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古典 » 如何让孩子听国学经典
扩展阅读
中考数学26个知识点 2025-02-10 07:25:14
怎么看会计继续教育 2025-02-10 07:16:39

如何让孩子听国学经典

发布时间: 2022-05-24 07:26:25

①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读经典,这15种方法可以帮助你

1/7
身教的作用。把这个作为第一点,也显出了其重要程度,作为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榜样和监督者,让我们的孩子爱上学习,首先自己要积极地对待学习这件事。一个爱学习的孩子背后也会有一个爱学习、爱工作的家长的。

2/7
和孩子一起诵读。诵读的过程,只关注自己的,不要关注孩子的,自己做好了,孩子会照着样子进行的。
3/7
制定诵读计划。强调制定计划的作用,没有计划,盲目的安排,一部经典估计半年也不会读完的,按照年、月、日来进行细化,做到每周内按照同样的内同诵读,下周再换新新内容,每天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这样的细化,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7
固定时间进行诵读,坚持每天诵读半小时。和孩子约定一个固定的时间,也可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几部经典配合着进行,也用不了多长时间的,可选择中午或者晚上,也可早上诵读2样,晚上诵读1样,都是可以的。
5/7
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可采取领读和跟读相互交叉的方式,让孩子领读,家长跟读,使孩子感觉自己像老师一样,也增加了孩子的自信;或者购买一个小型的扩音器,让孩子戴着进行诵读,用举行节目的形式进行,可选择室内或者户外都可以的。
6/7
采取激励的方式。在游玩之前先完成经典的诵读,你会发现孩子会有极大的积极性的,或是玩后进行,那你会发现有点难哦。在孩子诵读一定数量的经典之后,可给孩子选择出去游玩自己喜欢的地方或者购买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具或者书籍等。
7/7
观看相关国学经典类的节目,让孩子从内心爱上诵读经典。

② 怎么引导孩子喜欢上国学经典,有好的方法让孩子快速背诵古诗词吗

你可以学一下张秀红老师的方法呀,带着孩子一起海读,使用歌诀法、定桩法、简图法来让孩子快速背古诗,我自己也是参考张老师的方法跟孩子一起学的,孩子背的很快,多使用这种方法也能锻炼他的思维能力,一举两得。

③ 如何教小孩读国学经典

我在2010年8月,结缘了育心经典,找到了一种好的方法,这个方法非常简单,每天半小时,读经典也变得特别简单。这个方法就是137累积式教育法。
累积式教育法是着名国学专家赖国全老师首先系统提出的一种科学、简单、高效的教育方法。赖国全老师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结合儿童心理学、生理学的特点,在培养自己的女儿赖思佳学习国学经典时提出,经过不断完善,渐成系统。至今累积式教育法已经影响全球上百万的家庭,成为风靡海内外的着名儿童教育方法之一。
累积式教育法应用在国学经典的学习上又被称为“137学习法”。
“1”就是每天至少读一遍,最多7遍;一样约十分钟,不超过十分钟;
“3”就是一天可以选择读三样,最多读7样;如同时读《论语》、《易经》、《老子》;
“7”就是指连续7天重复相同的内容。如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复读《论语》、《易经》、《老子》里相同的内容。不管孩子熟记不熟记,背诵不背诵,读完7天就进入下周学习。如此,孩子两年左右就可以熟记甚至背诵《论语》,《大学》,《易经》,《中庸》,《道德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等将近十多部经典。
学习量:累积法主张一天的学习量为400字左右。不过学习量是一个参考值,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可以灵活掌握。
学习时间:采用离散教学的原则,一次学习时间约十分钟,一天二、三次,每天学习时间约为半小时。
学习内容(读哪些经典):
A、六经四书:赖国全老师提出,六经四书,是必须学的,是主粮,而且必须先学习群经之首——《易经》。
六经是指《易经》、《黄帝内经》、《诗经》、《孝经》、《道德经》、《金刚经》。此六经,以儒家为主,涵盖佛家、道家内容,与传统的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有所不同。
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与传统的四书没有区别。
除此之外,可吃些小菜。何谓小菜?如唐诗,宋词,庄子,墨子。
B、经典按功能分类:培养一个人跟建房子一样,要打地基,做结构,最后才是装修。
1、基础类:包含《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也包含《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一类经典都是教做人的,做人才是基础,学知识学做事都是后面的事。
2、结构类:这就是经。《易经》、《孝经》、《诗经》、《道德经》、《金刚经》、《黄帝内经》等。
3、装修类:先秦的诗、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史记、资治通鉴等。
C、三个线程的学习:培养孩子应该要有一个总体规划:到底怎么样把你的孩子完善地培养起来?“137学习法”中间是3,所以是有三个线程的学习。
第一个线程就是学这些“经”,《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孝经》,这是经类的。
第二个线程是学“典”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一类,难度也是介于中间。
第三个线程是学装修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成语接龙》+《诗词启蒙》+《文学启蒙》这一类的,装修类的,比较基础的。
遵守这三个线程,用两年时间就可以学得非常扎实,如果担心时间不够,可以学三年,第三年巩固,是可以学得非常好的。这样,我们孩子人生的地基结构,我们用两三年的时间就把他打下。

④ 如何开启对孩子的国学启蒙教育

链接: https://pan..com/s/1yXRL_XW3l2rNBAb40Y8FOA

提取码: ahe4

启蒙国学

⑤ 父母应该如何教小孩学国学呢

小孩子学国学,主要是父母带读,让小孩子背下来,像《三字经》,像《弟子规》,小孩子由于阅历不够,很多都不能理解,等小孩子大了,阅历够了,就能理解了。当然有些地方跟生活有关,你们就可以联系生活,用小孩子的语言,讲解给孩子听,即使似懂非懂,也没关系。像窦燕山生五子,就是一个可以讲解的地方。

⑥ 如何引导幼儿又兴趣的跟读国学经典

观点一:“那些古文艰深难懂,别说宝宝,就连我们大人有时候都不明白,宝宝能理解吗?而且很多观念都已经过时了,这对他能有多大用处呢?” 观点二:“现在,宝宝不但要学绘画、钢琴,甚至还有英语,负担那么重,哪里还有时间再去学这些东西呢?” 观点三:“我平时有时候也给宝宝将一些《百家姓》、《千字文》,可是小家伙似乎没多大兴趣,我还应该继续教吗?” 面对这些质疑,我认为这并非是国学本身的问题,而是家长本身对国学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或者是教育宝宝的方法出现了偏差。 首先,要以国学经典对宝宝进行启蒙教育,但要有选择地吸收。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成为一个乖巧、懂事、有修养的人,与其天天教导孩子“这个要这样做,那个不能那样做”,重复唠叨引起孩子反感,还不如让孩子读一读教人“出门在家、待人接物、求学做事”的礼仪规范——《弟子规》,俗话说“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教孩子一事怎么做,还不如教孩子一世怎么处。有亲子共读的家庭,因为有了共同的行为准则作语言基础,亲子沟通也不容易出现问题。 再比如《三字经》,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容易记住且有兴趣反复诵读,并能从中学到不少好品质,而且书中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道德等等,包罗万象,是历史、社会、人生的网络全书。 国学启蒙的发起者认为,儿童犹如一张白纸,处于生命中吸纳力与记忆力最强的阶段,而这一阶段的人文教育,将形成其一生为人处事的底色。值得注意的是,以国学经典对宝宝进行道德教育,要有选择地吸收。毕竟,数千年积淀形成的伦理道德体系中,也有一些不能与时俱进的内容,“有鉴别”地吸收,才能使宝宝得到更好的美德教育。 其次,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讲国学,并让他在特定的场景中理解国学。 在给宝宝讲解国学时,我们根据他的理解能力,解释的深度和广度也应不一样。比如“凡是人,皆须爱”,三岁孩子能明白“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就够了;五六岁的孩子可以跟他讲懂得爱就是替他人着想;而十岁左右的孩子应明白尊重和理解一个人也是爱他的表现,爱不需要回报。 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应为了教国学而教,重要的是能在生活中切切实实地用国学规范宝宝的言行,或者说用国学里的格言指导我们做事。因此,让宝宝跟读、听爸爸妈妈讲解、背诵国学不是终极目的,关键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场景,让宝宝感同身受,理解其中的意思。 比如,当宝宝说话不算数时,就可以讲“言必信,行必果”。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宝宝原本答应妈妈的事,比如自己收拾玩具,或者看完一集动画片后不再看第二集,结果又反悔、耍赖。这时候妈妈可以用“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语》)来教育宝宝,意思是说话要讲信用,做事要果断。还有《弟子规》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即凡是说出去的话,都要以诚信为先,欺骗蒙混或花言巧语是绝对不可以的。这些格言言简意赅,读来朗朗上口,宝宝在记诵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接纳它们、逐渐养成美德。等到宝宝六七岁时,再系统地教他们诵读《论语》、《千字文》等典籍。让孩子明白: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道德的根本,正如荀子所说:“养心莫大于诚”。 最后,没有宝宝天生就喜欢国学,兴趣是需要培养的。 有人说国学很枯燥,很难学,可是学刷牙、学如厕很枯燥,学英语、学弹琴也很枯燥,为什么宝宝也得学呢?为什么宝宝也能学会呢? 兴趣是靠培养的,没有哪个宝宝天生就喜欢认字、弹琴。现在,大多数爸爸妈妈小时候也没有读过这些国学经典,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没有父母的以身作则,家中没有学习的榜样,宝宝自然兴趣也不大。如果父母能够静下心来,每天情感丰富、抑扬顿挫地读半个小时书,每次都叫宝宝一起来读,并配上古典音乐,虽然有些调皮的宝宝开始不配合,但是时间一长(父母一定要坚持,而且不能对宝宝发脾气),宝宝一定会开始愿意跟着读了,哪怕他只跟读5分钟、10分钟,家长也要给予适当的表扬、肯定,让他有成就感。平时,可以随身携带《笠翁对韵》、《唐诗三百首》等口袋书,在路上、在车里就可以给宝宝读,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让路上的时光也能进行国学教育。 如果宝宝对于诵读不感兴趣,家长还可以改变一下策略,将国学教育融入故事和游戏中,设计一些国学手指操、国学武功操;爸爸妈妈还可以表演一些国学故事情景剧,如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宝宝一定会兴趣大增,并迫不及待地要求加入。 如此,宝宝就被你慢慢地“哄”进了文化的海洋。

⑦ 父母教育,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学好国学

首先家长要提高对国学的认识

引导孩子学习国学,首先要有家长的支持。专家们认为,对国学的热爱首先应来自家长,如果家长对国学没有热情,孩子自己是很难坚持学下来的。

国学教育在7岁前的坚持对孩子后来的学习十分重要。

在幼儿阶段,作为家长可以每天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陪孩子温习诵读过的篇目,讲解内容,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让孩子了解做人的道理。比如《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句子,家长可以找来《孟母三迁》、《断机杼教子》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懂得环境影响人和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再比如读“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时,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讲孙康、车胤刻苦读书的故事,使孩子懂得勤学苦练才能有建树。这种通过故事熏陶学国学的方法非常适合低年段的孩子。

另外,家长之间还可建立起国学经典学习的组织,帮助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坚持、共同热爱,以期给孩子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国学精神财富。家长可以经常与幼儿园、学校沟通,把孩子将要学习的国学内容先学习一遍,有了感性认识后,就可以引导和督促孩子学习。心理学认为,孩子的学习是由于信任教师和家长而产生的,如果教师和家长都能把国学知识作为基本修养,言谈举止间能够合理熟练地引用国学语句,孩子学习国学的热情就会大大提高并为之努力。

⑧ 如何督促孩子在家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不知道孩子多大了。个人经验,孩子的诵读不要太教条进度,主要是让孩子接受。 1、开始可以在孩子起床、洗漱等时间播放,当背景音乐即可,听多了自然就会了。一次听的内容不要多,可以重复播放,只到孩子朗朗上口即可。每天不要太长时间,开始总共不要超过30分钟。其实,早晚空余时间,有几次,每次5分钟,对初学的小孩子就很够用了。 2、先选择韵律性强的,如《笠翁对韵》、《弟子规 三字经 千字文 百家姓》;之后看孩子的接受程度,尝试《唐诗、诗经、宋词》等;等孩子接受能力提高就可以经、史、子、集了。 3、无论孩子多大,只要超过2岁,都建议亲自共读,边看着字边读,千万不要考认字,仅仅是让字和诵读对应起来,孩子自然就会认字了。 推荐育灵童系列的经典诵读!儿子一直在用,感觉很好,不用花时间自己筛选。配套书字大、有拼音、配乐诵读、专业播音员朗诵。如果感觉买着贵,网上可以下载PDF书和诵读音频,自己打印着看! 【内容介绍】 中国文化经典之经、史、子、集卷: 经部: 《论语》(上下2册)、《孟子(选)》、《大学 中庸 》、《诗经(选)》、《左传(选)》 史部: 《史记(选)》 子部:《老子》、《庄子(选)》、《孙子兵法》 集部:《唐诗选》、《宋词选》、《历代诗歌选》、《历代美文选》 蒙学读物:《笠翁对韵》、《弟子规 三字经 千字文 百家姓》 西方文化经典之诗歌、散文、戏剧、演讲辞、儿童文学篇

⑨ 教孩子怎样掌握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

第一,可以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保证发音的标准;
第二,在学习的黑板上对国学经典进行介绍,并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材料;
第三,在语文课上或者是音乐课上都可以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
第四,在上课之前进行朗诵,有利于提起学生的精神;第五,父母可以跟子女一起进行诵读,能够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
国学经典诵读方法大致如上,在此,要注意对老师进行良好的培训,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升学生的诵读兴趣。

⑩ 学龄前的孩子如何学习国学经典

1. 什么是“读经,读国学经典”? 读经就二个字,一个是“读”,一个是“经”。读,就是读,不是背,不是理解,更不是照着行动。你读就好了,坚持去读,一天二天,没有什么效果,没关系;一周二周,没有什么效果,也没有关系。你就是读,读熟,读透。总有一天,你突然就明白了,突然就懂了。读到一定层次就有自己的悟性和理解,这个时候参考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你的认识有提升了。我相信没有一个人,永远也不明白一点点的。要不然古人也不会那么看重读书了。 “经”就是指六经四书的简称。六经四书是着名国学家、累积式教育法创始人赖国全老师首先提出的国学经典的简称。六经是指《易经》,《黄帝内经》,《诗经》,《孝经》,《道德经》,《金刚经》。此六经,以儒家为主,涵盖佛家、道家内容。与传统的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乐经》,有所不同。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与传统的四书没有区别。赖国全老师认为六经四书,是必须学的,是主粮,而且必须先学习群经之首——易经。 2、为什么要让孩子读国学经典? 我们都知道结交朋友的重要性,聪明的父母一定会鼓励和支持孩子与一些品质端正,成绩优秀的同学交朋友。我们也经常把书比喻成良友,其实像人一样,并不是所有的书都是良友,其中有好书,也有不好的书。 经典是被历史证明了的好书,与这样的朋友相交相识,自然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好处的。 我们也知道,一个人必须上大学,去学习科学知识,比如数学公式,物理定律等等,这些公式和定律,是前人为我们留下来的科学经典,很难想象,现代人如果不学习这些科学经典,怎么能在科学上有所作为?我们现在主张让孩子学习的经典,是人文领域里的经典,是做人的公式和定律,同样,如果不学习这些经典,也是不可想象的。 3、学龄前的孩子如何读国学经典? 学习国学经典最简单、最科学的方法是运用赖国全老师的累积式教育法。 累积式教育法是着名国学专家赖国全老师首先系统提出的一种科学、简单、高效的教育方法。赖国全老师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结合儿童心理学、生理学的特点,在培养自己女儿赖思佳学习国学经典时提出的,经过不断完善,渐成系统。至今累积式教育法已经影响全球上百万的家庭,成为风靡海内外的着名儿童教育方法之一。 累积式教育法应用在读经上又被称为“137学习法”。 更多内容请搜索网络-累积式教育法。http://ke..com/view/3202483.htm 3岁以前的孩子,按照累积式教育法的要求,听就可以了,不要求指读。如果父母配合读经或全家读经,效果会更好! 4、学习国学经典的十大好处: 记忆能力:轻松背诵大量经典; 识字能力:轻松认识数千汉字; 阅读能力:建立广泛阅读兴趣; 理解能力:增加综合理解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良好的口才; 行为习惯和自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 道德修养:道德修养自然薰陶; 外貌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 正音训练:普通话流利标准。 思维能力提升:大格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