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同学友情 » 恰同学少年讲了哪些故事
扩展阅读
pr怎么把一首歌词放大 2025-02-12 15:08:14
儿童奶酪怎么吃法 2025-02-12 14:55:34

恰同学少年讲了哪些故事

发布时间: 2023-07-01 02:48:50

❶ 恰同学少年书简介 恰同学少年书介绍

1、《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描绘了1913~1918年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

2、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很好展现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

3、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现行教育理念的完善、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追求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❷ 《恰同学少年》书的内容简介

小说根据同名电视剧改编,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描绘了1913~1918年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

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很好展现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

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现行教育理念的完善、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追求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品以毛泽东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1913~1918)的求学生活为主线,充分展现了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优秀青年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

(2)恰同学少年讲了哪些故事扩展阅读

二零零七年,二十三集的《恰同学少年》一经播出就广受好评,当时就有传闻说要拍续集,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按照时间线紧接着就会进入主旋律符号化的影视描述,创作难度一定是有的,所以需要另辟蹊径。

作为九十周年献礼剧,湖南台在二零一一年又推出了《恰同学少年》的续集《风华正茂》,以毛泽东投身革命为主线,但因为剧组主要人员都没有参演,这部续集反响平平,无论是收视还是口碑,均不如人意,草草收场。

而作为毛泽东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的献礼剧《毛泽东》,虽然目前只播放了建国前夕的部分,编剧也是《恰同学少年》的编剧黄晖,但由于无论是青少年时期,还是参加革命时期,前人之述都备矣,本剧同样没有《恰同学少年》那样的火热程度。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一部康洪雷导演拍摄的《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紧接《恰同学少年》,以周恩来、邓小平等为主要人物,描写这群人在法国求学的故事,我对此本有着极大厚望,然而立意虽好,整个剧本却较为平淡,虽然是《恰同学少年》后最好的红色青春剧,却始终不如它。

这就是现状,快十年过去了,电视剧集数早就越来越多,动辄像《芈月传》《武媚娘传奇》那样八九十集,但制作质量和创作理念却在逐步退化,就如本文开头所言:《恰同学少年》这样一部红色主旋律青春偶像剧,不得不让人赞叹,即便不是绝后,至少也是空前了。

❸ 恰同学少年第一篇故事什么意思

《恰同学少年》第一章介绍

1913年,湖南长沙。 时任湖南第一师范校长的孔昭绶前去拜访他的留日同学--“板仓先生”杨昌济。想请他到一师任教,不料却遇上湖南省都督谭延闿也来礼聘杨昌济出任省教育司长。 面对厚禄高官,杨昌济谢绝了督军府的聘请,却同意考虑前往一师执教。 长沙商会陶会长的女儿陶斯咏在书店看中一本《达化斋读书录》,不料此书却同时也被一高个青年看中,青年因无钱买书悻悻离开,陶斯咏追上将书送给青年,青年追问斯咏的姓名地址,斯咏却不肯告诉他,青年只能追在后头喊:“那你来找我吧,我就住前面湘乡会馆,我叫毛泽东。” 因为父亲不支持自己读书,毛泽东向萧子升兄弟借钱,得知萧家兄弟正准备考北大,同样对北大心仪已久的毛泽东不禁也来了劲,为了筹集学费,他不得不回家向父亲要钱,一直把儿子读书当成不务正业的毛贻昌要儿子安心去一家米店当学徒,毛泽东坚决不肯答应,两人发生争执,毛泽东一怒之下,走出家门。

❹ 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主要讲的是什么

风起云涌的20概述 本剧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绥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 故事梗概 1913年,湖南长沙,具有现代民主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孔昭绥出任省第一师范校长,在他的主持下,第一师范大力开展新式教育改革,聘请了以杨昌济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中外教师,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丛姿 崭新的第一师范吸引了蔡和森、萧子升渗让绝等众多青年才俊前来报考,在招生考试中,19岁的毛泽东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这所湖湘千年学府。“衡山西、岳麓东……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雄壮的第一师范校歌声中,白衣胜雪的青年们齐聚在校旗下,五年的师范生生涯就此拉开了序幕。 毛泽东的勤奋好学与不凡天赋,深深打动了学贯中国的导师杨昌济,在他的关怀与教导下,毛泽东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自己感兴趣的社会学知识,并成为一个教育救国论的非暴力改良主义的信仰者。然而,过于峥嵘的个性与严重的偏科现象也使他一再触犯校规,在对待如何处理毛泽东的偏科行为引发的教师争执中,惜才如命的孔校长最终选择了尊重其个性,放手让其发展,毛泽东成了校长特许的“特殊学生”。 共同的学习生活中,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优秀青年结下了友谊,周南女子中学的陶斯咏、向警滑桐予、杨开慧等女学生也和他们因共同的志趣走到了一起,一个先进青年学生组成的读书会组织成了他们学习、交流与情感发展的纽带。
编辑于 2016-11-01
查看全部3个回答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讲述的什么故事?
我觉得是风起云涌的20世纪初,一切都是未知,但时代已无法阻止新思潮的来临。时任湖南第一师范校长的孔昭绶要请到了杨昌济来校任教。一批学贯中西的老师的来临,让湖南师范成为了许多有志青年向往的地方。前来就读的包括了蔡和森(徐亮 饰)、萧子升(钱枫 饰)和年少的毛泽东(谷智鑫 饰)等人。在这里,他们开始了五年的校园生活。 读书期间,毛泽东逐渐成为了一个教育救国论的信仰者。有想法不拘束的他成为了学校格外关照的“特殊学生”。在这当中,毛泽东加深了和蔡和森、萧子升及周南女子中学的陶斯咏(练束梅 饰)、杨开慧(钱芳 饰)等人的友谊。 而处于动荡时代的中国,学校也无法独善其身。一系列的事件让这群少年们对人生、对社会、对祖国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而他们则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恰同学少年》在物欲横流、理想匮乏的今天推出,不仅给了繁碌的现代人以休闲的安憩时刻,更多的应该是给予了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缺少的精神营养和灵魂食粮。 以毛泽东为首的一群贫寒学子,胸怀“扫天下”之鸿鹄志向,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忧患情怀,勇敢无畏,坚定自信,意气风发,激荡青春,理想崇高,浩浩荡荡,戮力同心,同心同德,执着的朝着美好的前途进发。这些精神到处闪现,激励着剧中人物也鼓动着我们的激情。可以肯定的是,剧中所反映出来的,正是我们年代整体所缺少的。这些剧情都是深刻的反映着主题,诠释着主题,深化着主题!
3赞·86浏览2019-09-28
天道这部电视剧主要讲的什么?
年轻的女警官芮小丹(左小青 饰)通过朋友结识了商界怪才丁元英(王志文 饰),并受托在古城照料丁元英的生活。丁元英异于常人的性格和让人瞠目结舌的才华深深吸引着芮小丹。 借由对音乐的共同热爱和制备音箱的契机,芮小丹和丁元英建立了恋爱关系,并结识了几个古城的音乐发烧友。发烧友看中丁元英的奇才,想要利用他的才华帮助自己的农村老家脱贫。而小丹也希望丁元英用自己的智慧在这个极度贫困的农村写一个神话,作为送给她的礼物。 丁元英答应了小丹的请求,带领几个发烧友重出江湖,给音响市场带来了巨变的同时,也生动的演绎了所谓天道的“道法自然,如来”。可是他的礼物完成时,那个收礼的人却已不在身边,他也有自己难以出离的天道。 (4)恰同学少年讲了哪些故事扩展阅读: 剧集评价 《天道》中的对白既有哲学层面的阐释,也有对城市生活的解读。《天道》一剧中多次出现“文化属性”一词。小到个人,大到民族,“文化属性”成了个体和集体价值和前途的思考。在不同的“文化属性”考量下,剧中那些玄妙台词,被新旧元素一一重新组合——没有陌生的词汇,没有听不懂的话语,糅在一起却让人一思再思,由思生辨。 剥开熟悉对白的表层,埋藏在稀疏平常的情节之中的,恰恰是一份严密的逻辑推论。一部《天道》的智慧,也许无法改变电视剧“娱乐冰淇淋”的“文化属性”,但是,它毕竟启开了另一种思想的可能,启开了另一种读图的境界,启开了另一种娱乐的方式。(新浪评) 参考资料:网络-天道

❺ 恰同学少年梗概500字

大致内容:《恰同学少年》是由谷智鑫、钱枫、徐亮、练束梅、钱芳、赵冉主演的人物历史剧,本剧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
精彩部分
1913年,湖南长沙,具有现代民主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孔昭绥出任省第一师范校长,在他的主持下,第一师范大力开展新式教育改革,聘请了以杨昌济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中外教师,学校

面貌焕然一新。崭新的第一师范吸引了蔡和森、萧子升等众多青年才俊前来报考,在招生考试中,19岁的毛泽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这所湖湘千年学府。

毛泽的勤奋好学与不凡天赋,深深打动了学贯中国的导师杨昌济,毛泽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自己感兴趣的社会学知识,并成为一个教育救国论的非暴力改良主义的信仰者。然而,过于峥嵘的个性与严重的偏科现象也使他一再触犯校规,在对待如何处理毛泽的偏科行为引发的教师争执中,惜才如命的孔校长最终选择了尊重其个性,放手让其发展,毛泽成了校长特许的“特殊学生”。共同的学习生活中,毛泽、蔡和森、萧子升等优秀青年结下了友谊,周南女子中学的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等女学生也和他们因共同的志趣走到了一起,一个先进青年学生组成的读书会组织成了他们学习、交流与情感发展的纽带。

❻ 恰同学少年内容简介

根据本剧编剧证实,《恰同学少年》故事以写实为主,只有少量艺术加工,特别是缴北洋军阀3000部队械一事,仅有毛泽东等三人谈判为艺术加工,其余均为真实故事。
另据毛泽东饰演者证实,经查毛泽东仅存的三张年轻时照片,青年毛泽东下巴上没有痣。下巴上的痦子是到延安后长的。
------------
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展现了二十世纪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绥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
1913年,湖南长沙,具有现代民主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孔昭绥出任省第一师范校长,在他的主持下,第一师范大力开展新式教育改革,聘请了以杨昌济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中外教师,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崭新的第一师范吸引了蔡和森、萧子升等众多青年才俊前来报考,在招生考试中,19岁的毛泽东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这所湖湘千年学府。“衡山西、岳麓东……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雄壮的第一师范校歌声中,白衣胜雪的青年们齐聚在校旗下,五年的师范生生涯就此拉开了序幕。
毛泽东的勤奋好学与不凡天赋,深深打动了学贯中国的导师杨昌济,在他的关怀与教导下,毛泽东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自己感兴趣的社会学知识,并成为一个教育救国论的非暴力改良主义的信仰者。然而,过于峥嵘的个性与严重的偏科现象也使他一再触犯校规,在对待如何处理毛泽东的偏科行为引发的教师争执中,惜才如命的孔校长最终选择了尊重其个性,放手让其发展,毛泽东成了校长特许的“特殊学生”。
共同的学习生活中,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优秀青年结下了友谊,周南女子中学的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等女学生也和他们因共同的志趣走到了一起,一个先进青年学生组成的读书会组织成了他们学习、交流与情感发展的纽带。

❼ 《恰同学少年》:中流击水的风华正茂,指点江山的壮志豪情

这是高中课本里毛主席的诗,有一部电视剧,讲述了毛主席年轻时与一批风华正茂的优秀青年的学习生活,就以诗中的“恰同学少年”为名。

小时候曾在电视上看到过一眼,很清楚地记得很喜欢这剧名。“恰同学少年”,单是这5个字,就让人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

这是2007年的剧,当时自己还是个年龄个位数的孩子并没有想去看,现在虽然隔了十多年再看,还是非常打动我。

《恰同学少年》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典型人物形象。作为红色主旋律剧,少了一些沉重的压迫感,没有一味地说教,整部剧都充满了青春昂扬 ,积极向上的感觉。

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表现背景,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代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一批优秀教师的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

看完后会让你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同学情深,什么是真正的师生情谊,什么是真正的豪情壮志,什么是真正的胸怀天下。

《恰同学少年》虽然才二十三集,但是每个人物形象刻画得非常好,尤其是关于女性角色方面。她们早早争取和男子同样的权利,证明女子从未比男子差半分。

谷智鑫饰演的青年毛泽东,即便样貌上无法贴近,但神态上却十分接近。

看着看着就会被那朝气蓬勃,浑身都是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所吸引。那种任何时候战斗都其乐无穷的心态,让我看得热血沸腾。一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震耳发聩,一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感触颇深。

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毛泽东赤手空拳率领学生智斗北洋军的故事。当溃败的北洋军来到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而毛泽东却凭借临危不惧的胆识,机智应变的谋略,指挥约两百名学生军,故布疑阵迷惑敌人。他则直面敌军,与之斗智斗勇。在当地警察的配合下,迫使敌军缴枪投降,为千年古城长沙免除了一场灭顶之灾。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写到“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段话在毛泽东和他的同学身上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恰同学少年》如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带着我们回到了过去,看到了那时的青年人,一群真正的后浪,他们的求学之路和点点滴滴。

它洗涤着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唤起心中潜藏的那股热血。激发人生的斗志与理想,拥有积极向上、胸怀祖国的精神与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