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么往突尼斯打电话
如果你在中国打出去国外,那么你的家庭电话要先开通国际长途服务,这样的话你就可以直接拨打对方的电话号码(国家号+区号+电话号码)美国的国家号是 001,英国的号码是0044,当然这些你可以从网上搜索到。如果按照以上方法打的话,我想应该可以打得到,不过就要交比较贵的电话费,如果你想便宜一点的话,也可以,第一,你可以到外面的国际长途电话服务中心里打,一分钟大概要2.50元,或者有一种更加实惠的方法,就是买一张电话卡打,这样的话会便宜一点。如果你从外地打回中国,方法类似,本人推荐你买一个叫华联的电话卡,这个卡是从美国打回中国的,非常便宜。据我知道,每个电话卡都有打去不同的地方的,所以使用之前最好咨询以下。
② 突尼斯是如何被攻陷的
北非落入盟军之手后,轴心国在非洲只剩下最后一块地盘——与欧洲遥遥相望的突尼斯。鉴于突尼斯在政治上和战略上的重要性,轴心国决定不惜任何代价扼守突尼斯,并制定了西地中海战略的新规划,那就是要占领整个法国,在科西嘉岛登陆,并在突尼斯建立一个桥头堡。盟军登陆的当天中午,纳粹德国强迫维希法国政府接受了它的建议。从西西里和撒丁岛提供空中支援,用来阻止在北非登陆的盟军,并予以有力回击。由此,法国在突尼斯的机场全部对德国飞机开放。
11月9日,德军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向突尼斯空投第5伞兵团及其他分队,抢在盟军之前占领了突尼斯城的欧韦奈机场。第二天,占领突尼斯比塞大的西迪艾哈迈德机场。11月11日晨,德军又执行“阿提拉”计划,占领了法国的未沦陷区。同日,2个意大利师分别由撒丁岛和本土出发,在科西嘉岛登陆。11月27日,德军为夺取法国军舰,进攻法国南部的港口土伦。在土伦法国舰队司令让•德拉博德海军上将的命令下,土伦法国海军将其舰队的70余艘军舰以及60余艘运输舰、油船等凿沉。土伦法军被解除武装。
盟军占领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获得重要的后方基地之后,迅速向突尼斯挺进。11月15日,北非登陆部队英国第1集团军在安德森中将的指挥下,追击德军进入突尼斯境内,占领突尼斯市西北部海岸城市泰拜尔盖。17日,在比塞大以西50公里处,盟军与德军首次在突尼斯展开激战。德军1.5万人的快速增援部队和大量飞机,挫败了英美联军迅速夺取突尼斯和比塞大的企图。至年底,盟军被迫撤至迈杰兹巴卜一线。至翌年春,由于暴雨不断,道路泥泞不堪,给行军造成了很大困难。盟军暂停在突尼斯的攻势。与此同时,蒙哥马利指挥的第8集团军也因等待补给而推迟了向突尼斯的挺进。轴心国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乘机向非洲增派兵力,并规定突尼斯轴心国军队司令库尔特•冯•阿尼姆上将的首要任务是,保证隆美尔军队的前进道路畅通,不受牵制,进而两军协同作战,共同守住突尼斯这个战略重地。
1943年初,根据卡萨布兰卡会议同盟国作出的攻占突尼斯领土、结束非洲战役的决定,任命艾森豪威尔将军为盟军地中海最高统帅部司令,英国亚历山大将军任副总司令,负责地面作战指挥;英国空军中将阿瑟•特德任地中海战区盟军空军总司令;英国海军上将坎宁安任地中海盟军海军总司令。四位将军会集在此,各施策略,展露拳脚,使突尼斯之战更具精彩性。
参加突尼斯战役的盟军兵力是第18集团军群,亚历山大将军兼任司令,下辖英国第1、第8集团军和美国第2军,共18个师(12个英国师、4个美国师、2个法国师)另两个旅。由盟国地中海舰队(近百艘军舰)及3241架作战飞机支援作战。战役计划是英国第8集团军在滨海方向上沿马雷斯—加贝斯公路实施主要突击,并积极配合美军第2军歼灭意大利第1集团军的基本兵力;尔后全部盟军迅速向突尼斯市发动进攻。同时美第2军向米克纳西和加贝斯湾方向实施辅助突击,转向意第1集团军后方并切断其退路,再予以歼灭。
1943年2月,隆美尔军队在英国第8集团军的穷追猛打下,退守至突尼斯的马雷斯防线。第8集团军则开抵马雷斯以南数英里的梅德宁占领阵地。德军趁英军尚未立稳脚跟,抓住有利时机于2月14日在卡塞林隘口打败美国第二军的部队。然后,在3月6至7日又乘机袭击了梅德宁的英国第8集团军,结果反被早有准备的英军打败,损失52辆坦克,被迫撤回防线。1943年3月中旬,盟军重新调整部署恢复在突尼斯的攻势。根据亚历山大司令的仅作有限进攻、以转移英第8集团军当面德、意军的命令,3月17日,美军第二军(新任军长巴顿将军,后为布莱德雷将军)在航空火力和炮火准备之后转入进攻,经过几天的奋战。20日,顺利突入米克纳西地区,成功地牵制了德军第10装甲师。同日夜,英国第8集团军开始进攻突尼斯南面的门户——马雷斯防线,以便歼灭意大利第1集团军,同英国第1集团军会合。
3月20日晚,英军右翼第30军在靠近海岸的狭窄沼泽地区首先发起强攻,但并没有取得很大突破,仅在对方防线打开一个很浅的缺口。次日夜得到增援后,英军重新发动进攻,桥头堡稍有扩大。由于反坦克炮受沼泽地及地雷阻滞,未能跟进,英军前沿步兵阵地在没有充分支援的情况下被德军的反击所摧毁。战斗开始2天后,英军正面进攻失败,撤回出发阵地。鉴于初战失利,蒙哥马利对原计划做了相应调整,将作战重点移到内陆侧翼。为此,英军第10军司令部及第1装甲师于23日夜穿越沙漠去增援受阻于普卢姆山峡的新西兰军。同时,印度第4师从梅德宁向内陆侧面挺进,加强对德、意军侧翼的威胁,并开辟另一条冲击线。新计划代号为“增压2号”。增援部队到达后,英军左翼即于26日下午4时在空中轰炸机的掩护下发起闪电攻击。德、意军试图调动其预备部队阻挡英军左翼的猛烈进攻,但为时已晚。在被合围的威胁下,守军被迫向北撤往瓦迪阿卡里特。3月28日上午9时,英军完全占领马雷斯防线,通往突尼斯的道路遂被打通。
4月7日,英国第8集团军开始进攻退守瓦迪阿卡里特防区的意大利第1集团军,并于同日与美国第2军先头部队会师,将德、意军重重包围。轴心国军队选择了放弃阵地继续北撤。4月13日,意大利第1集团军撤至轴心国在突尼斯的最后一道防线昂菲达维尔—蓬德法斯一线。至此,德、意非洲集团军群在突尼斯东北部只保留一个南北长130公里、东西宽60公里的桥头阵地。次日,英军第8集团军开抵昂菲达维尔防线。4月20日,盟军在突尼斯展开非洲战役最后阶段的进攻,从南面和西面向突尼斯和比塞大方向同时实施突击,占领了重要据点。5月6日,英国第1集团军在强大的航空兵火力支援下,在突尼斯西线对德国第5装甲集团军发动决定性进攻,突破德军防线,将其残部分割为两部。7日,盟军占领突尼斯市和比塞大,此后,继续向海边进军。轴心国部队撤入邦角半岛,因受到同盟国海军的海上封锁,德、意军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境界,无力防御。5月12日,盟军彻底歼灭轴心国残余部队,德、意军总司令冯•阿尼姆被俘。13日晨,意大利第1集团军投降,长达3年的北非作战全部结束。
③ 到突尼斯漫游,如何接打电话什么资费标准
到访地突尼斯能使用G网漫游,建议携带双模手机或G网手机前往,免费客服热线。拨回中国大陆“+86被叫号码”15.99元/分,或“**133*86被叫号码#”5.99元/分;拨漫游当地电话“直拨被叫号码”4.19元/分;接听电话5.99元/分;发短信至中国大陆“直接输入对方号码”2.29元/条,接收短信免费。(以上资费适用于天翼UIM卡,仅供参考)了解更多服务优惠点击下方的“官方网址”客服218为你解答。
④ 突尼斯战役的最后阶段,同盟国是如何使轴心国部队向盟军缴械投降的
在突尼斯战役的最后阶段,盟军统帅部预料敌人将会通过海路或空运从邦角撤走,于是,同盟国海、空军在德意军交通线上的作战活动顺势发展成为对海岸的封锁,旨在将轴心国军队全歼在非洲大陆上。为此,护航运输船队暂时停止开往马耳他岛,也不在近海区内活动,全部兵力集中封锁突尼斯的敌军。在这里盟军进行了首次逼近的严密封锁,参加封锁行动的驱逐舰、鱼雷艇和小型舰艇在邦角附近分两线成半圆形展开。炮舰则向集中在邦角半岛的轴心国军队开火,并有效地控制向舰艇射击的敌炮兵。盟军轰炸机和战斗机对舰艇实施支援和掩护,歼灭机场和空中的敌机,阻止轴心国残余部队乘运输机撤走。这一封锁行动,粉碎了轴心国军队妄想从突尼斯撤走的一切可能性。除数百人乘夜暗搭乘小型舰艇逃到西西里岛之外,5月13日,近30万人的轴心国部队向盟军缴械投降,至此,非洲战争胜利结束。
⑤ 突尼斯战役的历程如何
“火炬”计划
在阿莱曼战役中,英军突击部队未能一鼓作气全歼德意部队,使大部分轴心国残余部队撤走,同德意数10万兵力共同退守突尼斯防线,负隅顽抗。
1942年8月14日,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发布作战指令,正式任命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为盟国远征军总司令,美国的马克·克拉克少将任副总司令,史密斯任参谋长。由此攻克上述3个目标,将一分为二:一部分兵力必须先于德军,抢占突尼斯的港口城市;另一部分兵力则应从卡萨布兰卡向法属摩洛哥边界挺进,以便在西班牙倒向轴心国的情况下,保卫通过直布罗陀海峡的重要交通线。
在决定进攻时间方面,考虑到从初秋开始天气将不断恶化,而且还要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3个地点同时登陆,因此,盟军认为一切都要近早地做好准备不失时机地发动进攻,即便海、陆、空部队达不到所期望的实力也没有关系。9月22日,丘吉尔主持的、有艾森豪威尔参加的三军参谋长会议作出最后决定:“火炬”行动发起日期定在11月8日。
基于最坏的打算,计划除了规定派遣大批部队在卡萨布兰卡和奥兰登陆以外,还规定从美国派遣一支战略轰炸机部队,袭击集结在西班牙基地的轴心国空军部队。此外,东部特混舰队的英国指挥官建议立即空降占领波尼、突尼斯和比塞大的机场,认为这是防止德军空运部队抢先抵达突尼斯的唯一办法。但是,这个建议被计划制订人员拒绝了。他们倾向于夺取奥兰的大型机场,想以此作为抵抗轴心国军队通过西班牙进入北非的基地。结果,“火炬”行动开始后,德军空降部队抢先进入突尼斯,限制了盟军在非洲的进一步行动,同时也为迅速进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执行“火炬”计划,盟军动用了13个师,以及300艘战斗舰艇和370艘运输舰,编成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特混舰队。东部特混舰队,由英国皇家海军载运英军2.3万人、美军1万人,从英国出发前往阿尔及尔;中部特混舰队,在英国海军的支援下,从英国运送3.9万名美军部队攻占奥兰;西部特混舰队,将直接从美国本土运送3.5万人,攻占卡萨布兰卡。
夺取上述港口后,后续运输船队将源源不断地运送增援部队和补给品,直到战役完全结束为止。根据统一指挥原则,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负责指挥“火炬”作战的所有兵力。英国坎宁安海军上将任盟军海军总司令。战役的航空兵保障分别由英国东部空军司令部和西部空军司令部负责。共计1700架飞机。
首批登陆部队为6个加强师,约11万人。根据战役计划,上述兵力于11月8日凌晨在阿尔及尔、奥兰、卡萨布兰卡地区同时登陆。然后,从阿尔及尔上陆的英国第1集团军即直驱突尼斯,一定要抢在轴心国派兵增援之前,夺取整个法属北非。
北非登陆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盟军陆、海军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驻守北非的法军将采取何种行动。至1942年11月,法国维希政府驻北非军队拥有500架飞机和14个师20万人。别小看了这些部队兵力和装备,在训练有素的前提下足够给同盟以致命的打击。另外,在法国土伦和北非各港口还有法国舰队的大量兵力。只要法军坚定立场在政治上保证独立,并且决心抵抗到底,他们就完全可能阻止盟军登陆。
于是,美国积极采取政治攻势,争取让法军归附同盟国。罗斯福政府不顾公众压力,拒绝与维希政府断绝外交关系。美驻法国大使莱希海军上将的主要使命,是使法国反对德国控制法属北非的态度强硬起来。在预定登陆开始之前2周,盟军副总司令克拉克少将乘潜艇前往北非,在阿尔及尔附近同美国领事馆总领事墨菲和亲同盟国的法国指挥官进行了秘密会晤。克拉克要求他们在战斗开始时尽力挫败任何抗登陆计划确保登陆计划的顺利实施。这些法国人的友好行动为盟军的登陆,特别是在阿尔及尔的登陆创造了一定条件,看来这次秘密会晤是成功的。登陆前夕,盟军还把法国着名的高级军官吉罗将军接到直布罗陀,准备利用他的威望号召北非法军与盟军合作。然而,预先争取那些操纵海岸炮的法国海军人员的工作却没有成功。
抢滩登陆
根据作战计划,10月22日、26日,东部、中部特混舰队分别自英国起航。11月5日晚,两支舰队同时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先向东航进,进入地中海。意大利海军司令部发现了同盟国的这一大规模运输行动,并判断盟军的目标必定是阿尔及利亚。但德国人否定了意大利人的判断。在这个判断上,两国人产生了分歧,也预示着同盟军大规模运输行动的成功,他们估计,同盟国的登陆运输队将开往法国南部。随后,又认为它们会驶向克里特岛、的黎波里,或者可能前去增援马耳他。因此,在不敢断定的情况下,希特勒只下令加强地中海的军事力量,并通知西线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做好执行占领法国南部的“阿提拉”计划的准备工作。于是,轴心国的潜艇、水面舰艇和飞机都集中在西西里海峡,而对同盟国的运输舰队视而不见,没有采取任何进攻行动。东进的盟军舰队于7日晚驶至预定登陆地域北部时,趁夜突然转向南航行,直扑登陆地点,从而达成战役的突然性。
东部特混舰队3.3万人在英国皇家海军少将哈罗德·巴勒爵士的指挥下,于8日凌晨1时开始在阿尔及尔及其东、西两面,将英、美部队送上岸。担任登陆部队指挥官的是美国查尔斯·赖德少将。在西面,英军顺利占领滩头;在东面,载运美军的船只被意外的浪潮冲离海岸数公里,在黑暗中造成了一些混乱。但天亮后,也很快控制了局势。由于美国人事先做了安排,盟军登陆时只遇到象征性抵抗。他们上陆后迅速向内陆目标推进。许多法国部队,包括两个重要机场的守卫部队,都不加抵抗缴械投降。
与此同时,2艘英国驱逐舰“布罗克”号和“马尔科姆”号悬挂美国国旗载着1个营的美国步兵,试图夺取阿尔及尔港口,却遭到法军的猛烈抵抗。最初,在黑暗和陌生的水域中,驱逐舰没能顺利找到通往港口的狭窄入口,后来,这2艘驱逐舰刚一驶近入口,就遭到猛烈的炮轰。“马尔科姆”号受重创后撤出战斗;而“布罗克”号也经过4次的奋力拼搏,才冲过交叉火网,靠上码头。将运载的部队送上岸。在火炮的轰击下,“布罗克”号受创后设法撤离,同时登陆部队则遭到火力压制,陷入法军的包围之中暂时进入了僵持状态。下午,罗伯特·墨菲终于说服恰好在阿尔及尔探望患病儿子的达尔朗海军上将,让他授权法国驻北非的司令官进行停战谈判。11月8日18时40分,法军下达了一道口头停战命令。20时,美军正式接管了阿尔及尔。两天后,达尔朗在贝当元帅的秘密认可下,向北非的所有法军下达了停火命令。
中部特混舰队3.9万人由英国皇家海军准将托马斯·特鲁布里奇指挥,于8日凌晨1时30分,在奥兰以东的阿尔泽湾和西面的安达鲁斯实施登陆。登陆部队为美军,指挥官是美国劳埃德·弗雷登德尔少将。英国陆军没有参加在奥兰的登陆作战。原因是英国曾在1940年7月对奥兰附近的米尔斯克比尔的法国舰队实施过攻击,曾极大地激怒过法国人。为保证这次登陆成功,盟军司令部调派了当时美军中训练最有素的部队——第1步兵师全部和第1装甲师的一半兵力。
登陆兵出其不意地登上海滩,并顺利向预定目标前进,完好无损地缴获了法国的4艘小型舰艇和13架装满燃料和鱼雷的水上飞机。阿尔泽港的守军只进行了一些零星无效的抵抗。
在奥兰以西登陆的部队也未遇到抵抗,顺利上岸为主攻赢得了时间。这些装甲部队抢在主攻开始之前,占领了一个重要的机场和一个至关重要的公路交叉点。
然而,不容乐观的是美军在向奥兰城和港口实施正面突击的过程中,遭到法军的猛烈抵抗。为攻占奥兰港,2艘英国快艇“华尔纳”号和“哈兰特”号载着400名美军突击队员,在海滩实施首次突击后的2小时突入奥兰港,遭到港口守备部队的抗击,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正在这危难之际,“华尔纳”号一马当先,强行通过一条封锁港口入口的铁索链,再度遭到2艘法国驱逐舰和1艘鱼雷艇的抵近射击。“华尔纳”号中弹爆炸沉没,艇上70%的艇员和搭载的部队也随艇沉没。尾随其后的“哈兰特”号在企图绕过码头时,受到30米外的1艘法国驱逐舰的炮击。快艇动力系统失灵,爆炸起火,艇上一半人伤亡。最后,乘员弃艇,全部幸存者被俘。
在此次突击中,美军损失惨重。
上午9时前后,美军按计划从各滩头堡开始向奥兰城进军。但是,来自阿尔泽和安达鲁斯的2支实施向心攻击的美军步兵,在逼近奥兰时遇到抵抗,前进受阻。战斗持续到10日晨。
英国第八军的步兵跑过一辆被毁的德军坦克,那是狼狈逃窜的隆美尔部队弃于利比亚沙漠上的。此时,法军已获悉双方在阿尔及尔进行停战谈判,抵抗意志受到严重动摇。美军装甲部队乘隙兵分3路对奥兰城发动最后攻势,步兵从东、西两面进攻,2支轻装甲纵队从南面直驱城区内。到中午,法军宣布投降。在东部和中部舰队取得成功后,西部特混舰队也开始了它的航程。
美国海军少将肯特·休伊特指挥的西部特混舰队全部由美国海、陆军组成。该舰队自10月23日起,分批自美国本土汉普顿起航。为欺骗轴心国,北路突击舰群和南路突击舰群向南航行,次日,中路突击舰群也离开锚地,向东北航行,假装驶往英国,航渡中各舰群依次会合,频繁改变航向,以减小目标迷惑对方取得一定的成果。
至11月7日,南路突击舰群调头南下,直取萨菲港,准备从这里输送6500名部队和90辆中、轻型坦克上陆,以便从南面逼近卡萨布兰卡;中路突击舰群前往费达拉港,准备在此处输送1.95万名部队和77辆轻型坦克上陆,向北面突击卡萨布兰卡;北路突击舰群驶向麦赫迪耶,输送9000名部队和65辆轻型坦克上陆,以夺取利奥特港附近的飞机场。
为了同时支援3个地方的登陆,航空母舰支援群分为3组:1艘护航航空母舰前往萨菲;2艘护航航空母舰前往麦赫迪耶,1艘航空母舰和1艘护航航空母舰驶往彼此相距24公里的费达拉和卡萨布兰卡。
西部特混舰队于8日拂晓前抵达摩洛哥海岸。由于在夜间行驶,且航程较远,所以登陆时间推迟了3小时。美军登陆部队在美国乔治·巴顿少将的指挥下分3处登陆,主要登陆点是卡萨布兰卡附近的费达拉,由中路突击舰群担任主要突击任务。另在其两侧各有一个辅助登陆点:北面的麦赫迪耶和南面的萨菲。
根据计划,中路突击舰群的15艘运输舰必须于11月7日午夜成4路纵队锚泊在登陆海滩以北6至8海里的海面上。靠近海岸的4艘运输舰各运送1个营登陆队。4个营登陆队共计6000人,准备在黎明前实施最初登陆突击。由于天黑,海军人员缺乏经验,再加上登陆兵携带装备过多,以致整个登陆行动动作迟缓,偏离目标,出现混乱。至8日晨5时,美军第一艇波开始向海滩迅速前进,接着,每隔5至10分钟,第二、第三艇波随即跟上。登陆艇开足马力,马达声引起海岸法军炮兵连的注意,他们打开探照灯进行搜索。美军再次发生混乱,部分登陆艇触礁或搁浅,一些士兵落入海中。到黎明时分,计3500人登陆上岸。在负责费达拉登陆的乔纳森·安德森少将的指挥下,第一梯队向前推进,并夺取了费拉达城。但滩头阵地翼侧的岸炮连依然掌握在法国人手里,并在早晨6时后不久,突然向登陆部队和驱逐舰开火,法国战斗机也向航空母舰上的美军飞机发动攻击。美军虽面临险境,却从容不迫,立即采取反击行动,给法军以有力回击。战斗于中午前结束,美舰无一遭受重创,而法舰除1艘外,全部受到严重破坏。
与此同时,在卡萨布兰卡西南海路150海里处,南路突击舰群在萨菲取得很大进展。突击形势很乐观。他们克服了浪高潮大、缺乏经验的困难,按原定计划实施了登陆突击。当天下午,美军已夺取了登陆突击的全部目标,只损失1艘登陆艇。之后,部队便全速向卡萨布兰卡推进。北路突击舰群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利奥特港飞机场,从护航航空母舰上起飞的1个战斗机大队将从该机场起飞作战,以便为从直布罗陀起飞实施下一步作战的轰炸机提供掩护。
同在费达拉一样,部队上岸也出现延误和混乱,到达预定登陆海滩的部队既少而且零散,错过了尽早夺取卡斯巴和附近岸炮连的最佳时机。不久,登陆部队便遭到法军的强烈反击。到次日日终,登陆的部队损失尽半。11月10日,形势好转,登陆部队于凌晨突破法军防线,进抵机场附近。不久,陆军航空兵便开始利用利奥特港机场。当天下午,当地法军最高指挥官要求停火。
11月9日起,各路登陆部队开始向卡萨布兰卡进军,次日日终,对该城形成了包围之势。美军计划于11日晨从陆上、海上和空中实施全面进攻。在发动攻击之前,摩洛哥总督诺盖闻讯达尔朗已下令停火,便宣布投降,美军没有使用一兵一卒。遂占领卡萨布兰卡。
盟军至11月中旬占领整个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之后,随即向突尼斯推进。到12月1日,在北非登陆的盟军共有25.3万余人。登陆6天之内,盟军在海上、陆地和空中总共损失2225人,其中死1083人、伤1068人、失踪74人。而与盟军相比,法国的损失更加惨重,法国人死亡490人;被击沉的法军驱逐舰9艘、潜艇10艘、其他船只14艘。
攻占突尼斯
1943年2月,盟军在突尼斯设立战场。尽管意大利人一直担心盟军在法属北非登陆,但德军最高统帅部对局势判断却屡屡失误,认为盟军不会在的黎波里或西西里岛登陆,更不可能进攻法属北非,盟军大批船队不过是要增援并补给马耳他岛。结果,盟军的行动完全出乎德国人的预料,德国人“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这一点。直到最后一天,我们还认为他们肯定会穿过……后来,他们突然回头驶向北非海岸”终于看清了盟军的意图,但为时已晚,北非危在旦夕。
北非落入盟军之手后,轴心国在非洲只剩下最后一块地盘——与欧洲遥遥相望的突尼斯。鉴于突尼斯在政治上和战略上的重要性,轴心国决定不惜任何代价扼守突尼斯,并制定了西地中海战略的新规划,那就是要占领整个法国,在科西嘉岛登陆,并在突尼斯建立一个桥头堡。盟军登陆的当天中午,纳粹德国强迫维希法国政府接受了它的建议。从西西里和撒丁岛提供空中支援,用来阻止在北非登陆的盟军,并予以有力回击。由此,法国在突尼斯的机场全部对德国飞机开放。
11月9日,德军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向突尼斯空投第5伞兵团及其他分队,抢在盟军之前占领了突尼斯城的欧韦奈机场。第二天,占领突尼斯比塞大的西迪艾哈迈德机场。11月11日晨,德军又执行“阿提拉”计划,占领了法国的未沦陷区。同日,2个意大利师分别由撒丁岛和本土出发,在科西嘉岛登陆。11月27日,德军为夺取法国军舰,进攻法国南部的港口土伦。在土伦法国舰队司令让·德拉博德海军上将的命令下,土伦法国海军将其舰队的70余艘军舰以及60余艘运输舰、油船等凿沉。土伦法军被解除武装。
盟军占领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获得重要的后方基地之后,迅速向突尼斯挺进。11月15日,北非登陆部队英国第1集团军在安德森中将的指挥下,追击德军进入突尼斯境内,占领突尼斯市西北部海岸城市泰拜尔盖。17日,在比塞大以西50公里处,盟军与德军首次在突尼斯展开激战。德军1.5万人的快速增援部队和大量飞机,挫败了英美联军迅速夺取突尼斯和比塞大的企图。至年底,盟军被迫撤至迈杰兹巴卜一线。至翌年春,由于暴雨不断,道路泥泞不堪,给行军造成了很大困难。盟军暂停在突尼斯的攻势。与此同时,蒙哥马利指挥的第8集团军也因等待补给而推迟了向突尼斯的挺进。轴心国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乘机向非洲增派兵力,并规定突尼斯轴心国军队司令库尔特·冯·阿尼姆上将的首要任务是,保证隆美尔军队的前进道路畅通,不受牵制,进而两军协同作战,共同守住突尼斯这个战略重地。
到1943年2月初,轴心国集结在突尼斯的兵力总数约10万人,其中德军7.4万人,编成德意非洲集团军群,下辖德军第5装甲集团军和意大利第1集团军,共17个师另2个旅。轴心国军队的防区是以160公里长的一连串防卫哨所连接起来的一个总桥头堡。它由包括突尼斯和比塞大在内的两个环形阵地构成,从比塞大以西约32公里的海岸延伸到东海岸的昂菲达维林。分为北、中、南3个防区,各由1个师防守。防守该桥头堡的德意兵力最后增至25万人以上。轴心国和同盟国分别加大了对突尼斯的重视。
1943年初,根据卡萨布兰卡会议同盟国作出的攻占突尼斯领土、结束非洲战役的决定,任命艾森豪威尔将军为盟军地中海最高统帅部司令,英国亚历山大将军任副总司令,负责地面作战指挥;英国空军中将阿瑟·特德任地中海战区盟军空军总司令;英国海军上将坎宁安任地中海盟军海军总司令。4位将军会集在此,各施策略,展露拳脚,使突尼斯之战更具精彩性。
参加突尼斯战役的盟军兵力是第18集团军群,亚历山大将军兼任司令,下辖英国第1、第8集团军和美国第2军,共18个师另2个旅。由盟国地中海舰队及3241架作战飞机支援作战。战役计划是,英国第8集团军在滨海方向上沿马雷斯—加贝斯公路实施主要突击,并积极配合美军第2军歼灭意大利第1集团军的基本兵力;尔后全部盟军迅速向突尼斯市发动进攻。同时美第2军向米克纳西和加贝斯湾方向实施辅助突击,转向意第1集团军后方并切断其退路,再予以歼灭。
1943年2月,隆美尔军队在英国第8集团军的穷追猛打下,退守至突尼斯的马雷斯防线。第8集团军则开抵马雷斯以南数英里的梅德宁占领阵地。德军趁英军尚未立稳脚跟,抓住有利时机于2月14日在卡塞林隘口打败美国第二军的部队。然后,在3月6至7日又乘机袭击了梅德宁的英国第8集团军,结果反被早有准备的英军打败,损失52辆坦克,被迫撤回防线。
1943年3月中旬,盟军重新调整部署恢复在突尼斯的攻势。根据亚历山大司令的仅作有限进攻、以转移英第8集团军当面德、意军的命令,3月17日,美军第二军在航空火力和炮火准备之后转入进攻,经过几天的奋战。20日,顺利突入米克纳西地区,成功地牵制了德军第10装甲师。同日夜,英国第8集团军开始进攻突尼斯南面的门户——马雷斯防线,以便歼灭意大利第1集团军,同英国第1集团军会合。
马雷斯防线是驻突尼斯的法国军队于30年代末修建的防御工事。它东翼临海,西翼坐落在迈特马泰山,与沙漠地遥遥相望,全长32公里,由几十个孤立的小地堡和一些坚固筑垒阵地构成。防御工事的坚固给英军进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防守马雷斯防线的意大利第1集团军拥有6个师,约8万人。德军第15装甲师为预备队,拥有坦克150辆、火炮680门。
英国第8集团军进攻部队由3个军组成,辖6个师另8个装甲旅,有坦克610辆、火炮1410门及22个空军中队支援作战。并实施了强有力的作战计划,第30军以3个步兵师对防线东翼采取正面进攻策略,在近海地区突破防线。此后,第10装甲军通过缺口实施突击。与此同时,新西兰军从西翼迂回迈特马泰山发动袭击,对守军后方造成威胁并牵制其后备力量。
3月20日晚,英军右翼第30军在靠近海岸的狭窄沼泽地区首先发起强攻,但并没有取得很大突破,仅在对方防线打开一个很浅的缺口。次日夜得到增援后,英军重新发动进攻,桥头堡稍有扩大。由于反坦克炮受沼泽地及地雷阻滞,未能跟进,英军前沿步兵阵地在没有充分支援的情况下被德军的反击所摧毁。战斗开始2天后,英军正面进攻失败,撤回出发阵地。鉴于初战失利,蒙哥马利对原计划做了相应调整,将作战重点移到内陆侧翼。为此,英军第10军司令部及第1装甲师于23日夜穿越沙漠去增援受阻于普卢姆山峡的新西兰军。同时,印度第4师从梅德宁向内陆侧面挺进,加强对德、意军侧翼的威胁,并开辟另一条冲击线。新计划代号为“增压2号”。增援部队到达后,英军左翼即于26日下午4时在空中轰炸机的掩护下发起闪电攻击。德、意军试图调动其预备部队阻挡英军左翼的猛烈进攻,但为时已晚。在被合围的威胁下,守军被迫向北撤往瓦迪阿卡里特。3月28日上午9时,英军完全占领马雷斯防线,通往突尼斯的道路遂被打通。
4月7日,英国第8集团军开始进攻退守瓦迪阿卡里特防区的意大利第1集团军,并于同日与美国第2军先头部队会师,将德、意军重重包围。轴心国军队选择了放弃阵地继续北撤。4月13日,意大利第1集团军撤至轴心国在突尼斯的最后一道防线昂菲达维尔—蓬德法斯一线。至此,德、意非洲集团军群在突尼斯东北部只保留一个南北长130公里、东西宽60公里的桥头阵地。次日,英军第8集团军开抵昂菲达维尔防线。4月20日,盟军在突尼斯展开非洲战役最后阶段的进攻,从南面和西面向突尼斯和比塞大方向同时实施突击,占领了重要据点。5月6日,英国第1集团军在强大的航空兵火力支援下,在突尼斯西线对德国第5装甲集团军发动决定性进攻,突破德军防线,将其残部分割为两部。7日,盟军占领突尼斯市和比塞大,此后,继续向海边进军。轴心国部队撤入邦角半岛,因受到同盟国海军的海上封锁,德、意军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境界,无力防御。5月12日,盟军彻底歼灭轴心国残余部队,德、意军总司令冯·阿尼姆被俘。13日晨,意大利第1集团军投降,长达3年的北非作战全部结束。轴心国被俘的人数约27.5万人,被同盟国的飞机、水面舰艇和潜艇击沉的轴心国的舰艇达43.3万吨。盟军伤亡7万余人。
经过3年的浴血奋战,轴心国在非洲战场总计损失95万人,损失舰艇240万吨、飞机8000架、火炮6200门、坦克2500辆、车辆7万辆。同盟国伤亡约26万人,其中英军22万人、法军2万人、美军1.9万人。战争是残酷的,有战争的地方,必有人牺牲,这是不可避免的。同盟国占领北非,从根本上改变了地中海的形势,为尔后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
⑥ 使命召唤手游惊喜爆破模式
摘要 在使命召唤手游中有很多模式,爆破模式就是其中之一,可能很多玩家对这个模式还不是很了解,下面我就带来使命召唤手游爆破模式的详细介绍,感兴趣的玩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⑦ 德军是如何一步步攻向突尼斯的
11月9日,德军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向突尼斯空投第5伞兵团及其他分队,抢在盟军之前占领了突尼斯城的欧韦奈机场。第二天,占领突尼斯比塞大的西迪艾哈迈德机场。11月11日晨,德军又执行“阿提拉”计划,占领了法国的未沦陷区。同日,2个意大利师分别由撒丁岛和本土出发,在科西嘉岛登陆。11月27日,德军为夺取法国军舰,进攻法国南部的港口土伦。在土伦法国舰队司令让·德拉博德海军上将的命令下,土伦法国海军将其舰队的70余艘军舰以及60余艘运输舰、油船等凿沉。土伦法军被解除武装。
⑧ 战争之人 美军 第四关 灾降突尼斯 中途的出现的坦克 求高手
你不会使用机枪打的吧,那肯定不管用了,你的车跑得比较快,坦克一般都干不掉的,你要把精力放在小兵上面,他扔的反坦克炸弹会炸到你,至于坦克,用火箭炮打,鼠标右键是切换机枪和火箭炮的,上去先用火箭炮给坦克来一下,然后换机枪虐小兵(优先打掉离你最近的小兵),火箭炮会自动上弹,你估计火箭炮上好弹后,就再切换过来,再给坦克来一炮,最好打坦克侧面或者炮塔,那里的防护最低,最好打,你打车头,基本无效。大概2到3炮坦克就没了!在打坦克之前最好别让小兵把轮胎给你打爆,要不打坦克就麻烦了。轮胎爆了会有人说。对了,在提醒你一下,最后是让按炸弹炸障碍的,有个人你没法控制,他是按炸弹的,安好的炸弹就在他身边放着,你只有安上后他才会继续制作,你拿着炸弹直接打开物品栏拖出来扔地上就行了,扔进一点,扔成功了还会有人说话,还有2楼旁边的楼上有小兵,你打不住,他是吸引你火力浪费你子弹的,要干掉他,上车用火箭炮干死他(打不住的,要用火箭炮爆炸后的冲击波震死他!我都通关了,呵呵,加我Q757779561。后面不会的就请教我吧!
⑨ 突尼斯桥头堡战役的盟军在中南突尼斯的战斗序列
1943年1月下旬
法军第19军—指挥官路易-M.Koeltz将军
突尼斯方面军—指挥官乔治.巴雷将军
马克.德.康斯坦丁师—指挥官约瑟夫.维尔佛特将军
美军第II军团—指挥官洛伊德.弗雷登多尔少将
第1装甲师—指挥官奥兰多.沃德少将
第1步兵师—指挥官泰瑞.阿兰少将
第34步兵师—指挥官拉塞尔.哈特雷少将
Fruhlingswind行动—西吉.布.吉特(Sidi bou Zid)村的战役
阿尼姆的攻击战于1943年2月14日凌晨时分展开,分兵两路对西吉.布.吉特村形成合围。第10装甲师从费德(Faid)山口开出,向西北方挺进,在Djebel Lessouda附近迂回后在西吉.布.吉特处停下来,第21装甲师则从南部穿过迈齐拉(Maizila)山口向北挺进。美军在Djebel Lessouda附近的防守部队是CCA,包括第34装甲师第168装甲团2营,他们由一个坦克连和一个坦克歼击排支援,归巴顿的女婿约翰.沃特斯中校指挥。西吉.布.吉特村南部的山麓由相近兵力把守,托马斯.德雷克上校率领的第168步兵团3营担任守卫,他们负责阻挡一切来自西吉.布.吉特南部的攻击。这样的防守阵型是为了能够尽可能长的拖住从费德山口涌来的德军兵力,以便路易.海陶沃中校指挥的两个坦克连和十几辆坦克歼击车能够从西吉.布.吉特发起反击。
第10装甲师于清晨4点左右开始行动,掀起了一阵沙漠风暴。他们的先头部队击溃了一小股美军掩护兵力以及第1装甲团的一个小型分遣队—G连。在沙暴的掩护下,一个战斗组向山口西部开去,打算击溃那里的美军防守炮位。到当天黄昏的时候,双方都清楚德军将有一场大规模的攻势在即,但沙暴使美军无法从山顶预估这场攻击的具体规模。转天早上7点30分,德国空军开始了对西吉.布.吉特地区的大面积空袭,毁坏了城镇中心。到8点30分的时候,沙暴总算移开,沃特斯上校得以看清楚前进中的德军兵力,他估计大约有60辆坦克,20多辆装甲车和若干其他战车。同时,海陶沃的装甲部队也从西吉.布.吉特出发,包括第1装甲团2个连的M4中型坦克(H和I连),还有第701坦克歼击营的十几辆坦克歼击车。随着海陶沃的部队逐渐靠近德军部队,他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部队在人数上明显处于劣势,便电报CCA指挥部的麦克昆林上校说,他所能做的最大努力也只能是尽可能的拖住德军。这时海陶沃指挥的很多坦克已经被Djebel Lessouda处德军的88mm炮击中,同时还遭到虎式坦克的88mm长距离火炮袭击,损失惨重。他打算率部突围回西吉.布.吉特,但最终还是和德军部队接头交火,到10点30分的时候,他人数上占下风的部队已经被逐渐分割成碎片。沃特斯和第168步兵团2营完全被孤立在Djebel Lessouda上半部分,对战斗所能起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
阿尔戈尔的第1装甲团2营在1943年2月15日西吉.布.吉特村的战斗中伤亡惨重,图中左面的坦克是M4A1,右面的是M4中型坦克,均隶属于F连。
随着Djebel Lessouda附近的战局逐渐发展,第21装甲师也从南部开始向西吉.布.吉特发起进攻,但由于沙暴在该地区持续时间长且极为猛烈,进军速度非常缓慢。由第104装甲掷弹团组成的Schutte战斗组,在一个坦克分遣队的支援下,于中午时分到达美军第168步兵团3营守卫的Djebel Ksaira西侧,Stenkhoff战斗组则于下午2点左右从西南方向移动到西吉.布.吉特附近。
截止到当天中午,德军的坦克已经从四面八方靠近麦克昆林在西吉.布.吉特的指挥部,城镇中心也暴露在坦克射程之中。经过勇猛顽强但于事无补的战斗,海陶沃此时已经损失了超过一半的坦克,仍未能阻止第10装甲师前进的步伐。海陶沃的座架在被击中起火前击毁了4辆德军坦克,他和其他成员徒步走回斯贝特拉,海陶沃当天率领的44辆坦克中,只有7辆幸免于难。麦克昆林一开始疏散了CCA大部分的军队,除了自己的贴身人员,并于午后不久撤退到镇西部另一个临时指挥站。在Djebel Ksaira德雷克的部队仍旧报有逃生的一线希望,但这个请求被弗雷登多尔在14点10分拒绝了。缺少和指挥中心进一步的联系,德雷克调了一部分兵力到山口另一侧更易防守的加雷特-海迪德(Garet Hadid)。随着西吉.布.吉特附近的局势几进崩溃,麦克昆林的执行官,彼得.海恩斯上校给斯贝特拉附近的第1装甲师总部发去了求救电报,请求沃德上将允许沃特斯和德雷克从他们已无任何希望的位置上撤退。沃德解释说Fredendall拒绝了这个请求,并且美军已经在策划反击战。弗雷登多尔强硬的指挥风格和他遥控指挥的方式断送了两个孤立无援部队的前程。
第10和第21装甲师的先头部队于傍晚前在西吉.布.吉特西部取得联系,并巩固了他们在镇中央的位置。到目前为止,Fruhlingswind行动基本按原计划执行,德军的伤亡非常轻微。西吉.布.吉特附近的美军损失或丢弃了44辆坦克,59辆战车,26门火炮以及22辆卡车。阿尼姆的副官海因茨.齐格勒是这次行动的指挥官,他决定大部队驻扎在西吉.布.吉特附近,以便应付预料之中美军的反击。齐格勒的过分谨慎激怒了隆美尔,后者打电话给阿尼姆,要求他给齐格勒施加压力让他夜间向斯贝特拉进军好扩大战果。阿尼姆赞同齐格勒的做法,希望能够像原定计划那样,保留一部分兵力来实施下阶段对皮雄及其北部的行动。
沃德认为麦克昆林夸大了西吉.布.吉特附近的德军,因为盟军情报部门仍然宣称德军只有一个装甲师参战,因此他推断德军在西吉.布.吉特地区的兵力大约为:40辆坦克分布在Djebel Lessouda,20辆靠近Djebel Ksaira。预定第2天的反攻由罗伯特.斯戴克上校率领,作战部队包括先头部队:阿尔戈尔的中型坦克营,支援部队:隶属第701坦克歼击营的M3 75mm坦克歼击连,还有两批自行火炮和第6装甲团3营作为后备。显而易见,这样一支临时拼凑并缺乏作战经验的部队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战绩,在西吉.布.吉特的德军至少包括了一个装甲师,据估计已经展开防守阵型,随时应对盟军的反攻。事实上,只有一个坦克营和一个机械化步兵团被派去迎战大量久经沙场、经验老道的德军,其悲剧性的结果可想而知。
斯戴克的反击于1943年2月15日中午12:40分展开,开场的阵型是死板的教科书式的,阿尔戈尔的坦克营以V字形阵型出战。一架德军侦察机发现了美军的动向,立即预警齐格勒美军的位置和前进方向。德军本来在前一夜就有充足的时间备战,他们的反坦克炮和88mm高射炮已经做好准备,隐藏在橄榄丛里来控制通向西吉.布.吉特东北方的交通干道。德军允许美军的第一批坦克通过自己隐藏布置的反坦克过滤网之后开始射击,随着反坦克炮的开火,美军的坦克连急忙开始防御,但当时的地势实在是太开阔了,几乎没有任何掩护。在美军确定两侧都有德军坦克之后,其中一个坦克连试图对付北部的第21装甲师,另一支坦克部队则迎战南部的第10装甲师。阿尔戈尔的坦克营与支援步兵之间的联系被切断,到傍晚时分,战局已经再清楚不过:他们将无法到达目的地Djebel Ksaira去解救身陷囹圄的第168步兵团3营。17:40分,队尾的4辆坦克勉强从战场上撤下来,但剩下的40辆坦克渐渐的被四周合围的德军坦克和反坦克炮逐一打成碎片。
1943年2月15日当夜,美军指挥部对已经发生的一切出现了极度的震惊和迷惑。沃德报告说:‘西吉.布.吉特东部有大量燃烧的坦克,还不清楚它们属于哪方,也许我们击溃了德军,也许我们被德军击败。’但可以肯定的是,解救凯塞林关口两侧被困部队的行动失败了。两架P-39战斗机奉命飞往Djebels地区,向被围困的美军部队散发传单,通知他们准备逃离现场。在两天的战斗里,CCA在未能给德军带来明显损失的情况下,自己却损失了两个坦克营和两个步兵营。
尽管取得了巨大的胜利,齐格勒却未能抓住机会乘胜追击,他向斯贝特拉地区派出了巡逻队来确定美军是否在准备另一次反击。在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隆美尔大怒他坐失良机,但凯塞林元帅当时正在东普鲁士希特勒的大本营里,无法介入北非的战事。阿尼姆更关心燃油的消耗,希望为将来在丰杜克地区的行动保留充足的原料,并且,他的部队已经完成了他们预订的计划:击溃CCA。
凯塞林直到2月16日才收到阿尼姆胜利的消息,他通过最高统帅部向阿尼姆传达了夺取斯贝特拉的指示。齐格勒继续谨小慎微的前进,加强了他早期的巡逻任务,这给了盟军更多的时间进行防御。安德森最终意识到他情报部门提供的消息全是错误的,命令Koeltz把法军转移到多塞尔斯(Dorsals)以西,包括归法军指挥的美军第34步兵师。弗雷登多尔命令英军守卫多塞尔斯以西斯比巴(Sbiba)处的重要通道,英军第26装甲旅和两个步兵营分别驻扎在斯比巴南北方向。沃德奉命将罗宾内特剩余的CCB撤到斯贝特拉,经历了数个月的分散之后,终于将该师的部队集合在一起。2月16日夜,美军撤回了他们在科恩(Kern)十字路口最东的部队,其间经历了一次小规模的胜仗,几辆美军坦克伏击了齐格勒的先头部队,士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1943年2月16日,美军第二次反击失败后,齐格勒终于下令第二天进攻斯贝特拉,但这个决定显得姗姗来迟。盟军从加夫萨撤退,使得隆美尔的Morgenluft计划得以实施,在盟军退出该城后,库尔特.里宾斯泰因将军已经率领非洲军占领了那里。隆美尔指示里宾斯泰因如果没有遇到反抗,就一直沿路向菲里阿纳(Feriana)前进,以支援阿尼姆的进攻。
斯贝特拉的疑点
1943年2月16日夜晚,美军CCA的残余部队已经在斯贝特拉北部的橄榄丛里建立了防守,同时罗宾内特的更具战斗经验的CCB也已经到达,占据了南部。齐格勒的先头部队凭借零星的机枪和火炮声探明了外侧防守的兵力,当橄榄丛中CCA的指挥部暴露在德军机枪射程之内时,麦克昆林决定向西疏散他的部下,远离危险,但丝毫没有考虑这样做给旁边的兄弟部队带来的影响。在看到他们两个营的战友就这样被丢在Djebel Lessouda和Djebel Ksaira,而两次反击均没有奏效后,CCA剩余部队的士气大受打击。在工兵爆破了一些设施后,位于正在撤退的总部人员旁边的部队认为一场大的撤退已经开始,然后在没有接到任何命令的情况下疏散,CCA就这样瓦解了。当时关于撤退的谣言已经在士兵中间不胫而走,再加上大家看到的场景,紧张害怕的部队带动了其他无心恋战的部队,斯贝特拉外的道路已经被逃跑的美军和车辆围得水泄不通。
值得庆幸的是,罗宾内特饱经战火考验的部队,以及CCA一些意志坚定的部队,留下来坚守他们的阵地,在当夜把德军阻挡在海湾之外。黎明时候,美军军官开始设置路障,并在城镇郊区清点收集败逃者。齐格勒的部队并没有从斯贝特拉的混乱中占到多少便宜,但关于该镇错误的情报使弗雷登多尔相信斯贝特拉快要陷落了。安德森示意弗雷登多尔务必坚守该镇直到1943年2月17日夜间,但后者警告说那里时刻都会崩溃。于是,安德森不得不在上午11点时下令撤退,沃德奉命经过凯塞林关口向塔莱(Thala)方向撤退,安德森.摩尔则率领第19工兵团从斯贝特拉向凯塞林关口以东进发,为第1装甲师的撤退做掩护。
⑩ 突尼斯突破战役的战果如何
霍罗克斯率领部队前往第1集团军,并于5月6日率军从迈贾兹巴卜北面发动强大的闪电攻击,沿着迈杰尔达河谷一直冲进了突尼斯。5月12日,敌军有组织的抵抗结束,大约有24.8万敌军被俘。
5月13日,继隆美尔负责整个指挥的意军总司令梅塞陆军元帅向第8集团军投降。至此,非洲战争全部结束,德意军队以惨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