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动漫人物面具怎么做
制作方法如下:
1.用铅笔在卡纸上,画出想要的面具的具体形状。
2.用剪刀,沿着画好的痕迹剪下开,拿白纸彩纸。
3.用铅笔在上面画出眼睛的形状,用剪刀剪下来。
4.用剪刀在里面剪一个椭圆,用胶棒粘在面具上。
5.用剪刀在面具剪出眼睛,圆形卡纸粘在面具上。
6.用铅笔在面具上,画上花纹,动物面具即可完成。
2. 动漫手办是怎么做的
最早的手办由于技术与设备条件限制,大部分由手工完成,比如人物造型类的是先用油泥雕刻再通过硅胶来翻成树脂件,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几年很多手办已经是先在电脑上用软件设计,3D打印输出糙件,然后再用原子灰后期调整完成。
在整个手办生产流程中“建模”“生产白模”“上色”“组装”都是需要手工直接参与的,在现代越是发达的社会手工费就越是高昂,手办也无例外。
在“生产白模”,“上色”这两个环节中,需要大量复杂且专业操作。大师级工人和一个不知名的工人也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而找一个大师,这也是直接提高了手办的成本。
(2)如何做动漫人物的手工扩展阅读:
手办不是量产的,一套成人手办模具普通只能消费20-25个产品左右,假设需求再消费则要重新开模。
手办的的原料,这也是区分是不是手办的最重要的要素,手办的原料大多运用高档的PU无发泡树脂,最好的如日本的cast树脂(300多元一公斤)。
该原料消费的白模手办有非常好的手感,产品基本上没有气泡,白模颜色是不会发黄发暗,也不会太亮,非常光滑(不同于pvc的塑料光滑),摸起来有象玉或者象牙一样的手感,拿在手中很有手感,不象pvc或者塑料这样轻。在打磨的时分也不会发出难闻的气息。
3. 如何制作手办
手办制作大体要经历四个流程:原型开发、模具制作、上色涂装、包装运输,其中原型开发是所有流程中最耗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原型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手办的成品质量,原型开发完成后的灰模也就是我们在各大漫展常见的GK(GARAGE KIT的缩写)。
一、原型开发
手办制作的原型开发步骤是由原型师完成,原型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参照人物参数,把二维的动漫人物通过精雕油泥、AB土、原子灰、超轻粘土等塑造成三维立体模型(GK),简单来说就是“捏小人”。原型师首先先将材料塑造出动漫人物大致的轮廓和造型,然后对人物细节进行精雕细琢,比如人物的表情、动作、衣服等,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手办肢体的协调以及神态的还原,否则李逵变李鬼,手办没了那份神韵也就勾不动大家的兴趣了。
手办原型完成后还要经历过几次的打磨、清洗、喷涂、修补(一般喷涂灰色颜料,以便找出细小的孔洞进行修复,完成后既“灰模”),最后再进行“拆件”,将手办原型拆解成不同部件,方便生产。
二、模具制作
这里我们以PVC手办为例(其他材料类同),在原型开发完成后,需要进行倒模,就是把根据拆解后的原型定制模具,有了模具之后才能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否则单纯依靠手工制作手办是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且价格及其高昂。
手办模具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PVC模具(造价较低,使用次数有限),一种是钢模(价格高昂,可反复使用)。因为制作模具的过程会腐蚀原型,所以模具制作完成后,原型基本就报废了,所以在模具选择上要十分慎重。如果采用PVC模具进行浇灌的话,由于每次取模都会对模具造成一定的破坏,所以使用10次后模具基本就不能再用了(这就意味着一个手办原型最终只能得到了10个PVC涂装完成品);钢模虽然可以反复浇灌,获得大量的成品,但是钢模本身的造价高昂,如果不是进行量产的话很难收回成本。
三、上色涂装
通过模具浇灌后,会生产出很多手办的零部件,接下来需要对逐个零部件进行打磨,尤其是使用钢模制作出来的零件中间都会有一条明显的模线,需要手工打磨去除,否则会影响成品的观感。打磨完成后就需要对零件进行上色了,颜色单一、面积较大部分一般采用机器喷涂,而颜色较为复杂、边角细节部分则需要人工完成。
上色完成后将各零件进行拼装,一个“热乎乎”的手办就出炉了!
四、包装运输
手办包装一般分为内包装和外包装,内包装一般采用泡沫或PVC模盒,主要是起固定和保护作用,避免手办在运输过程中因为磕碰而产生损坏。外包装一般采用彩盒形式,会详细注明手办的各项参数,并且在中间会开孔,以便消费者在不打开包装的情况下就能看到手办的各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