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古典 » 古文中有哪些经典书籍
扩展阅读
教育科学研究是什么 2025-02-08 22:05:21
小度同学是哪个品牌的 2025-02-08 21:47:02

古文中有哪些经典书籍

发布时间: 2022-05-23 04:25:36

① 中国古代有哪些经典书籍

1、《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2、《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列》、 《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

3、《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4、《周易》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5、《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ñāpāramitā-sūtra。

《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5176字或5180字)。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8208字,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其他译本则流传不广。

② 有哪些助于学习文言文的书籍

简单推荐以下几本:

一、王力的《古代汉语》

二、《古文观止》

三、杨伯峻的《论语译注》

四、杨伯峻的《孟子译注》

五、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

六、蒋锡昌的《论语新译新注》

七、《初中文言文全解》

八、《高中文言文全解》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大文学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③ 古代读书人必读的是那些书

参考《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大概能得出元明清三代的古代文人要做的功课。

用红楼梦影射的清代背景,权富人家比如贾府培养下一代的流程来简单捋一下:

一、家学内容:

学龄前由内亲内眷(姑、姨、姐)开蒙,教“字号”(即单字的大字)。【注:似乎别人家也有父母教的,但是这家只让内亲内眷教。】

六学入家学

1.念书:
六学开始:《三字经》、《小学集解》、《龙文鞭影》、《幼学琼林》。
八岁开始:四书、《孔子家语》、《孝经》。
十岁开始:《诗义折中》、《书经图说》。并开始学对对子与缀句,进而诗赋。
十二岁开始:《周易折中》、《礼记》、《春秋》、《尔雅》、《说文》。
十几岁开始:《古文观止》、《古文释义》、《文章轨范》、《古文笔法百篇》、《古唐诗合解》、《赋学正鹄》、《骈体文钞》、《六朝文絜》、《昭明文选》。
再之后:前三史、《资治通鉴》、《通鉴辑览》、《纲鉴易知录》、《史论》。

2.习字:
六学开始描红,用自家某代祖先特制的四孔格,共三十二字。
八岁开始小楷行书:先选《词林二妙》中一家学习,再临唐晋小楷。

以清代家庭教育比较正统的汉族读书人子弟为例说明,因为这个最为常见。(将家子弟另外有一套培养方案。还有些特殊出身的读书人比如满人考翻译科的,学习的内容也不一样。)

二、清代教育质量比较好的省份的童生考上秀才和举人之前的训练流程·是什么样的?
一个家长教育观比较有追求(就是说至少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储备文官,不只是考上就好)的小孩,是这样培养的:

四岁发蒙认字,用《千字文》等蒙学书籍。
认了字,开始读《孝经》、《大学》、《中庸》,建设基础三观。每天先温习旧书,能背诵串讲则过关,旧书温完,上新书。
其次《论语》《孟子》,建设深度价值观和人生观。七八岁左右要过学、庸、论、孟四书关。
先读孝、学、庸,后论、孟,这个先后顺序一般不能颠倒。
接着过五经关:《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左传》,建设高阶世界观。这些读完差不多就十五六岁了,可以去试试考秀才。个别奇葩会专攻一下礼学(把《周礼》《仪礼》都读了)或者专攻春秋学(《左传》外再合读《公羊传》《谷梁传》)所以那种某清代名儒十几岁就遍读十三经的说法,只要这个学生比较勤快,家里看得紧,不冶游浪费时间,是很正常的。但是,家里要管得足够紧,对于没有读书传统的人家,或者家长光挣嚼裹就不容易的人家,真的太难太难了。

三、日常生活:
先带背书,背通了才能上新书。讲解新书时,普通老师会给你讲经书的朱熹注解,文艺老师会给你讲经书的汉晋旧注和唐人义疏,二逼老师会夹带点私货讲讲国朝和前朝大儒的议论。
至于教科书,如果你是书院学生,不一定要自己家里买套书,政府给各州县书院都分发这套教材,可以到书院里去看的。再说了,没有书可以去抄书借书蹭书啊!
书背完了,年纪小的小屁孩念对句;大孩子要学写诗(因为无论考秀才举人进士,都要考试帖诗的!规定很严格,要专门训练,背韵部、历代名作)那些蒙学小书之类其实是教人从浅到深学写试帖诗的。为什么以前科举要考写诗而今天不考?试帖诗格式既然有定规,考官细读一下还是能批改得过来的;当代高考的考生那么多动辄几十万,改格律诗改得过来吗?

四、还有一些特殊小技能,比如:
记住本朝的讳字(皇上的名字和同韵部的字,用了同韵部的字考试时也要被斥退的),知道某些特定的格式怎么写(例如,知道提到“天神”“上帝”时要抬几格,提到“皇帝”和“朝廷”分别要抬几格)。

写一手圆筋光黑大的小楷也很重要!非常重要!特别是会试和殿试。

反面例子:龚自珍因为字写不好没能进翰林,恨得不行。

正面例子:干隆朝某年状元秦大成会试倒数第一,因为房师的嘱咐苦练写字,居然殿试逆袭抡元。

读经是输入的话,写文章就是输出。记得以前看过的资料中,正式开笔写文章(就是学做“制艺”),智商正常的同学,在十二三岁以后可以达成这个人生成就。个别十岁前能写文章写诗的小朋友,大家会颂称之为神童。

五、下面是选修课:
小学(四部分类算在经部,但其实不是经学,是经学附庸,比如《说文》《尔雅》),子学(常用的是《老子》《庄子》《韩非子》《荀子》),和史学(前四史和国朝故事)。有追求的同学还是得学,因为越是高级别的考试,越要考策论甚至当朝政事!

(前朝末代探花商衍鎏先生说了,这种时间紧迫、书写繁重、打腹稿时间有限的变态考试也有应付的办法,就是提前分门类别押题,然后各题目预先拟个底稿,再写点套话。无论如何总得有点料在胸中才能写得来腹稿吧。)

数学?是重要选修课(文科生请勿抱侥幸心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简单的平面几何总要的,不然经书中涉及计算的部份怎么办?再高阶一点的,下面请听题:

”问:扬子云不读非圣之书。圣之训通,其能成一家言者即圣也。诸子之学,亦宜涉猎。……天文之学,古重占验,《黄帝》、《巫咸》、甘、石 《星占》 何不见于 《艺文志》《灵台秘苑》、《开元占经》 犹可循览欤“

这是孙星衍在山东学政任上出的观风题。
(观风题性质类似于现代的高考模拟题,省学政大人到属下各县巡视所出,秀才在考乡试前都要做。)
这个还不够酸爽的话再来一个当时文风最盛的省份的乡试真题,不是上面的模拟题了: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凡见于经传者,其词可举欤?
众星之名有以国与人为名者,有以官与爵为名者;中星之义,有以午为中者,有以未为中者,其故可考欤
占天以二十八宿为纲维,分度以赤道为则,而唐一行考四宿分度与古不同,至宋皇祐初又与唐异,绍圣间惟有四宿与旧法合。《宋中兴天文志》 云“黄道横络天体,列宿躔度随岁差而增减”,顾有谓五十年退一度、百年退一度者,有取前二说中数谓七十五年退一度者,又有谓恒星东行、岁本无差者,其说可详欤?
句股算术,西法较古术为密,言天得诸实测,言算取以捷法,如平圆浑圆、八线三角,其详可推欤?
后有取古法 《九章》 句股测量与新法相较者,且有以西术易 《九章》 者,其要可稽欤?
伏读 《御制数理精蕴》,通中西之异同,阐天人之微奥。宜何如悉心研究,以襄敬授人时之至治欤?“

这是嘉庆九年江南乡试的第三场,经史时务策论体第三道,共六个小题,都做完才能给分。那一科的解元叫李兆洛,赏拔他的考官叫张敦仁。

物理的话考到的概率同数学,建议改用“博物学”这个概念,《诗经》、《尔雅》、三礼里面很多有关内容,所谓“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基础教育是开蒙到你考上秀才为止,执行者是家庭教师或者私塾(第一阶段)。
高等教育是你成为秀才到考上举人为止,执行者是县立书院和私立书院(第二阶段)。考秀才和举人,训练目标是写制艺、试帖诗、策论。在清代的话,一般人参加科举考试,考到举人就妥妥地够用了,个别文风不盛的边塞之地,本县能有考上秀才的考生就算胜利;会试和殿试真的只是少数人的事,不要以为全国生员都铁了心要成进士。
一部份没有经济压力的举人(称贡士)进京参加会试,这类考试性质是选拔有正式编制的国家公务员,不需要再专门接受教育了,只有临考前的补习(第三阶段)。
会试通过,成进士之后,才能冲刺高级政务官,不是进士出身,想做高官,非常困难。考会试和殿试,则专门训练策论和书法。

相关用书有哪些?
明代主要是用国家官修的《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当基本教材。有明一代,治经取士,几乎都以这套教材为根本。不过,后代学者们考证出来《大全》是抄袭元人成书,不但违反学术规范,而且有学无根底之嫌。考生也不认真读四书原文,而是记诵经注,预先成文以备场中应试。简直和现在的高考考生猛背一堆《读者》《青年文摘》风格的范文预备高考作文一样,对学养没什么好处。因此顾炎武吐槽:

《大全》出而经说亡。

《四库提要》批评是:

《大全》出而捷径开,八比盛而俗学炽。

另有选修课教材若干。《大明会典·学校》:

国家明经取士,说书者以宋儒传注为宗,行文者以典实纯正为尚。今后务将颁降《四书》、《五经》、《性理大全》、《资治通鉴纲目》、《大学衍义》、《历代名臣奏议》、《文章正宗》,及当代诰、律、典制等书,课令生员诵习讲解,俾其通晓古今,适于世用。

所以就不要批评当时考试不关心时务了!当然实际讨论政务时,是笔砚党还是真的能干事的,那就两说了。

清朝则稍微讲点学术道德,雍正朝开始海宇平定后,另外编了本朝新定教科书。比如三礼类用钦定周官义疏(2册) 、钦定仪礼义疏(2册) 、钦定礼记义疏(3册) ,这是《钦定国子监则例》里规定过的教材,不是说唐人疏比较绵密,宋人说义理可观,格调比较高,你就能随便用,不是这样的!

儒家儒家...

④ 经典文言书籍

1.《浮生六记》浮生六记的话就相当于看一个故事,趣味性强,可以使你看下去。《浮生六记》这种有点小意趣的,每篇又很短,清朝人写的,是很浅近的文言,读起来完全没有阻力,文字清新雅正,可以说是初学者完整读完第一本古文的最佳选择。

2.《战国策》《左传》这些书可以帮你积累素材增长知识,可以帮你增强文学素养。

3. 张中行《文言津逮》。介绍如何学习古文的。也介绍如何循序渐进挑选古籍和使用工具书阅读古文。

4.《古文观止》,收录了从先秦到明朝的各种文体,根据注释读一遍会学到很多。推荐北京大学阴法鲁《古文观止译注》。另外还有繁体竖排的吴楚材吴调侯的原本《古文观止》,可以对照看看。

5. 欧阳修主持编撰的《新唐书》和《新五代史》,欧阳修是古文运动改良的先驱,他力求将古文通俗化,删除了生僻晦涩的句子。历史也是有一定故事性的,不会让人看着看着睡着了。

⑤ 3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都有哪些

链接:

提取码: 7r4c

常青藤爸爸国学经典系列:

⑥ 各位古文入门看什么书好

古文入门看:《三字经》、《千字文》、《诗经》、《山海经》、《世说新语》。

1、《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

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⑦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文言文书籍

值得一看的文言文书籍:

1、《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该书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2、《念楼学短》

《念楼学短》当得起有个性,有料还有思想这个称赞。这本书的个性之处就在于短,不论是选材之广泛,还是内容之简短,亦或者翻译与评语之精彩都能让我们看到苏轼的非凡和平凡。

这本书精选了530篇经典文言文,横跨53项主题,从《孔子》到《庄子》从春秋战国到明末清初,书中涉及多部着作和许多诗词作家的作品。可以说这本书收录众多名作,其形似《古文观止》,其意则更为简炼。

3、《诗经的世界》

《诗经》是我国文学、文学、诗歌的发源地,是后世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无论在内容情思上,还是表达手法上,都是文化史上的一座高峰。

⑧ 古代所有文言文的书籍当中,最适合现代人尤其是青少年读的是哪一本

诗经注析》《论语译注》《孟子译注》《礼记》之《学记》《乐记》《大学》《中庸》译注本《史记》《汉书》中华书局绿皮儿《楚辞补注》难读的话换今人译注本《老子道德经注校释》《庄子今注今译》《文选》译注本《文心雕龙》译注本
一、《曾文正全集》
曾国藩先生是晚清时期着名的国学大师,他的传奇一生令后世敬佩,也有许多人纷纷效仿他的修身之道。
曾国藩年轻时,也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初生牛犊不怕虎,以为自己可以一举中第,却没想到连最基本的科举门槛都没有过,但曾国藩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一次不行,那就再试,再试不行,那就一直坚持!历史上的曾国藩考了数次科举,才真正走进自己理想的学府翰林院的大门。
你以为他从这里便开始平步青云了吗?其实并没有,曾国藩先生出生在贫穷家庭,在官官相护的朝廷上,自然是被敌对的。但他从来没有因此消极,反而隐忍,闷声干大事,最终靠自己强大的业务能力,成功扳回了一局。
二、《道德经》
提及《道德经》,相信许多年轻人的第一感受会觉得头痛。通篇的文言文无法直译,头疼要命,其实大家在选择时,不妨看看带有翻译的版本,在阅读国学的同时,学习更多文言文。
这本书中,出现了许多名流千古的名言警句,这些句子皆对人生有指导作用,比如老子这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透过一段话,便讲述了一种人生态度,做人就应如此坚定不移,要有不服输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有再次迎接挑战的勇气。老子提倡无为而治,是在告诫众生,凡事不要钻牛角尖,非要拼出个输赢,在穷途末路之际,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也许结果会大不一样。

⑨ 推荐一些比较好古文书籍

《南怀瑾全集》、《论语》、《大学》、《老子》、《庄子》、《周易》、《礼记》、《荀子》

⑩ 中国古代的经典书有哪些

四书五经,四大名着,二十五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