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同学聚会时,为何体制内的同学往往不参加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热衷于参加同学聚会的,往往是做生意的,或者从事自由职业的,体制内的人员一般很少参加比较大规模的同学聚会,体制内的工作一般指的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央企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工作比较稳定,薪资待遇良好,也就是原来所说的“铁饭碗”,这些人不参加同学聚会,其实也不尽然,还有几个原因使他们不愿意参加大规模的同学聚会。体制内的工作人员都有工作纪律,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参加聚会的时候碰到的都是知根知底的老熟人,聚会之时喝了几杯酒容易说错话,而且醉醺醺地让其他人看见形象也是不好。
有的工作岗位有一定的保密要求,参加同学会喝多之后容易酒后失言。很多人对于体制内的工作还是有些好奇心的,尤其是一些特殊行业,比如公安,国安以及各级政府等单位。聚会的时候,会向同学打听工作内容,工作细节,对于一些敏感问题不说吧,同学之间觉得你生分,说吧,违反工作纪律。所以还是不去参加比较稳当。
学生时代是最纯真的时代,那个时候的感情是真诚的,但是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这份感情有时候容易发生改变,同学聚会的目的和意义也很容易发生改变,变得功利,变得不单纯。这就是很多人现在越来越不愿意参加同学聚会的原因。
通常来说,体制内的人员大多是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代表了国家的形象,自然这些工作人员也要注意个人形象。而且现在很多同学聚会的地点大多是高消费或者是人群密集的地方,为对于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可能也会容易被误会,特别是那些有官职的公职人员,一旦被举报就是个麻烦。
Ⅱ 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同学会有什么规定
针对党员现在还能不能参加一些“校友会、老乡会、战友会”等联谊活动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68条规定,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组织、参加自发成立的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等,要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理。
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三点:
一是这条规定针对的仅是“党员领导干部”,体现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高要求;
二是违反了2002年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和总政治部联合下发的《关于领导干部不得参加自发成立的“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组织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这就是违反规定。也就是说组织、参加自发成立的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等构成违纪的前提是违反了这个规定。
该通知明确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不得参加自发成立的老乡、校友、战友之间的各种联谊会之类的组织,不得担任这类组织、联谊会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不得在这类联谊会中担任相应职务;也不得借机编织“关系网”,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更不得有“结盟”“金兰结义”等行为。
三是这里要强调组织参加的是自发成立的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所谓的自发成立主要是指未经登记注册。
党员包括领导干部在正常范围内的老乡、校友、战友聚会并不违反党的纪律,三五个朋友、校友、老乡聚一聚,很正常。
也就是说,组织参加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与组织参加老乡、校友、战友之间的聚会活动不是一回事,只有违反规定组织参加自发成立的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等才有可能构成处分。
(2)为什么同学聚会公务员不参加扩展阅读:
中央纪委法规室近日解答:要注意区分该违纪行为与组织参加老乡、校友、战友之间的正常聚会活动,只有违反规定组织参加自发成立的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等才是违纪。
党员连同学会、老乡会、战友会都不能参加了吗。犹记得前不久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公布后,不少人困惑不解,甚至不无情绪。其实这是误读。按照中纪委法规室的阐释,不是所有的党员都不能参加“三会”,界定主体是党员领导干部。也就是说,你是普通党员,就没问题。
同时,也不是什么样的“三会”都不能参加,如果“三会”登记注册,是正规的“三会”就无妨。当然,即便是参加正规“三会”也不能违规。不能违什么规?根据2002年下发的相关《通知》,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当发起人和组织者,不得担任相应职务,也不得借机编织“关系网”。
中央出台这些规定,目的很简单,就是防止党员领导干部通过“结盟”,借机编织“关系网”,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现实中,确有一些官员以同学、老乡、战友之名,拉帮结派,蝇营狗苟。
新华社今年年初点名“山西帮”就是一例,报道称:“山西官场地震”成为2014年中纪委反腐的热词,多名主政山西的官员与在外地从政的山西籍官员的落马,被解读为“山西帮”。
古人说得好,“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无论同学还是同乡,同门还是同宗,只要以利相交,而不是以道相交;只要只讲哥们义气,不讲党性原则,就不可能长远。
古代有个例子是,明朝官员胡广和解缙,以利相交,两人“生同里、长同学、仕同官”,本已商定好胡广的女儿嫁给解缙的儿子,可当解缙因罪入狱后,胡广却不顾女儿反对撕毁婚约,可谓背信弃义。
别再将同学会、老乡会、战友会庸俗化,别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破坏了政治生态。四处攀缘,或者搞封建家臣那一套,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Ⅲ 国家公务人员参加同学聚会违规吗
国家公务人员参加同学聚会违规。
公职人员不准参加的二十类饭局,部分内容如下:
1、不准上下级之间搞相互吃请。
2、不准同城之间安排公务用餐。
3、不准接受基层单位吃请。
4、不准接受企业安排的吃请。
5、不准公务外出期间公款吃请。
6、不准用公款宴请私客。
7、不准在内部接待场所宴请私客。
8、不准参加在私人会所或高消费娱乐场所安排的吃请。
9、不准参加同学会、老乡会等带有小圈子性质的聚餐。
10、不准参加大操大办的婚丧喜庆宴席。
(3)为什么同学聚会公务员不参加扩展阅读:
部分条规释义:
1、公务接待必须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接待范围和接待标准。超范围、超标准安排的公款接待,应属于公款宴请。
2、确因公务活动,需上级单位或下级单位接待安排的,派出单位应当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接待单位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上下级之间,不应安排其他无实质性公务活动的相互吃请。
3、市区或同一县(区)各部门之间的公务活动,应个人自行安排用餐,既不得使用本单位公款买单,也不能接受公款接待。
4、到乡镇等基层单位开展公务活动,确需接待安排的,原则上应在乡镇“廉政灶”等单位内部食堂就餐,不得让基层单位安排宴请。
5、到辖区以外的地方开展公务活动,应按照公务出差有关规定自行安排用餐。确因条件所限无法自行安排用餐的,出具公务函后可由对方单位按公务接待标准安排,但不得接受公务活动区域之外的异地吃请。
Ⅳ 同学聚会,为何体制内的人很少参加
又到了岁末,每年到了这个时节,沉寂了一年的同学群就会热闹起来,各种邀约,各种聚会,大聚,小聚,年前要聚,年后还要聚。每年聚会大概就是老三篇,喝酒打牌和唱歌。聚会之中,混得好的气冲斗牛,走路带风,混得一般的插科打诨,寻找机会,混得不怎样样的,默默喝酒吃菜,脸上挂着一丝深不可测又无可奈何的微笑。
学生时代是最纯真的时代,那个时候的感情是真诚的,但是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这份感情有时候容易发生改变,同学聚会的目的和意义也很容易发生改变,变得功利,变得不单纯。这就是很多人现在越来越不愿意参加同学聚会的原因。
Ⅳ 进入体制内的同学都很少参加同学聚会,对此你怎么看
同学聚会这种事情,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别说是体制内的人很少参加了,就是我们这些普通人也不要过多的参加。下面,就简单的聊聊我对此事的看法吧。
最后就是,在体制内的人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醉酒或者无意中说了一些不合适的话可能工作就丢了。我们都知道和混社会的人不同,在体制内工作的人是要时时刻刻维护自己的形象才可以,万一在同学聚会上喝醉了失态,然后又被某些同学发到网上了,那肯定会给自己造成一定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