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退出同学群意味着什么
前些天,一个初中同学从班群里加我微信,来源也没显示备注。
靠她朋友圈里的几张老照片,我才确定对方的身份。
通过以后,照例客套了几句,就说了再见。
断了很久联系的人,再见面,除去不必要的客套,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共同语言。
而这样的微信好友,除了在朋友圈干瞪眼感到别扭以外,其实也在给我们的生活做加法。
回到问题,毕业以后,退出大学班群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01.
我的班群,是由一个个小团体组成的。
每天炸在群里的,只有那几个人。
因为小团体的各种冷漠,所以根本没人在意你。
所以大多数人宁愿做“潜水鱼”,也不愿自己成为“话题终结者”。
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所以当班群把所有人强制起来,建立起了两两关系,这时候说话是有顾忌的。
02.
大学同学拥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话题,无非就这么几个:考试、作业、上课。
而这些话题,在毕业后,都不复存在了。
再加上大学同学之间的凝聚力的不同,让我们的话题再难集中到一起。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周围的同学看似目标一致,其实不是。
想要毕业工作的你,目标是努力实习,提高自己的技能。
而准备考研的他,却是打算好好学习,为自己的学历再加一块砖。
除去关系好的,会一直联系。
剩下的当毕业断了联系以后,再见面的你们自然只剩下了客套,更甚者,可能连三观都不合。
所以此时班群的存在的价值,毫无意义。
03.
在家自我隔离的这段日子,初中群少见的活跃了起来,虽然早就把群屏蔽了,可新消息的出现还是让他位居榜首。
点进去一看,才知道是某位同学手里有口罩,打算在群里低价出售。
打着同学情的幌子,做着微商应该干的事。
这一点,他们利用得很好。
04.
写在最后。
其实很多人不退出班群,无非是惯性思维作祟。
一边告诉自己,毕竟是同一个专业的人,以后说不定就能用上。
而另一边告诉自己,同学一场,相逢都是缘分,说不定以后还能再见。
B. 为什么我在同学群里似乎很不受欢迎
在同学群里不受欢迎,往往表现在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没有处理好有关。在同学群里,容易引起他人不待见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条:
1、经常发送刷屏信息——例如:当大家在讨论一个话题时候,以图片或者其他文字(与聊天信息不相关的东西)重复多次发送,造成大家正在讨论的话题热度减弱或者中断,这种行为容易被他人厌恶;
2、经常发广告、小程序——例如:经常在群里发一些广告(涉及买东西的链接、砍价链接)和小程序(某某游戏之类),会造成他人的反感,同学之间还是尽量不要涉及到太多的买卖行为,正如我们常说的,谈钱伤感情这个道理;
3、不要多嘴,留给别人空间——例如:面对聊天信息,要认清场合,经常插嘴(打断)他人间的交谈,或者经常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也会让大家对自己反感;
4、过多的秀自己的生活——例如:经常把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往群里分享(分享孩子怎么怎么好、夫妻间怎么恩爱之类的),过于频繁的秀自己,也会引起大家的反感;
(2)同学群为什么越来越让人不喜欢扩展阅读:
在人生中,处理好人际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人际关系是走好人生的关键,也是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途径,以下是改善好人际关系的几点建议:
1、保留意见:过分争执无益自己且又有失涵养。通常,应不急于表明自己的态度或发表意见,让人们捉摸不定。(遇到他人交谈中,自己不认可的地方,要谨慎的沉默、精明的回避。)
2、认识自己:促进自己最突出的天赋,并培养自身其它方面的能力,不要说谎、失信,要言行一致,逐渐成为别人心目中的受欢迎者。
3、决不夸张:夸张有损真实,并容易使人对你的看法产生怀疑。精明者克制自己,表现出小心谨慎的态度,说话简明扼要,决不夸张抬高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不但损坏自身声誉,而且容易让他人厌恶。
4、适应环境:适应同学群里的这个大环境,维护好同学间的关系。不要每天炫耀自己,否则别人将会对你感到乏味。
5、取长补短: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同同学的交流中,要用谦虚、友好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将有用的学识和幽默的言语融合在一起, 按“型”处理人际关系。
6、决不自高自大:勿把自己的长处常挂在嘴边,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优点。更不能贬低了别人而抬高了自己。
7、决不抱怨:抱怨会使你丧失信誉。总强调客观原因、抱怨这、抱怨那,一个充满负能量的人,是得不到他人的喜欢的。
C.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去参加同学聚会了
同学聚会早就已经陷入了众矢之的,明白同学聚会真相之后,想必参加同学聚会的人会更少,同学聚会充其量跟三五个同学小聚,大聚纯粹是自找麻烦以及自找痛苦。
四、没话找话
同学之间早就没有话说了,否则同学群就不可能成天到晚冷冷清清,想必很多人会感同身受,同学群虽然很少有同学退群,但是说话的同学会少之又少,同学群一年到头会鸦雀无声,因此等到同学聚会当面聊天,将会无话可说,除了虚情的寒暄就是假意的客套,何况该来的同学极有可能一个都不会来,不该来的同学偏偏会前来参加,上学期间关系就不好,不是没有话就是有成见,同学聚会纯粹是自讨没趣。
结语:同学聚会是消耗毕业之前残留斑驳的美好印象,聚来聚去同学就会聚成陌路人,不同的阅历,早就已经不是同路人,道既然不同,也就不相为谋。
D. 生活中,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淡出同学群
E. 微信同学群,大家没了共同话题,活跃度越来越低,都是什么心理
就这个问题我来说说我的微信群:
我研究生同学群一年也没人说话;
大学同学群就像死火山偶尔爆发,某个话题一出,班级一半同学(共35人)都会来插一嘴,然后迅速消声匿迹,归于沉寂;
高中同学群每天总有聊天,然而说话的老是那七八个,二级活跃十来个,从不发言的五六个。
初中同学群最活跃,每天图片语音不断,因为不喜欢语音交流,因此我基本不发言。
01 发言少的原因是物理距离拉开了心理距离,对原班级的归属感越来越弱 。
毕业后,开始时大家对原来班级的感情都比较浓,因为有几年共同生活的经历绝,以及对这段经历的美好回忆,因此对原班级的归属感也很强。
而且刚刚工作, 工作上的人脉拓展不宽,有什么苦恼都想在群里跟原来的同学说一说以得到慰藉。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过去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人脉拓展更宽,与同学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 物理距离拉开了心理距离,你的世界我不懂,我的世界跟你说了你也没法理解, 在这个繁忙打拼的时代,谁又还有那么多闲工夫浪费呢?
%
一是高中学历以下的同学群
初高中时代是最让人难忘的,同学感情比较深, 最重要的是有共同的地域归属,家乡是一个人心中的安全岛,出门在外都想听到自己家乡发生的有趣轶事,可以让人工作之余放松心神,减缓焦虑 ,而微信群总有在家乡工作的同学,经常在群里发家乡发生的新鲜事儿。
二 是微信群的 活跃度跟群里有没有三四位逗比非常重要 ,如果只有一两位也很难把气氛搞起来,我高中同学群,每天话题不断,炒菜,房子,孩子,认亲家认得不亦乐乎,神奇的是,这么多年这个群就没冷清过,那几个逗比真是居功至伟。
不单单是微信,QQ也是。很多的同学群都这样,刚开始我以为只是我自己的同学群会这样,后面发现好多朋友的同学群也都这样。
不知道聊什么
这些同学群无一例外的都是刚建群的时候都还挺热闹,过个几天就开始没有人说话了。就我个人来说,我不在群里聊天是因为大家都很久没有联系了,在群里也不知道说什么。相信大多数人不说话的人都和我一样,就是不知道说些什么。
同学们已经出现不同的层级了
相信大多数班级都会出现所谓的“优、中、差”的层级。不管你的班级有多优秀肯定会出现成绩相对有好有坏的,这也将会是每个未来发展的不同方向。有人继续深造、有人出来工作、有人从政当兵、有人做生意。大家都是在不同的领域工作生活,共同话语不再像学生时代,大家都是同学都很聊得开。
只是班群不活跃而已
相信很多的同学都是这样有班级同学群、宿舍群,几个好的又有一个群。大家也只是班群偶尔说一下话,但各自的小群小圈子还是很活跃的。就像我自己的宿舍群还是每天都有聊各自的生活、经历和将来的打算的。
其实,不聊也不意味着感情关系变差。我自己遇到几年不见的同学依旧很亲切、对话语气还是和从前一样。我也更喜欢这种方式,“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大家平时没事可以不怎么联系,但是相见相遇相聚时依旧可以向从前一样亲切
人们之所以会相互走到一起,其心理学的根源是相互依赖。 何谓“依赖”?这既可以指物质层面的,也可以指精神层面的。说得庸俗一点,就是如果你想拥有朋友,你就必须拥有被别人“利用”的价值,一个毫无利用价值的人是不会获得友谊的。
人们常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最无私的,这其实是人们对于亲情的一种美化和神话。 严格说来,父母与子女之间之所以是世上最亲密的关系,就是因为他们之间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密切的利害关系。 想想看,如果孩子不利用自己的父母就能自己独立生存,父母不指望自己的孩子继承自己的基因,延续自己的生命,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还会是亲密无间的吗?如果我们还不相信,那我们不妨看看新闻报道上那些从小就被父母抛弃的孤儿,当他们被别人领养在养父母的家庭里面长大成人之后,他们有几个会反过头来认自己的亲生父母呢?
以这种经济人的视角来看微信群里的同学关系,大家之所以有共同的话题,有话可说,不外乎这两种可能: 第一, 情感 羁绊 。毕竟,同窗的那些年,正值大家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同学们之间的关系纯洁友爱,少受世俗的污染。正是由于这一点,这种关系才被许多人所珍惜。人们总有念旧情的时候,当我们抚今追昔,有时心中难免柔情似水,真的会和有几个同窗好友把酒言欢,共同追忆似水流年的冲动。
但当我们真的在网上聚在一起的时候,往往发现大家早已经是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我们的模样也许依稀还有旧时的影子,但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精神,我们的心理状态,却早已经是昨日黄花,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了。 同学之间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工人,有的经商,有的当官,有的捡破烂,有的做学问,有的还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有的却已经在大西洋的彼岸悠哉游哉。大家的生活圈子各不相同,所关注的事情,包括对事情的见解千差万别,如何说得到一起去呢?如何有共同语言呢?又如何会产生感情的共鸣呢?
第二,把微信同学群里的同学看作一种人脉资源,相互利用,相互扶持。但利益的交往总是相互的,当利益相关的一方只是单纯的付出,另一方只是单纯的索取,这种关系肯定是会分崩离析的。 比如张三毕业之后成为一个打工仔,李四毕业之后却成为一个官员,他俩之间的能力和资源是如此的不对称,以至于从人际关系上来说张三对李四毫无价值,李四对张三却也是高不可攀。
最后,成人之间都是要面子的,特别是同学之间,因为以前的关系,现实中的落差会加倍的令人难堪和失落。 比如在学校里的时候,张三的学习成绩不错,那个时候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目空一切。但走向 社会 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生活和工作并不如意,人到中年一事无成,灰头土脸。反观李四,在学校里的成绩虽然不好,被老师和同学看不起,但到 社会 上之后,因为会来事,左右逢源,如鱼得水,赚得万贯家财。这个时候张三和李四还能不能愉快的坐在一起,朝花夕拾,旧事重提,那就绝对是一个问题了。
这个问题提得好,也是我想问的,我也是同学群的群主,我有时候真的想解散掉算了, 但是想想呢,太情绪化伤感情。
我的同学群也就为数不多的几位同学能够有效互动,大多数一年能有一次互动就不错了,还有几个是从来不互动的。我相信多数的同学群是这样的。
为什么热度会直线下降呢?我想:
一、同学群刚建的时候,大家相互热情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久别“重逢”,年少时的一幕幕涌上心头,不停地寒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说的说了,蜜月期过了,新鲜度下降,“同学群”也就是个普通群了。 二、理性的人多于感性的、恋旧的人。我人个觉得活跃的,经常希望和同学沟通的,都是相对感性的人,也是恋旧的人。像这样的人,把一切的美好都记在心中,认为大家的感情还是原来那样的,认为记忆深处存在的美好其他人也一样存在。然而事实是,很多人的记忆功能没那么强,也许也没觉得多美好。
三、相对成熟。有些人很成熟,深知沉默是金,言多必失。所以呢,尽量不说话,只是保持围观。
四、相对不成熟。有些人觉得群里有不喜欢的人就不想说话,把年少时候的“仇恨”带过来,区别于那些记住美好的人。
个人感受,供您参考。
不仅是微信,QQ也是这样的。现在的群里面发的都是广告的多,真正交流的没几个。我自己在各种群里面基本都是从不发言论,顶多就是看看,好像不想去参与那些跟我没关系的人事物的话题,估计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吧。
很简单,这就是人生啊
人生如旅程,你的列车上,有人上来,有人下去,他们有的陪伴你几年,有的跟你擦肩而过
同学也是如此,因为大部分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很难再有交集,所有的同学群都难免沉寂的命运
我们没必要去哀伤,人生就是在不断失去和获得中慢慢到老
虽然不再联系,但只希望再见时,能脱口而出:人生轨迹中,能拥有过共同的时间和欢笑,真好。
谢谢!可能是各自忙各自,没有时间。
同学群就像个家,虽然不活跃了,时不时地都看一下。感觉不遥远,息息相通,都有个相互的存在感,这就是同学群的真实体验。
1.有“共同话题”的前提是,得先有共同的环境,经历共同或相似的事及人,或者做着同样或类似的事,才能产生的出共同的话题;
2.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和责任,以及要照顾的人,很难在分出精力来维持这个圈子;
3.大家都忙于眼前的苟且,没有时间顾及和互相问安和互动;
4.大家都开始不在主动维系这些关系了,彼此也就渐行渐远了。
还是心里的问题吧。同学一场,大家相互了解。走出校门M年后再相聚,才发现,彼此之间已经相差甚远,不由得内心五味杂陈,渐渐的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F. 为什么同学群越来越冷
第一,没有了初建群的新奇。本来大家天南海北的难得见一次,偶尔聚个会当然都热情挺高,但天天聚在一起自然没有了新奇感。
第二,没有精力和同学们聊天。自从大家毕业各奔东西后,每个人从校园的无忧无虑,到在生活中艰难前行。在年轻打拼的时候,人们的圈子大多更在意,对自己有直接关系的身边同事,再加上平时又忙,也没什么时间和同学交流了。
即使同样在一线城市工作的人,也有很大的区别,因为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类型的环境,不同的处世观念,造成了人和人之间的隔阂,这种隔阂让人觉得真的是难以理解。
我现在还保留着一个微信群,但是这个微信群很少有人聊天,越来越冷淡,聊几句就没有下文了,最后变得死气沉沉的。
G. 现在的同学群、同学聚会,都已经变味了
文章作者:琢磨君
人是一种拥有超长记忆的动物,更是一种感情动物;
因此人也更加念旧,更加怀恋过去的人和事。
但是,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
如果我们一直用老眼光去看待正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和事,必然要碰一鼻子灰,会感情很受伤。
就拿同学群和同学聚会来说,其实它们早已变味了;
虽然同学记忆还留存在我们的脑海里,但是一切都“物是人非”了,彼此以及彼此之间的感情已经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了!
奉劝那些重感情、念旧的朋友们,要醒醒了,因为人是会变的,情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一个人儿时的记忆最深,因此我们总是怀恋老同学;可真等到在群里面与各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同学再次会面的时候,我们又发现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不知道说什么。
因为此一时彼一时,当初大家都是光着脚丫一起跑的小孩儿,但现在大家却是有身份有地位的成年人。
如果还是像学生时代那样,互相称呼彼此的绰号,互相开玩笑,显然是不合适了;搞不好,还会闹出矛盾。
大家看看“朱元璋斩发小”的故事就知道了: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有个以前一起放牛的同乡发小跑来找朱元璋,想靠关系谋个一官半职。
一见面,朱元璋也是热情招待这个发小。
可是这个发小没大没小,张口闭口都称呼皇帝为“朱重八”,还说朱元璋现在当皇帝了,坐在那里人五人六得挺像一回事。
最可气的是,这个发小还当中众人的面,揭朱元璋儿时的短,说道:重八,你是否记得小时候我们一起偷地主家薯仔烤着吃,你狼吞虎咽,差点被噎死了,还是我帮你灌水捶背,救了你一条小命呢!
朱元璋脸色铁青,感觉很丢面子,起身下令把这个发小拉下去斩了。
同学之间再次相逢,就有点像朱元璋见发小的场景,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则万万不可说。
大家都是成年人,说话也更加小心谨慎,顾虑也多,生怕自己说错一句话得罪了老同学。
所以,我们会发现一种奇怪现象: 本来几十人的同学群,只有几个人说话,其他人都是默而不语的听众。
时间一长,这样的同学群就成了僵尸群,只是同学的名义,没有同学的 情感 了。
这种同学群还算是好的!
因为还有很多同学群中充斥着浓浓的世俗之味:
于是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默默退出已经变味的同学群,将同学情谊留在心中。
前不久,看了一个篇文章,里面也讲述了一个变味的同学群。而且因为要捐钱,这位博主退群了。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这位博主说,沉寂了好久的同学群又开始有了动静。
原来是因为班长发话了:母校70年校庆,希望各位老同学慷慨解囊,一起捐款为母校准备一个礼物——石头雕像(上面写上祝福语和班级名称),大概费用估计需要3万元。
这位博主就在群里问班长雕像是什么材质,多大尺寸,有没有货比三家。
班长马上变得非常不耐烦,怒怼道: 你这人怎么这样,怎么对老同学一点信任也没有?就你话多,你内心太阴暗了吧!你不想捐就不捐,不要玷污了同学之间的纯洁 。
两人互怼之际,另外一位老同学私信告诉这位博主说:我叔叔就是干石头雕像的,他说这个尺寸和材质的,只需要8000就搞定了。
这位博主马上明白了其中的情况,为了避免与班长争吵,也不想当冤大头,于是选择了退群。
这位博主也表明了自己退群的动机: 现在的同学群变味了,不是各种炫富,就是各种捐款。当初自己加入同学群,是为了找寻当年的美好回忆,但事实证明:经过岁月的洗礼,人都变了,一切都物是人非了,曾经如此纯真的同学情也一去不复返了 。
读了这位博主的文章,我感受颇深,也陷入深思,思考了好几天,终于在今天写了这篇关于同学群变味的文章。
同学群变味了,是因为老同学变了,物是人非了;
同学聚会则是从网上转向线下,还是那群人,难道我们还能指望同学聚会不变味吗?
某年夏天,我接到一个高中同学的邀请,让我回老家去参加同学聚会。
但是当时的我非常忙,手上很多工作,一时间走不开,于是婉拒了。
没想到这个高中同学愤愤地对我说:“ 你将来一定会后悔的,因为你错过了一次互换人脉的好机会! ”
我本来还觉得遗憾,但是听了这个同学这么一说,我发现自己不去是正确的。
因为这种同学聚会的出发点就不单纯,我又何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呢?
实际上,大凡参加过人数众多的同学聚会的人,都会感觉很失望,说以后再也不去了。
因为现在的同学聚会上已经充斥着浓浓的世俗味:各种溜须拍马、炫耀攀比、巴结吹捧,以及冷嘲热讽、上下打量、狗眼看人低,等等。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幅令人悲哀的同学聚会画面:
真是可叹可悲啊!
为什么同学聚会变味了,风气变坏了?
还是前面所说的“人变了”,然后导致一切与人相关的活动和 情感 也都发生了变化。
所以,再次奉劝那些对同学聚会还抱有太大期望的朋友们,醒醒吧。
可能我在这里讲道理,你听不进去,但是如果你去亲自参加一次大型的同学聚会,你就会什么都明白了。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是在退伍回来后,才发现自己已经不能用老眼光和老感情来看待老同学了:
第一件小事就是,我因为太相信同学A,差点被骗入某组织,幸好安全脱身;
第二件小事就是,我退伍后见到了高中时期关系最好的哥们B,我发现他的眼神变了,变得一心只想搞钱。他说家里孩子和媳妇都需要花钱,我也理解他。他拉着我和他一起投资做生意,让我当冤大头,我婉拒了。
第三件小事就是,大学同学C很少联系我,突然电话我说自己买新房,需要找我借1万元首付款。当时我是创业刚起步,手上资金困难,于是婉拒了他的请求。后来,他再也没有联系我了。
古人说得好: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学生时代,彼此之间没有利益瓜葛,只是单纯的感情,所以觉得很美好。
一旦入了 社会 ,人都是会变的,而且是变得越来越世俗、功利,这些都在无情地冲击着当初的同学情谊。
如果你对他人有帮助,那么以往的同学情就可以让你们现在的关系“锦上添花”;
如果你对他人没有帮助,那么同学情也就是一段过往的普通经历罢了。
总之,我说这么多,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一个真相: 变味的同学群、同学聚会,我们已经不回到过去了。
就如《当年情》中所唱:
人啊,要一直往前看,前面一片光明,未来可期,良人可遇。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
与诸君共勉!
今日话题:
你是怎么看待现在的同学群和同学聚会的?
H. 为什么当初热闹的同学群,在工作几年后却冷冷清清
当初热闹的同学群,在工作几年后就变得冷冷清清,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吧。
首先就是工作几年以后不同的同学都有了各自的生活圈子,一旦离开校园每个人的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况且现在的生活压力那么大,每个人都要忙碌着为自己的生活儿奔波,所以,既然圈子不同,之前的班级群肯定也没有那么多话要说。
第二点就是发展不同一道社会一道职场,有的人升职有有的人却很落魄,既然层次不一样,也都不是一路人也不好,在班级群里再像以前那么热闹了。
然后就是缺少话题都不如说会了能谈的话题,撑死也就是回忆那些校园回忆,关系比较好的肯定会私底下聊天,所以一旦离开校园班级群就会变得越来越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