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通识学院
美国的一类学院名称,现在中国有很多新兴的相同规划的学校。
通识学院在有关职能部门和各专业学院的参与支持下,积极开展通识课程的规划和建设,设计并实行学生在不同学科门类之间优化知识结构的选课机制。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生工作公寓社区化管理和运行方式;实施优秀专业老师担任导师的"导师领航工程"和优秀高年级学生担任学长的"学长导航工程"。开展立足学校、放眼全球的"通识博雅工程"、"博雅论坛"和"博雅沙龙"等系列活动,整合各种资源与力量,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开阔学生眼界思维,提升学生修养情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通识学院的教学与管理注重专业基础和通识教育,积极促进学校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为实现学校经、管、文、工、法、理等学科的协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学院秉承"高情远致、和谐自由、博雅信达、经邦济世"的办学理念,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优秀人才。
‘贰’ 什么是大学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通识教育课程是指除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教育课程。如果说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的专业技能和谋生手段,那么通识课程则要通过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使学生拓宽视野、避免偏狭,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也就是教化他们学会做人。一般而言,我国大学的本科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部分构成。其中,“公共基础课”部分均应视作“通识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两课”)、英语、军训与体育、通识教育选修课等,理工科大学还包括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基础课 。
‘叁’ 什么是通识教育
什么是“通识教育”呢,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不同于专业教育培养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通识教育致力于培养健全人格的人。具有这种健全人格的人,有着深厚人文底蕴和开阔的社会视野,善于自省和批判性的思考,能以充分的价值反思安排自己的人生方案,积极参与推动公共生活的改善
通识教育着力培养的是“有高度的人“,以人为目标,让人有高度——具备广博的视野和宏观的价值观,给孩子更深厚的知识底蕴,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有更好的大局观。
在中国最初的教育就是“通识教育“,孔子教育他的学生”君子不器“。意思是”作为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不能只求职业发财发富。
通识教育可以慢慢地帮助孩子搭建一个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帮助孩子了解各类学科,应用学习过的知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解决,构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
通识教育还可以帮助孩子打通各学科的壁垒,打开孩子的眼界,帮助孩子更快的成长。更重要的是真正培养一个全身心发展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只掌握几门“技术”没有灵魂的孩子。
‘肆’ 通识教育是什么意思
通识教育在中国不是一个新概念,却因为施行的效果不甚理想,仍然停留在新事物的位置上。通识教育的渊源、流变、背景、定义、理解等都很复杂,目前我国教育界通常提到的通识教育一般是以美国的通识教育理念为蓝本的,其英文名称是general ecation,意思就是不分专业,让一个国家的大学生能有一个共同的知识体系、文化背景。
‘伍’ 通识是什么意思
通识释义:学识渊博的人。学识渊博。指广博的知识。
拼音:tōng shí
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
通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选择,但其本质上,却是对“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为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
(5)什么是通识教育扩展阅读:
近义词:学识
读音:xué shí
意思是:学识即学问,其与学历不同,学术上,它指知识和修养及对事物的准确判断能力。
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简称,它也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方面。学识丰富的人被称为学识渊博。
出处:
郁达夫 《沉沦》:“受尽了千辛万苦,积了十数年的学识,我回国去,难道定能比他们来胡闹的留学生更强么?”
巴金《家》三九:你到下面去,在学识和见闻两方面,都会有很大的进步。
‘陆’ 什么是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
通识教育本身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自从20世纪,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
(6)什么是通识教育扩展阅读:
通识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通识教育存在的合理性。而现今教育制度的漠视通识教育及其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愈发表明了通识教育的必要性所在。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全球化趋势所带来的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碰撞,迫切需要大学的通识教育。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整个世界日趋一体化。在此一体化的过程中,首先即会碰到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便是不同文化之间冲突碰撞的问题。
2、我国高校长期实行的专业化教育模式迫切呼唤大学通识教育的出现。专业化教育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在特定时期、特定社会背景中的选择。这个选择尽管在当时有合理性,对我国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缺陷也是明显的。过分强调专业划分,把学生的学习限制在一个狭窄知识领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柒’ 通识教育的意义
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cation”或"liberal Study"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
教育理念
通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选择,但其本质上,却是对“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为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之所以要以“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为榜样,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而这正是通识教育的终极追求。因为,教育不是车间里的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的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样的思维。而是开发、挖掘出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精神气质。因为通识教育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产品”。
‘捌’ 大学通识教育是什么
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后,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所以又叫大学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凝聚社会共识,克服专业教育的狭隘,无论是凝聚社会共识、辨别判断价值观,还是表达与交流、终身学习,亦或是丰富人生,这些通识教育的目标很难或基本上不可能通过专业教育实现。
大学的通识教育与中学教育的重大不同不在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而在于通识教育是一个忘记迷惑和再定位的过程,通识教育是“三位一体”,即融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人类核心知识获取为一体的教育体系。
(8)什么是通识教育扩展阅读;
通识教育是二战之后西方兴起的新教育模式,主要针对西方大学教育过度专业化,它的发展可以简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二战结束前后,哥伦比亚大学质疑和批判大学的专业教育,大家知道,大学的学科分得很细。
第二个阶段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为代表,对专业教育造成的人的道德、伦理和人格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反省和批判性建设。
第三个阶段就是21世纪互联网、人工智能高新科技兴起之后,人类对于什么是知识、知识的传播和学习有了新认识,我们可以看到理工学科和人文学科的交互、融合逐渐越来越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