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漫动画 » 中国动漫破局在哪里
扩展阅读

中国动漫破局在哪里

发布时间: 2023-03-10 04:05:23

① 中国动画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诞生——意气风发

世界上第一部动画诞生于1906年的美国,20年后在中国有四个姓万的兄弟,他们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大闹画室》,可见中国的动画起步是非常早的,要知道闻名世界的米老师也只是诞生在1928年。

在当时,中国动画只有政府投资,然后由电视台采购,这直接导致没有更多资金注入动画行业,很长时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几乎代表了整个中国动画,迟滞的制作周期、技术上的掉队、人才的流失、产量的低迷,这一系列的问题纷至沓来,直接导致中国动画难以和产业化制作的国外动画相抗衡。更恶劣的是在国人最为引以为豪的,在中国动画中有着核心地位的文化传承被逐渐抛弃,动画片相当长时间里在国人意识里扮演着低龄、幼稚、无趣的形象,在这一贯认识之下,中国动画进一步走向没落。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动画萎靡不振,隔海而望的日本却涌现很多具有中国元素的动画,比如鸟山明原着的《龙珠》,其主角就是善良而武艺高强的孙悟空;车田正美的《圣斗士》主角之一的紫龙就是在中国修行;高桥留美子的《乱马》中乱马父子以及所有拥有变身功能的角色,都是在中国的温泉乡掉进温泉才“妖化”的;小川悦司的《中华小当家》索性就是讲中国人在中国的故事。这一吊诡的局面无不从侧面说明了中国文化散发的强大魅力。

回归——不忘初心

显而易见的是,中国动画要想走下去有两个问题必须破局,第一是需要找回国产动画的基因,即属于自己的语言,这样才能摆脱低幼的刻板印象,提高影响力。第二就是动画必须盈利,才能吸引更多的动画人才。

结语:

前人以其充沛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情怀,创造出了无数文化瑰宝,她的前年传承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强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这对于我们的国产动画来说必然是个取之不尽的宝藏。事实证明中国学派才是中国动画本该具备的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开放和包容的胸襟,实现创造性转化,在实现中国学派的特色基础上,博众所长,推陈出新,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动画的复兴。

② 中国目前的动画公司该如何盈利呢

1、增加动漫的变现方式

目前很多动漫公司难以仅靠将播放权出售给电视台或网络视频平台回收成本,而要通过开发下游游戏、衍生品收回成本,甚至盈利,则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这个过程是基本是属于纯投入。

如果中途一旦放弃,那么所付出的成本太高,所以市场应该想办法尽量的去增加动漫的变现方式,增加动漫的盈利渠道。

2、降低动漫的制作成本

目前中国的动漫市场上,平台方对动漫的制作周期和质量要求都比较高,市场上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动漫产业,意味着出一部动漫,涉及的人工费用以及制造费用等等比较高,导致动漫容易出现资金不足、崩坏的场景,再者,国内动漫利润比较低,导致资本市场对其投资的可能性减少。

3、形成稳定收入来源

本质上讲,用户付费是内容消费最直接和稳定的收入来源,许多漫画都寄希望于通过做大知名度、用免费做高流量后,通过IP授权影视和游戏来进行商业化。

但实际上,漫改影视,漫改游戏的市场进程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事实上,付费阅读也一直是各大平台近两年来运营布局的重点,付费阅读为平台提供了较为稳健的现金流。

短期行业趋势:资本回归理性,倒逼行业升级

互联网时代,企业的估值往往通过用户数来评估用户价值进而评估企业价值,在前两年资本市场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多数动漫企业为了抢占市场,采用“亏本赚吆喝”的经营模式,利用PE/VC的资金来维持企业运转,用时间换空间。

但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企业融资难得大环境背景下,这样的经营模式显然很难持续下去。2018年,《少年锦衣卫》的制作方柏言映画被曝长期欠薪,就连腾讯动漫也被爆过拖欠作者稿费的事件。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在市场投资资金减少,资金更多流向回收几率高的企业的情况下,也能倒逼动漫企业进行企业战略升级, IP价值不高的作品被腰斩,精品提案被保留,淘汰一批品质低下的企业,挤出泡沫,形成更加稳定的市场体系。

长期发展逻辑:中国动漫产业天花板还很高,现在进入仍有较大机会

中国动漫产业在2013年才借助移动互联网和资本的力量开始快速发展起来,经过5年多的时间,也许各个细分赛道都已经产生了自己的头部企业,但尚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够占据不可动摇的垄断地位。

而且,对比日本、美国等动漫产业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中国动漫产业的产值规模相对于自己庞大的受众规模而言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真正IPO上市了的动漫公司也只有以玩具制造起家的奥飞娱乐。

③ 为什么中国动画发展不起来

为什么中国动漫发展不起来(转) 和日本的动漫比了一下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国内现在做的动漫都是给5岁以下小孩看的,是给他们做上学前的预习,当然吸引不到5岁以上人。看多了日本的动漫你会发现日本的大部分受欢迎的动漫都有自己世界观,也就是人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是为了什么活着。从《火影忍者》、《海贼王》、《死神》中可以看到他们把梦想、友情、责任、正义的理念看的极重,鸣人始终没有放弃当火影的梦想,而路飞则可以为了同伴与整个世界为敌。
就算是国内无视5岁以上的人群,那也应该把剩下的做好,国外也有许多给5岁以下孩子看的精品动漫像《猫和老鼠》、《机器猫》之类的。而国内有什么?蓝猫???里面的知识连我都不一定懂,你给小孩看这个有什么用。国内一直都十分重视教育,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问题在于教什么?我一直认为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比学习任何知识都重要。我只能说现在的中国动漫制作人实在是太不负责任了,估计他们从没有认真想过中国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中国动画么~众所周知的现状,至于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原因可就复杂了……有人说是资金不足,有人说政府重视不够,有人说技术水平低,有人说没有好的人物形象,有人说没有优秀的剧本,有人说差在商业运做,也有人说没有好导演,没有好创意……等等等等。
但我想以上这些要素或许我们都不缺,好的动画未必一定要高成本,未必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换句话说就算以我们现在这种水平也可以创造出大家爱看的动画来。《麦兜的故事》是大制作么,可依旧这么的好评如潮,可见资金并不是问题,《麦》里有复杂的动画技术么?没有,可见技术高低也并非阻碍动画水平的必然要素。说道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我并不是号召我们的动漫学习麦兜。我只是想说明以上提到的一些表面困难,并不是根本上阻碍动画发展的拦路虎。
动漫不能发展的本质问题在哪?在于我们的轻市场化,重行政化的管理体制,在于动漫产业上级管理部门思想的陈旧和保守。从04以前我们国家的动漫管理部门一直是排斥日本动漫的,认为日本漫画是一种毒害,本土漫画就应该是低幼儿童看的。直到如今发现动漫网络游戏市场流失大半,几乎所有领土完全沦陷,才觉醒了,才最初认识到网络游戏这玩意儿能生钱。可以说动漫的被重新重视,主要是因为管理者看到网游能挣钱于是眼红了,于是有人提议发展一下久被冷遇的动漫也是有好处的!也是可以宏扬民族传统的,也是可以教育青少年的……
文化部门重视了,拨款了,但是我们的动漫真的能发展么?我只能打个问号。为什么呢,由根本不懂得现代漫画,而且更不懂得青少年需求的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对动漫工程进行领导,对下面报上来的作品进行审批。这么一搞,就算有真正好的作品恐怕第一个会被毙掉,留下的都是教育意义强,没有暴力没有色情没有思想没有个性没有内容的乖孩子……电视剧能有暴力,能有凶杀,能有三角恋爱,电影里也能有,但动漫里绝对不能有。哪怕一点也不行。但是柯南里没有暴力么?没有凶杀么?哈里波特里没有暴力么?蜘蛛人里没有暴力么?我们就不能有,绝对不能有。这就是保守……是因为他们无知的认为动漫只是10岁以下小孩子看的玩意。假如日本文化部门也不让自己国家的动漫作者创作涉及到暴力……的作品,那么火影不会产生,高达有政治色彩不会出版,七龙珠涉嫌搞怪四大名着不能出版,海贼王宣扬暴力和强盗更不能出版,乱马里有太多露点镜头不能出版,机器猫会让小孩子看了受到不劳而获的错误教育,绝对不能出版。DNA更是黄色读物,桂正和都得抓起来一辈子别想再画画了。如此说来不能出版的东西多了……日本漫画最终彻底完蛋了。

目前,我国的动画片不论在数量上,质量上和商业经营上,与发达国家的动画业相比,确实存在较大差距。

首先是我国动画片的产量太低,1999年全国总产量约6000分钟,只有日本一家动画公司一个月的产量。中央电视台每年的动画片节目量仍只有50%,其余时段就用重播填补,而各地方台以前片源充足,但在政府宣布扶持国产动画后却面临无片可放的尴尬处境。想大幅度地提高动画片的产量,如果仍按过去那样把动画片仅仅看作一种福利性的事业,由国有资金给予扶持,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要大幅度增加产量,这样大量的无偿的投入,是国有资金所难以承担的。因此,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靠市场经济的方法,不论是国有资金、集体资金和个人资金都可。
但是,目前国内绝少有人敢于投资动画,因为市场很不成熟,很不规范。就以电视动画片为例,其成本的回收主要是两个途径:一是向电视台出卖播出权或版权,二是利用卡通形象制作周边产品。动画片的制作投资一般为每分钟1~2万元,如果投资一部52集动画系列片,至少也要2000万人民币,而目前电视台支付的播出版权费实在太少,每分钟动画片多则几百元,少则10元,与它的成本是不成比例的。即使在上百家电视台播出,再加上周边产品的收入,也很难收回成本。一方面没有良好的市场机制,难以生产出需求量相当的好作品;另一方面没有足够多过硬的国产动画产品,很难形成规范市场,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国外动画公司则趁虚而入,将片子放到中国制作,重金收买人才,使我们的动画人才成为外国动画片的创作骨干。日本、韩国的大量动画片都是在中国制作的,在业内早已不是秘密。动画片完成后,再以附加广告、文化倾销政策,低价卖给各电视台,抢占了中国市场,使中国动画业的发展更艰难。
据某市场研究公司对京、沪、穗三市的两千多名青少年进行了有关卡通(动画和漫画的总称)和卡通消费的访问研究发现,在14~17岁和18~23岁两个年龄层中,喜爱卡通的比例分别达到89%和84%,而在14~17岁年龄层中有47%的人更是经常收视和阅读卡通作品,18~23岁年龄层的这一比例也达到39%,所以卡通在青少年形成世界观的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现在,青少年耳熟能详的大部分都是日美卡通,在无形中接受了日美文化意识和价值观的熏陶,这已经对青少年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冲击。青少年最喜爱的卡通作品,绝大部分都是日本和美国的,而中国原创卡通几乎毫无影响力。据统计,在青少年最喜爱的卡通作品中,日本卡通占60 %,欧美卡通占29%,而中国原创卡通,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所有14~17岁的三地青少年中,有56%在过去半年内为自己喜欢的卡通或卡通形象购买过书、杂志、影碟等卡通作品和玩具、服装、饰品等卡通相关产品,对所有买过产品的青少年,其一月的平均购买金额是54元。对18~23岁和24~30岁两个年龄层的青少年来说,虽然其卡通消费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平均购买金额却明显上升。以上述金额为据,仅京、沪、穗三大城市,其每年由14~30岁的城市青少年所完成的卡通相关消费总额即可超过13亿元,与日用品中销量较大的洗发水大致相当,极为可观。在谈及为哪些卡通或卡通形象进行相关消费时发现,比例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史诺比、米老鼠、Kitty猫、皮卡丘和机器猫。而所有相关消费的卡通和卡通形象中出自中国内地地区的总计不足10%,而日美卡通和卡通形象比例超过80%,其余份额被港台地区、欧洲国家等占据,这些数据折射出我们在卡通产业开发方面同样是惊人的落后——中国的动画极其相关市场无疑是巨大的,但是我们的钱却流入了日美和不法盗版商的口袋。

过去,动画的生产和发行完全由国家承包,动画商品市场的萎缩也导致电影商品性能的退化。如果以今天市场经济的角度去审视过去成就的话,那么,当时中国动画片走向世界,还仅仅是在艺术和学术的领域之内,或者称为“艺术沙龙”。它并没有在文化市场上去占领阵地,也就是说,当时中国动画片还没有能够深入到世界广大观众之中,从而获得大量的票房价值。这里,我们也必须充分肯定地认为,在艺术上的成功和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用今天话说就是一种无形资产,是十分重要的,只是我们没有利用这种成功所带来的世界影响,再去进行市场运作,从而达到商业上的成功。当然,根据我们当时的体制和认识都是不可能做到的,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无须去责备和后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与发展,缺乏能够正常运作的商业市场,成为了制约中国动画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动画面临市场的挑战,时代呼唤动画文化市场加速发育、成熟与完善。

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中国社会对动画的观念是影响中国动画市场形成的首要因素。一直以来,中国的动画创作主要都是针对低龄的少年儿童,指导思想是:认为在少年儿童无法熟练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情况下,动画是一种可以采用的辅助性教育工具,所以相对重视动画的教育功能,使其娱乐性明显不足。但调查数据显示,并非只有低龄儿童才喜欢动画,青少年甚至成人依然喜爱甚至迷恋动画。看动画片,尤其是近些年来是流行热潮的日本动画片,从几岁到二十几岁的青少年中都有相当比例的人热衷。这样的现象让不少成年人感到不可理解。感到无法理解的人们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动画片是属于小孩子看的东西,为什么二十几岁的人还会如此迷恋呢?很清楚,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动画片给小孩子看的东西,即动画片的层次是低下的,幼稚的”。基于这一核心,唯一可能有的解释就是现在的青年的层次变得低下和幼稚了。可是,所谓层次低下具体指的是什么呢?无非是外观与内容两方面。对中国的绝大多数成年人而言,动画片给予他们的视觉印象就是在简单线条勾勒出的人物和背景中填入俗不可耐的色块(当然对于近些年来相当一部分国产动画片来说,这样的印象还是恰当的),而动画片的内容永远是简单幼稚的,夸张搞笑的。但是事实能说明一切。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绘图技术的发展,尤其式随着3D技术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动画片画面色彩之亮丽,层次之丰富,对宏大及微妙场面表现能力之强大,其视觉冲击力有时甚至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迪斯尼、梦工厂已经让我们充分领教了。在动画片的题材及主题的挖掘上,在商业动画片表现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拓展上,我想应当承认日本动画片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在很早以前的《森林大帝》和《铁臂阿童木》之中,已经可以看出一点日本动画片不甘于仅仅取悦低龄儿童的努力的影子。如果诸多对动画片嗤之以鼻的人士肯绛尊纡贵来看一下鸿篇巨制的高达系列,视觉及情节大师大友克洋以及深深关注自然和人类生存状态的导演宫崎骏的作品的话,如果不是带着有色眼镜来看这些作品的话,定会被他们高超的表现技巧和博大的人文精神所感动。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它是对全年龄开放的,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应该能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精神家园。

中国的动画片,一直被安排在七色光,大风车之类的少儿节目里,从主持人以及设计等方面看,针对面都六七岁小孩。而中国近几年来大部分动画片,一直都是绘制简单,里面的人物虽然形象幼稚,却都是满嘴的大道理。中国人在制作动画片的时候(是指那些真正做这个工作的人),思想大部分都局限于儿童节目这个圈子里,同时还要教育教育孩子。所以说中国动画最基本的问题就在于对自己的定位过于狭窄了。现在的中国动画观众大概只限制在学龄前吧?《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之类的动画片成功吗?也许在学龄前儿童眼中它的确是成功的吧。但作为一个成熟的动画爱好者,我所看到的就是在我的身边,许多青少年在四处搜罗购买日本动画的盗版vcd,而这些现象,恐怕是中央电视台的工作者们所看不到的。这样的视野狭窄导致的结果是他们自己都无法了解他们丧失了一个多么大的观众群。中国这个潜在的市场如果被开发,我国的动画业就可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我们很可能在国内市场上就可收回投资,再到国际市场上就是零成本竞争,无疑是具有最强竞争力。

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其动画片纵横国际市场的主要原因就是有丰富的国内市场和运营手段。日本每年出版300余种卡通杂志、400余种卡通书籍,各种漫画协会、研究会不下五、六万家,业余漫画作者不下十万之众。日本大多数成功的动画都是从漫画延伸过来的,漫画其实就是电视画面语言的一种书版再现。它几乎运用了影视制作中的所有技法,如正拍、俯拍、长镜头、特写镜写、快镜头、慢镜头,以及切换镜头的方式和蒙太奇手法的运用等等。把经过市场检验,确知受到讲者欢迎的漫画移植到动画中来,是减少投资风险,确保成功的一大诀窍。每部成名的漫画书最后几乎都要制成长篇动画片,如《机器猫》、《太空堡垒》、《灌篮高手》等等。在制作动画片中,除人物形象不变,故事情节基本不外,还需请音乐界的专业人士为动画片制作主题曲,并请着名歌手演唱,像电玩真人版《街霸》的主题歌《SOMETHING THERE》,即是由日本流行乐坛当红组合Change & Asvka主唱的。因为,和动画相比,漫画的投资要少得多,风险自然也少得多。更何况漫画在出书前,往往先在杂志上连续发表,测探读者的反应,再根据反馈加以修改、调整。如果前景不看好,就及早改弦更张;如果出手得势,就勇往直前地干下去。这样做,几乎万无一失。这只是运作的第一个程序。接下来又有两个分支,一边是磁带和CD(封面以原漫画、动画片主人公为主,歌曲以动画片中的主题曲和插曲为主);另一边是出以该漫画、动画片中人物或动物形象为模本的各类玩具和生活用品,比如在文具上、服装上乃至手表的表盘上,都能印上其卡通形象。此外用卡通形象做广告,更是商家的得力武器。在漫画大国,主要收益并不在漫画本身,也不在它所延伸的动画,而是漫画明星所创造的商标收益。因创作《花生漫画》而成为巨富的美国漫画家舒尔茨,漫画稿酬只占他收入的20%,其余80%的收入来自漫画中那只小狗史诺比所做的商标。日本一部叫《天才博士》的漫画中有个叫阿拉蕾的可爱的小女孩,她的形象在一年里被用来推销3000种商品,签约额达1000亿日元。商家按商品销售额的百分比付酬,使作者当年的收入在全国名列前茅。可见,他们是把卡通和卡通外延产品作为一个整体来运做的,收益算大帐,不以某一个单项计得失。最后,由电玩界开发与原漫画书、动画片从主人公形象到故事情节都息息相关的电子游戏软件,且II代、III代也随后出现。在日本,曾有一个名不经传的小纸牌厂,一跃成为日本前十大公司,它仅靠一个名叫FC的,大约只有一公斤左右的怪物,占领世界市场长达十年之久,那就是任天堂。纵观整个过程(有些商业过程未列入其中),从文学界、漫画界,到影视界、音乐界,及玩具界、电玩界,此外还有文选业和其它附属产品等,都是动画经济所涉及的对象。

美国在卡通产业的开发上与日本有一定的差别,日本卡通重点推广作者,美国卡通重点推广品牌,卡通明星的产权都属于出版公司,尽管时间推移,专业人员更迭,而卡通明星们却可以不间断地演出新剧。明星的年龄也被固定在设定的年龄段里,长期不变。《米老鼠》出生于1928年,《超人》出生于1938年,《蝙幅侠》1939年,《花生漫画》1950年,《加非猫》1978年。迄今,以米老鼠命名的漫画杂志用36种文字在全世界出版,光是中文版就有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3个版本。《加非猫》也不逊色,全世界有2300份报纸以26种文字连续登载它的故事,这些卡通明星的动画和电影更是风靡全世界,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这是美国人作卡通的长期营销战略,由公司组织专业人员来策划、编写、绘制、包装和推销,形成一个有序的顺畅的价值流通体系和一个成熟的市场回收体系,从而通过创作一个让人记忆深刻的动画形象去形成一个包括影视、连环画、现代动画信息媒介资源、玩具、文具、工艺品、公园等一体化的商业动作方式。《狮子王》,通过世界发行,它的总票房就达3亿1千万美元,加上其他经营,总收入高达9亿多美元,是它成本的10多倍,(当然不是净收入)。当前世界动画市场十分繁荣,动画片的交易已成为许多重要的国际影视市场上的主角。不少动画片发达的国家,也都通过国际性的贸易渠道使它的动画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动画片的跨国加工业也就是在这种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形成的。所以,从广义上来讲,动画不再仅仅是指动画界,而整个动画业发展到今天,早已过渡到企业化、商业化阶段,动画与经济的联系则成为当今整个动画界最突出的特点了。

我们认真研究动画大国成功的商业经验,就是为更有效地运用动画片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诸多功能。在强调社会效益前提下,我们所以要重视动画的文化商品形态和经济效益,就是要重视动画片的大众性和传播效果,重视发展动画生产力和动画文化经济,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动画市场。但是,另一个方面,在我们现在还没有商业运作的体制存在的情况下,在我们的作者还没有任何人曾经经历过市场考验的情况下,如果直接让他们去创作“商业化”的作品,并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以99年倍受争议的国产动画片《宝莲灯》为例:大牌明星的配音,流行的主题歌,巨额的投资,迪斯尼式的人物,3d效果……按道理来说,这些全部都是商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在今天,这一切却全都成了动漫迷嘲笑的焦点。《宝莲灯》作为中国第一部全商业化运作的动画长片成功否?也许算是成功吧,因为它在中国毕竟史无前例,可以说是中国动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但是,作为一部动画,《宝莲灯》绝对是失败的。其故事情节薄弱,情节设置随意,整体故事缺少戏剧冲突;奋力中显出无奈的美术设计,采用拿来主义的造型设计,对中国学派缺少补充;从形式到内容薄弱的场景设计,显示与国际一流水准尚有不小差距的制作水准。它虽然具备了很多商业成功的要素,却恰恰缺少了最重要的—— 一部动画片的灵魂,这是单纯依靠商业化的外在因素所做不到的。特别是对于没有商业化创作经验的中国作者来说更做不到。一部动画真正想获得商业上最大的成功,就一定要有一些内在的东西值得观众思考,回味,流连忘返,这就是动画片商业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点。世界上动画文化一直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不论是剧本选题、风格样式、技巧手法、影视语言、高新技术的运用等等,与传统的创作模式已有很大的变化。我们不能固步自封,满足于过去已有的经验,必须在观念上有一个大的突破,认真地去了解和研究外国动画片中许多新的创意和技巧,吸收到我们的创作中来。应该承认,我们的动画片,在改编传统故事或者创作现代题材,都存在一些不足,主要缺乏一些具有现代观念的构思和国际性的共性意识,在叙述方式和表现形式上也缺乏新意。我们的创作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才能跟上世界的步伐。我们对此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商业化对中国动画业很重要,但商品性不是动画的第一和唯一属性,不能让商业利益主导一切。

④ 我国的动漫产业为什么迟迟发展不起来有哪些对策啊

中国动漫落后原因
⒈起步较早,开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产生于当年的水墨动画是当时一绝,以及后来的布塑动画。但遗憾的是国内未能对这一行业领域给于足够的重视,自然也就无法使这一新兴的艺术门类一直保持优势并不断创新,最终导致技术停滞不前以致于远远落后于国外的制作水平 (图为漫画家白松绘制的卡通系列形象“兔公爵”) 动漫
⒉受现今环境影响,人才的能力严重受制约,创新意识无法得到有效发展,多抄袭、复制,无任何自己动漫特色,吸引力极差。 ⒊不成熟的市场环境。在中国,受传统思想的限制,国内很多家长认为漫画创作是不务正业,动漫影视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对动漫往往持反对态度。这种观念占据着社会主体思维,使得中国动漫创作缺乏良好的环境和空间。书店、学校等文化场所对动漫创作并不重视,甚至将其视为非正统的东西,以致中国很多动漫作家的作品在中国没有市场,只得卖给国外动漫创作公司。 ⒋因管理方对动漫产品观众的错误定位,导致动漫观众顾客群年龄层次单一且不具消费水平,不是时尚主流,许多动漫只针对幼年儿童,极少数针对青少年、成年人。 ⒌资金难以落实到位,导致国内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制作动漫。 ⒍没有形成完整的动漫产业链,中国的动漫产业环节基本上集中在“动画制作”及“电视播出”两个环节上,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条,衍生产品尚未完全开发。再加上盗版的影响,使得很多动漫企业因此难以回收成本,赚取利润。同时动漫行业缺乏专业运营和管理团队,这也大大制约了动漫产业化的发展速度。怎样进行成功的产业运营,形成良性的产业链条,已成为动漫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⒎动漫人才缺乏,国内动漫产业较难补充新鲜血液,长期以来,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从某种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形成了顺从、统一的传统文化心理。然而动漫的创作离不开丰富超凡的想象能力,有时甚者需要的是极富夸张的想象,这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原创动漫人才的匮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据了解,国内动漫产业急需创意研发人才、兼通艺术与技术的复合型动漫人才和经营开发人才。目前,全国动漫从业者不到1万人,只及韩国的1/3,因此中国动漫人才的需求正处于严重紧缺状态。 ⒏中国动漫作品,在制作理念上始终显得过于保守。一位动漫迷认为,中国的一些动漫作品有时过于强调教育意义,就像一个古板的老学究一样,全然没有漫画作品本身应有的娱乐元素。现在我国许多动漫作品都是翻版,故事情节平淡无味,缺乏创作性作品,许多作品都是换人头不换情节。国产动漫形象不可爱、缺乏幽默夸张之感;动漫故事老套、幼稚说教、缺乏自主创新;动漫人物刻画草率,造型平庸甚至令人反感,无美感。这些困扰中国动漫界多年的老问题依旧没有多少改观。因此,在人们心中,动漫世界尚没有“中国制造”的概念。 ⒐利润问题,国外动漫作品中人物设计和后期制作,有百分之六七十是由中国作家完成,这在动漫行业也就形成为大家所接受的外包服务。一个好的动漫原创作家接外单,通常一分钟可以获得1000多元的加工费,而给国内公司创作,只有三四百元的收入。收益差距也造成国内优秀作品流向国外。 ⒑先进中国的动漫产业链中,重视开发和扶持原创漫画的力度还很不够。漫画可以延伸出动画,且隐藏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但国内目前几乎“无漫可动”。原创漫画是动画和游戏的基础和本源,没有欣欣向荣的漫画难以改变当前后劲乏力的状态。 11.动漫作品题材不够多元化。在中国国内的动漫题材基本全是少女向作品,而其它类型,却因为政策等原因,无法尝试和创作,以至于作品单一化,无法推动动漫的发展。从这可以看出,要想等到中国动漫发展高潮恐怕得在等近10年。
中国动漫发展制约因素
思想观念和产业政策的制约———动漫产业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文化娱乐业,主要消费群体还仅仅是青少年,大部分动漫制作和播出企业并没有抓住国际上动漫产业成人化的趋势带来的产业机遇,没有将成人作为目标消费者,创作适合成人的动漫产品,极大地制约了购买力的提升,体现到播出环节就是广告不足。 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
创意和营销人才严重不足———尽管近两年来国内开设动漫专业的各高校院系有近百个,在校人数近万人,还是远远供不应求。当前中国动漫界最缺的不是技术人员,而是有创意的编剧、导演、策划以及营销人才。这也是国内很多动漫产品无法吸引观众的根本原因。经营人才的匮乏制约了产业的提升。一些较好的原创产品比较零散,没有衔接成链,使得销售平台缺乏,产业升级后劲明显不足。 “动漫”与舶来语“卡通”相比,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文词汇,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和本土色彩。在此之前,它所指的内容人们往往称之为:漫画、连环画、美术片、动画以及卡通等等。在词汇更迭的背后,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称呼的变化,而是因为以上这些词语都难以概括这个逐渐浮出水面的新兴产业。世纪之交,动漫产业在我国悄然发芽。 在这里有个误区:那就是动漫与动画、卡通、漫画之间的区别与关系。动漫是一项产业,是有许许多多个产业链组成的,它不是单一的一门技术,而是一项由庞大群体组成,面向全体消费者的产业,绝对不能与动画、卡通、漫画相齐并论,它不只涵盖了这些,国内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中国动漫产业现状
2004年,中国动漫终于迎来了产业的春天,从政府到社会各界对这个行业投注了前所未有的热情。4月20日,国家广电总局颁发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政府以行政手段加大发展动漫产业的力度,这在我国动漫发展史上是第一次。7月首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落户上海。年底又相继批准了北京动画频道、上海炫动卡通卫视、湖南金鹰卡通卫视三个动漫上星频道,正式命名首批国家动画产业基地 9 个,动画教育教学研究基地4个。截至目前为止又新增北京、成都、广州三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6个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并且从2005年起,每年举办一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主办单位由国家广电总局以招标方式确定,目前已在杭州举办了两届。 同时专家学者纷纷撰文,畅谈产业发展对于中国动漫的重要意义,如中国动画学会秘书长张松林先生的《落实政策措施,推进动画产业全面繁荣》、《动员起来,为振兴中国动画产业创建新功》,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的《创造中国自己的动画产业》,上海社科动画课题组负责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郭虹的《中国动画的出路在于产业化》等等。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社会各界的关注、业界的努力下,一时间,动漫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各个城市纷纷建立动漫产业基地,举办动漫展,制作动漫作品。据中国动画产业年报课题组统计,2003年全年国产动漫作品总产量不到3万分钟,而进入2005年第一批共收到全国68家制作单位报送申请剧目173部、25659集,长度为258314分钟,经审查批准立项164部、24244集、长度为226585分钟;第二批共收到全国93家制作单位报送的申请剧目251部,25097集,长度为358794分钟,经审查批准立项239部,24534集,长度为349133分。如此规模在前些年是不可想象的。在对产业的一片叫好声中,我们却可以发现不少问题。动漫展中亮相的多以国外动漫产品为主打,引起受众追捧的也还是国外动漫明星。笔者于2005年11月26日参观成都2005年金熊猫国际动漫展,就发现展厅中售卖的动漫衍生产品原创极少,多为国外动漫形象。而且在大量面市的动漫作品中,到底有几部是真正为受众认可,到底又有几部真正形成了动漫产业链的发展。尽管广电总局三令五申规定各动画频道和少儿频道国产动漫节目的播出比例不得低于60%,遗憾的是,全国各个地区动漫受众的最爱还是日本、欧美的动漫作品。在笔者参与的对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四个城市的动漫受众消费状况抽样调查中可以发现,消费者最喜欢的还是日本、欧美的动漫作品,其中最喜欢日本动漫的占73.6%,最喜欢欧美动漫的占16.0%,最喜欢国产动漫的仅为7.3% 。

⑤ 中国动画片的面临问题

中国大陆动画片多数的受众范围为6至14岁。其内容简单,符合低龄观众心理,但对成人吸引力较弱。由于画质略粗糙,内容低龄化,经常受动漫迷指责。
人们常常把中国动画的不景气归咎于技术和资金,但其实,国家这几年对动画片的投入已经远超其他影视行业,“中国动画片产出和投入的不成比例,根本原因就在于制作题材和理念上的‘低龄化’,以及国人的狭隘想法与认识,并由此造成想象力不足,题材局限。
面对着还徘徊在目标观影年龄层为“学龄前小朋友”的国产动画片,“过低幼化”是许多国产动画片共有的问题。一路走低的国产动画片剧情,无论影片多么爆笑搞怪无厘头,不要把孩子看得过于幼稚,他们接受的信息量是我们小时候的数倍。”动画只能是给小孩看的”这种思想束缚了中国动画的发展,是中国动画的病根所在。“过低幼化”带来的苍白说教和空洞内容,不但撵走了成年观众,也赶走了为数不少的小朋友。
从世界动画片的成长路径来看,动画题材走向成人化和全龄化是动漫发展的必然之路。由于曾经被定性为“儿童节目”,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好莱坞动画片也经历过一段产量锐减、水平降低的黑暗时期。随着以《怪物史莱克》为代表的一系列成人化动画片的出现,好莱坞动画终于走出了瓶颈,每年都能创造票房奇迹。
因此,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在任何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动画都是从低龄开始逐渐向少年,成人发展,不可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低龄动画是发展其他年龄层次动画基础,我们只有先把低龄向作品发展好,才能进一步发展高龄作品。 ・日本动画题材一般由漫画、游戏或小说改编;中国动画多取材于历史故事,或由编剧原创,仅有少数是漫画、游戏和小说改编;
・日本动画在固定档一周播出一集,影响时间跨度长,便于商业操作及按观众要求修改;中国动画需要全剧集完成申领动画许可证后方可在电视台播出;
・日本动画有清晰的分级制度,并由映伦等机构审查;中国动画基本没有分级审查制度,一般由广电总局负责审查,虽低龄动画较多,但是高龄动画仍然能被广电通过。日本动画高龄化严重,出现了成人动画数目超过子供动画的局面。
・中国动漫多说教之流,其教育意图大于娱乐性,音乐画风等方面也不受看惯日本动漫的人所喜爱。 宫崎骏对中国的失望无以复加。我在这一点上也是如此。因为我们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很尊敬的,没想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高层却只关心这个。一旦计件付酬,就再也拍不出中国学派的影片了。计件付酬不鼓励创新——不断投入新的短片很费钱,而系列片只要搞好开头的部分,角色和背景定下来以后就不会花太多功夫。我必须要提醒他们,中国有懂行的人。但是中国一下迎来了现代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都已经没有原来的风格了吧。太让人失望了。我太失望了。
比起《牧笛》,特伟先生早期的《小蝌蚪找妈妈》,看的时候我都傻了,没想到竟然能做出这样的作品。那之后他的作品我也都看了。我觉得能创作出《小蝌蚪找妈妈》那样的作品,也是因为中国电影制片厂当时的体制。说大点,中国动画艺术电影的探索在改革开放之后,因为要追求利润反倒衰退了。 由于2006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了“限播令”,导致一些投机商人将译制动画以国产动画名义申领播放许可证。
《虚幻勇士》是上海今日动画和广州原色动力冒原创之名引进的法国动画。该片在《Code Lyoko》(《至Net奇兵》)的原片上进行涂改,将所有法文或英文一律改成中文,并且制作人员上也全打中国人名(即译制组名单)而不提法国的工作人员。
2007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撤销了《虚幻勇士》的播放许可证,并且进行了处罚。 (一)配音方面由于许多人不重视,导致缺少优秀的配音演员。
(二)国产动漫缺少创意,许多以神话为主,甚至有更多的说教动画,只有少数片子能达到良好的娱乐效果,
(三)盈利渠道过于单一。
(四)动画制作极少有能做到商业化、市场化,无法盈利,无法真正得到发展。
(五)山寨成风。得形却没神,没深度,太肤浅甚至只是为了笑而笑。
(六)画风和配乐很少有令动漫迷满意的,剧情少甚至没有剧情甚至几条主线交叉,不知所云,让人产生厌倦感。 (一) 国产动画影响力不足,且多为低幼说教片。相比之下国外动漫更受到国人的欢迎。(二)中国动画相对国外较为粗糙,一直被动漫迷称为“(低劣的)动画”而不是“(高大上)的动漫”。配音缺少优秀的声优。
(三)国产动漫缺少创意,仅有少数能真正吸引大批观众。(四)动画制作做到商业化、市场化的少,无法真正得到发展。
(五)国人对动画的狭隘认识,认为动画“必须要是说教片”;而一些不依靠说教走红的国产动画,2014年来来却总是受到部分国人的指责,甚至是投诉和诬告。 为了扶持国产动画,国家相关部门确实做了大量工作,国家广电总局更是动用行政力量,下发《关于促进我国动画创作发展的具体措施》,强制各电视频道的黄金时段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即使这样,依然有85%的动漫企业亏损。虽然国产动漫产量已达到14万2700分钟,但是这仅仅是一个量的胜利,我们还不足以高兴的忘乎所以,量的繁荣之下,隐忧是国产动画质量不高,是市场不买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必须靠产品来说话。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在分析原因的时候表示,动漫企业家是中国动漫产业成败的关键。而中国动画的状况却不乐观,经营动漫的企业投资者大多不了解动漫产业的特点,动漫创作者又缺乏商业训练,造成动漫企业家非常稀缺,这也是85%的动漫企业处于亏损的原因所在。别看总奖励资金是2127万元,但动画片特等奖的奖金只不过80万元,动画频道特等奖的奖励资金只不过70万元。动画片《三国演义》的投资是4000多万元,无论是赚了,还是赔了,80万元的奖金都算不了什么,对电视频道来说,一集优秀动画片的盈利就可能超过百万元,即使70万元奖金摆在面前,电视频道也不会无视巨额利润的吸引力,因此,无论广电总局的奖励看起来多么光鲜,对动漫企业来说,它都只是一块鸡肋——吃之无味,弃之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