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伊斯兰教的教义和经典是什么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世界人口最多的一个国家,同时在中国少数名族也是最多的,他是由55个少数名族和一个汉族组成中国的人口,而这些少数名族一般都会有自己的信仰,就伊斯兰教而言,他们的回族同胞就是对其教门的信仰是非常重视的,那伊斯兰教的教义和经典是什么?其实伊斯兰教应该是在众多的少数民族中最为独特的一个,因为他们的教义是不允许他们吃猪肉和猪肉有关的一切食品,这是他们对真主安拉的承诺,只要是回族的同胞他们就会遵守,与此同时在斋月的时候还要进行一个月的封斋,其中经典的也就是这里。
同时他们在出门的时候也不会对猪肉的食品进行乱吃的,他们会遵守其伊斯兰教的规定,认真的做好一个回族人的约定,同时他们在斋月的时候也会封斋的活动,这是对于回族来说是最热闹的一个活动,同时也是最为开心的一个月。
B. 伊斯兰教所反映的经典是什么
变化丰富的外观:世界建筑中外观最富变化,设计手法最奇巧的当是伊斯兰建筑。欧洲古典式建筑虽端庄方正但缺少变化的妙趣;哥特式建筑虽峻峭雄健,但雅味不足。印度建筑只是表现了宗教的气息。然而,伊斯兰建筑则奇想纵横,庄重而富变化,雄健而不失雅致。说其横贯东西、纵贯古今在世界建筑中而独放异彩并不为过。
伊斯兰建筑风格, 绿色穹顶浑厚饱满, 高耸云天。像我国北京牛街清真寺就有代表性.全寺主体建筑有礼拜殿、唤礼楼、望月楼和碑亭等。主体建筑礼拜殿座西朝东, 殿宇宽敞, 殿内圣龛遍雕阿拉伯文和各种花卉图案; 唤礼楼是一座歇山顶重檐方亭建筑; 望月楼平面呈六角形, 重檐攒尖顶,构件装饰带有浓厚的伊斯兰教风格
望采纳
C. 伊斯兰教的教规是什么
1、信安拉。尊信安拉为唯一的主,坚决反对多神和偶像崇拜。
2、信天使。按伊斯兰教讲,天使是供安拉驱使的差役。
3、信使者。伊斯兰教认为,使者是安拉的钦差,是安拉差遣到人间来治世安民的伟大先知,中国穆斯林称之为圣人。
4、信经典。《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主要经典,伊斯兰教认为《古兰经》是安拉的语言,是降自安拉的真经,是最完善的一部天经。
5、信后世。伊斯兰教的信条中也有生前和死后的两世之说,认为穆斯林有两世吉庆,即今世和后世都是吉庆的 。
伊斯兰教徒的宗教信仰基本为伊斯兰教教义中的五个基本信条。这五个信条是:
第一,信阿拉。相信阿拉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恩养者和唯一的主宰,是全能全知、大仁大慈、无形象、无所在又无所不在、不生育也不被生、无始无终、永生自存、独一无二的。
第二,信天使,相信天使是阿拉用光创造的一种妙体,人眼无法看见。天使只受阿拉的驱使,只接受阿拉的命令。它们各司其职,但并无神性,只可承信它们的存在,不能膜拜。天使数目很多,最着名的为四大天使,其中尤以吉卜利勒地位最高。
第三,信经典。相信《古兰经》是阿拉的语言,是通过穆罕默德降示的最后一部经典。
第四,信先知。相信自人祖阿丹以来,阿拉曾派遣过许多传布阿拉之道的使者和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个先知,也是最伟大的先知。
第五,信后世。相信人都要经历今生和后世,终有一天,世界一切生命都会停止,进行总清算,即世界末日的来临。届时所有的人都将复活,接受阿拉的裁判,行善者进天堂,作恶者下火狱。
除了这五条主要信条外,各个教派又有自己的特殊信条,最主要的是五功。
五功是穆斯林的五项宗教功课,是每个教徒都应遵守的最基本的宗教义务,亦称五大天命。
五功具体为以下五者:
一为念功,就是要念诵清真言,这是穆斯林对自己信仰的表白。阿拉伯语称为舍哈德(意为作证),其内容是用阿拉伯语念诵:“我作证:除阿拉外,再没有神,穆罕默德是阿拉的使者。”只要接受这一证言,并当众背诵,就可以成为正式的穆斯林。
二为礼功,即作礼拜。一般认为这是接近真主的门路和阶梯。穆斯林教徒要履行每日五次的时礼,每周一次的聚礼,宗教节日的会礼。每日五次的时礼,第一次称晨礼,在拂晓举行;第二次称晌礼,在中午1时至3时举行;第三次称晡礼,在下午4时至日落前举行;第四次称昏礼,在日落后或太阳的白光消逝前举行;第五次称宵礼,在入夜至拂晓前进行。聚礼又称主麻日礼拜,是集体的公共祈祷,一般在星期五举行。会礼则在每年的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举行。礼拜的前提条件是身体清洁,礼拜前必须按规定作大净或小净。
D. 伊斯兰教的经典名言
太多了,列举一二:
--哪怕远在中国,为了求取学问,亦当赴之!
--求学:始自摇篮,止于坟墓!
--当你们用右手施舍的时候,不要让左手知道!
--当你们在河边作小净(洗涤净身)的时候,不要浪费河里的水!
--计划是生活的一半!
--真主不会改变一个民族(人)的命运,除非他们自己谋求变革!
--宗教信仰决无强迫,因为正邪确已(泾渭)分明了!
......
E. 伊斯兰教的经典着作
《正教真诠》明朝,王岱与 着,我感觉在中文阐述伊斯兰道理方面,没有出其右者。
《从穆罕默德看伊斯兰教》陈克礼 着
F. 三大宗教的根本经典是什么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经典:《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
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又译《可兰经》、《天经》)和六大《圣训》
佛教经典:南传佛教《三藏经典》、汉传佛教《大藏经》、藏传佛教《甘珠尔》和《丹珠尔》
中国的三大宗教:儒教、道教、佛教。
儒教经典:论语、孟子
道教经典: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列子(冲虚真经)
佛教经典:南传佛教《三藏经典》、汉传佛教《大藏经》、藏传佛教《甘珠尔》和《丹珠尔》
(6)伊斯兰教的经典是什么扩展阅读:
按照基督教经典的说法,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30岁左右(公元一世纪30年代左右)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传教。
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622年,伊斯兰教世界的国家遍布亚、非两个大洲,总体算来也有大约五十个。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公元前6世纪以前,距今约2500-2600多年。据经文记载,印度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代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部落王子,以净饭王为父、摩诃摩耶为母。
世界三大宗教中,以基督教人数最多,伊斯兰教次之,佛教最后,虽然人数各有不同,但是各个宗教的信徒都是平等的。虽说是三大宗教,但三大宗教提倡和平共处,可以相互交流文化。慈悲,博爱,和平,是这三大宗教的真谛。同时这也是所有宗教的共同目标。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到新中国成立前,逐步形成了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儒教等六大宗教为主体,兼有少数其他宗教和多种民间信仰的基本格局。中国各宗教团体自主地办理教务,并根据需要开办宗教院校,印刷发行宗教经典,出版宗教刊物,兴办社会公益服务事业。
G. 世界三大宗教的经典名着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其中,基督教的经典名着为《圣经》,伊斯兰教的经典名着为《古兰经》,佛教的经典名着为《佛经》。
在三大宗教中,基督教包括三大流派,即天主教、基督新教和东正教,其中新教与天主教信徒较多,东正教教徒相对较少;伊斯兰教包括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派别,其中逊尼派占多数;佛教则有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三大派系。
三大宗教中,以基督教人数最多,伊斯兰教次之,佛教最后,虽然人数各有不同,但是各个宗教的信徒都是平等的。虽说是三大宗教,但三大宗教提倡和平共处,可以相互交流文化。“慈悲”、“博爱”、“和平”是这三大宗教的真谛,同时这也是所有宗教的共同目标。
H. 伊斯兰教信什么
伊斯兰教信仰真主。
伊斯兰教称颂真主是至高无上的,是全知全能的,是主宰一切的,是创造万物的,是大仁大慈的等等。可以说,伊斯兰教对一神信仰的程度,比犹太教和基督教还要坚决、彻底,是对一神信仰的发展。
伊斯兰教非常强调信教者必须遵守宗教律法,这一点与犹太教极为相似。这两个宗教对信众们的伦理道德、社会生活、婚丧嫁娶、起居饮食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坚持严格的一神信仰,是伊斯兰教最基本的信条,这也是在犹太教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伊斯兰教由来
根据伊斯兰教的传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也是亚伯拉罕(阿拉伯人称为易卜拉欣)的后代。
伊斯兰教诞生之前,犹太教和基督教就已在阿拉伯地区广泛流传了。阿拉伯半岛当时居住着不少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穆罕默德自幼年起就常常听说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一些情况,熟悉亚伯拉罕、摩西、耶稣的故事。
他长大后,因经商曾几次去到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接触了许多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进一步了解到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宗教知识。这一切,对他创立伊斯兰教有着极大的影响。
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穆斯林认为它是真主安拉的语言。《古兰经》从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教义中吸收了不少内容,尤其是犹太教的《旧约》对它的影响更大。
I. 宗教信仰怎么填
宗教信仰根据个人事实进行填写,信奉什么教派就填什么教派,若无宗教信仰填无即可。
例如三大教:
1、基督教: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之一。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宗教。在21世纪初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约10亿信徒(2006年),为拥有信徒最多的宗教之一,以亚洲、非洲的信徒的发展最快。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特点:博爱、人人平等。
2、伊斯兰教:世界性宗教之一。在亚洲、非洲,欧洲,特别以西亚、北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信仰者总数超过12亿人(2008年)。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伊斯兰教的特点是和平、仁爱、自强不息。
3、佛教:世界第三大宗教,起源于象雄文化。在21世纪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佛教就是让人们断除“恶”的行为、行持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的行为。
(9)伊斯兰教的经典是什么扩展阅读
宗教有着各种各样的定义,多数定义试图在很多极端的解释和无意义表述中找到平衡。有人认为应用形式和理论去定义它,也有人更强调经验、感性、直觉和伦理的因素。
东西方也因历史背景的不同而存在理解差异,宗教是一个翻译辞汇,冯友兰指出:“有其自己的意义,不能在中文中看见一个有教字的东西就认为是宗教”。取“以供奉神灵的宗庙为教导方式”意,关键是“作为祭祀场所的“宗”,而非作为中国式人文主义印痕之祭祀目的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