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孩子在课堂上从不主动举手发言怎么办
国内大多的学校,上课积极主动发言的孩子有下面几种: 1、功课很好的学生并且性格外向者。这样的孩子,每个班只有几个,天生外向,喜欢表现,只要知道一点,就会大胆举手发言。答对了老师一表扬,下次更来神。没答对也无所谓,反正还有下一次。这种孩子贯穿小学六年几乎占了班里学生主动发言的大半。 冬儿三年级时,我常常会到走廊的班级外面等她下课,从窗户看进去,总是几个学习很好,我认识的孩子手举得高高,老师要是没有叫到,人都仿佛要从座位上站起来,让教师看到好叫他发言。冬儿看到我在外面,赶快主动举手,但手只举出书桌多半个手掌,整个手臂都在书卓下面,我是好笑死了。冬儿从小不爱发言,老师都说起过。自己的孩子自己了解,她要能时时举手发言反到奇怪了。 2、老师要求必需发言者。冬儿小学的班主任老师就要求每个同学一星期要举手发言三次,还要进行统计,这个习惯一直到小学毕业。张老师这样做,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增加胆大和自信。这种给孩子们创造积极举手发言的平台,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冬儿回来和我说起过,老师只要求发言,没说一定是什么课?反正三次,所以孩子们大都会找个机会发言,只要完成任务就行。但天长日久,对内向胆小的孩子有很大好处,发言对错在其次,重要是这六年的参与。如果某个从来不喜欢发言的学生,有时无意中一个回答说得非常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大大的表杨,一下激发了孩子发言的欲望,从此一发不可收,成为喜欢参与和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因为老师的肯定,可能就是胆小孩子学习最大的动力,也可能改变了孩子学习的轨迹。所以很感谢张老师对孩子们这样的要求。 2、老师的提问最多一到二个结论,几个孩子抢先说了,其它同学就是知道也不想重复,所以不会再举手。让人感觉就是不主动发言。 3、虽然胆大,外向但基础可能不太好的孩子,如果积极主动发言错了,引来同学发笑,如果老师不会巧妙的调节和鼓励,伤到自尊,下次是再不会发言了。 4、胆小怕事的孩子想都不要想,一定不会主动发言。孩子发言要站起来,一个孩子孤零零站在那里,胆小的孩子会有很强的恐惧感。就是都会的内容,一站起来反而忘记了,所以不会主动发言一点都不奇怪了。
❷ 孩子在课堂上从不主动举手发言怎么办
在上课的时候,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是为了检查孩子们的听课情况,老师会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同学们回答。面对这种情况,有些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地发言,有些孩子却畏手畏脚,不敢举手,即使偶尔举起手来,说起话来也是吞吞吐吐,说了上句忘了下句。 在课堂上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不仅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去。根据调查,那些上课积极发言的孩子,也都是爱学习、爱思考的孩子,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引导孩子养成上课积极发言的好习惯。 有时孩子不爱积极发言,是因为缺乏自信。 一想到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这些孩子就会感到紧张、害怕。即使是精心准备的发言,站起来以后也紧张得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其实,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避免,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紧贴课堂学习内容的,只要上课注意听讲,大都可以回答出来,而且,就算是答错了,老师也不会责怪,因为老师总会喜欢孩子积极的态度的,所谓的“害怕受到嘲笑”的心理,完全是孩子们的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要鼓励孩子不要怕错,要敢于思考,积极发言,即使错了,却正好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 有的孩子不爱发言,则是因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有些孩子,一到老师提问的时候就低下头,生怕问到自己,这些孩子常常不爱思考,坐在课堂上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的效率很低。这时,作为父母,我们就要鼓励孩子要认真、努力的学习,不能拖延,因为学习对于将来的成长很重要,积极参与到老师的教学当中去,多思考、多发言,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不仅在课堂上要积极主动的发言,在课后,如果遇到学习上的难题、不懂的问题,也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很多孩子,遇到不懂的、不会的题目,总是听之任之,不往心里去,结果,这次不会,下次还不会,到考试的时候就会感到很麻烦。这样的学习态度,对于孩子的提高一点好处都没有。 在学习的过程中,当发现自己不能理解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时,一定要向老师及时请教。通过这些沟通,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掌握课堂学习的内容,还可以了解别人的思路,学到别人的方法,可谓受益多多。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可怕的不是不会,而是不问”,“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敢于思考,才能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