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类似于同窗,桃李的这类词
这类词是代指,同窗代指同学,同在一起或同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人。桃李代指学生,桃李满天下就是说老师教育出来的优秀学生遍布全世界,赞美教师辛勤育人。
类似词还有:
1,巾帼代指女子。
巾帼原是古时的一种配饰,宽大似冠,内衬金属丝套或用削薄的竹木片扎成各种新颖式样,外裱黑色缯帛或彩色长巾,使用时直接戴在头顶,再绾以簪钗。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到了汉代,成为妇女专用。巾帼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如今已是对妇女的一种尊称。
2,须眉代指男子。
须眉的意思是胡子和眉毛。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胡子为男子独有,眉毛虽然男女都有, 但古时候妇女为了美观,去掉眉毛,用青黑色画眉代替,虽有如无,所以须眉代指男子。封建传统歧视女性,所以当一个女人很有作为时,就叫巾帼不让须眉,意思是说女人不比男人差。
3,布衣代指平民。
布衣即粗布衣服,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绵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因此代指平民。
4,桑梓代指故乡。
桑梓意思是谓家乡的桑树、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有敬意,古代人们家宅旁常栽种桑和梓,《诗经·小雅》中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是说桑与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后来“桑梓”就用来做“故乡”的代称。
5,丝竹代指音乐。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是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竹之音,推琴为首。亦泛指音乐。
2. 同窗是谁的代称呢
同窗是同学的代称。
同窗亦作“同窓”,又称为“同砚”、“同学”、“砚台”、“窗友”、“同门”等。同窗指在同一所学校里就读的人。古代学习条件很艰苦,所以就把同学称做同窗。窗,有寒窗之含义,说同窗二字,也就显示出了说话者之间的亲密和尊重,比说同学要亲切许多。
引证释义:沙汀《闯关》一:“当其同窗的时候,他们是很少交往的。”
近义词
同砚 [ tóng yàn ]
释义:同学。
引证释义:《恨海》第四回:“我与他若是向不相识的,倒也罢了;偏又是从小同居同砚过的。”
3. 学生的别称有什么
学生的别称有:学子、学童、门生、门下、生员、生徒、学徒、艺徒、晚学、晚学生、后学、后进、高足、上足、桃李等。
学子: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弟子:其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
学童: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
高足、上足:对别人学生的敬称。据说汉代将马分为三等,有高足、中足、下足之别。“高足”就是上等快马,又名“上足”。人们遂将“高足、“上足”比作高才,用作对别人学生的敬称。
4. 同学的别称
旧时称同学为“砚席”,也称“同砚席”、“同砚”、“砚台”、“窗友”、“同门”、“同窗”。共一方砚台,同一张坐席,同一位教师上课,当然是同学了。古代科举中同科考中的称为“同年”,颇有同学的味道。 当然还有以平辈划分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一样,看古装剧应该不会陌生,现也有这一说法,还多了“学友”,“学长”等
学子:春秋时代,学生就被称为“学子”,《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郑玄注曰:“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是故“衿”字现在应该读入“今”。《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汉?郑玄笺:“学子而俱在学校之中。” 宋?林景熙《酬谢皋父见寄》诗:“风雅一手提,学子屦满户。” 萧三《他……》诗:“他是青年学子最敬爱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