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搜寻关于西藏的,关于墨脱的小说或旅游笔记,至少十本
《藏地密码》 楼主,我就知道这本,“西藏网络全书”,不好意思
另附新浪网书评一份:
书评人:着名藏族作家阿来
文坛,更准确地说是出版界,好些年来一直在期待成熟的类型小说。
本来中国也是有成熟的类型小说的,比如志怪与武侠之类,但只是有类型却无类型的概念。所以今天呼唤类型小说的人,不但使用了西方关于类型小说的概念,真实的意思其实也是期待并操弄着这个概念:侦探、寻宝、探险、科幻、奇幻、恐怖……而且,这些年里也有模仿之作大量应市。但也只是应市而已。所以一说,就是当前的所谓类型小说,还是太多的模仿,而鲜见有自己的独创。
我自己主编过多年的幻想类文学杂志,也有野心构建中国气派的类型小说之一种,应该说除了赚钱还算不少,文体建设上却基本失败。后来离开这个位置,至少有一年多不看这样的东西了。直到前些天,我因朋友推荐看了《藏地密码》,读过之后,真有些意犹未尽,特别想知道“下回分解”。但想必那些分解还在作者脑海之中吧。总之,《藏地密码》大概算是我近年来在中国内地所看到的最好的“类型小说”。当然,这部120万字的小说,目前我只看到一半,另一半据说作者何马还没有写完。
我是一个藏人,当然也是一个作家,或者也曾经尚算是一个称职的出版人。我族同胞,因为自己文化及各方面的弱势,对于自己文化的种种言说,总有一种紧张的心情,我也不能自外于此种氛围,因此对《藏地密码》文化方面的评论可略去不说。我宁可以一个编辑的身份来说说《藏地密码》这部丰富的小说,因为从我看过的这半部《藏地密码》来看,倒能看出些类型小说成功的秘密。
这里首先要说的是,类型小说有自己的传统,类型小说首先要依附于一个文化系统。比如西方类型小说中圣杯的悬念,吸血鬼、蝙蝠侠之类的形象,绝不是小说家为了编织一个故事而一时兴起的想象,而是来自于久远的神秘传说,也就是来自于一种文化传统。小说从这些传说出发,也就获得了一种牢靠的心理基础,具备了使故事得到读者参与和认同的可能。而今天,汉语中的类型小说,往往缺少这样的文化依托。《藏地密码》的作者恰好掌握了这种小说的神秘配方。所以,《藏地密码》这部小说,也正是依托于至今仍有神秘感的西藏文化与西藏的地理,找到了在真实与虚拟间往返叙述的自由,使这个故事有了心理和文化基础,使这个故事的铺排具备了成功的可能。《藏地密码》中至少关涉了三个似是而非的知识系统:藏传佛教的历史与传说;藏獒的知识与传说;最后一个是青藏地理及探险。似是而非?是的,小说中提供的知识系统是这样的,这是小说特殊的需要。如果一切都在已经定论的知识范围内展开,那样的小说就失去让人想入非非的能力了。《藏地密码》的写作,作者何马让它呈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叙述可能,正是这种可能性,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未知的阅读快感和兴奋,也更加增强了西藏文化的神秘之感。
再者,类型小说最终还是要由一系列的人物来推演。类型小说中,人物的行为也是相当类型化的。但是,不论其处于如何高妙的想象境况里,在种种情境中的反应与感受,却是来自于现实经验。对作者而言,小说家对人物的塑造,来自于现实生活中对人的观察与把握。对读者来说,热爱或者讨厌某个人物,也是基于现实中的真切感受,在阅读参与中同样调动了个人的生活经验。《藏地密码》中人物能抓人,阅读中读者愿意与之一路同行,一起去“追寻藏传佛教千年秘史”,我想,这也是《藏地密码》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
以上两点,如果总结一下,就是说类型小说的写作,在不同的成功作品里,自有其种种的秘辛,但可能大多都会具有上述两个特征:一个是其来有自的文化依托,一个是现实经验的投射。虽然大家常说,小说好看是因为故事好看,殊不知,故事并不会因为曲折,因为大出意外就变得好看,故事本身还需要更有力的依托。一方面,是读者群能够进入的共同的文化;一方面,是具体而微的人生经验。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藏地密码》,能够吸引我们随同主人公一同前行的道理就在这里,并使我们对将要问世的《藏地密码》后续部分,有了相当的期待!
㈡ 有哪些关于深度藏文化和佛教的书值得推荐
现如今有关藏文化以及佛教的图书有很多,它们都以不同的方式来解说藏文化及佛教的相关知识。不过有几本书籍比较经典,很适合去研读它。其中一本就是《普贤上师言教》,这本书非常的通俗易懂,它里面并没有用很复杂的文字来描述佛法,而是采用了最简单以及最贴近人们心灵的方法来解释佛法。这本经典着作可以说是佛教大圆满法的必修课本之一。
这些书籍都囊括了藏传佛教的内容。如果你想知道藏文化的更多的信息,你可以去看一下《那时西藏》这本书。这本书里包含了大量的图片,你可以很直观的去看到藏族的一些文化,可以通过一张张的照片去了解藏人的生活习惯、他们的信仰以及他们的生活状态和他们所过节日等等。通过这些照片的展示,你可以对藏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㈢ 藏传佛教有哪些经典的着作
《西藏度亡经》、《格萨尔王传》等。藏传佛教的很多大成就者都有着作。
㈣ 关于西藏的电影有哪些
《冈仁波齐》、《可可西里》、《门巴将军》、《318号公路》、《红河谷》等。
1、《可可西里》
影片讲述了记者尕玉和巡山队员为了保护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生态环境,与藏羚羊盗猎分子顽强抗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2004年该片获得了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第41届台湾金马电影奖最佳影片等奖项 。
2、《门巴将军》
《门巴将军》(原名《一家人》)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和紫岚德纳影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的传记片,由马会雷执导,刘之冰、王静等主演 。该片于2013年10月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讲述了李素芝36年如一日,深入偏远藏区为活佛僧侣、藏族群众和边防官兵巡诊的感人故事。
3、《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是由张杨执导,尼玛扎堆、杨培、斯朗卓嘎等主演的剧情片,于2017年6月20日在中国上映,该片讲述了在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该村的10个普通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
4、《318号公路》
电影《318号公路》由上海风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聂运兴、陈玉亭联合编剧。讲述了这是一个现代都市女性寻找到自己内心的故事。
这是一个现代都市女性寻找到自己内心的故事,在独自走318国道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人和发生的事,使她从失败的恋情和幻想中解脱出来。
5、《红河谷》
《红河谷》,是1996年上映的一部历史剧情类电影,该片由冯小宁执导,宁静、邵兵、多布吉、应真等共同出演。
影片讲述了以20世纪初的中国西藏为背景,演绎了一段汉藏儿女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和并肩抗战的英雄传奇的故事。
㈤ 藏传佛教的经典是什么
《丹珠尔》。藏传佛教的文献极为丰富。藏文《大藏经》分《甘珠尔》和《丹珠尔》两大部分,其中《甘珠尔》包括显密经律,主要为佛教的原始经典,《丹珠尔》为论藏,系释迦牟尼弟子对佛语的阐释和论述的译文集成。
大藏经《甘珠尔》有一百七十八部(包括《律》74部,《经》70部,《续》26部,《库》8部。内容涉及佛学、哲学、逻辑、文学、艺术、星相、医学、科学、工程等领域,是总汇藏民族本土文化知识的网络全书)。
丹珠尔有三百九十多部,这是青藏高原本土宗教文献和经典的总结,相当于古象雄时期藏地的全景式网络全书,至今仍对西藏人民的生活、文化习俗、心理素质、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幸饶弥沃如来佛祖在《雍仲昌盛法界经》中开示说:“语句多如恒河沙,但千言万语终归不二法。” 意思就是无论传授多少法门,多少了义法和不了义法,从所叙内容而言只有一个含义,那就是我们的本性,除了本性别无佛,除了本性别无法,这就是不动摇的意思。
救度即是如果你学习它,了解它,就会帮你解决困惑、烦恼、自我和无明,因为它强调的是无我、无私的爱心,反对我执。“本性无我” 就是本教的最高境界。
(5)西藏文化的经典作品有哪些扩展阅读:
藏传佛教的派别差异既不像印度的小乘十八派是由于其遵行的戒律不同而分派,也有异于印度的大乘因其主张的教义不同而分派。
其派别差异是因不同师承、不同修持教授、所据不同经典和对经典的不同理解等佛教内部因素和不同地域、不同施主等教外因素而形成众多派别。这是藏传佛教的又一特点。
宁玛派(rnying—ma—ba)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一个派别。“宁玛”(rnying—ma)藏语意为“古”、“旧’,该派以传承弘扬吐蕃时期译传的旧密咒为主,故称为“旧”;其法统与吐蕃时期的佛教有直接传承关系,历史渊源早于后弘期出现的其他教派,故称为“古”。
通称“旧译密咒派”。它是最早传入西藏的密教并吸收原始苯教的一些内容,重视寻找和挖掘古代朗达玛灭佛时藏匿的经典。由于该教派僧人只戴红色僧帽,因而又称红教。
㈥ 藏族着名作家有哪些
1、何马
何马,生于中国四川省藏区。何马,生于中国四川省藏区。内向,好读书,涉猎极为广泛,尤其对军事、汽车、枪械、天文、地理、历史等有着长期关注和深入研究。
2005年,何马开始写作《藏地密码》,在此之前,他已经先后阅读了相关书籍600余册。《藏地密码》,以120万字的宏大架构,讲述了以西藏和藏文化为背景的一个全球大探险故事,其中涉及到西藏千年秘史、藏传佛教历史遗案,以及世界上众多着名文化遗迹。
2、央珍
藏族女作家。1963年生于西藏拉萨。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西藏文学》编辑、副主编、西藏作家协会理事、西藏青联常委。 现任北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藏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其短篇小说《卍字的边缘》曾获得“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1997年,长篇小说《无性别的神》获得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少数民族第五届文学创作骏马奖”,并被改编为二十集电视连续剧《拉萨往事》,该作品为藏族文学史上第一部由女性完成的长篇小说。另有散文、藏学论文等多篇发表。所创作文学作品被翻译成英文、匈牙利文等出版。
3、白玛娜珍
白玛娜珍,藏族,生于拉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曾就读于拉萨一小、北京中国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新闻学院。从事舞蹈、记者、广播电视栏目编导、主持等工作。现在西藏作家协会工作。着有诗集《在心灵的天际》、散文集《生命的颜色》、长篇小说《拉萨红尘》、《复活的度母》。
4、诺尔章
诺尔章,青年藏人作家、导演。2008年6月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于此同时并创办青年藏文化网站。藏族作家诺尔章(笔名)原名千尔日加措,青海省热贡人。现任《新青年网站》主编,电影代表作有《草原悲歌》、《离别》、纪录片《少年的苦行者》。
文学作品《没有尽头的生活》、《寡妇》、杂文聚《蒋攀巴的精神》等。2013年6月诺尔章的小说《阳光滋润的僧舍》荣获意大利母语文学节金奖。
5、文成才旦
文成才旦,男,藏族,1989年生于青海省海东地区化隆县。2004年发表处女作《母校》, 同年发表了散文诗《卓玛啦》
㈦ 藏族的优秀文学作品是哪部书
推荐:《格萨尔王传》
顿珠杰《晨曦集》
朗顿。班觉《绿松石》
《更敦群培文集》
《智游佛国漫记》
《米拉热吧传》
八大西藏戏剧作品
佛教方面的《入行论》等等数不胜数的优秀作品。藏族的文学历史资料仅次于汉族,排在中国所有书民族的最前列。只看你哪方面的文学史书感兴趣啦?
㈧ 藏族有哪些重要的作品
如12世纪前后萨迦班达智·贡格坚赞的《论西藏音乐》,寺院僧侣使用的古老曲线式乐谱“央移”,藏文字母谱“切同来”,高度发达的歌、乐、舞艺术等,都是藏族乃至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㈨ 西藏历史文化有哪些
西藏名胜古迹众多,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地(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9处,包括:
1、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1961年3月,国务院列其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其为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1月,国家旅游局又列其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大昭寺
大昭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3、甘丹寺
甘丹寺是黄教六大寺中地位最特殊的一座寺庙,它是由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亲自筹建的,可以说是格鲁教派的祖寺,清世宗曾赐名为永寿寺。寺内还保存着历代甘丹赤巴的遗体灵塔九十余座,并藏有许多明代以来的文物和工艺品。
4、萨迦寺
萨迦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萨迦县本波山下,是一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也是萨迦派的主寺。萨迦寺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是该地区最大的寺庙。明朝正统12年,宗喀巴弟子根敦主兴建。扎什伦布寺是中国着名的六大黄教寺院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7年8月,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6、昌珠寺
昌珠寺位于山南雅砻河东岸的贡布日山南麓,距乃东县约二公里,属格鲁派寺院。建于松赞干布时期,据说文成公主曾在该寺驻足修行。昌珠寺系吐蕃时期第一批兴建的佛教寺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