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加强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习惯决定命运,好的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这样的道理我们明白,学生更懂。我觉得对于学生的习惯养成,不能只喊口号,没有行动,因为好的习惯是学生通过自身“做”出来的。抓学生的常规养成自身的好习惯,就是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从日常学生每天要做的事情做起,让学生做好自己应该做到的,明白好的做法、好的习惯给大家、给自己所带来的好处。同时我也想到,若是想让我的课堂轻松、想让每节课堂有成效、想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做个省心、省事的班主任,我就得一开始做到让学生形成规矩,养成习惯。要做到这些,不是一句空话。所以,我在抓好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中,我注重做到三点1、用心 2、 方法 3、坚持
也就是:用心去观察学生所犯错误的原因、用心去观察学生所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用心去想一想,班级哪些工作需要为学生讲道理、哪些工作需要带着学生做一做、学一学,哪些工作需要为学生定下规章制度。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一些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与行为对于不同年级的孩子是可行的。最后要坚持抓,直到形成规矩、见成效为止。
1、用心
每年的开学初,我都会提前用心去想,开学的第一天,面对我的学生,我要说什么?因为我觉得新学期第一天老师说的话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学生玩了一个暑假,回来之后,也会听得很认真。其实想想,我们不外乎说得最多的还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安全,迎接新学期。我觉得,我们要把一些话说到学生做的前面,让学生心中提前有数。特别是面对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走进校园,一切都是新的,你的开学第一课,你对他所提的要求说过的话,对他今后的校园生活都起很大的作用。比如:面对一年级的新生,我以前都是这样说:同学们,你们现在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就有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如早晨几点到校,晚上什么时候放学,铃声响了,要赶紧闭上嘴巴,走进教室坐好,这些都是规章制度,谁都不许违反。其实光说这些不行,有些学生他不太明白,什么规章制度,为什么要遵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时候,我会接着说:就像老师和妈妈爸爸,每天我要按时到学校,你的爸爸妈妈要按时去上班,每一节课我要给你上课,上课的时候,我不接电话、不喝水、不能想吃自己想吃的东西,你的妈妈在工厂里,不到下班的时间不能离开工厂,这就是制度,谁都不许违反……。而对于今年三年级的学生,我就不可能向面对一年
级的小学生那样,去强调铃声、课前摆放,或者音乐响了,督促学生做操。因为这些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同学已经形成习惯,只能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醒大家。并且,我还要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为三年级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或者在一二年级学生没有经历的,而上三年级要注意的。本学期开学前我就想:今年学生上三年级了,我首先让孩子要注意什么?我首先想到的是安全。如:开学的第一天,我就下了这样一条制度:我们由低年级进入高年级,从一楼上了二楼。二楼的活动空间很小,规定任何同学,在走廊里不许你追我赶,不许趴在栏杆上,上下楼梯一定靠右行。讲完之后,我就带领学生一一进行了示范,并对学生讲了他所带存在的危险性,当然也说了,如果违反、我会惩罚他的。并让全班同学互相监督,发现违反规定的赶紧告诉班长,班长通知老师,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会一定马上处理。我们必须让学生知道,有制度就的实行,不是说说而已。教师一定要坚持这个原则,才能让学生真正重视,形成规矩。
其实,在我们班级工作中有很多细节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想。如:上三年级了,学生开始用钢笔写字,我发现有的孩子钢笔不下水的时候,他想使劲甩一下,看看能不能出来。我就教给学生,千万不要甩,如果有水,会甩的到处都是,你可以轻轻的捏一下钢笔的肚子,让钢笔水慢慢的出现在笔尖上,就能写出字来。如苗老师曾经教给学生的为什么不能踩门槛,教给学生怎样注意不要碰到桌子角,这些细节都体现了做一名班主任一定要用心。
2、方法
班级很多工作,不要盲目的去干,有时候,同样的工作,出现的效果却不同,原因就在于方法。比如;我认为,一个班级的环境,会直接影响学生以及老师上课的心情。所以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养成桌椅以及课前摆放的常规习惯,让学生为自己提供一个干净、整齐的学习环境。在接受新生的第一天,我先教给学生,每一排桌子该怎样摆放,每一行都有规定的点,你的桌子不能超过这个点,教给学生一起放凳子,放凳子时,要轻,同学要面对面,以免屁股碰屁股。并规定凳子在桌箱下面的位置。再教给学生摆放学习用品的方法。这些做完之后,我会把全班同学请到讲台前,请到每一行,让学生从教室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自己整理过的教室,欣赏过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有了亲身的感受,从中懂得了教室的整齐美观、给大家带的一些好处,他就会记住。但有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孩子知道了这些规矩,但是还有的小同学会忘,或者做的不标准,我会选出班级小督察,进行检查,忘记的同学,要从返教室把它做好。
B. 如何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如何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我虽然担任班主任工作时间不长,但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的养成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门艺术,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门艺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主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只有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那么,如何才能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下面就谈几点体会:
一、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小学生的模仿性是最强的。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最崇拜的人,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们起表率作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靠教师吼出来的,必须有师生情感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良品德。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我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每门课程未学之前都要先预习,会的要记好,不会的药标记。有待于研究的上课时一定要重点听,认真思考,这样才能真正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解剖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其次,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新课要集中注意力去听,抓学习重点,并且要养成互相学习,勤学好问的好习惯。课上要多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好自己的潜能。
再次,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作业是自己学习提高的重要一环,不可忽视。做到:字迹工整,正确率高。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做题的习惯,及时反馈认真改错的习惯。
三、学校、社会齐抓共管
首先,教师和家长应密切配合,让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老师和家长应经常沟通,家长也要积极参加学校安排的一切教育活动,家、校协调一致,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其次,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义务劳动,走访军烈属,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点滴做起,切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 如何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是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学生在活动中吸取教训,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真切的体会到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的重要性。我认为班级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形不成优秀的班集体;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会有似锦的前程。下面我就谈谈我自己粗浅的认识。
养成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德育习惯的形成是我们品德教育的结果,它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认识而没有养成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教育的“质”的指标。看一个学校办得好坏,只要看看学生的行为习惯,看看校风,基本情况就掌握了。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重视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使之成为品行优秀、表里如一的人。
总而言之,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D. 如何抓好养成教育
小学阶段是实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各种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错过了关键期,养成教育可能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
一、通过榜样感召
小学生具有富于幻想、主动活泼、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情感外露、易于冲动,善于模仿,易受暗示和感染,可塑性和依赖性强等特点,其行为的独立性和自觉性比较差,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时,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的榜样来感召。榜样感召是以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绩教育影响受教育者。我班学生原来做作业写字很潦草,很不认真,全班能把字写工整的没有几个。在发作业时,我并没有直接批评哪些写字写得不好的同学,而是在全班表扬那些写字写得好的同学。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原来写字写得好的同学这时写得更好了,那些写字不好的同学也比前好了许多。榜样感召促使学生不知不觉养成了写字认真的习惯。
二、创设情境陶冶
情境陶冶是指通过教育者有意识创设的教育环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乡情操方面受到熏陶。在行为习惯养成中,情境陶冶能起到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在养成教育中要有意识的创设良好的育人情境,因为小学生容易受情境的暗示。我班的学生由于在二年级是养成了早晚读不想读书的坏习惯,所以到了三年级还是老样子,早晚读根本不想读书。面度这种情况,我把所有的班干和一些平时比较听老师话的同学找来谈话,给他们讲早晚读的重要性,并要求他们在早晚读时一定要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随后,在个别学生的带头示范和我的督促下,全班学生在早晚读时都能够积极地读书,教室里出现了书声琅琅的景象。即使有时老师不在教室,学生们也能够自觉地读书。
三、利用集体育人
培根说:“一种集体的习惯,其力量便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我有一个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养好的社会公民的。”因此,班主任在养成教育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学生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文明习惯。我班有一位女生,她父亲好吃懒做,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今天到这一家骗吃,明天到那一家骗吃。时间长了,村里的人都不理他,都瞧不起他,甚至也瞧不起他的孩子。班里的同学们都瞧不起这位女生,孤立了这位女生。看到这种情况,我在班会课上反复对学生们讲:“我们因为有缘分才在一起学习,我们要珍惜着难得的机会。在一个班集体里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千万不能一个瞧不起一个,如果养成这种不良的习惯,对我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是没有好处的。”坚持这样的教育工作后,同学们渐渐改变了对这个女生的态度,能够主动关心、帮助她,甚至班里打人骂人的现象也极少发生了。
四、协调家庭和社会教育
在养成教育中,学校应协调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主动宣传学校的教育要求,争取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理解和配合,使他们都参加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中来,并与学校在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面达成共识。尤其要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请他们为其子女改变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提供帮助。上学期我教的学生当中有两个非常调皮捣蛋;上课不专心听讲,从来不做作业;经常和同学打架……不管我怎么教育,他们都听不进去。为了使他们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我只有打电话给他们的父母,向他们反映情况,并请他们协助教育。经过家长的协助教育,这两名学生渐渐改掉了调皮捣蛋的坏习惯,在期末考试中考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五、加强实践锻炼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最简单的途径就是将培养教育与活生生的现实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道德认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后,再实现有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达到践行的目的,这是养成教育的终极目标。为了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的习惯,我就要求学生放学回家、节假日要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并用日记或周记把参加劳动感受最深的议会记录下来。其中一位学生在周记里写了双休日帮助父母剥甘蔗叶,因为不熟练,剥得很慢,很辛苦,于是体会到了父母养育自己有多么的不容易,于是决定今后努力读书,考出好成绩来报答父母。实践锻炼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明白了眼孝敬父母的道理,学会了生活自理的本领。
六、加强检查督促
小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在其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需要外力的约束和调控,因此,越是年龄小的,就越是需要检查和督促,以免学生形成了不良的习惯,矫正困难。学校可健全值周检查和班级考核评比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监督、检查、记载,从侧面督促学生良好日常行为的养成。
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我们要有耐心、细心、恒心,这样养成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E. 如何抓好中学生的养成教育
抓好中学生的养成教育的技巧:
一、要端正学生的认识态度,进行内在的激励
人的行为受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调节,这三种心理活动构成人的态度整体,而态度整体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对外界影响的选择和人的行为方向。因此,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意向,进而达到端正行为态度,产生良好的行为动机的目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达到“明理”这一目的,我校从分利用集体集队,班会、黑板报、宣传栏等形成,通过不断地宣传,教育,使学生逐渐明白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从而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开展。
二、建立切实可行的养成教育的目标体系
因为建立适当的目标体系,既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又能使养成教育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因此,为了煮好我校的养成教育,我们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即纵向目标体系,横向目标体系和交错目标体系。
纵向目标体系就是根据初中七、八、九年级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同时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教育目标,设立不同阶段的教育方法。这样以达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效果。
横向目标体系就是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分成德、智、体、美、劳五大教育块,分块实施,整体组合。
交叉目标体系就是在学科活动和教育活动,学校活动和家庭、社会活动中,建立养成教育目标,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保证教育活动的全力开展。
三、树立示范班级和示范学生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目标的阶段性特点,分年级树立不同目标层次的示范班级,其他班级则派学生代表到示范班级观摩学习,并按训练要求回本班进行示范,全面推广,使全体学生有榜样,赶有目标。这种以点带面的方法,积极地推动了养成教育的进程。
四、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以“导之以行”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为此我们强化了学生的行为训练,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强化训练中,我们采取了三种训练方法:
一是寓《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于各学科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结合起来。
二是寓《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于社会、家庭教育中。我们将学生的养成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多次开展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了家庭联系卡,并制定了《好家长条例》、《学生在家庭、社会行为规范评估表》和《学生成长档案》等,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家庭和社会上都能得到严格的监管和训练。
五、从分利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进行评定,进行反馈激励
反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是对良好行为养成的评定。它是给学生以鼓励和信心,从而产生新的行为动机,具体强化作用;负反馈是对不良行为养成的评定,它可以调节和控制养成教育的操作过程,使其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具有矫正的作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评比的,用“大雁”表示守纪,用“公鸡”表示昔时,用“蜜蜂”表示勤劳,用“小白鸽”表示讲卫生,用“春风”表示助人为乐等等来进行正反馈。同时设立“小喜鹊”“小刺猬”评议台来进行负反馈,不定期地对学生中的不良典型事例开展一事一评,让每个学生置于集体舆论之中。这种正、负反馈相结合的方法,促使学生产生新的行为动因,并使行为路线周而复始,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随之得到巩固,并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但只要我们确立明确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咬定青松不放松”,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一定会有所成效。
F. 浅谈怎样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怎样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学生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手段,是以德育工作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主线,渗透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的每个领域之中,在其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形成一个教育网络,齐抓共管,使学生得到健康成长。
要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必须构建一个网络体系,开辟两块阵地,利用三条渠道,通过四个途径,开展“五小”活动,采取四项措施,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一)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教育网络体系
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即:学校——德育教育机构网络;家庭——学生家长和家长学校;社会——各级关工委组织和相关执法部门。
2、构建校内教育网络。①党支部——团支部;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思品课教师——少先队辅导员;③工会——关工委。
通过构建校内、校外教育网络,横向与纵向、内部与外部形成合力,形成一个双重的、全方位、多层面的养成教育结构体系,达到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
(二)开辟两块阵地,即:学校、家庭
1、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地方,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培养。
2、经常召开家长会,同家长沟通,要求学生在家里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要求在家中的行为也要象在校内一样 ,保持文明行为习惯。
(三)充分利用三条渠道、通过四个途径。即:学校要利用课堂教育、班级管理、实践劳动三条渠道,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文明礼仪教育训练四个途径,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老师与家长共同联手,学校与社会齐抓共管。
1、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利用德育课堂及各学科课堂教育,渗透德育教育,潜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他们从小懂得该做什么样的事,该做什么样的人,学会怎样做好事,做好人,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利用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教育。如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对照进行教育训练,使其言行举止受到约束,逐步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①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要求学生遵守校纪班规,礼貌待人,尊敬老师,尊老爱幼,团结友爱,帮助同学,诚实守信,提倡师生用文明语言交流等等,形成良好的班纪班风。
②对学生进行讲究卫生、热爱劳动的教育。一是讲究个人卫生习惯,要做到“勤”,勤洗手脚,勤洗脸,衣服脏了要勤换,勤洗澡,勤洗头,勤剪指甲,勤刷牙。通过这些自我服务劳动,收到衣着干净整洁、面貌精神焕发的效果。二是讲究公共环境卫生,要做到“全”。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校园内的卫生是我们大家的卫生,需要我们师生全部共同参与,经常全面清理打扫,随时随地打扫,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通过参加这些公益劳动,达到全面清洁环保,使学校既是校园又是乐园。
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小爱护公物;从小接受“八荣八耻的教育”,分清真善美,辨别假恶丑,达到爱憎分明。从爱我寝室、教室——爱我学校——爱我家园——进而达到热爱祖国。
3、利用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来自于反复实践,长期保持。除了上述对学生的讲究卫生等方面的自我服务劳动外,一是要求学生在家中要帮助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有寄宿生的学校,要加强对寄宿学生的生活自理方面的教育训练,如不睡懒觉,自已穿衣,洗脸,洗头,洗脚,刷牙,自己叠被,自己盛饭洗碗,自己布置寝室等,同时要求他们讲究美观、干净、整齐。二是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劳动,如带领学生开展敬老助残活动,帮孤寡老人、残疾人、军人家属干家务活,参加有益环保的打扫卫生和维护交通秩序等社会 公益活动。
(四)开展争做“五好小公民”活动
针对学校和学生实际,结合共建文明和谐社会的大局,开展争做“五好小公民”的活动。
在家做“好小帮手”;在社会做“好小标兵”;在校做“好小伙伴”;在社区做“好小卫士”;独处时做“好小主人”。
(五)采取四项措施
1、学习观摩,榜样引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学习外面的先进经验,同时要善于挖掘内部典型,树立榜样,以典带面,典型引路。
2、教师示范、指导。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可忽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起到表率作用;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训练,要做到耐心、细心、诚心、关心,以达到满意效果,且长期保持,养成习惯。
3、制度制约。建立有可操作性、可比性的激励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来约束激励学生的言行,如学校制定班级考核评分细则、学生就寝制度、就餐制度、学习制度、卫生检查制度等,班级对学生进行操作评定等。
4、考核评比。对平时的工作进行检查登记,每月进行月评,学期进行综合评比,人与人比,组与组比,班与班比,校与校比,奖优罚劣,奖惩分明,形成比学赶帮超,争做文明人,共创和谐校园的氛围。
(六)达到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目的
通过网络化的管理体系、社会化的参与、规范化的操作、制度化的约束、经常化的保持,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一定能够养成,为共同构建文明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G. 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是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学生在活动中吸取教训,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真切的体会到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的重要性。我认为班级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形不成优秀的班集体;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会有似锦的前程。下面我就谈谈我自己粗浅的认识。
养成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德育习惯的形成是我们品德教育的结果,它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认识而没有养成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教育的“质”的指标。看一个学校办得好坏,只要看看学生的行为习惯,看看校风,基本情况就掌握了。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重视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使之成为品行优秀、表里如一的人。
总而言之,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多年的教学工作,让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深深感受到:学校是培养学生能力,进行养成教育的有利环境。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育教学活动是抓好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良好的教学习惯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听、看、疑、想、讲、做的习惯,做到具体要求具体抓,扎实有效促提高。
1、认真听讲。我在上课时,要求学生认真听,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但要听老师讲课,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随时准备补充,纠正别人的回答,踊跃争辩,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不会分散,并且使学生在急辩中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2.勇于质疑。常言道,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敢于提问题的好习惯。
3.善于思考。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并能注意提高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为创新思维提供了条件。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
4、积极发言。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我尽量让学生多说,并促进学生多想。学生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我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踊跃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做到举手发言,声音响亮清晰,讲完整话。
H. 如何抓好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习惯养成教育首先要注意循序渐进,其次要目标实施,第三要细化落实监管,第四要完善考核评价。
I. 如何做好养成教育方面
养成教育是终身的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养成教育的具体体现,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和领会不深刻、不彻底;动作行为不到位、不规范,所以更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一、 提高认识,强化校规校纪,规范养成教育
所谓“知为先、行为后”。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的道理,也就是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我校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或解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校规、校纪,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纪、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侧通行;不在楼道内大声说话;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要及时完成、不欠帐;课余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二、 强化训练,反复抓、抓反复,勤督促,形成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有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百说不如一练,百炼成钢。有些行为习惯必须在强制性的训练下才能得以养成,也就是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我校为了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反复进行行为的训练,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如:行队礼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上放学站排进出校园的训练、培养学生在楼道里右侧行走不大声说话等训练。
俗话说:“养成一种坏习惯只要一天,而形成一种好的习惯需要一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积年累月才能达到目的。我校为了使学生真正的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要求教师勤于督促并严格按照《中小学生的行为准则》规范学生的行为。平时发现表现不好的学生、经常被值周生扣分的学生,我们的教师都会用一种正确的态度指出他们的不足,帮助他们及时纠正。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反复督促、绝不放松的态势,即使遇到学生出现了反复的情况也没有放弃和气馁,孜孜不倦的、不厌其烦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的行为转化为内在的自觉的一种行为习惯。
三、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领养成教育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父亲习惯在每天工作之前,到酒馆里喝上一杯酒,这已经成为他的一个习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他依然在吻别了妻儿后,又径直走向酒馆。没有走多远,他感觉有人跟在他的后面,当他转身时,发现他不满8岁的儿子正踩着他留在雪地上的脚印,并且兴奋地说:“爸爸,你看,我正踩着你的脚印!”孩子的话使他为之一振,心想:“我要到酒馆喝酒,儿子却在跟随我的脚印!”从那天起,他改掉了每天早晨喝酒的坏习惯,再也不光顾酒馆了。
有道是,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因为在小学生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永远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老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学生的言行。比如,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操场上有了垃圾,同学们却视而不见。那么我校的教师们身体立行,从自身做起,伸伸手、弯弯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组织班队会展开讨论,乱丢垃圾的害处:不但影响校容、校貌,而且还容易滋长寄生虫、病菌,漫延、传播传染病等,会给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使学生们在认识上有所改变,进而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逐渐养成无论在操场上、还是教室里、还是在大街上,看到地面上的垃圾就随手把它拣起来的良好卫生习惯。久而久之,同学们就会感受到保护环境和爱护环境的快乐,也就是伸伸手、弯弯腰,举手之劳而已。同时还会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使全社会的公民都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爱我家乡,提高和增强全社会公民的环保意识。
四、 建立家、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在养成教育工作中,可以说,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第二课堂,更是养成教育成果的展演舞台。
首先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沟通家长和学校的情感。通过家访、家长学校、家校互动卡及家长座谈会等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庭教育我校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作法: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不让孩子沉溺于游戏和进游艺厅、让孩子学会自理、对来客要有礼貌、不乱花钱、不乱吃小食品等,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和规范学生,学生放学回家后,明确告诉家长也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在不断督促和强化中,防止他们坏习惯的滋长。这样,家长和学校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就达成了共识、达到了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进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学校与社会的结合,我校积极协调与社会的关系,定期邀请相关的领导、模范人物来校做报告,开展帮教活动;同时聘请校外辅导员做法律知识讲座和交通安全教育讲座。进而要求学生:在校争做好学生、在家争做好孩子、在社会争做好公民;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参观、去实践、去体验,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如组织学生参观农民画馆、南照山烈士陵园、北大营军营,到社区、到街道参加公益事业劳动等,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但增强了社会的责任感,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公共道德观。
五、 树立先进典型,促进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
在养成教育中,树立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意或无意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促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荣誉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比如:开展“优秀少先队员”评选、“文明守纪好少年”评选、“班级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选、“争当安全小卫士”、“争当卫生小标兵”等活动,以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在榜样的感召下,促进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当然,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育和规范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力求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对于犯错的学生,不妨给他一把椅子,听他一次倾诉、给他一份关爱、送他一份宽容、给他一点理解、送他一份期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学生的成功人生铺路
J. 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从小事做起,从仪容仪表,从文明礼貌,从勤俭节约和理想前途教育做起,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