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育评价模式有哪些
三种教育评价模式
一、泰勒模式
这种模式由“教育评价之父”----泰勒提出,主要有以下特点:评价的目的是比较教学方案的优劣、明确教育目标是教育评价的关键、采用多种方式对学习结果进行描述。
二、CIPP模式
CIPP模式由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L(D(Stufflebeam)于1966年提出,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评价是以决策为中心的、注重对决策的全过程评价、评价实施受决策者控制
三、应答模式
应答模式由斯塔克(R(E(Stake)于1974年提出,也是一种评价教育方案的模式。应答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兼顾各方面人员目标和感受、采用多种方法获得全面的信息
教育均衡,
实质上是指 在教育公平思想 和 教育平等原则 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 从个体看,教育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指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从学校看,教育均衡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以及各类教育间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从社会看,教育均衡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相对的均衡。当前人们关注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或者说,它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利保障问题,教育的民主与公平问题。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哪6个原则,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原则:“1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3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4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5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6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② 课堂教学评价目的是什么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是抓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知识与能力提高等等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出来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建立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为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提供参考依据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教研员、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帮助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对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从新课改的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育评价历史和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在诸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为此提出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③ 简述教育评价的目的
一、研究、完善和发展课程
以研究、完善和发展课程为目的的课程评价,要求在课程评价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即提出“为什么”,并尝试做出解释。它强调课程评价的过程性、调整性、促进性。这种评价过程既是研究过程的结果,不仅能发展和完善旧课程、开发新课程,而且会使评价者自身的专业文化水平得到发展和提高。也就是说,评价者在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课程问题的认识,形成新思想积累新的课程经验。
二、管理课程
以管理课程为目的的评价,一般以选择、推广课程与鉴定学前教育质量为其主要功能。
选择、推广一种课程模式,需要通过对课程方案进行理性分析,或者对其实际效果进行评定。对课程的性质、特点、使用范围等做出价值判断,然后才决定是否可以采用,是否值得推广,如果确定推广,那么还要指出推广中应注意的问题,无论对国内流行的课程,还是对从国外引进的课程,都需要做出这种鉴别,然后决定取舍。同时,课程评价也可作为学前教育机构分级分类验收工作的一个鉴定手段,当然其目的主要服务于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鉴定方面。
事实上,当以课程研究人员和教师作为课程评价主体时,课程评价的目的就会指向改进、完善、开发、发展课程上面;当以教育行政和管理人员作为课程评价主体时,课程评价的目的就会指向鉴别、选择、推广、管理课程上面。不过,从课程研究的角度上来说,尤其是课程评价教师在选择各种版本的教材和教育活动设计时,甚至在参考本园传统的教育计划和教案时,也需要进行高质量的鉴别。
④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教育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教育质量的发展。
这也是教学得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 教育评价的评价目的
(1)管理人员为教育提供了人力和财力,他们想知道究竟他们的计划是否顺利进行,唯一的途径是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实施的情况如何。如果评价的结果与他们所期待的不同的话,他们就要调整计划,以便日后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2)教师把管理人员的计划付之实施,他们想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已做了些什么,下一步该做什么;学生已经掌握的或能做的东西;不知道或不能做的东西。如果想计划顺利地进行,很大程度上得看教师能否最终实现计划的表现。
(3)没有人会比家长更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学得怎么样。家长不能看见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他们得从学校和教师对孩子的表现的反馈中做出评价。
(4)最后是──学生想知道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知道他们今后该怎么做,从自己的成功中获得信心和满足感。
⑥ 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有哪些
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一)宗教本位论
1.代表人物: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2.基本观点: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信的
宗教人士。
3.基本评价:这种教育目的论强调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认为教育需要,也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教育对人们的良知具有唤醒功能。
(二)社会本位论
1.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等
2.基本观点: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
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贡献的指标。
3.基本评价: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唯一化,这种极端的主张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造成对人本性的束缚和压抑。
(三)个人本位论
1.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
2.基本观点: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
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3.基本评价:个人本位主义的教育目的论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强调人的本性
需要和强调个人的自由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探讨过程中不免带有唯心主义色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有明显的片面性。
(四)教育无目的论
1.代表人物:杜威
2.基本观点: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
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杜威否定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完全无目的。
(五)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
教育目的中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权衡与选择,要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文件的制约, 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与侧重的。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教育目的的制定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两方面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