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处理自己的小孩被同学的家长打
当孩子回家对你说,我今天在学校被同学打了,记住,千万不要对孩子不耐烦,更不要说这种混账话:“你不会打他啊?”“你怎么这么好欺负,你不会还手啊?”“你活该,谁让你那么胆小?”“下次你打他,狠狠的打!”“是不是你特招人讨厌啊?为什么别人都爱打你啊?”“瞧你身体跟个豆芽菜似的,别人能不欺负你吗?活该!”这些话只会深深伤害孩子的心灵,于事无补,最大的可能就是导致孩子以后受了欺负不敢回来说,不敢告诉父母,幼小的心灵默默承受痛苦。甚至最终酿成更难以想象的后果。
其实凡是对孩子说这类混账话的父母,多数都是文化层次较低,个人素质较低的人,他们自己在外懦弱,不敢挺身而出为孩子化解苦难,而是躲在后面把责任推给孩子,自己假装强硬,是一些很自私很无能的人。我奉劝这些人说话前先看看自己的身板儿,你有没有遗传给孩子泰森一样的体格,可以还击任何人,击败任何人,如果不能击败别人,你让孩子傻傻的面对强敌还手,只会让孩子受到更大的伤害,白吃眼前亏,你明白吗?
孩子是天真纯洁的,父母在他们心目中和上帝一样伟大,无所不能,是自己的保护神。当他们发现自己的保护神原来根本保护不了自己的时候,他们会非常失望痛苦。因此,作为父母就一定要做好孩子的保护神,要在孩子遇到欺负的时候,勇敢的挺身而出保护孩子。记住保护幼小的孩子是父母的基本责任,或者可以说是父母必须认真履行的工作,绝对不能退缩,有任何畏难情绪。这是处理好这个问题的基本前提。
当孩子说出自己的委屈的时候,我们要耐心认真的倾听,用手绢为他擦去泪水,不断的安慰他,鼓励他,不要害怕,一切有爸爸妈妈呢,让他尽快走出阴影。
问清事情的原委是必须的,孩子的表述能力还不强,不能一看孩子受了委屈就暴跳如雷,找人家去算账。要先弄清楚到底是不是别人的错,如果自己的孩子也有责任,要告诉他应该怎么和同学和平相处,否则别人的孩子就要受委屈了。
当确认孩子确实遇到了喜欢欺负人的同学,则一定要赶紧处理,不能任其发展,以免别人欺负人上瘾,变本加厉。
首要的办法,当然是立刻和班主任沟通,说清问题,引起老师的注意,老师是学生在校的保护神,有问题必须告诉老师知道,因为有些小孩很机灵,当着老师很乖,背后很淘气,老师发现不了问题,就可能让问题越来越严重。班主任接到反映,一般会采取一些行动,必须教育淘气的学生,告诫他不要欺负人,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或者找家长谈话等等,一般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毕竟刚上小学的孩子都还具有可塑性,比较听老师的话。
如果倒霉,遇到一个不负责的班主任,反复反映没有改变,那么就要考虑找对方的家长谈谈,当然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兴师问罪,而是本着解决问题,教育孩子的初衷来谈,如果家长通情达理,一般都会接受意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约束。
假如很倒霉,老师和对方家长都不重视,问题依旧,那么就要考虑找校方反映问题,问题不能压着捂着,一定要解决才行。
其实很多爱欺负人的小孩的根源,都在家长,家长平时就纵容孩子欺负人,才会导致这种情况,而如果家长很不讲理,还觉得自己的孩子欺负了别人而沾沾自喜,那么这种人就需要教育一下了,家长的观念不转变,孩子永远好不了。怎么教育呢,当然是先礼后兵,绝对不能退缩。就这么简单,一定要让他长记性,懂得世界很大,并不是你想欺负谁就欺负谁,有时候太自以为是的就要付出代价。
当然,也要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多教育孩子,让他懂得如何规避风险,不吃眼前亏,比如平时不要和太淘气爱打人的孩子玩,离他远点。遇到自知打不过的对象,不要硬拼,要去求助老师,不要吃哑巴亏。尤其是要告诉他们,父母是值得信赖的,有任何委屈都要告诉父母,不要不说。
2. 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打了,应该怎样和老师沟通
孩子在学校的时间里,学校是有负责孩子安全的义务的,既然被同学打了,那就应该找班主任沟通,最好是能让班主任把打人学生的家长也找来,双方能进行一下交流,避免以后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另外也要让班主任及对方家长对打人的孩子进行一定的惩处,让他能有一定的敬畏心理,懂得打人是不对的。
3. 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打了应该怎样处理
处理这种事情的方法有如下途径:
1.若是不伤大碍的让孩子自己处理,例如,被推一下,之后没再有什么别的伤害的,那就教育孩子以后那种人躲远些,不要理那种人。实在过分则骂,但最好不要打。除非正当防卫可以打。
2.若被打严重,或可能激发更大的伤害,则学校——对方家长——报警——法院+教育局看具体情况再做定夺。①一般是大于第1点而小于被打伤或对孩子心理伤害比较大找学校。
②若打伤比较重或对孩子心理伤害很大则通过学校找其家长出来处理。若对方家长非常蛮横,则视情况可考虑报警。
③若伤势严重,例如骨折什么的,则直接学校+对方家长+报警+做好法医等权威部门的伤情鉴定并做出权威报告,收集证据。若学校此时还推脱责任,则向学校上级部门,例如教育局状告学校。若对方家长还蛮横且不承担责任,对方孩子没丝毫悔过,则可以考虑向法院起诉。同时做好,为保护孩子健康而可能遇到的转学问题。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