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密切,生产力对教育起着决定作用,教育对生产力也起着促进作用。
先为大家整理了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和最终的决定性作用。
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体系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促进知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这就要求教育内容要及时反映这种增长,并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刻画在未来的劳动者身上。
教育对社会生产力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为经济发展的各部门提供一支具有足够数量、较高质量的人才队伍,能够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持;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直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成果。
2. 教育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和教育学的生产与发展脱式,两者相辅相成的,先有教育,然后之后才有针对教育的学习方法,那么这就是教育学辩证统一的关系
3. 现代学校教育的生产性怎么理解
学校教育的生产性,主要从其产品,也就是毕业的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方面着手,其是否适应社会的要求,是否“适销对路”等,其毕业的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平均发展水平是如何的,这就是学校教育的生产性。
4. 教育的生产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育具有生产性功能,这是众所周知的现代教育所具备的特征。教育可以创造经济价值,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教育具有使劳动力增值的功能
人的劳动能力的生成与发展具有生物学的属性,因为任何劳动能力都要以一定生命体为其载体。但是,人的劳动能力的生成与发展就其决定的方面来说,还是得自于社会。一般说来,它借助于下述两方面的途径,一是社会劳动的实践;二是社会的教育与培养。从人类劳动能力的发展历史来看,处于生产力的不同阶段中,上述两种途径对劳动能力的生成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在原始社会,人们进行生产的手段主要是自己的身体,人既是制作和使用简单工具的劳动者,又是天然的劳动工具本身,这时,劳动能力的生成和发展,劳动力的增值主要表现为体力的发展与增强,这个增值过程主要是自然成长的过程,也是实际劳动锻炼的结果。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标志着农业技术和手工业技术的产生。这时,劳动能力的生成与发展,劳动力的增值主要表现为农业和手工业技艺的掌握和提高。这个过程是子承父业方式的世代相传和劳动实践经验之积累过程。工业革命打破了对技艺的保守,“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成为工业的实践。劳动能力的生成与发展,劳动力的增值开始要依靠教育对知识的传授。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知识的多寡,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劳动力增值的量。当然,在这里也并不排除实践中经验的增长对劳动力增值的作用。20世纪40年代以来,在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中,劳动者的能力不再取决于体力。技艺,即使是知识也不仅仅取决于它的量的多少,更主要是它转化为智力的有效度之高低。通过教育,既掌握知识,又开发智力,这已成为当代劳动力增值的必经之途。
综上所述,人类劳动能力的发展,劳动力增值的历史,就是一部教育功能不断扩大和增强的历史。早在100多年以前,马克思就指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当前,对教育这方面功能的估量,已进入经济学的计量领域,人们开始运用多种计算方法和公式,力图以确切的数字来表明教育功能的“能量”。教育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的理论及教育收益率的计算方法等等都是如此,这说明教育的劳动力增值功能既已为历史,也为科学所证实。
教育的劳动力增值功能具有它的特点:
1.长效性
通过教育所提高的人的劳动能力,所增加的劳动力的“值”,具有长期的效用。首先,由教育所投入于人的“资源”(知识、能力等等),不像在人体内投入的物质资源那样,它们不会在一次或数次使用中消耗殆尽,它们不是以“用掉了,就没有”的方式消费掉的,这种资源,这种增值的“量”对人来说是“用掉了,仍存在”,可谓是“用之不尽”的。更应该看到的是,这种资源的消费过程,还经常是一种扩大再生产的过程。劳动力在劳动活动中使用教育所赋予它的知识能力时,往往可以生产出新的知识、新的能力,使劳动力获得增值。其次,教育尤其是当代教育不仅传人以知识,而且赋人以能力。人的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可以使劳动力在劳动活动中具有不断自我增值的可能。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授人以“金钥匙”,携有这把金钥匙的人就可以长期享有教育的增值功能。最后,随着终身教育出现,劳动力的增值不仅一次受惠于教育,而且能终身受惠于教育。众所周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知识有了迅速增长,它的增长速度与时间的指数函数成正比。科技的陈旧周期不断缩短,每个劳动者的劳动能力都面临着这种加速增长与加速陈旧的挑战,美国巴托尔研究所曾研究人的年龄变化与技术能力和时代技术发展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时代技术发展的速度已超过人的技术能力提高的速度。也就是说,到了一定的年龄,如不继续学习提高,那就不再具有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它说明,当代劳动力的增值需要不断通过教育发展能力而实现。随着终身教育的出现,教育与劳动实践逐渐融合为一体。人的劳动力增值更将终身受益于教育。不仅受益于已获得的教育,而且受益于正在接受的教育和将要多次接受的教育。教育对劳动力增值的长效性功能更具有其现实的基础。
2.高效性
教育的劳动力增值功能还具有高效性的特征。教育使沉睡于人体内的潜能得以激活,可以成倍,成百倍,成千万倍地提高人的劳动能力。这种劳动力的增值功能是与其他那些投入于人体的消费资料所不可比拟的。现有的研究证明:一个受过初等教育的工人就可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30%;一个熟练工人进修一年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1.6倍。现代脑生理等科学的研究说明,人具有无限潜能,人类各种能力发展的历史,以及个体智能的发展史,也都以历史的事实证实了这点。教育以这种无限的潜能为其对象,它自身也就具有了使劳动力无限增值的可能。如果在教育的影响下,人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则它在劳动力增值中所起的作用往往就不是简单的数字可以表明的了。当然我们应当承认,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教育的劳动力增值功能总是有限的。但是,从教育和劳动力增值的整个历史看,它是无限的。科学证明如今已被发掘的人的潜能尚是微乎其微的,教育在人类劳动力无限增值的长河中还只是驶出了它的一小步。
(二)教育具有使科学知识增值的功能
科学(指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现象、性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渗透于生产力诸种实体因素之中(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科学知识是不断增值的,这种增值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从知识的生命载体(人脑)向物的载体(书籍资料、技术装备等),又从物的载体向生命载体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知识是由人创造的,它首先载负于人脑这种生命体之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各种非生命的物质载体,作为知识的结晶而出现,它对知识的传播、继承以及物化为现实的征服自然的力量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这种从生命载体向物的载体的运动,知识不可能发展,不能实现其增值,但是如果仅只是这种单向的知识运动,知识也不能发展和增值。知识还必须不断地从物的载体向生命载体运动。惟有这样,载之于物的“死”的知识才能不断地被激活,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新的知识才可能不断地被创造出来。人是知识的生命源泉,没有人对知识的掌握,知识的增值也就无法实现。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促使知识的物的载体向生命载体运动的过程。它将形之于物的结晶于书籍资料和技术装备等等中的人类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在这种“文明的呼吸”中去获取丰富的知识,占有创造新知识的资源。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研究能力的过程,它为知识创造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当代的知识增值没有教育的参与几乎是不可能的。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在科学技术生产体系中,科学越来越表现为首要的一环。当代的生产技术越来越复杂,如果不能首先在科学理论上把问题搞清楚,要解决技术上的问题是异常困难的。这种“技术科学化”的倾向日益要求科学的发展走在技术发展的前面,而科学先行的发展绝不是单凭经验就能实现的,它需要的是掌握已有的科学知识基础,接受正规系统教育的人。教育已成为科学知识增值中必不可少的中介。
当代教育在科学知识增值中的参与作用不仅表现在教育过程的终点,而且还表现在教育的过程之中。这也就是说,不仅通过所培养的人去实现这种增值,而且科学知识的增值已与教育过程凝为一体。当代,产生和发展了教育、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新体制。它们往往以高等学校为中心,如在美国的旧金山形成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的无线电电子工业和半导体工业区,在洛杉矶形成了以加州工学院为中心的航空、宇航工业区。这种三结合体制一方面可以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另一方面又直接参与了科学知识的新发现,技术上的新发明,以及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当前在我国,这种三结合体制也正在建立和发展中,学校也更多地直接参与到科技的发现发明中去。教育科学增值更为直接与明显。
(三)教育具有全面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功能
教育对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劳动力、科学知识等个别因素上,而且还表现在对整个生产力系统的推动上。生产力系统包括了各种实体与非实体的因素,其中实体因素有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非实体因素则包括了科技、信息、管理等等。由于人在生产过程中的主体性,科学知识对生产力诸要素的渗入性,教育通过对人的培养、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形成的劳动力增值、科学知识的增值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诸种因素的发展。劳动者是劳动资料和部分劳动对象的创造者和加工者,一切先进的生产工具和非天然的劳动对象,都是由劳动者创造和开发的。只有教育提高劳动者水平,才可能使其他生产力要素得到发展。其他非实体因素如信息、管理等也同样需要相应的劳动者来掌握和驾驶。它们的使用与发展同样也取决于人。至于科学知识渗透到当代生产力的诸因素之中则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了。
教育对生产力的全面促进作用,不仅在于它能够对生产力诸因素产生影响,更主要的是它对生产力系统内部的主要矛盾的推动。生产力系统内部的诸种矛盾中其主要的是劳动者与劳动资料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发展制约着生产力内部的其他各种矛盾运动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在这一对主要矛盾中,劳动者又构成矛盾的主要方面。随着现代生产的发展,人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人与物的关系中的主体地位益发明显和突出。劳动者越来越摆脱了“为物所用”的地位,而成为“物为我用”的主人。劳动者是一切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和源泉,培养人的教育必然成为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通过对教育生产性功能的分析足以说明:发展经济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居于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这是科学的结论。
5. 为什么说教育产生于社会生产劳动
1.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
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和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第二,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第四,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第五,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如一些资产阶级教育学者所说的是永恒不变的范畴。
2.
详见:
http://www.365gaokao.com/html/zikao/ksfd/201001/30329.html
6.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是什么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主要包括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对生产力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这两个方面。
一、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1、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无论何种阶级、何种形式的教育都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作为教育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教育的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
2、生产力对教育权力、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手段有决定作用
(1)教育的阶级决定教育要受到占有物质资料的统治阶级的支配;
(2)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社会教育需求;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要培养与其需要相适应的人才学校的教育目标必须反映生产力的要求。
(3)生产力也决定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学校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必须要反映所处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进步成果。
3、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制约作用
一个国家或城市的教育普及程度,往往与当地的经济水平相关。从世界范围上看,不同的经济水平往往教育普及程度不同、教育的规模也不同。例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教育的比较。世界大学排名前10的一般都是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学校,这体现了生产力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4、生产力决定着教育发展的体系和结构
生产力水平如何除了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之外,也同样会影响教育体系与结构,不同时代生产水平不同,导致着新的教育结构的组成。
二、教育对生产力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1、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人是生产力中最基本的因素,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即把可能而尚未掌握科学技术的劳动力变为掌握科学技能的现实的劳动力,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脑力劳动在生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劳动者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因而教育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2、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科学包含在生产力中,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知识一种意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人能掌握并用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教育。
通过教育使前一辈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得以继承和发扬,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科学知识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教育的职能不仅仅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而且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任务,尤其以高等教育最为显着。把高等学校作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出现了有建立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趋势。
(6)教育如何生产扩展阅读:
从教育的社会功能角度分析教育与社会生产的关系:
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水平,教育又反过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一个国家通过它制订的教育方针政策来控制教育,教育又反过来为巩固其统治服务,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发挥重要的作用。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教育又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重要作用;经济、政治对教育的影响,往往又是通过文化的发展反映出来。教育还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学记》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汉代教育家董仲舒在其《对贤良策》中,总结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向汉武帝提出建议:“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这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之一。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础;教育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教育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教育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作用等等。
7.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是怎样的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2)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内容和专业设置;(4)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3)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8. 论述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要如何才能做到“三个面向”
1)试论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列主义教育学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新时期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应体现在:
①立足于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合格人才;
②做到教育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相结合;
③做到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互相配合。
(4)做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应:①转变观念,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本本教育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②改革学校教育体制。)
(2)教育要如何才能做到“三个面向”?
①要积极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就必须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局限性,放开眼界,锐意创新。
②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主战场,推动科技进步,为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③汲取人类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对外交流,培养学生具有面向世界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④努力开创教育事业的新局面,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置于各项工作的首位,为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好务,以长远的、历史的战略眼光办好当前的教育。)
注意这只是参考资料、
9. 为什么说教育具有生产性
教育的生产性是指,教育能提供服务和生产劳动能力,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包括:教育劳动的生产性、教育投资的生产性和教育的生产力属性三个方面。
10. 如何抓教育安全生产
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人员及班组的安全活动;对新入厂的员工进行三级培训,在职人员经常性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于全员、全面、全方位、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