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京剧四大青衣
京剧四大霉旦”是伶界内外两行的玩笑戏谑之词,出现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四位是徐碧云、朱琴心、黄桂秋、黄玉麟(四位都是男旦)。所谓霉旦多指他们“倒霉”,运气不佳。按说他们几位能力都不错,却始终未及顶峰。再一层是说他们舞台生涯磕磕绊绊,总不能顺风满帆长久大红。其实“霉旦”一词也无太多贬义,反倒语涉惋惜!
2. 李胜素、张火丁,谁才是真正的京剧“青衣第一人
众所周知,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因此京剧素有国剧之称。京剧角色有四种类型,分别是生、旦、净和丑,其中旦是女性正面角色,在现代有两名优秀的青衣深受广大京剧爱好者的喜爱,她们分别是张火丁和李胜素。张火丁和李胜素两人分别是程派和梅派的传承人,她们各有特点,因此不能用来做比较选青衣第一人的名号。
最后,张火丁老师和李胜素老师都是我国优秀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她们的艺术造诣极高,但两人的派系不同,艺术手段特点也不同,所以对于青衣第一这样的评选没有可比性。
3. 青衣是什么角色我国有哪些着名的青衣
青衣旦是中国戏曲中旦行的一种,北方剧种多称青衣,南方剧种多称正旦。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妇 女,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4. 京剧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1、李胜素(1966年2月16日),国家一级演员,工青衣、花衫。现任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该团领衔主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5. 京剧人物有那些
京剧人物:诸葛亮、周瑜、宋江、秦香莲、红娘、佘太君、窦尔敦、张飞、曹操。
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当中人的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5)京剧的青衣经典人物有哪些扩展阅读
京剧脸谱
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色画方法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
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6. 收集京剧典型代表人物,写出他们在京剧行当中分别扮演哪种角色
青衣,以唱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念韵白,行动比较稳重。
典型的正旦有《白蛇传》最后的一折《祭塔》里的白娘子,《祭江》里的孙尚香,《孟姜女哭长城》的孟姜女,《雪梅教子》中的秦雪梅,《春秋配》的姜秋莲,《贺后骂殿》的贺后等。
7. 活跃于当代京剧的青年青衣有哪些各是什么流派
李胜素 史依弘 董圆圆(梅派)
张火丁 刘桂娟 李佩红(程派)
管波 耿巧云(荀派)
王艳 (尚派和梅派)
王蓉蓉 薛亚平 储兰兰 姜亦珊(张派)
8. 青衣的代表人物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 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尚小云(1900—1976),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花旦、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着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荀慧生(1900—1968),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 《钗头凤》、《荀灌娘》等剧着名。
9. 京剧中各种角色及名人有哪些
1、生
戏曲行当名。生的名目最初见于宋代南戏,泛指剧中男主角,相当于北杂剧的“正末”行当。历代戏曲界均沿用此名目,将剧中“净”、“丑”行以为的男性角色统归于生行,生行便成为戏曲表演行当中的主要类型之一。
名人:程长庚(1811年11月22日-1880年01月24日),名椿,字玉珊,安徽省潜山市人。清代徽剧、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程长庚幼年在徽班坐科,道光二年(1822),随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关》《战长沙》的演出崭露头角,后为三庆班老生首席演员。同治、光绪年间,任三庆班主,同仁尊称其大老板。历任“精忠庙”庙首,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
在京剧第一代人物中,与四喜班的张二奎、春台班的余三胜并称为“老生三杰”、“老生三鼎甲”,程为“三鼎甲”之首。程长庚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京剧之父”等。
2、旦
戏曲行当名。旦之名始于宋杂剧,即宋杂剧中的“装旦”。在元代杂剧中,旦行又分为“正旦”、“小旦”、“搽旦”等。其中“正旦”同“正末”是两个并重的主要行当,正旦扮演剧中的女主人公。明清以后,旦行泛指扮演舞台上的女性角色的行当。
名人: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
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3、净
净亦名“花脸”。戏曲行当名。净之名源于宋金北杂剧中的“副净”。原来扮演亦插科打诨、滑稽调笑为主的喜剧角色,后世渐专工扮演性格粗犷、性情豪放、形象高达的男性角色。
在舞台上,以宽宏厚实的声腔,大幅度的身段动作,刻画粗犷、豪迈的人物形象。讲究工架大,勾大花脸的脸谱。
名人:早期正净的代表人物是何桂山,扮相雄伟,脸谱简洁大方,嗓音浑厚峭拔。他是京昆两门的净角演员,他的弟子有裘桂仙、金秀山等。
金少山是着名京剧演员金秀山之子。幼年随父学艺,在继承父亲铜锤唱腔基础上,吸引了架子花脸的唱、做,突破了两者严格的分工界限。在吐字、行腔、气口等技巧的运用方面也较一般铜锤花脸细微,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4、丑
戏曲行当名。从宋元杂剧到现代,各戏曲剧种都有这一行当。因为在鼻梁上先抹一小白粉方块,然后勾画脸谱,所以俗称“小花脸”以区别于“大花脸”。又同净行中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故又俗称“三花脸”、在舞台上,专门扮演行动滑稽、语言幽默。
相貌丑而不怪,很风趣的男性角色。有时也扮演性格奸诈。内心险恶、吝啬卑鄙的任务。要求语言清脆,吐字清晰,重做功、念白。根据人物的性格、年龄、身份,丑行又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类。
(9)京剧的青衣经典人物有哪些扩展阅读
舞台上某个人物一出场,通过这个角色所属行为的特点,包括化妆、服装、表演和声音上的特点,观众立刻就对这个人物的“共性”有所认识和理解,然后再通过演员的具体表演和台词,逐步加深对人物性格的认识和理解,这就是戏曲塑造人物的特殊表现手法。
戏曲划分行当以后,对于演员,可以按照行当的要求,集中学习、掌握演唱和表演的特点。对于观众,熟悉行当的特点以后,就可以更便捷地了解角色的性格特征,同时也能更好的欣赏演员的舞台艺术。
10. 京剧的各种角色介绍
在中国京剧中有生、旦、净、末、丑五个总的行当,每个行当中又有更细密的分支。
1、 "生"分为:"老生"--指成熟的中年男子,以正派人物或帝王将相出现;"小生"--表现的是青年男子。
2、"旦"分为:"青衣"--指中年妇女,一般指贵族家庭的夫人、小姐;"武旦"--指能打斗的女性;"花旦"--指青年小姑娘,社会底层的女性,如"丫鬟"。
3、 "净"指各类花脸,一般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
4、"末"也属老生类,但在年龄上应更老,思维糊涂,生活在底层的老人。由于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以小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同净角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
5、 "丑"指小花脸,大多也是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间义士等多表现机敏、滑稽。
(10)京剧的青衣经典人物有哪些扩展阅读:
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生。
1、梅兰芳(1894——1961),其表演以庄重深邃,简洁凝练而艺压群芳;不以奇特取巧,而在平淡中见神采;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成为京剧旦角的楷模,被誉为一代宗师。
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九一八”事变后,他以无比激愤的心情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两出戏,激励人民大众奋起反对侵略。抗日战争时期,他在上海蓄须明志,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梅派传人有言慧珠、李维康、杜近芳、梅葆玖等。梅兰芳第九子梅葆玖,是梅派目前的领军人物。
2、尚小云(1900—1976),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着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文革十年动乱,受到迫害冲击,一夜之间变成了“资产阶级反动艺术权威”而被关押批斗。1976年春,因心脏病再次发作,在西安逝世,享年76岁。尚小云较着名的亲传弟子有张蝶芬、张君秋(后自创张派)、尚长麟(其次子)、尚慧敏(长孙女)等。
3、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擅长演悲剧,代表作有《荒山泪》、《英台抗婚》、《窦娥冤》、《锁麟囊》等。1958年因心脏病突发,仅几分钟便离世,年仅54岁。
程砚秋鞠躬尽瘁殉艺术,将自己一生全部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其卓越成就,是京剧艺术近百年来所达到的高峰之一,他不仅对京剧旦角同时也对整个京剧、戏曲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重大的影响。学习程派并较有成就的演员有陈丽芳、新艳秋、王吟秋、李世济、李蔷华、张火丁、迟小秋..等。
4、荀慧生(1900—1968),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等剧着名。
1966年夏天,荀慧生被扣上了“反动艺术权威”的帽子,接着又被勒令去劳动改造,有一次终于累倒在了大路旁。此后,他原有的旧病更加严重了。由于家人都受牵连失去了自由,夜晚,他一个人蜷缩在小黑屋里。1968年冬,荀慧生孤苦零丁病故于北京,享年68岁。荀派传人学荀者极众,主要传人有毛世来、吴素秋、童芷苓、孙毓敏、刘长瑜、宋长荣等。
在京剧艺术表演中,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旬慧生四位京剧表演艺术家以风格独特的演技(梅派扮相的“样”,唱腔尾音自然下垂;程派的别具一格“唱”,尾音上提;荀派俏丽扮相的“浪”,唱腔尾音腔化和尚派表演的“棒”,唱腔尾音干掷)在京剧舞台上尽领风骚数十年,为京剧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