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古典 » 米芾经典行书有哪些
扩展阅读
动漫diy产品有哪些 2025-02-05 22:32:45
北京西城哪里有儿童公园 2025-02-05 22:31:36
如何让室友爱上看动漫 2025-02-05 22:30:41

米芾经典行书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5-18 12:47:22

㈠ 米芾的代表作有哪些

一、米芾的代表作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二、米芾(1051至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符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学米芾者,即使近水楼台如者也不免有失“艰狂”。宋、元以来,论米芾法书,大概可区分为两种态度:一种是褒而不贬,推崇甚高;一种是有褒有贬,而褒的成分居多。持第一种态度的,可以苏轼为代表。强调要在气质、意趣等方面严格分辨二者的区别”(阮璞《苏轼的文人画观论辨》)。他所谓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等,都是以传统的造诣、功力、格法标准来要求绘画的。简单地说,就是旧的传统,新的趣味。同是文入画之祖的米芾却不屑于这样的调和,米芾的成功在于通过某种墨戏的态度和母题选择达到了他认可的文人趣味。米芾意识到改变传统的绘画程式和技术标准来达到新的趣味的目的。

米芾自称“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心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从存世界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

2、绘画

米芾作为北宋着名的画家,处在一个文人画的成熟时代,其绘画题材十分广泛,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米芾在山水画上成就最大,但他不喜欢危峰高耸、层峦叠嶂的北方山水,更欣赏的是江南水乡瞬息万变的“烟云雾景”,“天真平淡”,“不装巧趣”的风貌;所以米芾在艺术风格里追求的是自然。他所创造的“米氏云山”都是信笔作来,烟云掩映。

米芾的绘画源出董源。董氏的绘画多写江南山色,米芾已有的评述都是从整体气氛着眼的,但米芾并没有从中寻找适合表达的东西。米芾讲究“不取工细,意似便已”,他虽有临摹“至乱真不可辨”的本领,却更热衷于“画山水人物,自成一家”,通过一番选择,米芾找到董源所用的“点”。本来,董源的“点”是披麻皴的辅助因素,服从于表现自然质地的需要,点与其他造型手段一起构成了某种写意的整体气氛;在巨然的笔下,尤其是山头的焦墨点苔使笔墨本身具有了某种独立意味的写意效果。董、巨的点都有受制于造型目的的性质。在二米的笔下,点已几乎成为造型的全部,且有了相当程度的写意性。所谓“落茄皴”,事实上就是一种以点代皴的写意画法,“用圆深凝重的横点错落排布,连点成线,以点代皴,积点成片,泼、破、积、渍、干、湿并用,辅以渲染表现山林、树木的形象和云烟的神态”。完全放弃钩皴点擦的传统方法。卧笔中锋变化的随意偶然效果,不拘常规,不事绳墨,远远超出同时代人的眼界,难怪当时并没有积极的反应,甚至遭到“众嘲”、“人往往谓之狂生”。(《画继·轩冕才贤》)

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米芾自着的《画史》记录了他收藏、品鉴古画以及自己对绘画的偏好、审美情趣、创作心得等。

㈡ 米芾有哪些书法作品

与“福”同音
简介
米芾(1051-1107)字符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着飞,得王献之笔意。”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米芾未卷入政治漩涡,生活相对安定,后当上书画博士,饱览内府藏书,熟谙千载故事,古人得失,如数家珍。他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苏轼被贬黄州时,他去拜访求教,东坡劝他学晋。元丰五年(1082)开始,米芾潜心魏晋,以晋人书风为指归,寻访了不少晋人法帖,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今传王献之墨迹《中秋帖》,据说就是他的临本,形神精妙至极。米芾一生转益多师,在晚年所书《自叙》中也这样说道:“余初学,先学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其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其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摩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泽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宫,《刘宽碑》是也。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

米芾以书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米芾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钟(繇)、索(靖)也,可永勉之。”他儿子米友仁说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据孙祖白《米芾米友仁》)。米芾作书十分认真,自己说:“佘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然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 出二者之右。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皇帝的询问书法,米芾自称自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 从现存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又说“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文征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子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米芾除书法达到极高的水准外,其书论也颇多。着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评字帖》等。显示了他卓越的胆识和精到的鉴赏力,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但过头话也不少,诮颜柳、贬旭素,苛刻求疵。 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称“米氏云山”,但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但目前唯一能见到的,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米画”——《珊瑚笔架图》,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然后再加上米点和题款,米家山水便赫然而出。米芾以画代笔,颇有意趣。

㈢ 米芾行书作品有哪些地方

《研山铭》、《蜀素帖》、《虹县诗卷》、《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诗卷》、《多景楼诗册》。

1、《研山铭》

《研山铭》是北宋米芾创作的澄心堂纸本手行书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研山铭》分三段:第一段为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的三十九个行书大字;第二段为绘制的《研山图》;

第三段为米芾之子米友仁、米芾外甥金代王庭筠和清代书画家陈浩的题跋。《研山铭》沉顿雄快,跌宕多姿,结字自由放达,不受前人法则的制约,抒发天趣。

《研山铭》 是米芾书法精品中的代表作,也是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见珍品。

《多景楼诗册》原为长卷,在宋时已被人装裱成册,明清时期为不少收藏家递藏,是流传有序的书法巨迹。

㈣ 米蒂的行书代表作品是有什么

《苕溪诗》是米芾行书的重要代表作品。
此帖是以米芾游苕溪时的诗作书写。《苕溪诗》是米芾中年的作品。书于元佑三年(1088年),当时已三十八岁。那时他在游历苏州、无锡,此卷是他出发造访无锡之前的手笔。虽中年已到,但字中却不乏天真之气,以胸中之美,贯注全篇,整个书风令人惊叹不已。

㈤ 米芾的行书有哪些

有《蜀素帖》、《苕溪诗帖》等等。

㈥ 米芾请问芾读什么。他有什么代表作。

米芾的芾读fú 。有《研山铭》、《蜀素帖》、《多景楼诗册》、《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诗卷》等代表作传世。

米芾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米芾在书法、绘画、金石学等方面都有造诣,数书法成就最高。

米芾平生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南宋以来的着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

一、《研山铭》手卷

水墨纸本,高36厘米,长138厘米,分三段。此手卷流传有序,曾经入北宋、南宋宫廷。南宋理宗时被右承相贾似道收藏。由于历史的原因,此卷不幸流落到东瀛,被日本有邻博物馆收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米芾

㈦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的书法代表作品分别是什么 急!!

1、苏轼的《祭黄几道文》

此卷是苏轼的代表杰作之一,此卷点画沉着,质朴多变,无疑是承袭了晋魏楷书的风流。在楷书技法方面,苏轼深得魏晋遗风,用笔丰富,态势多样,既得风神俊爽之形貌,又含质朴古拙之内蕴。

其字笔姿丰肥、笔力紧裹,笔画间顾盼映带,楷、行、草相间。点画自然而道劲,撇画的起笔处和捺画的收尾处也十分饱满。苏体字运笔流畅清爽,富有流动的美感。

2、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卷》

此帖是黄庭坚草书的代表杰作之一。卷前残缺八十字。他曾自言于给圣甲戍年后得草书三昧;可见此卷当是庭坚中晚年后所作。此卷草书标志着黄草的突出特色,用笔老辣纷披,纵横转掣,与诗相配,相得益彰。

每行字句不等,字距颇密,而行间似稍开阔,但也不尽相等。炼行并不垂直而下,行扭颇重,时左时右,然而两下映衬,非常顺适。

3、米芾《多景楼诗册》

此卷是米芾的代表杰作之一,米芾晚期作品,用笔老辣、厚重,间架欹侧中见稳健,极为豪放,笔力雄伟。“刷字”的运笔方式在此册中表现得极为明显,许多笔画的起笔呈现散开的锋毫。一些竖笔、撇笔因运行急速而留出飞白。整幅作品气势豪迈,跌宕的笔画间蕴涵着巨大的张力。

4、蔡襄《郊燔帖》

此卷是米芾的代表杰作之一郊燔帖,行草书札的代表作。笔画浑雄敦厚,婉转有致,运笔飞动自如。此帖取法于《伯远帖》,又参以章草笔法,使之有机的融为一体,形成蔡襄独特的草书风格。

5、苏轼《黄州寒食诗》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㈧ 米芾的行书

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
米芾书法宋代以来,为后世所景仰。其作书谓“刷字”,意指其作书行笔方法与前人不同。
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笔法,如“门”字右角的圆转、竖钩的陡起以及蟹爪钩等,都集自颜之行书;外形竦削的体势,当来自欧字的模仿,并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沈传师的行书面目或与褚遂良相似;米芾大字学段季展,“独有四面”、“刷字”也许来源于此;褚遂良的用笔最富变化,结体也最为生动,合米芾的脾胃,曾赞其字,“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

㈨ 米芾有什么广为流传的书法代表作品

米芾很擅长鉴赏,家中的收藏相当丰富,性颠新恩帖逸,有洁癖,“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他的书画论着《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海岳名言》几乎成为书画研习者必读的书目。

米芾流传至今的作品包括题跋以及被当作前人书法的临古帖,大概有七十余件。据翁方纲的考证,米芾41岁以前的署名是“黻”,此后的是“芾”。根据传世作品,暂且将署名为“黻”的称为早年,41岁后至50岁为中年,此后为晚年。

《寒光帖》、《盛别帖》书法体态修长,笔法遒媚,行中带草,笔势连绵,于圆转流美中显现出欹侧生姿的姿态。第一帖最后一行“天启亲”三字,忽然放笔写成大行草,极为酣畅雄逸。《张季明帖》、《李太师帖》等帖,笔精墨妙,沉着痛快,笔锋纵横使转,无不畅意。《张季明帖》丰腴流畅;《李太师帖》宽展肥美。

《苕溪诗》和《蜀素帖》是米芾书法中的代表作品,当时他38岁。前者写在纸上,秀润劲利,欹侧生姿,后者写在绢上,多有渴笔,笔锋转侧变换间之刷掠之妙,毫发毕见。元章中年以后,流传下来的墨迹更多。《非才当剧帖》、《河事帖》、《丞徒帖》书法瘦硬,牵连细筋入骨,书写笔画力透纸背,欹侧纵放,转换生姿;而《伯充帖》、《拜中岳命诗》、《淡墨秋山诗》却是筋丰骨健,转折肥美,多面出锋;《逃暑帖》、《岁丰帖》、《穰侯出关帖》等又用险得夷,似欹反正,姿态各不相同。

㈩ 行书书法作品有哪些

1、《兰亭序》。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