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校教育方式对学生性格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扩展阅读
跳绳基础训练有哪些 2024-12-26 04:38:28
经典五星青酒多少钱 2024-12-26 04:38:27

学校教育方式对学生性格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发布时间: 2022-02-23 22:35:27

Ⅰ 谈谈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人的性格形成与发展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家庭、社会、自然、教育等方面的因素。一个人从小开始,经受什么样的风雨洗礼,经受什么的磨难历练,经受什么样的环境熏陶,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和品格。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在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呢?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生理因素与性格。有很多人认为,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是生就的,甚至是不可改变的。其实,人的性格与人的生理基础有一定的关系,但与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关系更大。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为,“人一面有着先天的品质,另一面也有着为生活情况所养成的品质。”“这就是说,如果说到那些先天的品质时,这就是指神经系统类型而言,如果说到性格的话,那就是指那些先天的倾向、意向与那些生活期间受生活印象的影响所养成的东西之间的混合物了。”有一位思想家说过:“人的性格是先天组织与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特别是在发育时期所处的环境这两方面的产物。”这种见解与巴甫洛夫关于性格是先天的神经类型与后天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之间的‘合金’的思想相一致。
二、环境因素与性格。环境包括家庭、自然、社会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是对不同的人起着不同的作用罢了。人的体态、成熟程度和气质是性格形成的生理条件,而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性格形成的社会条件。这些生理条件和社会条件因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差异而对性格形成发挥着不同的功效,致使人们形成独特的性格特征。同样处于逆境,为什么消极者消沉、悲观、退缩,而积极者坚强、奋发、进取,就在于两者内在心理活动的不同。由此看来,外部因素对性格形成的影响首先取决于个体对自己与外部因素之间的认识,而这正是个体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心理因素的问题。因此,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的深度整合构成了某个人的性格特征。
三、自然因素与性格。南北方因为气候不同,高原、平原、海岸地带由于地势不同,对人的性格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北方人往往粗犷、豪迈、外向,南方人往往细腻、含蓄、内向,高山地带的人意志坚毅,海岸地带的人心开阔,平原地带的人多克制。自然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带有普遍性。人们在现实生活、社会交往中也会感觉得到这种影响。但是,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比如,不论是高原、平原、海岸、北方、南方都有意志坚毅、善于克制、含蓄内向、粗犷豪爽的人。否定自然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是不对的,而自然决定论也是不对的。任何事物都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般与个别。自然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也是这样,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既有一般也有个别。
四、社会因素与性格。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具体的文化特征,比如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道德理想、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些都会在人的性格上打上不同的烙印。比如,中国人含蓄、内倾的偏多,沉静,三思而后行,善于节制;西方人直率、外倾的偏多,好动,情绪波动强烈,容易冲动。这种情况与中国历来倡导的礼仪、节制、忍让、和谐,与西方主张竞争、冒险、强调个人愿望的满足有一定的关系。不同国家也有各自民族的性格特征。比如,俄罗斯人的坚忍与淡淡的忧郁情调,英国人的绅士风度、聪明、保守,法国人的浪漫、激情澎湃,美国人的求实、幽默,德国人的严谨、深沉,如此等等。每个民族的性格都与其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五、家庭因素与性格。影响人的性格的家庭因素有很多方面,比如父母的观念、思想、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即对子女的哪些行为给予鼓励,哪些行为予以批评,希望子女成为怎样的人,如此等等,集中地表现为父母的养育态度、方式。不同的养育态度会直接影响子女不同性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对子女采取严厉型态度,子女容易容易形成执行拗、冷淡、粗暴、依赖、自卑等不良性格特征;采取放任型的态度,子女容易形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或消极、与世无争和玩世不恭的性格特征;采取溺爱型的态度,子女容易形成任性、幼稚、以自我为中心、撒娇放肆、缺乏独立性、胆小怕事、对人没有礼貌等消极的性格特征;采取民主型的态度,子女容易形成独立、直率、积极、协作社会适应性强等积极的性格特征。由此可见,父母的态度如何对子女性格形成至关重要。
六、教育因素与性格。学校教育对人的性格的形成,特别是人对社会、事业、人的看法和态度的形成,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理想、奋斗目标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对人的影响不同于家庭和一般社会环境,不是偶然的、零碎的,而是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包括学校领导、老师提出的要求、方向,加上必要的奖惩措施,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内容,学校环境和班集体的影响,有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还有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如此等等。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而品德包含在性格之中,是性格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性格的其他部分紧密相联。品德不可能离开其他性格成分而单独发挥作用,因而学校也不可能离开良好性格的培养而孤立地培养品德。因此,学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我们研究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旨在寻找培养良好性格的方法,因为性格如何对人一生的成败影响极其重大,性格如何往往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又决定每个人不同的做事风格和做事领域。当一个人做了与性格相宜的事情的时候,往往就能够成功,因为他的性格给他这样的能力;当一个人蔑视他的性格和天赋,执意做别的事情的时候,往往容易失败。因此,一个人在人生路上的失败往往从他违背他的性格时就开始了。

Ⅱ 学校教育对孩子个性的影响,具体是什么

一篇作文中有这样的描写。“学校就像修剪角落的工厂。一个学生进去磨炼了几年后出来,他身上的棱角已经磨破了。很小的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有很多独特的想法。你漫不经心地说自己的认识,让大人们目瞪口呆,让他们哭,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观念。但是,当他们进入学校时,那些孩子独特的想法往往被学校老师扼杀,毕业时,已经很难听到自己独特的思想了。学校教育会对孩子的个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要给孩子留下自己的空间。

这是用成年人的审美观点和眼光来审视今天的孩子,把自己的审美观强加给孩子是不合理的。对待孩子的时候要集中在内心。因为其外在言行是其内在状态的外延和体现,所以能及时发现其内在是否存在真正值得注意的问题,以及能否合理解决。但是一般的家长和教师只是关注孩子的外在表现,至于内在心理,什么都看不见,也没想到会看到什么。对此,家长和老师:如果真的缺乏这种能力,对“不顺眼”的现象最好通过细心的耐心掌握情况,然后从孩子的内在心理原因着手解决。不要用棍子打死,最好给孩子留下自己的空间。

Ⅲ 学校教育对孩子个性的影响,具体有哪些

引言: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可以有效的控制孩子身心发展。很多家长都会选择把孩子送去学校接受教育小编今天就来跟你说一说学校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影响具体有哪些?

三、家长不要过分期望

家长对待孩子教育千万不要过分期望,如果过分期望还在学校里面都得不到个性发展,没有自己的创造力。学校教育最最主要的就是注重孩子的成绩,如果学校教育过分注重自己的成绩,就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甚至不愿意学习学校教育,对孩子是没有促进作用的,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发挥,家长就不要对孩子期望太高,要让他们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

Ⅳ 论述性格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一、来自生理因素的影响

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生物学的根源。遗传素质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础,它为性格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一个人的相貌、身高、体重等生理特征,会因社会文化的评价与自我意识的作用,影响到自信心、自尊感等性格特征的形成。第二,生理成熟的早晚也会影响性格的形成。一般地,早熟的学生爱社交,责任感强,较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容易给人良好的印象;晚熟的学生往往凭借自我态度和感情行事,责任感较差,小太遵守校规,很少考虑社会准则。第三,某些神经系统的遗传特性也会影响特定性格的形成,这种影响表现为或起加速作用或起延缓作用。这从气质与性格的相互作用中可以印证:活泼型的人比抑制型的人更容易形成热情大方的性格;在不利的客观情况下,抑制型的人比活泼型的人更容易形成胆怯和懦弱的性格特征,而在顺利的条件下,活泼型的人比抑制型的人更容易成为勇敢者。第四,性别差异对人类性格的影响也有明显的作用。一般认为,男性比女性在性格上更具有独立性、自主性、攻击性、支配性,并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敢于冒险;女性则比男性更具依赖性,较易被说服,做事有分寸,具有较强的忍耐性。

二、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性格形成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接触到的最初的教育场所,家庭所处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家庭的气氛、儿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与所处的地位等等,都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是制造性格的工厂”。
1.家庭气氛与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一般来讲,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宁静、愉快的关系所营造的家庭气氛对儿童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猜疑、争吵、极不和睦的关系所造成的家庭紧张气氛,尤其是父母离异的家庭对儿童性格有消极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离异家庭的儿童比完整家庭的儿童更多地表现出孤僻、冷淡、冲动、好说谎、恐惧焦虑甚至反社会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研究发现,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的性格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的自制力、灵活性有显着影响;母亲的文化程度则对儿童性格的果断性、思维水平、求知欲、灵活性四项行为特征产生显着影响,父亲的文化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儿童的意志特征上,母亲的文化程度除了在性格的情绪特征、意志特征上有某些影响外,对儿童性格的理智特征有较大的影响。
2.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与方式的影响
家长的教育观念具体表现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在家教问题上所承担的角色与职能之认识的教育观,家长对儿童的权利与义务、地位及对子女发展规律之看法的儿童观,家长在子女成才问题上之价值取向的人才观,以及家长对自己同子女有什么样的关系之看法的亲子观。研究发现,家长教育观念的正确与否,决定家长对儿童采取何种教育态度与方式,而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又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发展,特别是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许多心理学家对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对子女性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在父母不同的教育态度与方式下成长的儿童,其性格特点有明显的差异,现概括为表13-1。

表13-1 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子女性格的影响

3.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与角色的影响
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及扮演的角色,也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如父母对子女不公平时,受偏爱的一方可能有洋洋自得、高傲的表现,受冷落的一方则容易嫉妒、自卑。
艾森伯格(P.Eisenberg)研究认为,长子或独生子比中间的孩子或最小的孩子具有更多的优越感。孩子在家庭中越受重视,其性格发展越倾向自信、独立、优越感强。如果其地位发生变化,原有的性格特征往往会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苏联一位心理学家对同卵双生子的姐妹进行研究,发现姐姐处事果断、主动勇敢,妹妹较为顺从、被动。经了解,在这对双生子出生后,她们的祖母指定一个为姐姐,一个为妹妹。从童年时起,姐姐就担当起保护、照顾妹妹的责任,所以形成了前面所说的性格特征,而妹妹由于被照顾和保护,就形成了依赖、顺从的性格特征。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在儿童总数中占主要成分,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家长在教育态度与方式上稍有放纵或不一致就很容易造成子女性格上的不良后果。现在,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并成为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

三、来自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学校的教育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因为学校教育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的影响,而且是在学生的生活、学习的集体中,通过各种活动进行的。
首先是班集体的影响:学校的基本组织是班集体,班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评价对学生都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在教师的指导下,优秀的班集体会以它正确而又明确的目的、对班集体成员严格而又合理的要求、自身强大的吸引力感染着集体成员,充分调动所有成员的主动性、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与此同时,学生在集体中通过参加学习、劳动及各种文艺、体育及兴趣小组等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的交往,增强了责任感、义务感、集体主义感,学会了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尊重他人、遵守纪律,也培养了乐观、坚强、勇敢、向上等优秀品质。优秀的班集体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还可以使学生一些不良的性格特征得以改变。日本心理学家岛真夫曾挑选出在班集体里地位较低的八名学生担任班级干部,并指导他们工作。一学期后,发现他们在学生中的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得自尊、有责任心,整个班级的风气也有所改变。
其次是教师的性格、态度与师生关系的影响:教师在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其影响更为显着。教师的性格往往在他们的性格上打下深深的烙印。教师的性格是暴躁还是安静,兴趣是广泛还是狭窄,意志坚强还是薄弱,情绪高昂还是悲观低落,办事果断还是优柔寡断等,教师的这些心理品质对学生性格都会产生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师生关系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性格。有人曾把教师的态度分为三种,即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
放任型:表现为不控制学生的行为,不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则表现为无集体意识、五团体目标、纪律性差、不合作。
专制型:表现为包办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全凭个人的好恶对学生赞誉、贬损。学生则表现为情绪紧张、冷漠、具有攻击性、自制力差。
民主型:表现为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学生则表现为情绪稳定、态度积极友好、开朗坦诚、有领导能力。
可见,教师在学生中是很具有权威性的,教师是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其言传身教对学生性格特征的发展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从另一方面看,学校如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或采取一些违反教育原则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如体罚、不尊重学生等,或学校与家长的教育不一致,就会使学生形成不良的性格。现实生活中是不乏其例的,对此必须引起重视。
总之,学校教育对学生性格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主要是通过学校的传统与校风,教师的性格、态度与行为,师生关系,学生所在班集体,同学之间的关系,学校组织的团队活动、体育活动、课外活动等渠道实现的。
四、来自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因素对学生性格的影响主要通过社会的风尚、大众传媒等得以实现,如电脑、电视、电影、报刊杂志、文学作品等等。电视对儿童性格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的心理学家在1971年进行的实验证明,电视节目里的许多攻击性行为对年幼无知的孩子的行为发展影响很大。其实验是这样的:让一组八九岁的儿童每天花一些时间看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卡通节目;而另一组小孩则在同样长的时间里观看没有攻击性行为的卡通节目。在实验中,同时对这两组儿童所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加以细致的观察记录。结果发现,观看含攻击性行为的卡通节目的儿童,其攻击性行为增多;但是,那些看不含攻击性行为的卡通节目的儿童,在行为上却没有改变。经过十年后的追踪研究发现,以前参与观看含攻击性行为节目的儿童,即使到了19岁,仍然比较具有攻击性,只是女性没有这种相关现象存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通过因特网传播的各种信息会对小学儿童性格形成产生正面和负面影响,而且其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这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即如何引导、教育学生正确选择、利用网上信息,提高抵制不健康信息的能力。
此外,报刊杂志、文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或英雄榜样也会激起学生丰富情感和想象,引起效仿的意象,从而影响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五、自我教育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自我教育是良好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人有主观能动性,有自我调控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我教育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俄国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人的自我教育是性格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因为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而起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在自己塑造自己的性格。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明显影响着性格的形成。儿童把自己从客观环境中区分出来是性格形成的开始。从此,就开始了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塑造自己的努力,当然,这种努力是在成人的指导、帮助下实现的。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种自我教育、自我塑造的力量越来越强。儿童的性格形成也就从被控者变为自我控制者,而且也就能产生一种“自我锻炼”的独特动机。因此,教育者要鼓励和指导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创造各种机会,加强他们自身性格的锻炼与修养。

Ⅳ 论述教育对学生性格形成哪些影响

1、性格是个性最核心,最本质的表现,是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现实环境所采取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稳定性、可塑性和独特性等特点。性格健全,没有缺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健全的性格表现为对自己、对外界的态度、行为方式都符合社会规范且协调稳定,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有一定的自控性。

2、 性格培养,是小学生心理素质形成的需要;是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对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和个性进行了解和培养。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因此,针对个人的不同性格特征,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Ⅵ 学校教育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大

应试教育导致学生身心疲惫,脑子不发达,甚至呆滞,在生活中不实用,没有开放性题目开发大脑,影响中国发展道路的方向。

Ⅶ 校园教育对小孩个性的影响,你认为有哪些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孩子的教育无非就是学校教育和校园教育了,学校教育和校园教育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校园教育对于孩子个性的影响非常大,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校园教育对小孩个性的影响都有哪些?

Ⅷ 谈谈学校教育对你的个性发展具有怎样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一)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和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学校弥漫着科学、文化和道德规范的气息。这些构成了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性。从个体活动的角度看,学校中的个体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在于有教师的指导,活动的结果还要接受检查。这种特殊性使学校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
(二)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社会对个体的要求或期望有体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并提出一系列规范。学校根据这些要求,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的培养目标而作相应的调整,并有意识地以教育目的和目标的形式去规范学校的其他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此外,学校教育使个体处于一定的学习群体中,个体之间发展水平有差异,这也有助于个体的发展。如果学校教育能正确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加速作用将更明显、更富有成效。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揭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的智力任务;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解决的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即使是专门学校的教育内容,也属该领域普遍和基础的部分,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在开发特殊才能方面,普通学校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间表现出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表现与发现。在个性发展方面,学校教师和领导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素养,这有助于他们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尊重和注意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学生在群体中的生活也有助于从其他人的身上吸取闪光点,丰富自己的个性。请采纳

Ⅸ 学校教育对人个性发现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人个性发现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学生性格发展的影响以往经常讲到“知识改变命运”,但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知识膨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单凭知识已经不足以改变命运。成功往往对我们的情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可谓是“性格决定命运”。
美国心理学家J.L霍兰对性格特征与职业选择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不同性格在职业选择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每种性格都有其相匹配的职业。由此可见性格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学生阶段生理、心理发展迅速,是性格形成的最重要阶段,影响性格形成发展的因素十分复杂,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其中后天的诸因素中尤其是学校教育在性格的形成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学校是系统传授知识的场所,也是形成学生世界观的重要场所。学生通过学习系统的知识,了解了自然界和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这对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知识的不断丰富,见识的不断增长,促进了科学的世界观的形成。优良的道德
观念的树立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校园文化影响

正所谓“近诸者赤,近墨者黑”,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性格形成既可起到直接的知道作用,也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有精神氛围层面,行为层面和物质层面三方面组成。精神方面是核心,例如价值观念,行为表现所影响。学校如果单纯强调应试教育,只认分数为导向,学生则会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性格上也会有所影响,不擅交往、不会沟通等现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了发现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形成坚强、自信、积极、乐观等诸多良好性格特征。行为层面包括教师的品德风范,学生的素质和日常行为表现,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品德风范回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典范,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这种影响对越小的学生影响会越大,小学生甚至会模仿老师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种影响的方式会内在一些,象教师的价值取向,处理问题方式方法。对学生产生潜
移默化的影响。

物质层面主要是指学校的硬件设施环境。良好的环境、完善的教育设施回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性格良性发展。美国加州的一所知名大学与贫民区一墙之隔,经常有不良少年到学校骚扰、破坏,学校加高围墙、增加保安,但还是于事无补,而且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后来有人提议将校园的围墙拆除,并且给贫民区的青年提供免费的阅读学习的机会。结果校园周边的环境大为改观。学校负责人面对记者时说:我们是从事工作,却忽略了教育的重要作用,那就是对人性格发展的影响。

二、教师的教育影响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崇高人格,就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是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学的基础。我们说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所谓育人,就是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课本知识,更要学会做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崇高的敬业精神,要热爱本职、忠于职守。“教师首先必须有对教育事业的敬爱与热诚之心,由此才能体会到教师职业的欢乐”。能够愉快的心情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也愉快地参与学习。同时,教师还必须对学生有高度负责的责任心,要热爱学生,以满腔热情的工作态度投入教学。“
爱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需要,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学生是教育中的主体,教师如同学生的父母。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用真心去对待教学和学生,这样学生感受到被爱,才能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要严于律己,言行一致,处处用道德规范要求自己”。教师自身的言行、自身的修养,就是学生明日言行修养的写照,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学生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负责、认真的教师能够教出认真、刻苦的学生。相反,对工作不负责任、散慢的教师就会造成学生懒惰、散慢、随心所欲的学习作风。因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要向教师吸取文化的养料。因此,教师的文化素质是教学的必要保证。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文化知识,要能够有“讲得出、讲得好”的本领。时代的步伐在不断往前迈,知识也更多样化,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
不断学习,加强知识的积累。教师知识丰富,才能让学生信服。一名教师是否有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其教学的肯定。教师知识面广、教学能力强,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很好吸收所学内容,很好理解所学内容。如果教师知识面窄,在教学中就不能多方面连贯的传授知识,让教学变得枯

Ⅹ 学校教育对孩子个性的影响,具体有什么

我本人听了朋友的叙述后曾暗自庆幸,因为儿子小升初时曾考过这个学校,差三分没考上。现在想来没上这个学校是正确的。

孩子上初中时只有十二三岁,三观都未成型,再加三年的高中,在这种封闭的管理中,他的三观会在这种环境中成形、固化。长期的被强化的沉默与不同他人交流,让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就该如此。那么当他脱离了这个环境,到了大学或踏入社会,他很有可能会不适应甚至不会与其他人交流。记得以前看到过一篇文章,讲的就是从这种军事化管理学校出来的很多学霸,到了名牌大学后不与同学交流而被孤立,无法融入同学当中。这就是学校的管理方式造成的弊端。

所以,我认为不要为了升学率而把孩子们培养成了学习的机器。有健全的人格才是最重要的。个人观点,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