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古典 » 讲佛的三身有哪些经典
扩展阅读
火堆上的歌词有哪些 2025-02-05 23:36:05

讲佛的三身有哪些经典

发布时间: 2022-05-18 09:16:28

1. 佛有哪三身分别有什么用希望学佛的人能替我解答…我是菜鸟,万分感谢

佛有法身、报身、化身。三身都用来普度众生的。
一.法身如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
二.报身如来: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灵明觉了至于究竟。
三.化身如来:"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这就是应化身的如来.二千五百多年前的释迦牟尼佛即是如来应世的化身佛。

2. 佛教有三佛,分别是哪几个

佛有三身分别是:法身佛、报身佛和应身佛。

1、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为即是中道之理体也,佛以法为身,故称法身,法身处于常寂光净土。

2、报身佛:卢舍那佛,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是行六度万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

3、应身佛:释迦牟尼佛,是表示随缘教化,度脱世间众生而现的佛身,特指释迦牟尼的生身。

(2)讲佛的三身有哪些经典扩展阅读

佛有三身,法身即是最本质、最圆满的智慧,是无相可言的。法身佛就是宇宙的人格化,一切佛的智慧和宇宙本身平等不二,所以一切佛的法身根本无分别,都是摩诃毗卢遮那佛。

报身是佛的修行依因果感召而来的报应身,是修行圆满、大彻大悟的表现。阿弥陀佛、药师佛等都属于报身佛,卢舍那佛也是。

释迦牟尼佛原本是莲华藏世界中,卢舍那座下的十地菩萨,也是卢舍那的化身、分身之一,他来到娑婆世界,依照法门修行而成就了卢舍那的报身。

3. 如来佛的佛的三身

三身如来既法身如来、报身如来、应身如来。
法身如来、报身如来、应身如来。诸法如如不变的真理,名法身如来;这不变的真理和行者的智慧融汇在一处,成妙功德,名报身如来;证得此真理,随机应化,胜用无穷,名应身如来。法身如来是体,报身如来是相,应身如来是用,一而成三,三即是一。
三身,梵文 Trikāyāh,”即法身、报身、应身三种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身” 除指体貌外,亦有“聚积”之义,即由觉悟和聚积功德而成就佛体。由此含义而有三身、三十二应身、千百亿化身等说法,而以“三身”的说法影响最大,即所谓理法聚而为法身,智法聚而为报身,功德法聚而应身。因一佛具三身之功德性能,所以三身即一佛。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
报身佛(卢舍那佛)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有佛国(净土)之身。
应身佛(又称化身佛,即释迦牟尼佛)指佛为超度众生、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

4. 佛有三身是为什么

一、佛的三身乃无量劫来修福修慧圆满而自然感得的。但是并不是说佛有实实在在的三个身体,而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佛的境界,从三个角度来描述。
二、佛的三身指的是法身、报身、应身。
1、法身:为证显实相真如之理体,无二无别,常住湛然,称为法身。法身代表着佛所证得的理性;
2、报身:酬报因地所行功德而显现出的相好庄严之身,极为微妙,非法身大士不能得看见。报身代表着佛所证得的功德智慧;。
3、应身:顺应所度化众生之机性而显现之身,也叫化身或应化身,一般示现为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项背有圆光之身。应身代表着佛所显现的相好色像。
但是说三身不是说真有三个身体,也不是说没有三身,如蕅益大师所说:“三身,实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纵横,不并别,离过绝非,不可思议……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仍复即报即法也。”
三、佛的法身是单纯的理体,无形无相,但却是一切的根本,报身应化身都是从法身现出来的,所以法身才是佛的本身。故金刚经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5. 三世佛 三方佛 三身佛指的各是谁

三世佛:燃灯佛(过去)、释迦佛(现在)、弥勒佛(未来)

三方佛:阿弥陀佛(西方)、释迦佛(中)、药师佛(东方)

三身佛:卢舍那佛(报身)、毗卢遮那佛(法身)、释迦佛(应身)、

这些佛没有太多的固定标帜,阿弥陀佛一般是双手重叠置膝上作禅定手印;毗卢遮那佛双拳握抱,两手食指相并,称智拳印;药师佛右手往往捻一药丸或左手托一小钵;其他的佛作说法印或作施无畏印。按佛经上说,只有降魔印、说法印、禅定印、施无畏印、与愿印等五种基本手印,各佛皆可使用。

6. 三身佛是哪三位分别介绍

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应身)
“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
“报身佛”名“卢舍那佛”.
“应身佛”名“释迦牟尼佛”.
阿弥陀佛!

7. 佛教经典有哪些

佛教经典基础的有大悲咒、楞严咒、金刚经、心经、消灾吉祥神咒、准提神咒等。

  • 末法时期,想修行就是先从戒律开始

    先别研究别的,先学戒,把五戒做好了,抓住这个。先持戒,把戒律持好了,上早晚课。等到有了一定基础以后,自己有智慧了,再选择法门,这时你已经知道修行应该怎么走了。不然刚开始就匆忙的进入一个法门,修一修自己又觉得不太合适,不太合适但又修了这么长时间,有时候没法退出来。得选择好了,得一杆子到底。

    末法时期你把戒抓住了,就什么都抓住了,戒抓不住什么也抓不住。所以说末法时期修行最难的一点,就是在于能不能守住戒律。能守住戒律,那就什么问题都不怕了!我们修行就要抓住这个关键地方,抓住要害,抓住基础。

    有的说我岁数已经大了,我是不是该从念佛开始?不管岁数有多大,都得从持戒开始。为什么要从持戒开始?因为我们成佛不是今生就成佛,我们要经过多少劫才能成佛的,是吧?我们今天既然学佛,一定要打好基础,我们要给来生打好基础,这个很主要。人老了,不等于就是说,我们学佛就没有机会了,来生就不能学佛了。所以说,我们不管是年老还是年轻,都应该从基础开始。

  • 选择适当的书

    特别学《金刚经》,这个很主要,因为开悟的《金刚经》。《金刚经》学完了以后,你才可以学密,学净土,否则的话,就堕落相里去了,这也是很可怕

    有的先从《地藏经》学,问题是《地藏经》虽然讲了孝道,但是由于我们的知见、理解,我们的习性,有的不正确,就会变成了一种像大仙儿似的,这也不合适。最后,自己弄得神经兮兮,这也不好。所以说应该先从《金刚经》学起。有了《金刚经》的基础,我们再学其他法门就会很快了。现在有的人,被社会上一些大仙儿(巫医神汉),说众生、又是那个鬼、那个神来了,再就是空间等等。特别是有些大仙儿利用了《地藏经》,讲了一些事情。佛虽讲了一切因缘,也讲了六道众生,十法界的众生,但是都讲了一个诸法空相。因为我们不明白,为什么讲了十法界,讲了众生的业力所产生的十法界?我们应该知道,十法界也是诸法空相。是通过十法界,让我们知道了因果不昧,我们应该收敛我们的贪嗔痴,不要造业。同时在这里,我们要知道这些都是幻境。所以在这两个方面必须做好。

8. 释迦牟尼三身是什么

释加牟尼三身中之过去是白幢天子,他向诸佛学佛,广做利益众生之事,功德无量圆满之时转世为释迦族人。这在《意授记明灯》中有说到过,释迦牟尼的前世是白幢,今世是依照前世的宏愿来到人间的。

他自己也曾亲口说过自己的前世是白幢天子,就连莲花生大师也说过他是转世自觉来造化众生的。《无垢光荣经》、《佛说白幢经》都有记载他的前世是白幢,此外还有很多的高僧大德都是这么说,可见他的前世是白幢不假。

释加牟尼三身中之今世投胎为乔达摩·悉达多,生是一个王子。为了防止他长大后出家,他的父亲很早就让他结婚,并且不让他看到不好的事情。可是在一次出宫时坐在马车上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生病的、年迈的、贫穷的、出家人,他感叹世间疾苦,于是他就决定出家。

他为了寻找众生解脱之道几乎走遍了所有的大山,尝遍所有疾苦,幸亏在他身边有很多的神在保护着他。因为神也有灾劫来临之时,他们也希望释迦牟尼能找到解脱之法。释迦牟尼坐在菩提树下四十八天后觉悟,终成正果,众生受益无穷!

这是释迦牟尼的前世今生,因为他已经涅槃,所以不可能再转世了。佛实际上是无有差别的,一般只是姿势上的差别。

白幢是他的法身,不生不灭;悉达多是他的报身;他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在不同的场合就是他的化身;以上就是释迦牟尼三身。

(8)讲佛的三身有哪些经典扩展阅读:

三身

1、法身

法身就是自己真正的生命本源,就是本自具足、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去不来、能生万法、不会断灭的第八识(也叫阿赖耶识,亦名如来藏),他就是《心经》中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心,第八识生万法而不执取,恒常清静。

我们每位有情众生都有八个心,所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意根,再加上第八识如来藏,前七识从第八识出生,所以我们能看、能听、能嗅、能尝、能触(触觉及酸麻肿胀)、能清晰了知了别。而一切千变万化的世界都由第八识呈现;这都是法身含融一切的显现。

因此这永不断灭的第八识心,就是我们法身。第八识心需要参禅悟道去证悟他,这就是禅宗的“明心”!

一般人总以为未出生前,自己不曾存在过;而一口气不来之后,自己也将消失于无形,认为生命就是从生到死这几十年的经历。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

事实上,有情众生的真生命是无始无终的,而我们从出生至死亡的过程,只是一期一期轮回报应身的呈现。无始无终的法身,才是我们真生命。

2、报身

报身,顾名思义就是报应所得之身;例如人、天人、动物等,这些都是不同的报应身。就人而言,有些人出生富贵豪门、有些人出生贫贱寒舍,有些人长得庄严俊美身强体健、有些人长得残缺丑陋羸弱多病,有些人天生聪明伶俐多才多艺、有些人天生愚昧鲁钝笨手笨脚。

为什么?这不能怪上天不公平,一切都是自己造业,自己承受果报而已。经云:“所作业不亡,纵经百千劫,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为过去所造的业因不同,所以现在感得的果报身也不一样。因果报应历历不爽,这才是宇宙间最公平的律则."

3、化身

所谓的“化身”,化身意思就是说变化的身,也就是说佛陀除了用应身要入胎、出胎、示现八相成道,来度化众生之外,事实上他也常常化现化身。化现化身到其它的世界,或是化现化身到其它的天界,乃至化现化身到众生的梦中、有情中的梦中,所以有些人他会梦见释迦牟尼佛跟他说法,这就是佛陀的化身。

那我们说佛陀既然有三身,我们说众生一样有法身,最后也会跟佛陀一样,我们现在好像是不一样?没有错!因为我们现在有的是法身,我们的报身跟我们的应身呢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的报身就是我们的业报之身--所以成为人,我们是应于我们自己的业。

那我们有没有化身?我们没有那个能力,所以我们没有化身。所以我们的应身跟报身是合在一起的;我们也没有那样子的功德力量;所以说一般的众生有法身--就是他的第八识如来藏;可是也有他的业报身,就是他的七转识跟他的色身。

所以众生最后要能够修学,就是希望能够修学净土法门,最后能够迈向成佛之道,最后跟 佛陀一样,可以成就功德广大的三种身。

9. 什么是佛的三身

佛的三身分别为:法身、报身、应身三种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身即由觉悟和聚积功德而成就佛体。

三身定义

1、法身就是自己真正的生命本源,就是本自具足、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去不来、能生万法、不会断灭的第八识(也叫阿赖耶识,亦名如来藏),他就是《心经》中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心,第八识生万法而不执取,恒常清静。

2、报身是报应所得之身。就人而言,有些人出生富贵豪门、有些人出生贫贱寒舍,有些人长得庄严俊美身强体健、有些人长得残缺丑陋羸弱多病,有些人天生聪明伶俐多才多艺、有些人天生愚昧鲁钝笨手笨脚。

3、所谓的“化身”,化身意思就是说变化的身,也就是说佛陀除了用应身要入胎、出胎、示现八相成道,来度化众生之外。化现化身到其它的世界,或是化现化身到其它的天界,乃至化现化身到众生的梦中、有情中的梦中,所以有些人他会梦见释迦牟尼佛跟他说法,这就是佛陀的化身。

(9)讲佛的三身有哪些经典扩展阅读:

佛三身的因果关系

1、法身空寂,本自清净,周遍含融,能生万法。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一切物象、心念等,都是法身所现。

2、报身是因智慧心起观照作用而感得的果报,行一切善法观照自心修证圆满,就能成就圆满报身佛的果位。报身佛位居净土世界。

3、法身是万法的本体,报身和化身则是法身所呈现的相貌和作用。体、相、用三位一体,法、报、化不即不离,总不出如来藏真心的范围。

10. 详细讲解介绍下佛教中的三身佛与三世佛!

三身佛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 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 报身佛(卢舍那佛) 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有佛国(净土)之身。 应身佛(又称化身佛,即释迦牟尼佛) 指佛为超度众生、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 因一佛具三身之功德性能,所以三身即一佛。 “毗卢遮那”与“卢舍那”都有“光明遍照”的意思,但二佛是有所区别的。“毗卢遮那”意即“遍一切处”,就是他的光明普照万方,故而密宗又将毗卢遮那译为“大日如来”。“卢舍那”又译作“净满”,是报身佛,表示证得了佛法真谛获得佛果而显示佛的智慧的佛身。释迦牟尼佛是应身佛,是表示随缘教化,济度世间芸芸众生而现的佛身,特指释迦牟尼的生身。 据《华严经》称,释迦投身的净土是莲华藏世界,而卢舍那则是莲华藏世界的教主,他与密宗所供奉的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所指不同。又据《梵网经》称,卢舍那佛已修行过百阿僧祇劫,成佛以后住在莲花台藏世界。莲华台周围有一千叶,每一叶是一个世界,千叶总共为一千世界。每一叶世界,又有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百亿南阎浮提(即南赡部洲),而有十百亿无量数释迦正在说法。这无量数释迦的本原,就是卢舍那佛。而华严宗是把毗卢遮那与卢舍那认为一体的。 佛殿中三身佛的配置情况如下:中尊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左尊为报身佛卢舍那佛,右尊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 法身是什么?法身就是自己真正的生命,就是本自具足、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去不来、能生万法、不会断灭的这念心。这念心能见、能闻、能知、能觉,而一切千变万化的世界都呈现在这念心中;这都是法身含融一切的显现。因此这念永不断灭的心,就是我们法身。 一般人总以为未出生前,自己不曾存在过;而一口气不来之后,自己也将消失于无形,认为生命就是从生到死这几十年的经历。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事实上,有情众生的真生命是无始无终的,而我们从出生至死亡的过程,只是一期一期轮回报应身的呈现。无始无终的法身,才是我们真生命。 报身,顾名思义就是报应所得之身;例如人、天人、动物、孤魂野鬼等,这些都是不同的报应身。就人而言,有些人出生富贵豪门、有些人出生贫贱寒舍,有些人长得庄严俊美身强体健、有些人长得残缺丑陋羸弱多病,有些人天生聪明伶俐多才多艺、有些人天生愚昧鲁钝笨手笨脚。为什么?这不能怪上天不公平,一切都是自己造业,自己承受果报而已。经云:“所作业不亡,纵经百千劫,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为过去所造的业因不同,所以现在感得的果报身也不一样。因果报应历历不爽,这才是宇宙间最公平的律则。 化身就是变化万千之身份。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和人事物的境况下,就会有不同的身份。例如:在儿女面前是父母的身份;在父母面前又成了儿女;在配偶面前是丈夫或妻子;在同事面前则成了主管或员工;下了班,到学校在职进修,又变换成学生的身份……。虽然是同一个人,但是场合对象不同、时节因缘不同,自己的身份亦随之改变。 横三世佛: 指中央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另一说是东方阿閦佛,又称“不动佛”),西方阿弥陀佛。 东方药师佛,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他有两位胁侍,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号称东方三圣。一般祈祷于药师佛,主要目的在于祈求现世安乐。药师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灾、延寿、去病,许多老者、病人都会礼拜药师佛,以求健康长寿。 中央释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智”文殊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号称华严三圣;他是这个世界的教化者,是佛教教主。他的法身是藏传佛教崇敬的大日如来。 西方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勇”大势至菩萨和“大悲”观世音菩萨,号称西方三圣。一般祈祷于阿弥陀佛,主要目的在于祈求死后的解脱。汉传佛教认为,阿弥陀佛主要是以其愿力,引渡众生到极乐世界,脱离苦难的轮回,故亦号“接引佛”,也因为此佛有无量寿命与光明,亦称“无量寿佛”、“无量光佛”。在藏传佛教,他被称为月巴墨佛,也是长寿的象征。 纵三世佛 指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燃灯佛(又名“定光佛”、“锭光佛”等)在已过去的庄严劫为佛,是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曾在过去世预言释迦牟尼未来将成佛,是授记释迦牟尼佛之师。许多佛、菩萨都曾是燃灯佛弟子。 释迦牟尼佛现在佛贤劫为第四佛,与胁侍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以佛法济度娑婆世界所有众生。 弥勒菩萨未来佛是贤劫中的第五佛,弥勒时代尚未来临以前,还在兜率内院为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