生学习的时间最长,为12.7小时。
首先,学习,我固然觉得没有什么卵用,很简单,因为这个社会是现实的,不会因为你学习好,你将来就会生存的很好。相反,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人,就早早地混入了社会,动手创业,白手起家,最终还不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而对于学习,,举个例子:
考试考再高分有什么用?不就是一个老师给的十位数或者百位数吗,傻子都会写了,把卷子拿给家长看又有什么用,不就是得到家长几句敷衍式的表扬,结果还是一无所有,什么都得不到。
但是打王者,CF,LOL,逆战,使命召唤等3D大作网络游戏就完全不同,至少打这些网游事情,也算专注的干着,总好过一事无成,毕竟玩这些游戏,玩多了,你就可以在这里面见识到现实的残酷,再举个例子,别人不会因为你的血低,就不抢你人头,相反,他还会拼命的追着你,要你的人头,所以,这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你越是弱者,越强大的人就越想欺负你。所以,在游戏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在现实生活中做不到的东西,那就是当一回或多回强者。
那些什么新闻?什么头条?什么民生日报?都说不要沉迷游戏,我就真的忍不住骂人了,游戏肯定是用来沉迷的,那些游戏设定丰富,玩法多样,就不用说了。一部好的游戏就相当于一部好的电影,值得观众一看再看,甚至投入一点点小小的资金,总之,你不可能在人家玩游戏的时候,说一句,“不要沉迷游戏啊”,这个时候,要是我,我会说一句“你他妈脑子是不是进地沟油了?我就快五杀
,你他妈给我来一句这样的话,想死是吧?那下一个要抢人头就是你了。”
现在的教学制度个人认为非常的差...有时候我甚至会怀疑人生...父母经常对我讲:“学好习你才有出路”,然而看到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我不想说话,他们再高的学历也找不到好工作,而且奖学金甚至不够在深圳租一套房!学得好有什么用...让家长炫耀自己的子女成绩多么的好?然后在其他人面前把自己的鼻子吹上天去?
很多家长老师都说要学雷锋...好榜样..是的..很好的榜样,23岁就死了,连个官都没当...而希特勒呢,几乎没接受过正常教育,还不是当上了元首?
家长天天都在说小孩子就知道玩! 可你们了解过我们聊的什么吗? 我们讨论的是你们口中容易想多的白日梦。我们都是纯洁的小孩,我们有心,有肺,有肝,有四肢,也有思想!再说了,贪玩本就是小孩的天性,而中国的小孩却要全天关在“监狱式”的学校学习!
考试很好吗...你觉得好? 好你个死人头啊!这跟毒品有什么区别..不..甚至跟毒品都不值一提,最起码毒品还能让人开心一段时间,而试卷呢..花了家长多少钱买的?花了多少木材做出的?浪费了多少资源?结果呢?学生被迫自杀,闹得家庭没有血缘关系,这到底有什么意思?
八国联军给中国打了一声那么响的耳光难道就没有打醒中国人吗?照这么下去,类似当年的“五四运动”一定还要再开启一次,只不过都是震惊中外的学生起义,只不过只是时间问题,只不过我们都在等待!
你给我们指明了一座牢房,却老是说那是我们未来的希望。你打着教书育人的幌子,为自己搞着特权牟取利益,你口口声声说这是学习知识的学校,殊不知这是一个关押中国儿童的监狱。学习只是为了储存实力,不是根本的能力,你能干什么取决于你会干什么,你喜欢干什么,而不是一天到晚不听地写,背,有意义吗?
不...没有任何意义。是的,接受教育本应该是积极的,乐观的,可是中国式教育却正好相反,现在,中国式教育把家长和老师们磨练出了一颗变态的心,成为了家长和老师们以及学校追名逐利的工具,这也许不是教育本身的错,只是家长和老师们,自私自利,拜金拜权,口是心非,油腔滑调的享乐主义罢了。
如果说1949年以前的教育是奴化教育,那么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教育则是毒化教育,两者相结合,形成了把富人变成野兽,把穷人变成牲口的教育。是的,这就是如何理解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来,可是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的现实啊!
本来,教育是引导人们由原始的动物性感官享受向崇高的精神追求飞跃的学习过程,但是目前中国教育则完全相反,是排斥人们对真善美的崇高精神追求,引导青少年单纯追求动物性的感官享受,从而把拥有5000年文明的当今中国,完全变成了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伦理尽失、道德崩溃的时代,成为当今世界唯一全民性伪劣假冒、坑蒙拐骗的社会。无一人敢相信,无一食没有毒,当今中国这一特点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邪恶现象。当今中国空前未有的这种堕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兽性化教育的结果。

Ⅱ 民邦之本 教育之本是什么意思

“教育为立国之本”,这个说法今天我们已经很熟悉了,甚至会被当作口号来喊。然而,当一个古老民族尚未从科举制迈出来时,要说出这句话,不仅要有超前的眼光,还要有辞旧迎新的大勇气。1904年6月18日,才华堪比李清照的女词人吕碧城在天津《大公报》发表了《教育为立国之本》一文。
在上个世纪之初,面对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她意识到中国已进入充满竞争的世界,从兵战、商战到学战,她分析,如以为兵战可恃,当亚历山大、拿破仑鼎盛时期,威震全欧,谁能与之争锋?然而一旦战败,惊骇一时的武略也就随之湮灭。如以为商战可恃,上古埃及、波斯等国的工艺商业也不可谓不盛,如今早已散为流亡之种族。世界上真正有持久竞争力的还是学术,在她当时有限的了解中,想到了培根、笛卡尔、孟德斯鸠、卢梭等人,认为他们掌握着转移世界的大权,这不是世上眼见的那种权势,却是19世纪文明的原动力。“文明的原动力”——这个说法很精彩,是包括她在内的那一代中国读书人对此难得的认知。一个民族要产生自己的培根、笛卡尔、孟德斯鸠、卢梭,需要“兴学校、隆教育”,她认为这是“当今之急务”。
当时新教育初兴,与千年浸染的旧式教育相比,无疑是一颗幼苗,尚不大为国人理解,国人念兹在兹的还是秀才、举人、进士的功名。所以,她要大声疾呼,为新教育张目,阐明“教育为立国之本”之理,她说:“教育者国家之基础,社会之枢纽也,先明教育,然后内政外交,文修武备;工艺商业诸端,始能运转自由,操纵如意。若教育一日不讲,则民智一日不开;民智不开,则冥顽愚蠢,是非不辨,利害不知。所知者,独自私自利而已。”
从旧式教育出来、在旧体诗词上有卓越表现的吕碧城,却热衷于新教育,在举世瞩目于富国强兵之际,把目光投向了迂缓的教育,认为富强的根本,“非兴学校为普通强迫教育不可”。相距一百一十年, 我们的外部环境早已发生变化,教育已然普及,问题也随之转换,今天要追问的不是教育是否为立国之本,而是怎么样的教育才能成为立国之本?怎么样的教育才有可能产生“文明的原动力”?怎么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开启民智,而不是培养只知道自私自利的人?吕碧城当年还用不着思考、来不及面对的这些问号就在我们的面前。说穿了,就是要认清教育的目标,如果把富强作为目标,教育不过是手段,教师和学生充其量也只是作为机器上的零件,终究还不是主体。如教育是以开民智为目标,也就是以造就具备健全心智、有明辨是非能力的人为目标,教师和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就是第一位的,没有独立思考,一切不过是原地打转,做做习题,背背标准答案,练练应试技巧,教教答题诀窍,这样的教育能不能成为立国之本,我相信答案是不言自明的。这样的教育最多也只能造成一代又一代精明的自私自利者,却不会产生出文明的原动力。
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是需要有理想主义底色的,而不是日复一日总是苟全于现实主义的泥潭当中。无论追溯孔子的传统,还是古希腊的传统,从本质上说,教育的真谛都蕴含在独立和自由当中,教师凭着独立、自由之精神,在知识和精神世界里驰骋,学生同样要凭着独立、自由之精神,在知识和精神世界里求索,老师与学生,老师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他们的生命相互碰撞,相互连接,在课堂内外彼此启迪,彼此建造,彼此成全。通过教育每个人的思想天空进一步拓宽,每个人精神的翅膀进一步展开,这样的教育才是令人向往的,也是教育的现实中所匮乏的。一旦失去独立与自由的精神,教育绝不可能成为立国之本,在一个教育普及的时代里,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教育,尤其值得深思。很多人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从现实的条件出发,这诚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任何时候我们千万都不能丧失底线,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分清楚“是什么”和“要什么”,不能不断地降低标准,不断地承认既成事实,最终连方向和目标都找不到了。重新找回方向和目标,需要向教育的真谛回顾,那是吕碧城时代还无须直面的问题。

Ⅲ 为何说教育是立国之本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建设教育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是基础工程,是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

报道称,专家表示,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支撑是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的核心是人才,人才需要靠教育去培养。中国的大多数人才还是要靠自己培养、为自己服务,如果全部是借来的或者是西方培养出来的,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永远成为不了第一梯队,你永远要亦步亦趋、没有自己的东西。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其中,人民满意是最高目标,要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核心在于建设教育强国,在于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个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成为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引领。

Ⅳ 中国教育最大的成功在哪里为什么

个人感觉,中国教育最大的成功有在于: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大家都知道这次疫情美国的情况很严重,很多人不愿意戴口罩,不愿意放弃聚会。在人文层面来看,有着另外一个原因,很多美国人并不是唯物主义者,不是无神论者,他们相信这次疫情是很自然的事情,甚至有人相信是神的旨意。但中国人则完全不同。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是唯物主义教育,所以我们都相信那就是病毒,是可控的,采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就一定能控制住,避免传染。所以在唯物主义教育方面,中国是非常成功的。


Ⅳ 苏兴谈教育孩子成大器的根本在哪里

在如今这个都盯着现代教育和西式教育的时代,这是极为稀有、难得的,几近于绝唱。所以尤其值得中国家长们重视,并认真领会。更重要的,是按照这种经过中国几千年历史证明有效的教育智慧,为自己的孩子树立高大深厚的人格和志趣基础。

教育孩子,先教做人
我常说我们这一百年来教育没有方向,没有目的,究竟想要我们国家的孩子学成什么样子?教育方法也有问题,所以我们要重新思考。

《大学》讲的内容,就是触动中国教育的一个方法。什么是教育的目的?先教做人。做人从什么开始啊?从心性修养开始。

身心修养是做一个人的根本。不论你是什么职业,什么地位,只要你做人,都是以此为基本修养的。这是中国的教育根本。《大学》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一直以来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

只要孩子做个好人、有门手艺
孩子成长要靠自己,不要过分要求,让他自由发展。教育不在于他将来成功不成功,先希望他长大做个好人。
尤其是现代化的学校和课外补习等的教育方法,简直是“竭泽而渔”的办法,使一般还未成年童子们的脑力健康,受到过分负荷的伤害,最为严重。
古语说“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孩子将来能有自我谋生的技术,比如做木匠、泥水匠,跟学问、身份、地位没有关系,这是起码的。学问归学问,吃饭归吃饭。中国原来有很多有学问有本事的人,但是不出来做“仕”的,因为他有谋生的本事。
我只吩咐孩子们,不要一定想升官发财,一定想做什么大事业,一定想读什么名大学,只要好好学个谋生技术,可以生活糊口,一辈子规规矩矩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就好了。发财做官,都是过眼云烟的事。我对孩子的教育是这样,一切要他们自立发展,这就是古人所说“人贵自立”的道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害孩子
我认为古今中外的教育,大部分都犯一个错误,父母往往把自己一生做不到的愿望,下意识地寄托在孩子身上,可是却忘记了自己子女的性向与本质。
做父母的应当思考,如何正确地培养与辅导孩子,让他们成人立业。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读书、考试、上进,希望出人头地,是极大的错误观念。这样爱孩子,其实只会害了他们。
教育文化的目的,教育文化的伟大,就在要改变人的缺陷,而补充圆满他的遗憾。

首先要知道孩子的秉性
教育,首先要知道孩子的性向,先了解一个孩子的性情方向。……教育只是一个增上缘,老师尽量帮他,培养他,使他依靠自己的禀赋站起来,这是教育的目的。
很可惜,现代人所认识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为了“谋生”。我们要孩子们去学习,读书受教育,就是为了孩子们将来的前途,有好的职业、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够赚很多的钱,过得很好的“生活”。
甚之,有的人,还把自己一生的失意,或一生做不到的事,都寄托希望在孩子们身上,拼命迫他去上学读书。完全不考虑孩子们的“性向”个性的所好和兴趣,也不了解孩子们的脑力和健康,一味地迫孩子们读书学习,不知道“爱之反而害之”,因此,(导致)妨害了孩子一生的后果。
我简单明了告诉大家,《大学》上说“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父母对儿女有偏爱,所以只看到他的优点,而不晓得他的缺点。我们做父母的,要注意这两句古圣先贤的告诫。但是古人有另一面的说法,叫做“知子莫若父”,指出很重要的教育重点,是父母须要懂得自己子女的禀赋性向,因为老师和别人不见得真正全盘了解每一个学生。现在父母对孩子们的教育,只是过份宠爱关心,反而对子女的禀赋性向都没有深切关注。

让孩子从做好小事开始
儿童开始读书是一件事,但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来说,真正的儿童教育学的是“洒扫应对”,小孩子在六岁至八岁之间入小学,怎么扫地、抹桌子,怎么与老师、大人、朋友讲话的礼貌态度、规矩,这个最重要。古代讲入小学开始学“洒扫应对”,是学做人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做人。
你不要看扫地、抹桌子、端碗没什么了不起,这些都是一种生活的教育,生活教育会了,以后长大去做事自然会了。基本的教育没有学好,而专门去读书,那叫学知识,把知识学会了,而做人的基础没有,这个教育是失败的。
但现在人却与古人相反,现在小孩子进幼稚园也好,受小学乃至受大学教育,学的都是知识,而对于做人、处事的根本道理,都是不懂,所以社会一片混乱。

千万不可溺爱,让孩子自己站起来
古代的孩子是这样,父母对孩子用心培养,忍心把十二、三岁的孩子送出来当学徒,绝没有像我们现在父母对孩子这样溺爱。……一个孩子要自立,只要希望他有一口饭吃,不要做坏事,出来做什么事业是他的本事与命运。
我也是十八九岁自己混出来的,我不是伟人,你看那些伟人们都是自己站起来的,没有什么教育,都是自学出来的。我再一次跟你们讲,不要只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在讲爱的教育,中国古文有一句话,“恩里生害”,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恩情,可是“恩里生害”,爱孩子爱得太多了,反过来是害他不能自立了,站不起来了。
譬如父母教育孩子、骂孩子很痛苦,但是等他长大了,才知道你这打、你这骂对他多有用处。用痛苦磨炼人的教育,虽然当时他恨得要命,过后他会越想越对,就是“害里生恩”。现在你们教育孩子用西洋化的教育方法,我绝对不赞成,处处将就孩子,统统把青年人害了。所以现在青年人没有几个有用处的,都是在温室里养的,“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女子之手”,终究很难有大用处。

教育要从胎教开始
传统上,中国的教育是从胎教开始,从怀胎就开始教育了,都有规定的,夫妻分房,然后家里挂的画、用的东西都要改变,胎儿会知道。生出来以后重要的是家教,不是靠学校的。
《礼记》里早有记载,依照中国上古的道理,女性一怀胎,习惯就要改,看的书也不同了。其实胎儿在娘胎里三个月,已经知道了,五六个月以后,父母吵架等种种行为,好事、坏事,他都清楚知道,这是知性,意识已经成长,不过他出生就忘记了,可是那个影响染污得很深。
所以中国文化教育是从胎教开始,父母两个的意见,一切言谈、行为,不断地影响孩子,这种影响就是教育。

母亲的教育尤其重要
中国文化得以保持三千年,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女性,这个很重要了。一个家庭有个好主妇、有个好妈妈,才可以讲齐家之道。……中国历代都有好的主妇,所以讲到中国的教育,齐家之道,母教最重要,有个好的女性很重要。……现代女性教育很普及,可是女性反而很难做好贤妻良母,将来就更难了。
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儒家理想中的“齐家”,只有在过去朴实无华的农村家庭里,每每可以看见那种“满眼儿孙满檐日,饭香时节午鸡啼”的情况。不过,这样的殷实家庭,一定是有一个有德而有持家之道的老祖母或主妇,作为真正幕后的主持者,并不一定是当家的男人或老祖父的成果。
母教,才是天下文化教育的大教化事业。大至国家、民族,小至一个儿女,没有优良传统贤妻良母的教育基础,那就什么都免淡了!
做女性,最难的是做一个贤妻良母。现在女性受了教育以后,出去做事了,孩子不会带,饭不会做,菜不会煮,衣服不会缝,家管不好。譬如生个孩子,第一流的家庭,受的却是末等的家教,把孩子交给佣人们去带,然后再把孩子送到学校里头,责任推给学校;要是犯了法,还推说这是社会问题。
我们有一位同学,她说想办女子大学,这更要注意《礼记》里头的《内则》一篇,还有《列女传》,是我们传统上关于女性的教育,包含对子女的教育。

一定要让孩子背经典
我这几年提倡小孩子们要读书,要背书。现在的教育演变很有趣,小学读的书,到了中学没有多少用了;中学的书,到了大学没多少用了;大学的书,留学又没有多少用处了,不晓得读的什么东西。人家说我有学问,我就笑,实际上一辈子在外面卖弄的,就是十三岁以前的东西。
一般人不懂,这是中国人已丧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说,西方人也忘记了。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高声朗诵,有什么道理呢?
这个含意很多,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换句话,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以后,将来的学问就广博了,假使学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一学就会。
不管四书五经,或是古书,任何一段,像唱歌一样,很轻松愉快地背诵,不给他讲解,偶然稍稍带讲解一点。这样背下去以后,一辈子都有用,一辈子都忘不掉。不但中国文化要背,外文也要背。
背书非专一、安定不能背起来。小孩子背东西是不痛苦,是很快乐的。因为专一唱歌、专一背书,脑筋就更宁定。思想行为都要变的。这个就要讲到脑波的问题,是使脑神经专一思维,专一思维,就宁定,使身体生理机能改变,健康起来。脑子变健康,那么思想行为也变健康了。
背书有很多很多好处的,现在一般医学,尤其脑科医学,还没有作详细研究。关于脑科医学这点,我也不是专家,只是大概提一下,背诵的作用可增加一个人的智力、记忆力、思考能力,使头脑就更细腻、更精详。
孩子们背诵古书,真的把古文背好,智能开发以后,读现在学校的教科书,一看就懂了,这效益已经出来了。我们看到现在的教育方法,每个孩子从小学到中学,书包越背越重,眼镜越戴越厚,晚上做功课到九、十点,天天考、年年考,考了高中,初中读的东西不要了,考了大学,前面的东西都不要了,这都是浪费。

教育一定要循序渐进,千万不可太过
我经常告诉朋友们,你的孩子太聪明了,教育上要小心。现在许多家庭的父母,看见自己的孩子聪明,便高兴得很,拼命去培养。实际上,教育孩子和种一棵好花一样,一棵好的花苗,如果肥料用得太多,浇水过勤,反而害了这个好花苗。
不要把孩子弄坏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聪明,使用过度了,可能很快就有问题了,而且长大不一定聪明,这是一定的道理。
如果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那样就坏了。由此我们也要懂得教育的问题,孩子又聪明又能干,功课样样好,注意!不一定好。尤其老师和父母一宠,前途就断送了。你看历史上的人物,失败的英雄都很聪明,文的武的样样好,因为太聪明,遭遇太好,宠坏了,结果都变成失败英雄。

尊重孩子的爱好,支持并培养
我们中国人过去读书,的确有大部分人还保持了传统的作风。这一传统的作风,类似于现代大学中最新的教育,或者西方最新的小学教育,所谓注重“性向教育”,就是依照个性的趋向,就个人所爱好的,加以培养教育,不必勉强。
一个喜欢工程的人,硬要他去学文学,是做不到的。有许多孩子,自小喜欢玩破表、拆玩具,作父母的一定责罚他不该破坏东西。在教育家的眼光中,这孩子是有机械的天才,应该在这方面培养他。

Ⅵ 在你看来,中国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说到底,通过教育,将人类知识传递下去,发掘人才,服务社会,这大概是教育的目的。而干系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话,中国封建社会教育需要的是明人伦的士大夫。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触到教育的。唐宋以前,教育资源垄断在世家门阀手里,唐宋以后耕读传家,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是没办法接受教育的。中国古代的教育,本质上市儒家的精英教育,一种伦理道德教育。

儒家文化教育,史古代社会最重要的名片,它是一个人跻身上层社会的敲门砖,是凌驾于律法之上的保护伞,是实现个人或政治野心的垫脚石。当然,如今的教育,其实……以上个人浅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也是极好的!

Ⅶ 中国教育的本质问题在哪

中国教育问题的核心出在
一、中国学生没有明确而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动力(这个主要是观念所引起的问题);
二、中国的教育把人脑打造成电脑(这个是体制所导致的)。

中国教育开始于中国古典着作,而不是宗教组织。早期中国任用受教育的官员管理国家,用来选拔官员的科举考试制度建立于隋朝,唐朝的唐太宗完善科举制。直到清朝末期的1905年废除,代之以中西方结合的特色教育方式。

Ⅷ 中国的教育最大的成功在哪里相比于国外还有哪些不足

我们国内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则是以实用为本。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小就给孩子绑上了巨大的压力。从幼儿园开始,有的家庭好的,都会给孩子报个补习班。把孩子的时间安排满满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可以考个好分数,有好的教育资源,强调竞争与赶超等。殊不知这是否是孩子向往的。导致很多孩子成了书呆子。只会读书,人情、社交方面处理得很不好。我感觉我们应该吸取国外教育好的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糠。

学校

Ⅸ 中国教育成功的地方在哪失败的地方在哪

我国教育成功的地方在哪里?而失败的地方又在哪里?

导语:我们国家自改革开放重新开考后距今已经有43年的历史了,而在这43年的历史当中我们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那么成功的地方在哪里?失败的地方又在哪里?

结束语:我们应该向西方学习,更加注重于孩子的个性发展,不要完全将孩子放置于我们自己给孩子规划的道路,这样对于他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而且要关注一下他们内心所想的事情,知道他们内心的想法,不要一味的去否定他们,要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失败还是成功。

Ⅹ 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出在哪儿

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出在“没有传承”。过去,封建的礼教,已经被打碎了,而社会主义的文明、道德,有没有发展起来。
我总是认为,整个社会的文化体系,是一艘大船,或者是一辆大车,说着说是一个操作系统。各类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是应用的一部分或者是软件。在体系的承载下,各个部分有序的、协调的运行,才能使一个体系或者社会,最大化的得益或发展。
传承的核心在于一个“信”字。这个字,我认同,你认同,他认同,就好办了。咱们都在一个规则下办事,就好对接,就和谐,就好发展。商鞅变法,就是取信于民,是秦国的战争潜力,一下子就释放出来了。其他列国,没有变法或者变法不彻底,就跟不上历史的脚步,被淘汰了。
现在的老师很鬼,重点学校的教师,待遇好,挣得多,好好教,学生资源也好,相得益彰;一般学校老师本身就不咋地,还不好好叫,然后,动员学生、家长,去报补习班(估计有利益勾结),在补习班,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这样的老师,默默地影响了很多的学生,交出了很多不守规矩的人。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就是说,生养孩子,不让孩子接受教育,是父亲的过失;教育学生没教好,没成才,没成为好人,是老师的过失。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
过去还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等.......
貌似现在的老师大多数都是残次品,残次品能教出什么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