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古典 » 何为经典卡尔维诺是如何定义的
扩展阅读
高野健一的歌词有哪些 2024-11-16 23:29:53
零基础怎么看寄生十二宫 2024-11-16 23:27:18

何为经典卡尔维诺是如何定义的

发布时间: 2022-03-14 08:21:36

1. 卡尔维诺的作品风格如何

理念派的,超现实的 查看原帖>>

2. 什么是“经典”,为什么要读“经典”

今天想来,不外乎以下几个理由:【其一,经典质量高,相对于快餐文字而言,阅读经典不仅仅可以产生更多的阅读快感,尤其可以增长见识;其二,经典在文化交流和文化生活中运用得最多,读经典本身意味着掌握来更为有效的交际工具;其三,对于正在求学的人而言,考试的题目往往要触及经典.对于写作的人而言,读经典则意味着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此为概括性文字】
日本作家小泉八云说:“不要买那只读一遍不能使人重读的书.”他又说,“与其读一百部好书,不如将五十部重读一遍.”——好书,是需要反复阅读的.
毫无疑问,当我们在书店里随手拿起一本新推出的书,那手头的东西显然还不是经典.经典的定义应该是这样的:当越来越多的人不约而同地反复阅读同一本书,这本书因此得以刻进更多人的脑海里.这样,一本新的经典就诞生了.
读书当度经典,读经典犹如与大师对话.卡尔维诺、列夫.托尔斯泰、莎士比亚、马克.吐温、马尔克斯……这些人在书桌上排成队,他们有些头角峥嵘,有些面目慈祥,有些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些人却仅仅设置思考的路障,留给你足够的空间去思索,去探险.当帕斯卡尔告诉你“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当雨果向你展示铁面人残酷的微笑,人生,或者超越人生的话题和思索,往往就此展开.至于那书桌上的一本本书,多像级级通往光明之路的台阶.而经典的阅读,也就此展开.

3. 伊塔洛·卡尔维诺的创作特点

相比较卡夫卡笔下现代人的异化,卡夫卡笔下的“城堡”是专制体制的象征,普通人只能在体制之外接受无形却又强大的体制的裁夺。资产阶级的法律、亲情都是卡夫卡具体的批判对象。作为一个敏感的作家,卡尔维诺深感异化的残酷,但他笔下的异化的现代人,己经走进了“文明的城堡”,却依然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依然如此孤独,甚至怀疑起了自身的存在。“城堡”成为逃不出的壁垒,在对社会体制的否定上,卡尔维诺走得更远。
然而,卡尔维诺是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否定,更在于“重建”。这不但体现在对现代主义文学的态度上,也体现在对待异化的态度上。现代主义文学在内容、形式和表达方式等方面有了诸多创新,却伴随着语言、结构的沉重。不管是现实的沉重还是文学的沉重,都成了卡尔维诺极力回避的内容,于是他选择了寓言这样一种传统的体裁,又赋予它新的形式和内容,在延续文学传统和后现代文木实验之间,他以一种轻逸、迅捷的笔触表现现代人的异化却避免让读者深感沉重,这样一种美学追求丝毫不会削弱他对理想的表达,即反异化的追求:呼唤完整的人格和坚实的存在,虽然不能“兼济天下”,但可以“独善其身”,即获得个体的完善。
卡尔维诺一生作品的寓言所指,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对秩序感的追求,这在他早期的《通向蜘蛛巢的小路》就己有所体现,到其晚期的后现代实验式小说更是形态各异。这种秩序感结合了卡尔维诺对宇宙物理科学的好奇心,上升到对世界存在形态的一种认识论高度,形成了他独有的时空观念,反映了卡尔维诺眼中破碎化、复杂关联且相互指涉的世界关系。 卡尔维诺早期创作起源于新现实主义,描写了大量的意大利社会现实,特别是抵抗运动时期的社会状态。在早期作品中,卡尔维诺就己经显示出一些后期寓言小说的端倪,例如其作品中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的分裂特征,小说叙事的简洁化倾向,以及结构上的几何秩序感等,都是随后卡尔维诺作品的典型特征。中期卡尔维诺受到政治风潮的影响,转而研究意大利传统民间故事,从中得到大量民间文学的启发,创作了一些奇幻文学式的作品,并借其喻指当代意大利现实,标志着他享誉世界的寓言式作家的成熟。其中,《宇宙奇趣》等作品更暗示了他晚期的结构主义文本转向,已经开始具有后现代特征,并作为卡尔维诺第一部涉猎爱情主题的小说风靡小说界。卡尔维诺晚期创作受到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等后现代理论影响,创作了众多后现代经典文本,作品文体手段先进、所指层面丰富厚重。小说中体现出来的破碎性和对当下的喻指性充分体现出了后现代寓言的一切叙事优势。
卡尔维诺的最初作品《通向蜘蛛巢的小径》带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色彩:描写反法西斯斗争、表现个体自由与能力,但小说结尾却表现出了他对这种风潮的怀疑,预示了他的后现代转向。五、六十年代期间,随着《我们的祖先》、《意大利童话》、《马科瓦尔多》等着作的问世,卡尔维诺学者型作家的风格开始显露。他大量吸收传统文学和民间文学的营养,审视当代人生活世界本身,运用平和淡定的笔调,书写现代社会关于人性、存在、暴力、生活世界的现代寓言。七十年代以后,卡尔维诺的代表作品《看不见的城市》、《寒冬夜行人》、《命运交叉的城堡》等充满了后现代色彩。
然而,与众多后现代主义作家不同的是,卡尔维诺虽然将传统的写作手法弃之不用,却还不断寻找新的叙事可能、新的建构方式,在传统的叙事中发现新的组合和所指,因此他的作品在解构的同时却并不瓦解消沉。他将传统与现实充满新意地结合在一起,令其小说富有巨大的张力和喻指性。这些使他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大师。
卡尔维诺学识渊博,作为一个作家,他通晓欧洲思想文化传统,特别是那些经典的历史哲学着作。更令人惊奇的是,他的阅读涉及现代物理学、化学、数学、天文和地理。从60年代到70年代,卡氏的小说大量加入科幻内容。时值太空探险、遗传工程和传播技术兴盛时期,卡尔维诺能把现代宇宙与古代通灵术揉合在一起,显示出无穷的想象力。卡尔维诺在这一时期发表的作品,如《宇宙连环画》(1965年),《时间零》(1967年)令意大利读者如醉如痴。
卡尔维诺曾经明确的表示过,他不认为自己的作品存在任何“综合的意图”,他所创作的是“所有可能的书”。然而,纵观其小说创作道路,其作品都或隐或显的体现出轻盈和整一性破裂的踪迹。只是在其不同的创作时期、不同的作品中侧重点、表现方式不同罢了。早期的卡尔维诺对文本的形式结构探索的还不够深,更多的是吸收了童话色彩,从人和物的奇幻形象方面入手体现其幻想性特征,逐渐的卡尔维诺转向了对作品形式的探究,但这时期的小说依然没有脱离这种幻想特征,卡尔维诺通过形式探究更加加深了其对幻想特征的理解。到了卡尔维诺的最后一部作品,他更是将这种幻想特征深入到了人物的内在思维世界。

4. 卡尔维诺的主要作品及简介

本页的封面是英文第一版精装本的封面,文字介绍来自书籍包装。

《通向蜘蛛巢的小路》

这是一个关于皮恩的故事,他是皮匠的学徒,二战时在海边一个古代利古里亚人的要塞长大,当时德国军队驻扎在镇里,而游击队正从山区打回来。皮恩是个瘦小的孩子,为了生存下去,他要削尖脑袋去想办法。与其他那些有家的孩子相比,他是个社会的“弃儿”:除了一个当妓女的姐姐,他没有亲人没有家。在“烟雾腾腾,混暗的小酒馆”里,皮恩"被迫在成人的世界里寻找避难所”,那里他听见那些引起了猥亵笑声的谈话,他能模仿那些谈话,但不知道它们的意思。他唱伤感的歌,学会侮辱和诅咒他人--但没有一刻他不在期待成为游击队的一员,“和年轻的伙伴们在一起,他会给他们看蜘蛛建巢的地方,或者和他们在河床上的竹林里战斗。”故事的一部分是他如何加入游击队,并和另一个社会的"弃儿"结为朋友(这是《人鼠之间》之后最奇特的结合之一);但这个故事更主要的是一个男孩的一幅既粗犷又温情脉脉的肖像,这个男孩生活在一个从不需要他参与,也从未打算让他参与的世界里;作者叙述时绝不带有任何多愁善感。事实上,
Sean
O'Faolain发现作者“对Pavese的性格和Vittorini的硬朗和天真多少有一些主观上的认同。”第一版由Einaudi在1947年出版。1957年由Beacon
Press出版英文版,Archibald Colquhoun翻译。

《树上的男爵》

故事梗概:

本书写了17世纪意大利贵族少年隆多男爵因与专制的父亲发生冲突而爬上树,且以后再也没有回到地面,过了50多年的树栖生活。小说描写了50多年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来反映隆多独一无二的树栖生活,这种生活多姿多彩,充满挑战。小说中“树上的生活”与“地上的生活”是两个对立的概念,前者高于后者,它象征理想、高尚、富有精神性。

1767 年,柯西莫(Cosimo Piovasco di Rondo)12岁,他是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意大利贵族。一天,他魔鬼似的姐姐贝蒂斯塔做了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菜,比如被砍去头的蜗牛,他父亲命令他把这些菜吃下去。为了对抗父亲的专制和不公正,柯西莫象同龄的孩子会做的那样,他爬到了树上。但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从此他拒绝再下来。

《树上的男爵》是一部关于柯西莫独一无二的树栖生活的小说,书中的想象力和智慧令人叹服。柯西莫说,在树上他可以将地面上的事情看得更清楚。从地上那种单调乏味的生活中摆脱出来以后,柯西莫男爵有了和海盗,美女,间谍在一起的传奇经历,还有时间来读书,学习,并且思考一些他那个时代深层次的问题。他和狄德罗和卢梭有书信往来,在军事战略上成了专家,当拿破仑来看他的时候,他令拿破仑也招架不住。

无论何时何地他都在传播真理和正义,他对偷水果的小偷和贵族都同样友好。他将当地一个最让人害怕的大盗变成了孜孜不倦的书迷,大盗对文学的热情导致了最终他本行的荒废。女人们也很愿意来到树枝上和柯西莫在一起。她们中最勇敢的是维奥拉,她出生在意大利以外,金发碧眼,她和柯西莫的感情纠葛是小说中最激烈,最不同凡响的一部分。

这部优美的小说对18世纪的生活和文学进行了充满想象的讽刺。对比伏尔泰讽刺性的虚构作品,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在对崇高和荒谬的把握上展示了非凡的效果。1959年Einaudi出版社第一版。1959年兰登书屋英文第一版,
Archibald Colquhoun翻译。

《不存在的骑士》和《分成两半的子爵》

这两个中篇,加上早先的《树上的男爵》,组成了一套充满智慧的寓言似的幻想小说三部曲。它们后来在意大利以“我们的祖先”为标题,重新出版。《不存在的骑士》故意对骑士小说进行了笨拙的模仿。故事中不可能的英雄阿格利鲁尔夫是一套空的盔甲,但又确确实实有英勇的战斗表现,这招来其他骑士的憎恨,以及一个活跃的女骑士布蕾达美特的爱,此外一个对战斗着迷的理想主义者兼志愿者雷姆巴特则对他无比崇拜。阿格利鲁尔夫为了保住骑士的名誉,被迫找遍欧洲以证实他十五年前救过的一个处女的清白。在他的寻找中(对中世纪传奇小说的必有情节的滑稽模仿),他躲开寡妇普蕾斯茜尔拉的勾引,从苏丹的后宫里救出那个不情愿的处女。

《分成两半的子爵》发生在中世纪后期,是一个关于泰拉尔巴的梅达尔多子爵的令人恐怖的故事,子爵在他第一次和土耳其人作战中被一枚炮弹正好炸成两半。他回到奥地利的领地--从字面上说,是半个人--,成为了邪恶的化身,他送给孩子毒蘑菇,将忠心的奶妈赶到麻风村,对一个美丽的牧羊女进行吸血鬼似的求爱。当子爵的另一半奇迹似的出现,并试图消除这些伤害时,宿命中的冲突就不可避免了,小说皆大欢喜的结尾和故事本身一样令人惊奇。作为一个现代人的寓言(被孤立,被伤害),这部小说有深刻的寓意。作为对有关好人与魔鬼的基督教寓言的故意模仿,这部小说也是机智和清新的。Einaudi出版社1951年和1959年初版,1962年兰登书屋英语第一版,Archibald
Colquhoun翻译。

主要人物简介

恶的一半的梅达尔多子爵:只保存右半边身体,完整的身体被土耳其人大炮分为两半,被医生救活。当时另一半身体不知去向。回家时间比善的一半的梅达尔多子爵早而继承了爵位。拄着拐杖,披着一件戴帽子的黑斗篷,性情恶毒狡黠,滥杀无辜,将遇到的鸟儿、青蛙、瓜果、蘑菇、花朵等动物植物的身体分成一半,将犯罪嫌疑人和猫一起绞死,处死交不起税的农民,对平民的房子纵火,将批评自己的奶妈赛巴斯蒂姬娜送到麻风村隔离,搞恶作剧作弄人,多次暗算善的一半的梅达尔多子爵,在争夺情人帕梅拉的决斗中,恶的一半的梅达尔多子爵与善的一半的梅达尔多子爵合为一体。

善的一半的梅达尔多子爵:只保存左半边身体,遗弃在战场上,被隐士救活,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回来后是平民身份,性格有些迂腐虚伪,不善解人意,弄巧成拙。

《宇宙奇趣》

《宇宙连环画》是创造力的高度发挥,它独特的,引人入胜的宗旨是将宇宙进化的理论转变成故事,并从数学公式和单细胞生物中创造角色。叙述者Qfwfq在没有声音没有时间的真空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在宇宙大爆炸的火焰中,他玩弄象弹子一样的氢原子,骑在银河上,满天的追着他的朋友 Pfwfp。后来,作为新诞生的地球上的一个青年,他有了同Ayl, Lll,和Vhd
Vhd夫人的羞涩的初恋;当一架梯子出现在他梦里的时候,他顺着它爬到了月亮上;他观察地球上的洪水,以及由此形成的地球大气的第一道色彩;作为一个有冒险精神的年轻脊椎动物,他从海里移民到陆地上;作为一条最后的孤独的恐龙,他漫步在荒芜寂静的高原上,拼命的寻找自己的归属。最让人惊奇的是,Qfwfq
回忆他还是软体动物的情景,那时他还在进化中,没有眼睛,可是他的样子却让所有的眼睛都睁开了。

这些数学和诗化的想象力结合的结果让人无比兴奋。但更深的含义是,无限的时间和空间成为了一个有限生命的瞬间记忆,读者由此一瞥人作为复杂巨大宇宙的一份子的极端渺小。Einaudi出版社1965年第一版,Harcourt,
Brace & World出版社1968年英语第一版,William Weaver翻译。

《时间零》

《宇宙连环画》中变来变去的主人公Qfwfq巧妙的穿越时间,空间,太阳系和地质年代,在这些新的故事中又以崭新的面目出现。虽然他还是那样玩世不恭,但是他加深了史前和当今时代之间人类的共同经历是有联系的感觉,也就是对人这个物种在生物学上的更深的认识。他时而是新泽西的上班族,用身边的现状来歪曲一个地质事件的发生可能性;时而在周末的旅行中考察悬崖,在远古和现代交织的经历中,回忆海水变成血水,以及血水又变回海水。在巴黎
Qfwfq同一个叫普蕾斯茜尔拉的长雀斑的女孩坠入情网,这也许可以被称作一种细胞间的关系。

在这本书的后半部分,Qfwfq从视野里消失了,卡尔维诺将小说进一步推向逻辑和数学的王国。人,狮子和弓箭一起糊里糊涂的对付时间/空间问题;在交通高峰时间的追杀反而最终在疯狂中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关系复杂的恋人们被高速公路上的疯狂驾驶搞得关系更加复杂,以及诸如此类的故事。

卡尔维诺将科学概念幻想似的运用到现代生活和文学中,用一种轻盈的明晰无暇的散文体,轻松的将人的思维拓展,令人着迷。Einaudi出版社1967年第一版,Harcourt,
Brace & World出版社1969年英文第一版,William Weaver翻译,他因本书的翻译获得了国家图书奖。

《看不见的城市》

在这部奇特的挑战客观现实的想象性作品中,威尼斯的爱好幻想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和鞑靼国年迈忧郁的统治者忽必烈汗进行了一次对话。马可波罗对可汗回忆了他访问过的城市的景象,那些城市都有着诱人的女性的名字。马可波罗讲述它们的时候,这些城市就如同在中世纪手稿中那样,看上去非常华丽。逐渐的,他的故事中开始包含了现代世界的东西。当旅行家穿越时间和空间,明亮的画面变得不那么赏心悦目了。最后可汗陷入了对那些现在还不存在,但将来会出现的城市的沉思中,这些将来临的噩梦中包括雅胡和勇敢新世界。

“形式的清单是永无穷尽的:只要每种形式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一座城市,新的城市就会不断的产生。一旦各种形式穷尽了它们的变化,孤立出来,城市的末日就开始了。”这句关键的句子最好的描述了作者安排的这个微妙的游戏,以及他魔术般唤起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各种幻象。戈尔·维达尔写道“要讲清像《看不见的城市》这样一本具有不可思议创造力的书的内容,是所有任务中最困难的,也是完全不必要的。”Einaudi出版社1972
年第一版,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出版社1974年英语第一版,William Weaver翻译。

《观察者》

《观察者和其他故事》包含了3篇中篇小说。在小说《观察者》里,写实重于想象。故事发生在都灵里面的科托莱果城,一般人看不见那里,因为那里居住着被人类所遗弃的瘸子,白痴和畸形的人,他们自己组成了一个小天地,教堂负责照顾他们。选举日的时候,一个左翼政党的成员阿梅雷格。奥米欧潜入对手的据点,去看是否存在竞选舞弊。两种人的观念互相碰撞,既令人感动又有揭露性,同时不乏一种巧妙的含糊其辞。

在其他小说里,想象在写实的基础上进一步被发挥。《烟雾》写于1958年,惊人的预言了上升到疯狂高度的对污染的关注。《阿根廷蚂蚁》是一部有调侃语气的关于难以平息的恐惧的杰作,形象的写出了人类面对一个太微小又无处不在,以至无法征服的敌人时的失败。《观察者》
Einaudi出版社1963年第一版;《阿根廷蚂蚁》1952年发表于Botteghe Oscure
X,英语版本则收于1957年Collins出版社的《亚当,一个午后》;《烟雾》和< <阿根廷蚂蚁》也被收录于 Einaudi出版社1958年的《I
Racconti》;《观察者和其他故事》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出版社1971年出版,William Weaver翻译。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其实不是一部小说,而是十部,每一部都有不同的情节,作者,氛围和风格;每一部都在第一章后嘎然而止,留下悬念。两个读者,一男一女,在这个迷宫中追踪着激起他们兴趣的故事线索。这样下去,《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就和另一本书,来自波兰的有洋葱烧焦气味的《在马尔堡镇外》,不可避免的纠缠在一起了。

当这本书进展下去,又接触到了其他已知和未知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了一种从已灭绝的语言翻译过来的作品,作者从全能鉴赏家的角度调侃的指出了现代文学的变化。那两个晕头转向的读者被紧紧联系在一起,最后他们在一张大床上互相阅读。他们才是这个故事真正的英雄:如果没有能起反应的读者,写作又是为了什么呢?
它会变得毫无意义。Einaudi出版社1979年第一版,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出版社1981年英语第一版,William
Weaver翻译。

《命运交叉的城堡》

卡尔维诺以他不可思议的机智,用塔罗牌的图案和上面的原型人物创造了一系列短篇的幻想故事。在一个童话般的环境--位于茂密森林的腹地中的一座城堡和一个客栈--一群男人和女人偶然的遇在一起。他们被这种奇遇搞得心烦意乱,并且发现他们都失声了。为了交流他们的命运--爱情,战斗,征服,背叛--他们必须一个接一个的用玩游戏的塔罗牌的组合来暗示自己命运中几个场景。一些故事是真正的民间神话传说--帕西发尔(亚瑟王传奇中寻找圣杯的英雄人物),俄狄浦斯,哈姆雷特--但其他完全是卡尔维诺自己的创造。所有这些故事都象一个混合着古老和现代的多棱镜;作者精确的揭示了我们狂热,不稳定的二十世纪世界中的潜在的神话元素,用古代的符号对我们现在的样子进行讽刺挖苦。

卡尔维诺从一套十五世纪漂亮的塔罗牌(其中有八张是按照实际的尺寸和颜色进行了复制的)中得到灵感。一套十八世纪塔罗牌的图案被黑白的复制在这些故事的页边,联起来显示故事的进展。他使用方法正是算命的人使用的方法,但他的方法更复杂;他创造的实际上是一种填字和填图的游戏。这本书在它的创造性上,在对塔罗牌的使用上,在它既优雅又微妙的写法上,都是令人着迷的。Ricci出版社1969年第一版,Einaudi出版社1973年再版,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出版社1976年, 1977年英语版,William Weaver翻译。

《马可瓦多》

天生的梦想家马可瓦多,智多星马可瓦多。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意大利北部一个乏味的工业城市的低级工人,马可瓦多善于发现自然美,并热切的渴望更靠近他想象中未受到破坏的世界。他追寻他的梦想,为了减轻身上的负担,他用他的直率,而不是世故的方法,来压制他的幻想和尝试,他的举动另他的妻子,孩子,老板和邻居都大惑不解。他带来的结果永远是任何人都想不到的。

在20 个有着迷人魅力和非凡创意的故事中,伊塔罗。卡尔维诺创造了一幅令人难忘的肖像,叙述了智勇兼备的马可瓦多的经历:他策划在自家屋顶上诱捕鸟雀,他为了找到木柴砍下高速公路上广告牌,他为了照顾一株办公室里的植物(他背运时的伙伴)不惜走极端。无论是对“合成食品”进行一个人的战争,还是带着他的一家在一个他一件东西也买不起的超级市场里的梦幻旅行,马可瓦多都显示了独一无二的本性。Einaudi出版社1963年第一版,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出版社1983年英语第一版,William Weaver翻译。

《困难的爱》

除了卡尔维诺还有谁能如此准确和优美的捕捉普通人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并将现实和幻想熔于一炉?一个面包店里的小偷,一个小酒馆里的狂热夜晚,一个陷入性幻想的年轻士兵,一个游泳时发现比基尼泳衣掉了下半截的中产阶级妇女--所有这些都被卡尔维诺的如花妙笔写成了一篇篇杰出探索人类内部复杂世界的小说。在这些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杰作中,卡尔维诺描写了当对爱的自我欺骗和幻觉(经常是自我恋爱)被揭破时,那些觉悟和警醒的瞬间。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3年英语第一版,William Weaver, Archivald Colquhoun, 和Peggy
Wright翻译。

《文学的作用》

在这些散文中,卡尔维诺对文学进行了反思,他把文学看作一个巨大的叙述游戏,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和读者被挑战去理解世界。他讨论了文学和科学,哲学和政治的关系。他分析了过去经典作家着作的各个方面--荷马和《奥德赛》,亚理奥斯多(Ariosto)和《奥兰都的疯狂》(Orlando furioso),巴尔扎克和城市。 文集的最后是对当代作家的赞美:欧金尼奥。蒙塔莱,罗兰。巴特,和梅瑞安·穆尔。

从卡尔维诺的文学批评中可以看到很多他编织进自己作品的主题:城市的形象,控制论,神话和民间故事,英雄文学的冒险旅程。在《电影和小说》中,卡尔维诺甚至透露了一个关于他小说的很有意思的小秘密:“如果说有电影事实上曾经影响过我的一些小说的话,那么它就是卡通片。”

卡尔维诺自己编选了这部文集。它所传递的文学兴趣和批评洞见对于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文学的作用,以及对一个现代大师作品的全面理解,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Einaudi出版社1980年, 1982年版,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出版社1986年英文版,William
Weaver翻译。

《意大利民间故事》

除了卡尔维诺还有谁能挑选出200个意大利民间故事,并如此出色的复述它们?读者被引入了一个极富意大利特色的世界,那里皇帝和农夫,圣徒和魔鬼,以及一系列最奇特的植物和动物,在充满当地风俗和历史的背景上演出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无论叙述是幽默的还是质朴的,是玩笑的荒谬的还是贵族的神秘的,这些故事都是严格按照想象的逻辑有趣的展开的。

《意大利民间故事》被纽约时报评为当年的十佳新书之一,并立即赢得了童话爱好者们的心,也使卡尔维诺进入了象格林兄弟和安徒生那样伟大的童话作家的行列。在这本书里,卡尔维诺将丰富的想象与非凡的捕捉人之梦境和幻想的写作能力结合在一起。Harcourt
Brace出版社1980年英文第一版,George Martin翻译。

《帕洛马尔》

《帕洛马尔》是卡尔维诺最出色的作品之一,《树上的男爵》和《宇宙连环画》后又一部杰作。它的名字和一架着名的望远镜相同并非巧合。帕洛马先生是一个知识的探索者,一个在神圣和荒谬的世界里的梦想家。帕洛马先生利用假期对自然现象进行了考察:海龟交配的冲动,白天的月亮,晚上的天空。回到城里后,他又去了商店,被冻肉卷,黄油,沙锅炖肉所吸引。它们的名字和标签使他联想到了草原,打猎,和畜牧业的各种禁忌。帕洛马先生真正感兴趣是思想。一家熟食店就是一座文明的博物馆。他对社会上的事没有兴趣也不参与,宁愿在内心里交谈,倾听无限空间的寂静和鸟雀动听的鸣叫。但时时来打搅的,文明化的"自我"坚持要成为一个保守的彬彬有礼的绅士,这对一座望远镜来说是失败,对帕洛马先生却又值得高兴。这是一个机智,优雅,充满幻想的故事。Einaudi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出版社1985年英文第一版,William Weaver翻译。

《在美洲豹太阳下》

在这些机智,幻想的小说中,感觉--味觉,听觉,嗅觉--主宰了主人公的生活。《在美洲豹太阳下》里一对夫妻为了在一种辣椒和外国香料做的菜肴中,找到性爱和精神恋爱的微妙的结合,去墨西哥旅行。《国王在听》里登基的暴君既是他权利的囚徒,也是他耳朵的囚徒,因为他巨大宫殿里的回声带来各种关于判决,爱情和阴谋的相互矛盾的信息。《名字,鼻子》里一位见多识广的男士苦苦琢磨时髦的香水,为了找出一个戴面具的神秘女郎留下的香味,而在伦敦一个吸毒的摇滚歌手则象一只发情的野兽,一位女士的气味使他展开了疯狂的寻找。

这些感觉看似可以促使欲望得到满足,自我得到发泄,但最终却只满足了它们的来源:品尝的嘴巴,倾听的耳朵,嗅味的鼻子。

三种感觉,三篇意大利大师用艺术语言才华横溢的再现的奇遇。《在美洲豹太阳下》1983年第一次发表在《纽约人》上;《名字,鼻子》1976年第一次发表在《安泰》(Antaeus)上。Garzanti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出版社1988年英文第一版。

《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伊塔罗·卡尔维诺在动身前往哈佛大学前夕去世,他本来要在那里主讲1985-1986年度的查尔斯·艾理奥特·诺顿讲座。由于天性沉默,他总是不愿意谈他自己,但他对谈文学的发展很有兴趣。在准备他的演讲过程中--他妻子回忆说这“困扰”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他不可避免的要提及他自己的作品,他的方法,意图和希望。这样,这本书就成为了卡尔维诺留给我们的遗赠:他为未来的人们指出的要重视的那些普遍的文学标准,也成为我们进入卡尔维诺自身世界的暗号。

写作应该重视哪些问题?卡尔维诺用非常简洁的安排,为五种必不可缺的文学标准的每一种都准备了一次演讲(对读者来说就是一个备忘录)。第一个是“轻盈”,卡尔维诺引用了卢克菜修,奥维德,薄迦丘,卡瓦尔康蒂,列奥帕第,和昆德拉--还有其他一些作家,都是用来--表明他的意思:如果要显示生存的重负,那就应该轻盈的显示。另一个必要的文学标准是“迅捷”,一种将行动(用诸神的使神墨丘利象征)和沉思(用克罗诺斯农神象征)联系起来的敏捷。下一个是“准确
”,语言的精确和明晰。第四讲是“可视性”,作为了解世界和自身的一种手段的视觉意象。然后是独具匠心的“繁复”,卡尔维诺出色的描述了一些文学怪人(福楼拜,加达,穆希尔,佩拉克,和他自己),以及他们试图表达人类面对既痛苦又诱人的无限的可能性的努力。第六讲也是最后一讲--已计划还未完成--叫做“连贯”。也许一开始我们感到意外,但接着我们就会思考卡尔维诺会如何讲这一讲,就象他的其他作品一样,这样的思考总会产生更多的思考。通过这本书,卡尔维诺给了我们在本世纪撰写的最雄辩的,最少防御的“文学辩护词”--它也是给下一个千年的合适的礼物。埃斯特·卡尔维诺指导了这本书的出版预备工作。她是伊塔罗·卡尔维诺的阿根廷出生的妻子,担任过好几个国际组织的翻译。哈佛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 Patrick
Kreagh翻译。

《通向圣吉瓦尼之路》

这本二十世纪一位必不可少的作家所做的重要自白,包含了五篇有关他生活和工作的打动人心的优美的“记忆练习”。《通向圣吉瓦尼之路》中卡尔维诺痛苦的回忆了他的童年环境,“站在圣皮尔切山脚的最后一个斜坡上,就好象站在两个大陆的边界上”。《观众回忆录》给出了一段对卡尔维诺青少年时代迷人的描述,那时他去电影院“几乎每天一次,有时甚至一天两次”,被加里·古柏扮演的孟加拉骑兵的生活和查理斯·兰顿和克拉克·盖博为奖金而发生的叛变所牢牢吸引。《一场战斗的回忆》尖锐的聚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和法西斯战斗的经历,但随后又变成了一段对记忆中真实和想象的成份所扮演角色的感人的反思。《La Poubelle
Agréée》是巴黎生活的一段插曲,《出于模糊》则表达了作者的信条。

在《通向圣吉瓦尼之路》中,原创性,优雅,机智和智慧这些被我们认为与卡尔维诺联系在一起的东西,随处可见。Mondadori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Pantheon出版社1993年英文第一版,Tim
Parks翻译。

《黑暗中的数字》

这本优美的选集收录了一些才气横溢的小说,寓言和“不可能的访谈”,它的出版是一个重要的文学事件,进一步巩固了卡尔维诺作为一个二十世纪必不可少的作家的地位。在一幢房子烧焦的废墟里发现一张“可恶契约”的清单,里面还有四具尸体,一个计算机程序员决定去找出谁列了这张恐怖的清单,但他自己也不知不觉陷入了这个致命阴谋。一个旅行者遇到了一架为了达到平等主义而造出来的全新的机器:它用来在任期结束的时候砍去国家官员的头。一个3万5千岁的尼安德特人从杜塞尔多夫城外的美丽的尼安德山谷来到现代社会,一个访问者要求他证实他之所以能活这么久,仅仅是因为他渴望成名。传奇风流高手卡萨诺瓦讲述一个逃跑者的故事:那个将她的每一个部分--精神上的或者其他方面--都贡献出来的女人,是否事实上是在使用一种狡猾的策略来逃避追捕?

这几十篇写于1943年至1984年间的短篇小说中,既有古怪恐怖的故事,又有兴奋愉快的,既有悲剧扭曲的,又有甜蜜残忍的--有时它们交替出现,有时又一起出现。这些小说涉及很多主题--政治,权力的性质,技术无情扩散的影响,对真理的探索,人类沟通的困难--它们全是纯卡尔维诺式的。
Mondadori 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Primal che tu dica "Pronto"),Pantheon出版社英文版,Tim
Parks翻译。

《幻想故事》

卡尔维诺编辑的《幻想故事》是从许多引人注目的十九世纪欧洲和美洲的作者的作品中,选出的26篇经典的神秘故事组成的一本内容丰富范围广泛的集子。本人就是杰出作家的卡尔维诺为这本集子写了一篇帮助理解的导言,并为每个故事写了吸引人的纲要。

《幻想故事》整理了这种类型作品的发展演变,从它在德国浪漫主义的起源一直到亨利·詹姆士的鬼故事。卡尔维诺写道“幻想故事是十九世纪叙述体作品中最有特色的品种之一。对我们来说,它也是意义最重大的那类作品之一……当用我们今天的眼光去看它们时,这些故事核心中的超自然元素无一不带有含义,就象意识中那些被忽略的,被压抑的,被忘记的东西的反抗……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它们现代性的一面,这也是它们在我们这个时代胜利般的复苏的原因。”
《幻想故事》是一本规范奇特的文集,由这样一个编辑者编选,用赛尔曼。卢士达的话来说就是“他拥有看透人类意识最深处,并把那里的美梦带回现实生活的能力。”包含在这本独特的文集中的十九世纪作家有安徒生,巴尔扎克,安布罗斯·格威纳特,狄更斯,吉卜林,莫泊桑,艾伦坡,沃尔特·司各特,以及许多其他作家。Mondadori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为独立的两卷本,原名"Racconti
Fantastici Dell'Ottocento: Volume Primo, Il Fantastico Visionario and Volume
Secondo, Il Fantastico Quotidiano",兰登书屋1997年英文版

5. 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 读后感

卡尔维诺属于文学的范畴,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其知之甚少,这是我这代人的通病,对文学或文艺知道的不多(读文学的例外)。知道卡尔维诺是在萧瀚或者阿花的伊萨卡岛的微博上。5月中去中大听讲座,顺便去文津阁书店逛的时候发现了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毫不犹疑地买下了。
这本书的阅读是断断续续的,最终耗时两个星期看完。

为什么看这本书?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弥补我的文学知识。文学代表着什么,上个星期在和一位师妹的交谈中,她认为文学代表的是生活,换句话说或许我所学的专业法学很重要,但是它并非每个人随时随地都能用到与体会到的,而文学本身就是生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某种程度上都是文学,问题是有没有反映在文字中。我赞同这么一种说法。如果我们认同这种说法,那么无论所学的是什么学科,最终都要回到生活之中即文学之中去。在学法学的过程中,主要是阅读法学的经典着作(因为本科学生很难有实际的司法经验),我的一个很重要的感悟是学好法学的前提是要有生活经验。生活经验何来?在我所处的这个阶段,得到生活经验除了自身的生活体验更多的应该是从文学着作中寻找。怀着这么一个目的,我在慢慢的补充文学知识。之前我也阅读了一些文学作品,有奥威尔的《动物庄园》、《1984》,茨威格的《异端的权利》等。

卡尔维诺是享誉世界的意大利文学家,在我看来,《为什么读经典》是卡尔维诺所写的一系列书评,共有三十五篇。这些书评所围绕的书,都是些经典的书,至少是卡尔维诺眼里的经典的书。书是由人写的,由书及人,最终体现出书作者的观点。

我得承认这本书的书名《为什么读经典》很吸引我。大学三年来,如果说我有干一些正经的事情,那么这事就是在阅读课外书或者说读经典。关于经典,我所在的读书小组的指导老师曾作过解释,只是这个解释过于模糊。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对经典也有一些认识:经典是散发伟大的思想,感染人心的书籍,落实到法学类的书籍中就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中那些伟大人物所写的具有深刻洞见的思想的书籍。这样的解释应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还是不得经典的精髓。

读完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明确了经典的定义。我不知道这个定义对其他人是否重要,但是对于我,这很重要。卡尔维诺在书中第一篇《为什么读经典》中对经典所下的十四种定义穷尽了我所能想象到的经典的所有含义。一个人对能经典作出如此全面与深刻的定义,即使他在其他方面毫无建树,在我心里他也是伟大的,卡尔维诺做到了这一点。(卡尔维诺关于经典所下的十四种定义我将放在文章最后)。

除了《为什么读经典》之外的三十四篇书评,带给我的感受不多。原因在于我缺乏文学的底蕴。在我的认识里,这些文章大多属于书评。所谓书评,概括的说就是作者对于书的评论。详细的说就是书评人基于对书文本的理解将他所认为的书作者通过书所要表达的思想表达出来。如此一来,书评的基础与要求就是对书文本的深刻理解。我得坦率地承认,卡尔维诺所写的书评中出现的经典的着作,我基本上没有看过,对那些着作的作者也了解不多,如此一来,所能理解的比较有限。不过我还是地感谢卡尔维诺,至少在他的这本书中我了解了一些之前所不了解的文学知识。这本书也只是我现在所进行的文学体验过程中的一本,它会对我之后的文学阅读体验起铺垫作用。

6. 为什么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是经典

《树上的男爵》是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长篇小说,属于《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主要的故事情节是:出身于贵族的男孩克西莫,因为家庭气氛与自己格格不入的关系,成长过程中一直过得十分压抑和叛逆。后来因为不满家中姐妹对动物的残忍,爬到了树上,过起了远离地面的生活。

克西莫在树上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王国,收获了属于自己爱情,却最终在这种原始的辉煌之后,因为爱人的离去而孤独着衰老。

7. 为什么读经典卡尔维诺 mobi

链接:https://pan..com/s/1EJ2M5WtvgHFW_f4-1Ck8PA


提取码:tqr8
《为什么读经典》的第一版由埃斯特尔·卡尔维诺编辑,在蒙达多里出版社的“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书”丛书中出版。除了给予这本书以书名的那篇文章,这个在作者死后出版的文集包括了三十五篇绝大多数是上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的文章(只有四篇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两篇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谈论了那些在不同程度上并由于各种不同原因而对卡尔维诺有重要意义,或是激起他的钦佩的作家—从荷马到格诺。

8. 卡尔维诺最着名的作品是什么

卡尔维诺最着名的作品是:
《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通向蜘蛛巢的小路》、《我们的祖先》三部曲等。
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 1923年10月15日—1985年9月19日),意大利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等。
卡尔维诺生于古巴哈瓦那,随父母移居意大利。毕业于都灵大学文学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战后开始文学创作。194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通向蜘蛛巢的小路》。20世纪50年代起以幻想和离奇的手法写作小说,或反映现实中人的异化,或讽刺现实的种种荒谬滑稽。《两半的子爵》是他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同后来写的《树上的男爵》(1957)和《不存在的骑士》(1959)合辑为《我们的祖先》三部曲。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卡尔维诺创作了《看不见的城市》(1972)和《宇宙喜剧》(1965)等。他还搜集整理了《意大利童话》。1985年9月,卡尔维诺突患脑溢血在意大利佩斯卡拉逝世,终年62岁,葬在地中海岸边的卡斯提格连小镇。
评价:
卡尔维诺的书是写给智力过剩的读者看的。他的小说可当得起“诡异”二字。一个故事到他笔下,总有一番折腾。他像害怕孤独、恐惧、平庸一样地逃离所谓客观的描写。当然,他首先是个素描功夫很扎实的作者,以后才弄出花招。这有点像毕加索。卡尔维诺用的是文字,他的小说常用上寓言的、童话的、科幻的笔法。情节的走向常常出人意料。

9. 《为什么要读经典 》卡尔维诺读后感

当年我们谈论卡尔维诺,就像卡尔维诺在书中谈论他的狄更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康拉德、海明威等一样,如同仰望一尊尊的神。区别在于,我们仰望过了
就扔到脑后,卡尔维诺则仰望了一生。仰望不等于取消自己,而是用以汲取、警醒、反思和照亮。对一个创作者来说,文学的立法者就是经典。此外,这本《为什么
读经典》也可以纠正某些人长久的一个偏见:卡尔维诺只是一个玩“虚”的作家,与现实无关。

后者当然是个错觉,评价者大概和当下的作家持有相同的评判标准,以为只有写苦难、写乡土、写农民进城和工人下岗才是现实。卡尔维诺在对这些经典作品的
解读中,比如解读司汤达、狄德罗,比如解读帕斯捷尔纳克,有效地澄清了什么才是真正文学意义上的“现实”,那就是一切跟“人”的灵魂、内心困境和怀疑、追
问息息相关的东西。所以他在“前言”里说:“我爱卡夫卡,因为他是现实主义者。”而我们的“现实主义”从来都是将卡夫卡排除在外的,因为我们的“现实主
义”是另外一个“主义”,意味着进去了就出不来,像照相机一样习惯了与生活重合。卡尔维诺还证明,文学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它有无数的方向需要作家们去开拓
和深入。而经典恰恰是通过历史的积累,呈现出这些可能性:可以有司汤达的“个体道德张力、历史张力、生命冲动合成单独一样东西,即小说的线性张力”;也可
以有“清晰、讽刺和严肃”的普希金和“唯实、轻描淡写、渴望幸福与忧郁”的海明威;以及“表现为他愿意的那样”的史蒂文森、“没有超出他所去的地方”的契
诃夫、“在深渊中航行而不沉入其中”的康拉德、“我觉得自己是理解他的,事实上却什么也没有理解”的托尔斯泰。等等。卡尔维诺在不同的维度上证明了他们的
差异,进而证明他们作为大师存在的合法性。

10. 为什么读经典伊塔洛·卡尔维诺.pdf

作者伊塔洛·卡尔维诺,我之前就从不知道过这个人,从书中扉页上看到卡尔维诺关于自己生平的说法:“我仍然属于和克罗齐一样的人,认为一个作者,只有作品有价值,因此我不提供传记资料。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东西,但我从不会告诉你真实。”就可以了解卡尔维诺之为人了。
经典着作我有读过一点点的,但经典之于我似乎没有任何的影响,也不记得当年阅读时有何感触、收获。现在就连那些经典作品的作者是谁、内容是什么都已忘到九宵云外去了。或许当时阅读自认为懂了,其实什么都不懂的,不然何致以经典作品在自己内心荡然无存了。剩下的只有再遇见想起的书名,让我想起:哦,这本书我曾经看过的。在现在网络盛行的读图时代,那有闲情和时间去读经典了,厚厚的一本书更是让我望而生畏。
这本《为什么读经典》正如书名一般我仍不明白为什么读经典,是我们需要它丰富我们的学识,还是它需要我们延续它的生命。其实,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是“经典带着以往阅读痕迹传承给我们,并且带着它们本身留给文化,或者更明白地说,语言和习俗的痕迹”(经典的定义)。我们阅读经典并不是做为人前炫耀的资本,也不需要经典作品当即能给予我们什么价值收获。然我们今后所做之事当是益于过去多年的积累,如当年阅读过的《论语》,绝大多数文字当时是不解其意的,然而那些经典文字的冲击力仍然尤存于心。以后的人生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有一个反思的依据,真正碰到有人恶意对待你时,你会猛然明白孔子的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多么好的一句话,是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一种为人行为的圭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