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同学友情 » 如何引导同学心理健康
扩展阅读
小学教育加盟一般多少钱 2025-02-08 12:57:01
春节有哪些歌词 2025-02-08 12:46:56

如何引导同学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 2023-07-23 11:33:50

① 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呢

笔者认为,(一)、首先要减轻学习负担,这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当务之急。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时总是处于一定的心理激发水平或情绪状态,而情绪激发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有一定的规律,温和的情绪能使人的学习增加兴趣和提高注意稳定性。情绪高亢时,不管愉快与否,通常都会降低学习效率,甚至会瓦解人的有组织的行为。不少教师对学生期望过于殷切,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因此,当前必须尽可能防止、减少和消除这种由于学生负担过重所引起的心理紧张,以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自己接受自己的良好状态。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固然会有缺点或短处,但也有优点和长处,即使是缺点或短处也总有一定的限度,作为一个学生决不能因为自己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便否定自己,断定自己一无是处。我们认为学生骄傲自大固然不好,但妄自菲薄更不应该。一般说来,一个人的短处不外乎两种:一是可以改进的,如不良的习惯等,对此要随时发现随时承认它、改正它。二是无法改进的,如身材矮小,相貌不扬等,对此也要鼓足勇气正视它、接受它,并以后天的努力来“弥补”。

(三)、培养学生正常交往的习惯,正确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中学生处在性成熟的过程中,往往要受到来自多方面的环境影响。其中男女交往环境的影响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因此,对于男女学生的正常交往,我们既不能大惊小怪、恶意猜测并当众指责,也不能放任自流。既允许他们的友好相处和正常交往,又要制止男女之间毫无界限的过于亲昵,或放纵情感的谈情说爱。特别是对黄色书刊要加以坚决制止。多从正面引导,使其免受庸俗、肮脏思想的侵染,促使他们心理健康成长。

(四)、帮助学生做情绪的主人,保持和发展健康的情绪。无数事实证明,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健康良好的情绪体验,对工作和学习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一个人能否保持积极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对其自身的成长是具有极大影响的。因此,为了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就必须帮助和引导学生面对火热的生活,永远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体验。

(五)、根据学生身心发育规律,年龄特点,尽可能开展一些课外集体活动,这样会使他们觉得心情舒畅、充实、有趣。也就是说使他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心情愉快,师生关系融洽。这对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的性格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六)、学校与家庭密切合作。学生常常会因为不满足要求而产生心理问题。如在学校遭受挫折常在家里发泄出来。有些家长或教师常以成人的权威对学生发号施令,结果使学生表面上顺从,内心并不服,一旦背着家长与教师,便可能做出意想不到的反常行为。为此,学校和家长密切合作,随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情况,将有利于心理卫生工作的展开。

总之,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家长和教师应该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要充分发挥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职能,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

② 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正确引导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通过: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用远大理想的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用无限的爱心感化学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等等。

一是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观察应该在学生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学生的行为。在平常的教学过程、课外活动、学生的交往过程直至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注意观察学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行为动作、兴趣爱好、待人接物的表现。

二是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有经验的老师,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谈话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

三是用远大理想的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中学生的心理挫折大部分来源于成绩的不理想和同学相处不好。老师要对学生的挫折心理给以正确的指导,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初一入学时,很多学生一时不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有的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心理受到严重的挫折。针对这种情况,就要用远大的理想来激励学生。

四是用无限的爱心感化学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艺术的基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爱抚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要。老师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在爱的土壤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2)如何引导同学心理健康扩展阅读:

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健康的因素的原因:

一、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渐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些青少年过分强调自我,唯我独尊,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

二、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而他们的父母因忙于事业,大多无暇顾及他们,有些孩子就会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不愿与老师同学谈心里话,把自己的心理封闭起来。

三、应试教育下的繁忙学业、激烈竞争,也是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激烈的升学竞争,家长们都望子成龙,这种迫切的愿望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频繁的测验、考试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

③ 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1、教学生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情绪状态。沮丧时想想过去愉快的事情,会好许多。

2、丰富学生情绪体验。学生的不良情绪往往是因为缺乏经验,因而要给学生创造过渡,从不紧张到较紧张,再到更高一级的紧张。

3、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完善,对问题只从一个角度解释,容易遭受挫折。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看待问题,从而发现问题积极意义。

4、教给学生情绪调节法。

一、认知调节,思考自己的感觉怎样产生?分析这种想法和自己的个性、习惯有哪些联系袜拿脊?

二、合理宣泄,找亲朋好友倾吐,大哭或自言自语,宣泄委屈和不满必须合理敏改,否则可能导致消极后果。

三、转移注意力,离开不良刺激,转移到新环境和新事物。告渗

四、增强意志,意志可调控人的情感,“胜不骄,败不馁”就是情感服从意志的体现。

5、正确认识压力等消极因素,对症施措。

一、经验,面对同一件事,经验影响人们对压力的感受。

二、准备状态,有应对压力的准备是减轻伤害的重要因素。

三、性格,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对压力感受不同。

四、认知,有的人面对压力苦不堪言,有的平静对待,要树立积极心态。

五、环境,压力大小和所处环境有直接关系,如家庭,学校,同学,朋友等,尽量维护平衡。

不是得到,就是学到 ,无论晴雨都是风景,学会接受一切,从每一次遇见中吸取精华,那样才有价值。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心态能力决定生活质量。乐观的人看到机会,悲观者被磨难折损。

④ 我们现在应该如何加强现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了解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可以请专业的心理老师和学生沟通进行心理咨询,给学生们讲心理教育课程讲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开展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⑤ 班主任如何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整合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由于班主任既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授,又要负责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所以在学校与学生接触的时间长,关系特别紧密,班主任在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发挥好班主任“角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教育,又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等进行具体的指导,在学生心目中有一定的威望,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有比较强的说服力。

班主任要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自己特殊的角色去引领学生。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动作,都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言谈举止得体,不要把情绪带入课堂,带入到与学生的交流当中,用自己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学生。为人处事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教师示范引领的作用,培养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出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二、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氛围

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班主任要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即班级环境,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1.良好班风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有力保障。它能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合力,让学生不由自主地相互感染、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班主任应该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学习活动中,教会学生乐于助人、关爱他人,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协调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形成“健康互助,共同进步,勤奋乐学,团结拼搏”的优良班风,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班主任要和学生一起制定一个班级发展目标,这个目标要循序渐进,让学生既能看见,又能够得着,使全班同学有一个共同的向心力。要通过班会、晨会等,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内容的教育,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勤奋好学、成功自信的心理品质。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班主任既是教师,又是学生的“妈妈”,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对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完整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既要认真的呵护,又要严格的管束,对学生宽容而不纵容,严格而不苛刻。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相互谦让,不要斤斤计较。

三、开展有效的心理教育活动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H是通过平时潜移默化的影响,也需要班主任悉心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在理论和行动上保持一致,通过认识指导行动,通过行动来强化认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1.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组织开展心理活动课,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确定活动模式,在模式的选择突出多样性、有效性,可以通过开展游戏、角色扮演、问卷调查、辩论会等形式有机融合,根据学生的年龄及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活动课的开展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心理感知上认识到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开辟多种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班主任还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利用学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开辟多种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班主任可以积极联系学校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定期开展集体心理辅导,课余时间可以主动为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引导学生主动做客心理咨询室,咨询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定期带领学生在心理咨询室进行放松调节以及减压发泄。就某一问题、某一话题,利用周会、晨会、班会课等时间,发挥学生的教育潜力,组织讨论、辩论,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可以在班内设置“悄悄话信箱”、给老师写一封信等形式,了解并解决学生个别存在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