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漫动画 » 如何在网络上推广动漫形象
扩展阅读

如何在网络上推广动漫形象

发布时间: 2023-03-23 15:55:03

① 动漫品牌推广

动漫品牌策划推广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网络,电视等各种方式有计划地将动漫的品牌向大众推广让大众熟知,市面上是有专门在做策划推广的公司,但好像没有专门只做动漫的,主要是看什么渠道罢了,如果是当做品牌去宣传,那做的渠道也非常的多,好比词条,官网,问答等都可以做。

② 影视动画怎么宣传和推广

2016年,暌违三年,周星驰携他的全新作品《美人鱼》登顶华语电影票房冠军,收获33亿票房。作为全新的票房神话,除了本身影片质量过硬外,《美人鱼》的营销宣传也成为了业界一致好评的经典案例之一,因为一部电影的成功除了内容制作外,宣发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好莱坞很多电影的成功,很大部分原因是将宣发资金规模定到整体电影成本的一半。因此,本文今天将对《美人鱼》上映期间的营销宣传进行深入解剖,总结出其营销宣传中可以借鉴的一些亮点。

“四”面包围,打响全面的攻坚战

一、四大宣传营销机构分工合作,为宣传保驾护航
独家营销机构:北京麦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社会化营销机构:北京点石娱乐
营销视频制作机构:北京最美映画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电影活动策划执行机构:北京沃德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从目前网上曝光的资料来看,《美人鱼》在营销上采取了分工合作的方式,将整体宣传划分为四大板块,每个板块分工运营的同时又保持宣传方向的一致性,可以说起到了1+1>2的效果。
二、四大板块构建营销矩阵,周边运营联动线上线下参与互动
1、构建粉丝阵地:运营粉丝,推送电影相关物料、资讯等内容
《美人鱼》在粉丝阵地的运营上选择了主流阵地微博和微信,但微信在后期运营的过程中因为内容与微博的相似度太高,逐渐变成了较为鸡肋的一方,因此我们主要来解构《美人鱼》微博的运营内容。
有节奏感的微博运营
《美人鱼》的微博在12月6日开启运营,其电影的第一场线下活动则在12月9日开启,做到了线上线下同步启动宣传。而微博在运营过程中也有规划地“玩”出了节奏感,例如前期大量的发布以周星驰为核心的怀旧内容,提高粉丝期待;而影片播出后的一周时间内则以大量影评、路演、明星互动等内容使影片声量得到扩展,并以正面的形式为影片积极提升口碑和行业影响力;最后,为了维持长尾期的新鲜感,用未播出片段、幕后花絮、线上活动、网友互动、影片数据等内容持续吸引受众注意力。

主话题#周星驰美人鱼#阅读量达到了空前的17.1亿

多类型创意海报
说起《美人鱼》,不得不提的估计就是它的海报了。除了“四海翻腾”和“五洲震荡”两版概念性海报外,《美人鱼》用于宣传的就只有人物海报、星爷手绘海报和主题宣传海报三款了。但是在病毒海报的开发上面,《美人鱼》却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出品了如倒计时海报、终极预告海报、节日专属海报、票房海报等内容,甚至将明星的“手绘”和网友的投稿也做成了海报,不仅对有限的物料进行了有效利用,也成为了与粉丝互动的突破口。

《美人鱼》宣传期间推出的全部票房海报

紧贴实时热点的趣味内容
热点对于宣传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很多借势不成反被吐槽的例子比比皆是,那么如何结合自身特色有效借势热点则成为了难点。新年期间微信开放部分公测的相片红包瞬间成为朋友圈“炫富”的新方式,《美人鱼》宣传期间恰逢农历新年,因此它结合自身特色,也做了一个“发红包看粉丁丁大图”的病毒图片,成功借势。虽然《美人鱼》还与春晚吉祥物、小李获奥斯卡等内容做了结合,但都比较简单,借势效果一般。
互动力满分的微博线上活动

要经营好粉丝阵地,当然少不了各种类型的线上活动来让粉丝参与互动,而《美人鱼》的线上活动基本涵盖了当下最火的几种形式:以文字为主的“逼格影评”、剧情相关的“跟星爷学情话”、图片参与为主的“美人鱼cosplay大赛”“和粉丁丁面基”、以及音频类的“无敌翻唱大赛”。
2、大规模路演:多城市、多主题、多明星,每次都有新话题
《美人鱼》一共举办了三场主题发布会,每一场都有各种大咖助阵,丝毫不缺话题点,而映前的十场路演和映后的十场路演,周星驰更是全力助阵,一场不落,也成为了大多数粉丝的精神支柱之一。

“始终你好”主题发布会

3、线上渠道合作:院线排片、线上售票、广告投放、异业合作等重要渠道
线上售票和异业合作也是《美人鱼》宣传中的亮点之一。纵观现在的宣传推广,面对口味日渐刁钻的观众,想在微博微信等传统渠道做出花来其实真的不太容易。但是通过热门APP、线下门店等进行大量的异业合作,帮助影片扩大观众接触面是当下用得比较多的方法之一。

格瓦拉不仅是《美人鱼》的联合制作公司,也在线上线下积极部署发行、售票、优惠活动等

4、系统化运营周边:线上线下物料、粉丝互动、周边产品等
《美人鱼》影片中有一个片段是警察手绘人鱼给邓超辨认,脑洞大开的奇异人鱼相信给大多数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除了被制作成海报,三个周星驰笔下的“人鱼”也成为了支线掘金的专属卡通形象。不仅有服装、项链、抱枕、手链、手机壳为IP扩大商业规模,还有粉丝亲手制作的饼干与官微互动。

周星驰多场路演均穿着专属T恤、卫衣

“三”大策略,宣传轨道有迹可循

策略一:饥饿营销,不同于其他影片上映前热炒口碑的做法,《美人鱼》播前不设任何点映场、看片会、记者会等,仅以三场发布会、二十场路演和三支预告片的形式为影片预热,可谓吊足了影迷的胃口。

三档不同风格预告片

策略二:情怀营销,播前发布大量周星驰经典角色表情包、经典台词回顾、煽情长图文等内容,用“回忆”、“变老”等词语勾起粉丝的怀旧情怀。
策略三:口碑营销,邀请12位知名影评人、传媒人为《美人鱼》撰稿,在自有粉丝平台发布;通过线上活动征集粉丝影评,用“自来水”为影片做代言;另外通过行业内或其他极具影响力的微信大号发布口碑文章,扩大影片影响力。

结合粉丝情怀,从外围深层解读周星驰与《美人鱼》

探讨除了票房,《美人鱼》还有什么

与2013年同样创造了春节档票房奇迹的《西游·降魔篇》相比,周星驰显然在《美人鱼》的宣传上下了更多功夫,不仅在开拍初期就启动了女主角甄选赛,将电影的宣传周期提前到了2014年,并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内持续释放消息,吸引受众关注,最后在电影上映前两个月的时间里,集中力度启动线上线下的全面宣传。有规划、有节奏的营销方法,使《美人鱼》首日票房达到2.8亿,9天突破20亿,远超同期的《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澳门风云3》。虽然不清楚《美人鱼》在宣发这一块的具体投入,但大规模的线下发布会和异业合作,确实帮助影片扩大了不少声量,再加上深入挖掘周星驰这个大“IP”的话题度、春节档期的全面爆发等因素,也许《美人鱼》的成功是偶然,也是必然。

③ 网络推广动画有什么好处

一、能加深用户记忆
动画制作公司称使用动画形式来表现商业广告,可以用各种丰富的动画手段将画面及产品进行各种抽像化设计,如凌智动画制作的商业动画,能让意向客户过目不忘加深对产品,或者销售信息在心中的印象。这比传统的海报或传单及一些文字广告更具有吸引力能加深用户脑海中的记忆。
二、降低广告投入成本
动画制作公司讲通过用动画制作来进行商业广告,能比其它渠道更节省广告投入成本。特别是以真人广告来做形象代言不仅时效短暂而且还需要投入大量的广告费用,动画制作出来的卡通形象不仅能让观众记忆犹新,而且能长期有效还可降低广告投入成本。
三、能更有效的宣传推广
文字配图片并用动画的形式展来出来的广告,相比生硬的图文并茂纸质广告能更生动。动画制作公司称这也能助力各企业在产品上宣传推广的力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推广效果。特别适合现代企业有市场中的宣传推广。

④ 腾讯动漫怎么推广漫画

先上传,再分享。
1、选择腾讯动漫官方网站
2、点击个人中心
3、然后用QQ号登陆
4、选择我是作者
5、再点击上传作品
6、根据提示完成上传,然后“待审核”
7、审核完成可将自己的漫画分享给别人

日本动漫的营销模式是什么

据漫友文化动漫研究所所长马桂林介绍,日本四大出版社————讲谈社、集英社、小学馆和白泉社,占据着日本动漫出版业的主导地位,不过四大出版社也只是市场的一部分,整个漫画出版市场上有好几百种漫画周刊、月刊、季刊、单行本等,其中也包括诸如科技农林出版社出版的相关内容的漫画书,这些漫画刊物都是按照幼儿、少年、少女、青年、中年乃至老年等类别进行细分的。显然,众多的分类漫画杂志为漫画家提供了巨大的投稿空间和生存空间,也使漫画成为了日本动漫产业链的基石。

在出版发行的具体流程上,一般是由出版社的签约漫画家确定主题后开始创作,然后在漫画期刊上连载;如果读者反响热烈,就会推出单行本。杂志和单行本都是出版社通过流通商,直接发送到书店和报刊摊。这样,出版社和流通商各司其职,效率很高。

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在日本,动画与漫画经过各自不同的发展阶段,现在均已成为相当成熟的产业,彼此各成体系,同时又存在紧密的联系。

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的吉川明伸介绍,“市场反应良好的漫画连载或单行本,常常会被改编成电视动画作品,如果在电视台播放后反响很好,还会被改编成电影动画。经过出版市场检验的畅销漫画,被改编为较高水平的动画作品,成功率会大大上升。”这是因为,一方面,成功的漫画连载已经培养了一批固定的消费群,由此改编的动画就有了一定的市场保证,从而减小投资风险;另一方面,由漫画改编的动画节省了动画人物设定、情节设定等环节,也大大减少了投资成本。

日本动画片的制作模式是多方投资,共同分摊风险和分享版权。据大岛景宏介绍,赞助商一般都会与广告代理商订立年度广告计划,广告代理商拿出赞助资金总额的80%给电视台,电视台将所得的40%拨给企划公司,企划公司再将所得的76%交给制作公司,用于制作动画。然而光靠这些钱是不够的,企划公司会采取各种方法增加收入,以便追加投资。譬如,授权给玩具公司、授权给音像制作公司、授权地方电视台播映、授权电子游戏厂商等,从中获得版权收入,并用于追加投资。吉川明伸补充说,这样的模式有两个好处:一是多方投资,降低了各自投资风险;二是可以在制作前期,各投资主体互相协调配合,制订出一个完整的运营计划,例如约定在特定时间段电视台播放某个电视动画片,从而也可使某个衍生产品在相应的时间及时向市场推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卡通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六一说,这种做法能够保证投资取得回报,因为电视台、音像发行商、出版社和衍生产品制造商,甚至分销商一般都是在确保投资能够回收70%的情况下才参与投资。

目前,日本最新的模式是成立临时制作委员会,以吸引风险投资。这种模式下的动画片版权由大家协议而定。大岛景宏认为,这也是日本动画片生产的一个特色所在,其好处是风险分散、利益共享,不利之处是动画片制作完成后,局外人购买版权时手续繁琐。

日本动漫产业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就是在其产业链上,虽然每个环节都吸引了相当数量的消费者,但消费市场不仅没有饱和,反而在不断扩大,而且产业链里任何一环受欢迎,都可能变成产业链上其他的产品形式。比如,一个游戏受欢迎,那么就可能推出与这个游戏同主题的动画。不过,最主流的形式还是由漫画杂志改编为电视、电影,再改编为游戏和衍生产品。在这个产业链形成后,受众因为看了动画,觉得有意思,再转向同主题的游戏,或是因为看了电影,再转向同主题的杂志或单行本,都是很常见的事。

马桂林形容说,在日本动漫这条产业链上,有着多个散发不同光芒的珠子,因为利益相关,形成了产业链;而只有当各个珠子的专业能力很强且达到均衡时,才能很好地咬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漫画作品本身需要有足够的衍生能力;杂志是一个足够强大的传播平台,能够积聚人气;出版社足够专业,其推出的单行本,可以像塑造明星一样塑造漫画形象;电视台有良好的运营能力,保证动画播放时段能够赢利;临时制作委员会能统筹安排,使制作公司创作出符合受众期望的动画作品;衍生产品制造商有营销能力,找到消费对象并卖出产品。这样就整合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链。

2004年日本共生产了电视连续动画片233本,上映电影83本。动画片每年产值约为966亿日元,在日本约500万亿日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中虽仅占到五千分之一,但其在日本社会文化中的影响力远远不止这个数额。譬如,动画片在流通领域的产值为3739亿日元(2003年),包括电视节目播放收入1898亿日元、影院动画的票房收入377亿日元、影像制品1464亿日元。

统计显示,日本动漫产业中的游戏产品产值更是高达11244亿日元,游戏业的从业人员约6万人,每年游戏软件的开发数量都在1000部左右,其中《皮卡丘》一个游戏软件在2002年一年中就售出了360万套。

市场潜力巨大的衍生产品

衍生产品指利用漫画、动画、游戏等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造型,经授权后制成的商品。马桂林认为,动漫本是一种文化消费品,而衍生产品,因为让动漫产品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就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产业空间由此延伸到物质层面,商业空间和经济价值张力被开拓。举例来说,动画片中的《皮卡丘》,光是一个角色的形象版权,每年就高达1000亿日元,超过了整个动画业的制作产值。

一般而言,动漫产品的制作因为成本比较昂贵,投资回收周期也就相对较长;而以动漫形象为基础的衍生产品却因成功动漫形象的广告效应,投资回收周期短且利润丰厚,能够带来巨大的收益。在日本,有40%的动漫产值是衍生产品创造的。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2004年,日本用手机下载漫画、电子小说、故事等图文类内容的市场已从2003年的1亿日元增至12亿日元,通过手机下载的图文类内容中有一半是漫画。2006年5月,就有500万套漫画被下载到日本三大电话公司的手机上。

从战后日本动漫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出版、电视、电脑、网络、手机,每一次科技发展的新浪潮都推动了动漫产业的前进。因此,在动漫产业未来发展中,虚拟技术和网络科技与动漫艺术的结合可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当然,归根到底,衍生产品作为动漫产业链比较末端的一条,常常仰赖于其原始动漫形象的受欢迎程度。因此,成熟、发达的日本漫画和动画产业也为后续衍生产品市场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潜力。

消费者基础与人才培养

据日本智库三菱研究所调查,喜欢动漫的人在日本占87%,而持有与动漫形象相关产品的人占84%。喜欢动漫的人已不止于青少年和中年,近年来,动漫产品开始进入老年人的生活,在东京郊区一所养老院里,近一半的老人热衷于动漫产品,以至于成立了“动漫欣赏会”。

仅以2004年广岛国际动画节的入场者年龄为例,统计数字显示,入场者中10岁以下占2%,10—19岁占13%,20—29岁占25%,30—39岁占28%,40—49岁占17%,50—59岁占10%,60—69岁占3%,70岁以上占2%。如此分散的年龄分布,从侧面反映了日本动漫的消费者基础之雄厚。

作为创意内容产业,人才也是决定日本动漫业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王六一认为,动漫人才既要有创造力,又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既要有基本技术,又要有专门学科知识。吉川明伸介绍说,日本出版社承担了一部分培养漫画家的作用,他们会发掘新人新作,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而在动画领域,日本有许多动画大专院校,动画人才毕业后还会进入大动画公司工作学习。

大岛景宏表示,“动画是靠画出来的”实在是很片面的认识,日本动画业的核心是在全国有几百名导演,在他们周围聚集了各方面的人才,如脚本创作、角色设计、作曲配音和剪辑等,合理的人才结构才是最重要的。日本动画公司约有440家,其中具有整片制作能力的不过50家,其他390家都是协作配角,从而组成了一个高效率的产业体系。

日本政府近年来也加强了对动漫产业人才的培养,如在东京大学开设培养动漫人才的研究生课程;培养具有商业头脑的制片人和创意师;鼓励学校资助设立研究生院、专门学系和学科;实行人才培养战略与教育研究体制的改革;充实教育内容,编写新教材;支援留学、研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