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古典 » 作曲家李焕之的哪些经典作品
扩展阅读
教育基础制度有哪些 2025-02-08 09:44:52
山本歌词乘以56多少 2025-02-08 09:25:28

作曲家李焕之的哪些经典作品

发布时间: 2022-05-22 09:03:32

‘壹’ <<春节序曲>>是非常着名的一首民乐合奏曲,它的作者是

李焕之

《春节序曲》是李焕之的管弦乐《春节组曲》的开头部分。
全曲分四个乐章:序曲――大秧歌(即《春节序曲》;《情歌》;《盘歌》;《灯会》)。
这个作品作于是1955-1956年间,它是作者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与感受的产物。
李焕之同志说:"算起来,从参加陕甘宁边区的春节活动到称创作《春节》的时间,整整有十个年头。光阴消逝了,但记忆还是新鲜的。我进入构思,好比是重新生活一次。不,要比重新生活一次还要丰富得多,形象思维的翅膀,带着我遨游了自从我参加革命以来的一系列的生活体验与艺术积累。"
《春节序曲》由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热烈欢快。
第二部分,亲切悠扬。
第三部分,情绪高昂。
这首乐曲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把我国传统节日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描绘得惟妙惟肖;又把边区民众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真情实感,表现得极为深刻!组曲带有强烈的舞蹈特色,序曲更有其独立性。这首乐曲常被音乐会选用并广泛流传于国内外,博得好评。整个作品贯串着把春节作为革命根据地人民大团结的节日主题,曲调富有舞蹈特色,好似一幅风格浓郁的传统年画。

‘贰’ 《春节序曲》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版的乐器有哪些,特别是这个是什么

《春节序曲》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版的乐器有以下几种:

木管组:短笛、长笛、双簧管、大管、单簧管

铜管组:圆号、小号、次中音长号、低音长号、大号

打击乐组:定音鼓、低音鼓、钹、中国鼓、中国小镲

弦乐组: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叁’ 李焕之有什么成就

李焕之对冼星海、聂耳、黄自等作曲家有深入研究,曾为冼星海《黄河大合唱》进行乐谱订正。发表有三百余篇音乐论文及专题音乐评论。专着有《民族民间音乐散论》《音乐创作散论》《作曲教程》等。担任过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音乐创作》主编等。作为合唱指挥,参加过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演出,并赴东欧各国访问演出。曾主持过众多重大音乐活动,影响广泛。

‘肆’ 春节序曲是谁写的

《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序曲部分,集中表现中国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它是我国着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世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
李焕之自幼爱好民间音乐,热心参加学校的音乐活动。1935年后,即开始创作歌曲,作有《牧羊哀歌》(郭沫若词)、《黄花曲》(蒋光慈词)等。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与蒲风等诗人合作抗日歌曲,作有《厦门自唱》(燕风词)、《保卫祖国》(克锋词)等。

‘伍’ 春节序曲的作者是谁

春节序曲的作者是李焕之。

作者简介:

李焕之(1919-2000)先生是我国着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原籍福建晋江,1919年

出生于香港。1936年春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师萧友梅,学习和声学。1938年8月到延安,

进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结业后又继续在高级班从冼星海学习作曲指挥。毕业后留校任教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从延安到张家口,担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新中国成立以来,一

直活跃在音乐战线上,历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团长、中央歌舞团艺术指导、中央民族乐团团

长等职。自1954年起,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音协创作委员会主任

《音乐创作》主编等职务。1985年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作品简介:

《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正式名称为《春节组曲 第一乐章.序曲——大秧歌》。经

常被抽出单独演奏。《春节组曲》作于1955年—1956年,乐曲以陕北民间秧歌的音调和节奏为素

材,旋律明快,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

场面。乐曲描写的是过春节人们扭秧歌的情景,乐曲里加入了闹秧歌的锣鼓节奏,主题由两首陕北

民间唢呐曲组成,中间部分是一首悠扬的陕北民歌。《春节序曲》的引子相当于过街部分。第一部

分是热烈的快板,描写大场的歌舞场面。中间部分是抒情的中板,描写小场的舞蹈表演。接着回到

第一部分的音乐,描写秧歌以大场收束。最后的尾声重复了引子的后半部分。

‘陆’ 节日序曲和+春节序曲+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摘要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摘要:俄罗斯作曲家肖斯塔克维奇管弦乐《节日序曲》与我国作曲家李焕之的管弦乐作品《春节序曲》同为表现节日气氛的优秀曲目,但两者在表现节日氛围上给听众的感觉迥然不同,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作曲理念和民族风格。本文在将对两首曲子做出对比赏析,以期找到其各自特色,并从中引发对中外音乐差异的思考。

‘柒’ 李焕之的着作简介

书名:音乐论文选集
作者:李焕之 1919~2000.3 着
书名:音乐论文选集
出版社:北京音乐出版社
年份:1966
页数和开本:190页 ; 19cm
主题:音乐(2) > 文集(65)
中图分类号:音乐
内容提要:
本文集汇集了李焕之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最后一年撰写的有代表性的文论95篇。其中大部分发表在不同时期的音乐刊物上,小部分生前未及发表,还有几篇是在这次编书过程中根据焕之文稿中的随笔整理而成。这些文章广泛涉猎了音乐创作、述评、历史纪念、讲话、贺词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整部文集中占篇幅最大,分量最重。为能真实地记述焕之五十余年音乐思想的动态发展过程,选录的文章没有做内容上的删节或修改,以求尊重历史的原貌。
编辑推荐:
本书汇集了李焕之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最后一年撰写的有代表性的文论95篇。这些文章广泛涉猎了音乐创作、述评、历史纪念、讲话、贺词等多方面的内容。
作者简介:
李焕之同志是我国当代着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合唱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他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李焕之同志祖籍福建省晋江县。1936年就读于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师从萧友梅。1937年抗战爆发后在厦门、香港参加抗日歌咏活动,与诗人蒲风、克锋等人合作创作抗战歌曲。1938年8月赴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第二期。结业后留校任教,从事创作、指挥和主编音乐期刊等活动。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师从冼星海学习作曲与指挥。
着作
李焕之在合唱编排配器与合唱指挥、理论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在革命战争时期,他曾多次指挥大合唱《黄河》、歌剧《白毛女》的演出。1957年在第6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上,他指挥北京青年业余合唱队的演出获得金质奖章。他的音乐理论着作有:《作曲教程》、《怎样学习作曲》、《音乐创作散论》、《民族民间音乐数论》、《论作曲的艺术》等
管弦乐《春节组曲》《第一交响乐——英雄海岛》《牧羊哀歌》(郭沫若词)、《黄花曲》(蒋光慈词)与蒲风等诗人合作抗日歌曲,作有《厦门自唱》(燕风词)、《保卫祖国》(克锋词)等。 歌曲《青年颁》、《民主建国进行曲》、《社会主义好》《生产忙》、《茶山谣》、《八月桂花遍地开》民歌合唱《苏武》与民歌合唱套曲《胡笳吟》,古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高山流水》。

‘捌’ 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背景简介

《八月桂花遍地开》从诞生到传唱开来,历经了土地革命时期、民主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多个重要历史时期,鼓舞了千千万万的群众奔赴前线,用音乐记录革命。背景如下:

1929年夏,鄂豫皖地区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在河南省商城县成立。成立大会上怎能没有歌儿唱呢,歌唱苏维埃政权必须是欢快的曲调。于是请当地文化修养好的同志写好词,领导审过后,就找来了王霁初,请他给谱个曲。王霁初是当地的名人,当地流传的民歌没有他不知道的。

接到任务后,王霁初立刻想到了民歌《八段锦》,他把写好的词套进《八段锦》的旋律,大家都觉得好。于是,他根据歌词将《八段锦》的曲调进行改编,歌名就取第一句歌词“八月桂花遍地开”,鄂豫皖地区第一支革命民歌就这样诞生了。

成立大会上,大家敲着两个人抬的大鼓,唱起了这首歌,欢快的曲调和上口的歌词,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红军战士的喜爱。

“八月桂花”开遍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音乐界人士将《八月桂花遍地开》改编为不同版本的合唱曲,还改编成二胡、琵琶等器乐曲。1964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上演,李焕之与霍希扬又改编了一版《八月桂花遍地开》合唱曲,用于《东方红》第二场“星火燎原”中。

李焕之将其中一句的旋律“dol-sol-la”改编为“dol-la-sol”,以女声合唱的方式呈现,一时间此歌红遍全国,最终变成红色经典歌曲。合唱形式的演绎,也成为此后这首歌曲最多见的演绎方式。

‘玖’ 李焕之的资料

李焕之先生是我国着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原籍福建晋江,1919年出生于香港。1936年春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师萧友梅,学习和声学。1938年8月到延安,进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结业后又继续在高级班从冼星海学习作曲指挥。毕业后留校任教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从延安到张家口,担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活跃在音乐战线上,历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团长、中央歌舞团艺术指导、中央民族乐团团长等职。自1954年起,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音协创作委员会主任,《音乐创作》主编等职务。1985年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
李焕之自幼爱好民间音乐,热心参加学校的音乐活动。1935年后,即开始创作歌曲,作有《牧羊哀歌》(郭沫若词)、《黄花曲》(蒋光慈词)等。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与蒲风等诗人合作抗日歌曲,作有《厦门自唱》(燕风词)、《保卫祖国》(克锋词)等。

40-50年代,他共创作了300余首声乐作品。其中较突出的有《青年颁》、《民主建国进行曲》、《社会主义好》等。他还为电影《暴风骤雨》、《在长征的道路上》、《鲁迅生平》等配乐,为第2、第4两届全国运动会的大型团体操配乐,写作主题歌合唱曲《新长征颂》、《红旗颂》。为演出冼星海的大合唱《黄河》,他对其总谱进行过多次整理,并为《国歌》等作品编配合唱、钢琴伴奏与管弦乐总谱等。此外,他还与别人合作了一些作品。

几十年来,李焕之根据中国民间及古代音乐的丰富素材,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创造出表现新时代精神而又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的作品,深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其代表作有《生产忙》、《茶山谣》、《八月桂花遍地开》等民歌合唱;民歌合唱《苏武》与民歌合唱套曲《胡笳吟》,以及管弦乐《春节组曲》、筝协奏曲《泪罗江幻想曲》、箜篌独奏曲《高山流水》等。他创作的管弦乐曲《春节序曲》现在已成为我国每年新年音乐会上必演曲目,是一部民族交响乐中经典之作。

李焕之在合唱指挥、理论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在革命战争时期,他曾多次指挥大合唱《黄河》、歌剧《白毛女》的演出。1957年在第6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上,他指挥北京青年业余合唱队的演出获得金质奖章。他的音乐理论着作有:《作曲教程》、《怎样学习作曲》、《音乐创作散论》、《民族民间音乐数论》、《论作曲的艺术》等。

‘拾’ 春节序曲是谁作的

是由我国着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焕之创作的。

李焕之(1919年1月12日-2000年3月19日),出生于香港,原籍福建省晋江市,中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

1938年8月到延安,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鲁迅艺术学院师从冼星海学习作曲指挥。毕业后留校任教员。抗战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新中国后,历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团团长、中央歌舞团艺术指导、中央民族乐团团长。

创作的《春节组曲》已成为我国春晚必演曲目;《社会主义好》高度颂扬了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的人民新中国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繁荣景象,唱出全国人民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决心。教育和影响了新中国几代人的思想和成长。

2000年3月19日,李焕之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10)作曲家李焕之的哪些经典作品扩展阅读:

李焕之《春节组曲》

全曲分四个乐章:

李焕之指挥音工团合唱。

第一乐章“序曲”,是热烈欢快的大秧歌舞的概括描写,有闹秧歌的锣鼓声和歌声、秧歌队员的舞姿和灵巧的穿花场面,以及一唱百和的镜头。

第二乐章“情歌”,像一首抒情诗,是春节中的一个插曲。乐曲开始由英国管奏出引子而带出陕北情歌的主题,象在月光如水的延河边,青年男女漫步谈心。

第三乐章“盘歌”,回旋曲式的圆舞曲。作者把第一主题当作人民在节日中团结与友爱的主题,另外还有两个副题,这三部分的音调都是从不同的陕北领唱秧歌调中演变出来的。

它们时而象朋友的谈心,时而又像老人同青年的幽默逗趣。这里,作者根据当年延安的周末舞会的实际情况,有意用民间风格的音乐与现代交谊舞曲相结合的写法,将这首具有民族风格的圆舞曲写得颇有新意。

第四乐章“灯会”,三部曲式。主部是陕北民间队列音乐唢呐曲《大摆队》的音调,健美壮阔,句法连贯,首尾一气呵成。反映了陕北唢呐艺人连续呼吸的高度技巧。

现在虽然是管弦乐化了,但仍保留这个连绵不断的特色。全部组曲的构思都带有舞蹈形象的特色,它和传统节日的风俗情调保持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是新的节日景象的描绘。这里选用的是民族管弦乐的改编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