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古典 » 中华经典四书五经作者分别是哪些
扩展阅读
育儿分享知识大全0到3岁 2025-02-13 22:15:11

中华经典四书五经作者分别是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5-27 21:21:28

1. 四书五经是哪些作者分别是谁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作者分别是曾参、子思、孔子、孟子,

《大学》是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做。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也是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成了《四书》之一。

《论语》实际上是记载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严格来说作者并不是孔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总的来说,是朱熹确定了《四书》的名称和地位。

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相传为孔子编定。

《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网络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古代编年体历史着作。《史记》称作者为春秋时左丘明,清代今文经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又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又有说是鲁国历代史管所写)。

【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望采纳】

2. 四书五经的作者分别是谁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作者分别是曾参、子思、孔子、孟子,
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作者不确定,传说五经都是孔子所着,但不可靠,实际上,这些经典相当于古代学生的课本,是经过一代代文人进行修改完善出来的,所以作者不能说是一个人的作品。

3.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作者分别是谁

四书五经中,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一些书不是作者是编者。
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学者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之后各朝皆以《四书》列为科举考试范围,因而造就《四书》独特的地位。甚至宋朝以后《四书》已凌驾《五经》的地位。
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儒家本来有六经,它们是《诗经》、《尚书》、《仪礼》、《乐经》、《易经》和《春秋》。

4. 中国古代 四书五经分别是谁写的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作者分别是曾参、子思、孔子、孟子,

《大学》是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做。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也是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成了《四书》之一。

《论语》实际上是记载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严格来说作者并不是孔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总的来说,是朱熹确定了《四书》的名称和地位。

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相传为孔子编定。

《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网络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古代编年体历史着作。《史记》称作者为春秋时左丘明,清代今文经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又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又有说是鲁国历代史管所写)。

5. 四书五经都有什么,作者分别是谁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5)中华经典四书五经作者分别是哪些扩展阅读

四书: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宋代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着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程颢和程颐)百般褒奖宣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的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

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五经:

《诗经》在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诗经》还有“赋”、“比”、“兴”这三个修辞手法。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网络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

《尚书》有两种传本,一种是《今文尚书》,一种是《古文尚书》,现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古时称赞人“饱读诗书”,“诗书”便是分别指《诗经》、《尚书》。

《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

《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记》;另一种,也便是我们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易经》也叫做《周易》,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它也是中医之子向更高层次学习的门槛。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喜《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6. 《四书五经》的作者分别是谁

一、四书:

论语:孔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

孟子: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孟子的话

大学: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

中庸:战国时期的子思

二、五经:

诗经:西周佚名。

尚书:周代先秦诸子

礼记:西汉,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关门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易经:西周姬昌。

春秋:春秋时期孔子。

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着作。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翔实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6)中华经典四书五经作者分别是哪些扩展阅读:

1、《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着作。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2、《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3、《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7. 《四书五经》的作者分别是谁

1、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
2、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一些书不是作者是编者。
4、《大学》,曾子。《中庸》,子思。《论语》,孔子。《孟子》孟子。
五经指《诗经》孔子。《尚书》孔子。《礼记》戴圣。《易经》周文王姬发,《春秋》孔子。

8. “四书五经”是指哪四书哪五经分别为谁所着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是四书的作者
摩西则是五经的作者

9. “四书五经”是指哪四书哪五经分别为谁所着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经》,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作者分别是曾参、子思、孔子、孟子,
《大学》是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做.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也是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成了《四书》之一.
《论语》实际上是记载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严格来说作者并不是孔子.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总的来说,是朱熹确定了《四书》的名称和地位.
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 相传为孔子编定.
《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古者《诗》三千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网络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朱子语类·卷八十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礼记》有两种传本,一种是戴德所编,有85篇,今存40篇,称《大戴礼》;另一种,也便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礼记》,是戴德其侄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古代编年体历史着作.《史记》称作者为春秋时左丘明,清代今文经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又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又有说是鲁国历代史管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