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古典 » 如何念佛经典
扩展阅读
关羽的歌词是什么 2025-02-03 21:34:54
视频大全养生知识 2025-02-03 21:17:14

如何念佛经典

发布时间: 2022-05-15 05:26:24

1. 如何念佛才能念得好

念佛要如何才能念得好?没有什么秘诀,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念,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个念佛的好习惯,娑婆世界里我们的坏习惯太多,太容易懈怠,好习惯太少,不容易精进,常常念佛,把念佛当成一种习惯,行住坐卧,不离一句佛号,久而久之,念佛念到自己不念的时候,佛号也会不自主地从内心浮现出来,这样子就容易成就了!

能听得进,信得及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人,都是多生累劫以来累积了多少的善根福德因缘,才能于今生逢闻受持净土法门。所以能念佛的都是有大福报的人。
学佛就是改习气,改正自己长久以来不好的坏习惯。人的习气总离不开‘贪嗔痴三毒。
所谓放下并非抛弃一切,放掉自己的本分义务不做,一味地向外攀缘追求,嘴巴说的是放下,心中却仍旧执着贪婪。印光大师教导我们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每一个学佛的弟子都应该好好地在自己的岗位上,把自己的本分做好。
唯有真正看破才能真正放下。真正看破就是要学观自在菩萨的‘观,从内心深深观照这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虚幻、都不真实,眼前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都是无常、都不长久。正如金刚经所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并且学习观自在菩萨的观‘空,唯有真空才能妙有,唯有放下才能获得,就好像你手中紧紧握满东西,如何取得更珍贵的宝物?在自我观照的学习中,从而真正看破,进而真正放下,不执着一切,随缘不变,真空自在。
当此末法时代,我们应当切记印光大师的开示:‘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从内心谨谨慎慎地观照自己的一言一行,随时随地修正自己的行为习气。周遭旁人的缺失过错,都如同菩萨示现,像一面镜子提醒着我们别重蹈覆辙。
对治嗔的方法就是‘观,随时随地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把每个人都观想成是自己的父母,手足,子女来对待,时时谨言慎行,刻刻反省自己,久而久之,自能有所进步。
与其一天到晚批判评断别人,倒不如回过头来好好地检点自己,把对别人的要求落实在自身的实践上,这样子对自己的修行才有真正的帮助。
智慧就是能分别善恶是非。当一个人能觉悟到自己过去种种的不对,从而放下,进而改正自己的陋习,这就是有智慧的人。
修行的心应当学习死灰一般,不生波澜,不起是非,没有分别,只是一句‘阿弥陀佛死守到底。
要‘竭诚尽敬要‘闲邪存诚,学佛人当时时刻刻主敬存诚,发真诚心去实行,必感佛菩萨加被。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密,六字洪名,皆依梵文,未翻一字,是至简至真之咒。
念佛人当以念佛为正行,以六度万行为辅,不要攀缘,对于恶缘要尽量避免,对于善缘仍当随缘努力去做,但应该有智慧拿捏分寸,不要舍本逐末,正助颠倒,只追求到人天福报,而忘却了自己了脱生死的大事。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既是禅,又是密,又能总括三藏十二部经典。念佛法门真的是不可思议。
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人,对西方极乐世界不只是信,而且要深信,对于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及持名念佛必得往生深信不疑,任凭任何阻挠诽谤,都不能动摇我们求生净土的信心,这才叫做深信。
当我们深信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之际,我们便当发愿求生西方,不只是愿,而且要切愿,切切实实地在内心里厌离娑婆世界的无穷之苦,欣求极乐世界的无穷之乐,坚坚固固地立下往生西方的宏愿,任凭任何名闻利养,病苦横逆都不能改变我们求生净土的心愿,这才叫做切愿。
生活上的实践就这八个字‘老实念佛,以戒为师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2. 每天如何念佛

佛教十念法。
每次称念十声四字或六字弥陀名号,自修者早起,漱口、洗脸,有佛像在像前合掌,没佛像,面向西方,念一次;晚睡前念一次;三餐饭前合掌各念一次;上午上、下班,下午上、下班各一次,共九次。养成习惯,每天最少九次,一次都不能少,得空增加,不能减少。共修者,凡讲经、开会、聚餐之前,大众合掌念十声 “南无阿弥陀佛”。
只要你天天照做,一生一次都不缺,也决定得生。天天照做,就有功德,这个功德就可以拿来回向。
念时所有一切念头统统放下,心地清净、真诚,一念相应,一念佛,十念相应,十念佛。不会有一个杂念,十句“阿弥陀佛”,只要一分钟,这一分钟,“一心称念”,“一心专念”,真正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符合“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个妄念都渗透不进去,这叫净念,这一分钟,没有五欲六尘、是非人我、颠倒妄想,这十句佛号像闪电一样,一下子就放光,一天放九次以上,放上几年,功夫就得力了。确实做到净念相继,一声佛号就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一定是净念,夹杂就没有这个力量。这个标准你做到了,吃饭前不念供养咒,合掌十句“阿弥陀佛”不夹杂一念,以这个供养龙天善神,供养一切众生,真诚心来供养,念佛供养。吃饭前念十句,帮助消化,吸收营养;工作前念十句,头脑清醒,办事聪明。一面是净念相继,一面得诸佛菩萨护念加持,功德不可思议。诚诚恳恳念十声,这句佛号简单易行,用时少收效宏;为“佛化家庭”的具体有效方法。家中三餐行之,则举家成员,皆蒙摄持,且有佛化亲朋邻里、普及社会之大利益;从早到晚佛气不断。九次念佛的功行,均衡分布贯穿全日,全日身心,不得不佛,即全日生活念佛化,念佛生活化。有定课者,此法是在原有课业上加行之法;匆忙无暇无定课者,此法易集资粮,具足圆满的信愿行,能除一切烦恼,会念得你心平气和,每次念佛时间短,易摄心、不懈怠。
“十念法”不必念的很多,很多一定夹杂了,希望你每天念的次数多,时间短,里头不夹杂,功夫就得力了,一天念九次,念上三个月、半年后,一天念十次,二十次。三年后,每天念三十次、四十次,你功夫不断进步,每天你要修的次数多,逐渐逐渐,自自然然成就功夫成片,往生净土就有把握了。
念佛就像面对阿弥陀佛一样的恭敬。佛号从心里生起,口里念出,再从耳朵听进去,这样容易摄心,你就注意听你念佛的佛号,不要管其他的境界,这样愈念心愈清净。
一天到晚,一年到头,这一句佛号决定不能离开。念的方法六字、四字都可以,决定求生就念四字。大声、小声、不出声心里默念也可以。不念出声,口动没有声音,叫金刚持,口动没声,不累,完全默念,口也不动。
念“阿弥陀佛”,这四个字没有一个妄念,这四个字就灵验了,好像我们打电报给阿弥陀佛,他就收到了,如果加一个妄念,他就收不到,没有感应。
佛号声调很多,主要是念的心能定下来,就得力,一切要以适合自己为标准。
念佛是以绕佛为主,绕佛经行要开口念,要出声;止静休息是调身的,可以不出声,心里念佛或听念佛机声音,恢复体力,不出声最好;拜佛不能出声,出声伤气,伤身体,可以默念,可以观想。如果不念佛,听佛号,心里就没妄想。通常念佛,在念佛之前,念一遍“弥陀经”,这一卷“弥陀经”是定心的,收心!我们的心散乱,一卷经念下来,心定下来了,然后念佛号才得力。乱心念佛号念得再多,不得力,要定心,要清净心念,心愈清净愈虔诚,感应不可思议。

3. 怎样念佛更好

1、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四部《阿含经》、《净土诸经》、《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圆觉经》、《楞伽经》等。
(千万不要以为看了四本五本的佛经,就差不多了解佛法了。另外经过修行,和没有修行的,对佛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学习修行佛法,要去多看佛经,要进行修行。佛法两千多年了,佛经浩瀚,不论你修行到什么程度,几乎你们所有的疑问,佛经上都有答案。)

2、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净土宗和藏区的大圆满法。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的。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着《大手印浅释》。丹贝旺旭仁波切着《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
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都是修习大圆满法的好去处。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念佛心要恭敬虔诚,从一句至十句,念得清楚,记得清楚,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最能去妄,妄念无处着脚,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久当自得耳。大势至菩萨谓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印光法师)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4、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4. 如何念经念佛才会开智慧

法师开示:智慧不是求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我们现在迷了,迷了以后智慧变成什么?变成妄想,妄想也是烦恼。所以我们在经典上常常看到,“烦恼即菩提”,菩提、烦恼是一不是二。烦恼无边,觉悟了烦恼就变成菩提,迷了菩提就变成烦恼,一桩事情。
像水跟波一样,平的时候叫它做水,起波浪的时候叫它做波,波就是水,水就是波,是一不是二,两种不同的状态、不同的作用。我们现在迷了起波浪,变成波,用什么方法让它再恢复原状?要定,定是不动。
放下,心就定了,心愈定智能就愈增长,心不定,没智能。研究佛经是知识,不是智能,孔子所谓是“记问之学”,你记得很多,你了解得不少,你得不到定,得不到定就得不到真正的受用,当然你智慧不能开。
如果你懂得这个道理,一切佛都这么讲,“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你真的搞清楚,你就会非常重视戒律。为什么?它是开智慧的第一道门坎,你第一道没走进来,后头没指望,只是在门外望望而已,里面的真相不知道;你看到是局部的,不是全体的,你看到的是表层的,不是深入的,这个道理总要懂。
定是什么?住心一处,不管住在哪一处都行,经上常讲无量三昧,不一定住在哪一处。念佛人绝大多数把心住在佛号上,这叫念佛三昧,得定了。我这个心住在《无量寿经》上也行,也得念佛三昧。
当然住在这一部佛经,不如住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为什么?经很大,名只有一句。现在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念头愈集中力量愈大,愈集中是名号,所以受持名号比受持《无量寿经》厉害,这个不能不知道。

5. 怎样念佛号

念“阿弥陀佛”:开始以佛号代替杂念、妄想,只管念就对了;直到心里清晰了,大脑清明了,妄念渐少了。第二阶段:可观想,观想佛的功德,观想佛的形象,观想佛的性德(三身四智十力四无畏等),观想佛净土、极乐世界都行;随自已喜欢。勿求心里空白。第三阶段:学习佛理(经)),(如听净空法师讲“净土经典”)达理一(实相念佛,体究念佛;见清净法身),心自然不乱。 当念佛时,将心放得空空灵灵。提起一句阿弥陀佛,即念即听即想(身口意三密相应)、即听即念(都摄六根)。绵绵不绝,一路盘旋;最为念佛妙决。行之久久,必有相应时也。
总述三条,一相应(心与佛大慈悲心应,与自性、生活实践相应),二相续(经常老实不停地念)三相宜、相结合(和自己心理、身体状态、环境等相适应:即与自己心身世界、依报世界相结合。即修自本心本性本身)。 另外三条:1、用愉快心、兴趣心念 。 2、知自是凡人是愚人、守凡守愚;守弱、守身。 3、平淡、朴实之宗风(平平淡淡、实实在在;不求神奇、不求感应)。(“净空法师讲:阿弥陀经要解讲记、行策大师警语。印光大师精要法语”;,,,等。) (供参考)

敬请搜看:佟爱国老师念佛开示。

6. 怎样念佛

念“阿弥陀佛”:开始以佛号代替杂念、妄想,只管念就对了;直到心里清晰了,大脑清明了。第二阶段:可观想,观想佛的功德,观想佛的形象,观想佛的性德,观想极乐世界都行;随自已喜欢。勿求心里空白。第三阶段:学习佛理(经)),(如听净空法师讲“净土经典”)达理一,心自然不乱。 当念佛时,将心放得空空灵灵。提起一句阿弥陀佛,即念即听即想(身口意三密相应)、即听即念(都摄六根)。绵绵不绝,一路盘旋;最为念佛妙决。行之久久,必有相应时也。
总述三条,一相应(心与佛大慈悲心应,与自性、生活实践相应),二相续(经常老实不停地念)三相宜、相结合(和自己心理、身体状态、环境等相适应:即与自己心身世界、依报世界相结合。即修自本心本性本身)。 另外三条:1、用愉快心、兴趣心念 。 2、知自是凡人是愚人、守凡守愚;守弱、守身。 3、平淡、朴实之宗风(平平淡淡、实实在在;不求神奇、不求感应)。“印光大师精要法语”,,,等。。 (供参考)

念“阿弥陀佛”的好处.

1.自动觉悟自我心每一个心念、身体每一个细胞.使自己处于安祥快乐的状态。

2.一句佛号能令我们万缘放下 ,念出专一;念出空无、排除杂念。

3.念“阿弥陀佛”让我们提起“观照”,和宇宙人生最高智慧接轨;和自性本能沟通,发挥出人的潜力 。

4.念“阿弥陀佛”能让我们和佛沟通,是心是佛、即身做佛;不迷不惑,不痴不愚;远离错误颠倒。

5 念“阿弥陀佛”能让我们念出天性之善,达到圆满究竟;他人的天性纯善也能带出来。

6.念“阿弥陀佛”能除恶断坏念头,对他人也管用;制止他人恶念恶行,除伏魔恶。

7.念“阿弥陀佛 ”能除漏、除苦;全面思维、换位思考;都摄六根,自、他。

8. 念“ 阿弥陀佛 ”能念出超越 ,念出光明;念出无量无边的觉悟和清醒。

9.念“ 阿弥陀佛 ”能念到自性包容宇宙万物、照亮整个虚空法界、一切万法。

10. 念“ 阿弥陀佛 ”能将万事念至简单念,出找到最适当的方法。

11. 念“ 阿弥陀佛”能具足戒、定、慧;觉、正、净;一切行愿圆满,成就福德。

7. 念佛的全过程

阿弥陀佛!

大德平时上班时默念,若回家后则可以采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念【南无阿弥陀佛】时

“嘴巴念,耳朵听”,“心里计数佛号以(1-10)为一个循环,下个循环再从(1-10)”

“眼睛微张或闭上”、“鼻子专注吸气呼气”、“身体不动,双手合掌在胸前”

杂念渐渐消失,只专注念佛号上

方能渐入三摩地!

念完回向偈(择一)

1、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

2、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3、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大安法师开示四种念佛方式,可以参考:

一、简易十念法

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

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连续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名为十念者,显是借气束心。

心自不散,但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只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

如加早晚十念,或早午晚三次亦可。如家有净室或佛堂,仍须对佛像焚香礼拜,立念跪念均可。

十念法是慈云忏主依据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趣,为事务忙碌者所立。实为无论僧俗闲忙均可奉持之法。

楚石禅师晨朝十念,终身不缺;幽溪大师奉为日课,至老不休。此法能制心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

二、十念计数法

印光大师为对治妄波沸涌而立。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

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着脚,一心不乱,久久自当得之。

此十念记数法与晨朝十念法,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

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

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十念记数,以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

三、自坐莲花想

在念佛心中默下观想,想目前生一大莲华,不拘青黄赤白,状如车轮之大,观想华状分明,仍想自身坐在华中,须台之上,端然不动。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当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我清虚之身,无极之体,莲华化生,得未曾有。
作眼目开想,见佛菩萨及国土想,即于佛前,坐听妙法,及闻一切音声,皆说所乐闻法,所闻悉与十二部经相合。

白毫观 观想阿弥陀佛丈六金身,趺坐胜宝莲台,端正无比,两眉之间,有白毫一颗,长丈五尺,周围五寸,白如珂雪,外有八棱,右旋宛转,中则虚空,放净光明,莹净明彻,不可具说,显映金颜,分齐分明,作此想时,停心住念,坚固勿移。心内忆念白毫相光四字,愈久愈妙。

《观经》云:“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 阿弥陀佛观 阿弥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无不照见,如黄金山,出于海面。其中万物,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有无数声闻菩萨,恭敬围绕。另外亦可对西方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若德风华雨,若妙香天乐,若泉池楼阁,若林树宝网。一一忆念,一境一幕,神游净域。先送心归极乐,临终定得莲华化生。

四、临睡观念法

修净土人,凡欲入观及临睡时,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若立若跪,十声念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竟

发愿云:弟子某甲,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

今遇知识,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怜摄受。
弟子某甲,不识佛身相好光明,愿佛示现,令我得见,及见观音、势至、诸菩萨众,彼世界中清净庄严,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见。

发愿已,正念而寝,不得杂语,不得杂想。或正发愿时即得见之,或睡梦中得见,此法系善导大师所立。

莲池大师云:“善导大师古称阿弥陀佛化身,今此愿文,修净土人所宜深信,慎勿以暂时无验而辄废惰,务必久远行持,必于净土,功不唐捐。”此临睡观念佛法能有效地提高睡眠质量。

获致身心健康,弥陀名号亦是世间疗效极佳的安眠药。

8. 如何念佛(附印光大师开示)

念不是口念。“念”,上面是今,下面是心,今心就是现在的心,现在心里有佛,称为念佛。口皮上念佛,心里没有佛,不是念佛。 何谓佛?佛讲的道理、佛所说的教训、佛所说的境界,我现在心上真有,“念兹在兹”,称作念佛。如是念佛,才真的会成佛。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心里面有佛的教诲、有佛的境界,是心里真正有佛,当然会作佛。念佛要这样念。 这句佛号要念得清楚,字字分明,就是定慧等持,定慧等学,是无上的法门。 ●不断烦恼,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称为“带业往生”。带的是旧业,不是新业;带的是过去的业,不可以带现行的业,这样才能往生。“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 ●至心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要紧的在“至心”,至心就是诚心。心地清净,一个妄念都没有,这种清净心、至诚心念一声佛号,能消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佛的心、佛的行都在经典上,所以了解经典的意思,依照佛的话去做,这是学佛。 ●念佛第一个目标就要念到心清净,一天到晚,心里的佛念不断,“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真把这九个字做到,这就是功夫成片,决定往生。 古来祖师大德教给我们念佛方法,许许多多人都学习,很有效果。这个方法,佛号从心生,我们常讲,心里头要有佛,这真正是根,口里面念出来,耳听进去,听自己念的这个佛号声音,容易摄心,摄心就是什么?不打妄想。你看很多人是口念弥陀心散乱,口里念着佛,还要胡思乱想,这叫不能摄心,这是把念佛的功夫破坏了,古大德所谓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所有一切法门,佛家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道、门径,修什么?统统修清净心,这一定要懂得。21-275 印光大师开示: 念佛之人.当恭敬至诚.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果能如是.纵不能完全了无妄念.然亦不至过甚。多有只图快图多.随口滑读.故无效也。若能摄心.方可谓为真念佛人。大势至菩萨.以如子忆母为喻。子心中只念其母.其余之境.皆非己心中事.故能感应道交。 又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即三昧也。)斯为第一。所言心、口、耳、悉令清楚者.即都摄六根之法则也。(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心口念而耳听.眼鼻决不至向外驰求.身亦不至倨傲放肆。今人念佛.多多都是不肯认真.故无效耳。又不念佛时.妄想虽多.无由而知。非不念时无妄想也。譬如屋中虚空.纵极好的眼.也看不见有灰尘。若窗缝中照来一?之太阳光.则见光中之灰尘.飞上飞下.了无止息。而光未到处.仍然不见有灰尘。是知念佛时.觉得有妄想.还是念佛的好处。不念佛时.完全在妄想窠里.故不知也。又念佛一法.要紧在有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纵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无信、愿.纵能心无妄念.亦只是人天福报。以与佛不相应故.固当注重于信愿求生西方也。真有信、愿.妄当自已。 平常念佛.虽行、住、坐、卧、都可念.然睡时.只可心中默念.不可出声。若或睡醒.衣冠尚未整齐.手脸尚未洗漱.及洗澡、抽解、及至秽污不洁之处.只可心中默念.不宜出声。此种时处.默念功德.与平时相同。出声则于仪式不合。

9. 究竟应该怎样念佛

念“阿弥陀佛”:开始以佛号代替杂念、妄想,只管念就对了;直到心里清晰了,大脑清明了,妄念渐少了。第二阶段:可观想,观想佛的功德,观想佛的形象,观想佛的性德(三身四智十力四无畏等),观想佛净土、极乐世界都行;随自已喜欢。勿求心里空白。第三阶段:学习佛理(经)),(如听净空法师讲“净土经典”)达理一(实相念佛,体究念佛;见清净法身),心自然不乱。 当念佛时,将心放得空空灵灵。提起一句阿弥陀佛,即念即听即想(身口意三密相应)、即听即念(都摄六根)。绵绵不绝,一路盘旋;最为念佛妙决。行之久久,必有相应时也。
总述三条,一相应(心与佛大慈悲心应,与自性、生活实践相应),二相续(经常老实不停地念)三相宜、相结合(和自己心理、身体状态、环境等相适应:即与自己心身世界、依报世界相结合。即修自本心本性本身)。 另外三条:1、用愉快心、兴趣心念 。 2、知自是凡人是愚人、守凡守愚;守弱、守身。 3、平淡、朴实之宗风(平平淡淡、实实在在;不求神奇、不求感应)。“印光大师精要法语”,,,等。。 (供参考)

念“阿弥陀佛”的好处.

1.自动觉悟自我心每一个心念、身体每一个细胞.使自己处于安祥快乐的状态。

2.一句佛号能令我们万缘放下 ,念出专一;念出空无、排除杂念。

3.念“阿弥陀佛”让我们提起“观照”,和宇宙人生最高智慧接轨;和自性本能沟通,发挥出人的潜力 。

4.念“阿弥陀佛”能让我们和佛沟通,是心是佛、即身做佛;不迷不惑,不痴不愚;远离错误颠倒。

5 念“阿弥陀佛”能让我们念出天性之善,达到圆满究竟;他人的天性纯善也能带出来。

6.念“阿弥陀佛”能除恶断坏念头,对他人也管用;制止他人恶念恶行,除伏魔恶。

7.念“阿弥陀佛 ”能除漏、除苦;全面思维、换位思考;都摄六根,自、他。

8. 念“ 阿弥陀佛 ”能念出超越 ,念出光明;念出无量无边的觉悟和清醒。

9.念“ 阿弥陀佛 ”能念到自性包容宇宙万物、照亮整个虚空法界、一切万法。

10. 念“ 阿弥陀佛 ”能将万事念至简单念,出找到最适当的方法。

11. 念“ 阿弥陀佛”能具足戒、定、慧;觉、正、净;一切行愿圆满,成就福德。

修地藏菩萨法门
1.是一切法门的基石。和 一切法门相通;同时也是独立法门:以地藏三经自成体系,理相修证具足。 请您网上看五台山参梦老和尚“大乘大集十轮经”、“地藏王菩萨本愿经”、“占察善恶业报经”;他老人家是地藏王的老修行、大修行。我看过很真实。各种修法都有祥尽解说。
2. 理由如下:
一、佛世尊将我们人、天六道全部托付于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是佛的总代理;是邦助六道众生解决根本生死问题,是超度一切众生的、给众生好的去处按排如升天转生。
二、地藏菩萨是现在世界人、天鬼神大总管。是现代世界,宇宙、人生的主宰威神力 。
三、地藏菩萨是“金地藏”:能生成一切宝物、财产;乃至法财、法宝。 我们念想、礼敬、称号,他老人家的如意宝珠能满你一切正愿。给你一切大财宝 。
四、现在我们每个人所受的一切苦、所有不幸苦恼、乃至大小挫折不顺都是自己的“业力”造成。!念地藏经,称其名号;能消我们“业障”使我们一切顺利;全家都快乐。
五、地藏菩萨专门救拔人天一切苦;乃至畜生、鬼道、地狱,故也能超度一切亡灵亲友。这是他老人家大愿力所致。观音菩萨大力向我们推荐、流布;文殊大菩萨也给我们众生启请;虚空藏菩萨也作证明。
六、地藏菩萨能送学佛人,去十方任何佛净土。大集十轮经所开示。阿弥陀经讲极乐世界“黄金为地”就是金地藏;他是一切净土的依止。
七、地藏经是一切经典的基础;是天地万物的根本。因为他揭示了宇宙、人生的根本规则:业因果报。

念“地藏王菩萨本愿经”。1.您很诚恳至心读诵是感应的条件,每天坚持定会有感应(地藏王菩萨邦您解决问题);但不应求感应神通以防偏邪,妨求大道菩提。
2.如中断一品中可重读或略想已读内容,目的是思维义理接住。中途可以喝水,思维义理接住连续。
3.每一品的名称要读,是经品的中心要点。
4.念完后要回向正确的回向顺序:从小到大,由自向他;1先回向自己、在世亲人、同修;2历代六亲眷属;3回向给冤亲债主(那些自己曾经伤害过的人,为他们祈福,求得他们原谅);4回向法界。 记载回向是佛教的特有名词,亦是重要的修行法门。大乘义章》卷九云: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即希望施自己之善根功德与予他者,并以己之功德而期他者皆成佛果,回向于佛道。通俗地说就是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盘。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就如手拿一根蜡炬去引燃其它的蜡烛,不但原来的蜡烛本身的光亮未曾减弱,反而和其它蜡烛的光光相照,而室内更为光明、更为明亮。所以,回向愈多,不但自身的功德未曾减少,而且能利益更多的人,功德也就更为殊胜。可以按如下回向偈回向: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回向:愿以某某之功德回向给一切家亲眷属,冤亲债主,一切有缘众生和法界一切众生,愿大家都能业障消除,福慧增长,离苦得乐,早证佛果!
5随心。读经过程注意随文入观,解经义理。 念前按经文提示,念香赞、开经偈、本师圣号等。念时观想地藏王菩萨在你座上方,观想你和家人还有过世的怨亲债主在菩萨坐下念地藏王菩萨经,一节念完,才可以休息一下继续念下节,不能中间停止,这样直到念完整部经,再用两只手举过《地藏王本愿菩萨经》头顶礼,说:念经所得到的功德回向给,您和你家人的宿世怨亲债主,愿他们早日听到佛法,去转生、超脱。这样就功德无量了。
持诵经文注意事项:
1、持诵时必须发出声音,但无须大声朗诵,重以诚心诚意的恭敬心和忏悔心护念之。(注一)
2、持诵时,或跪、或立、或坐皆可。
3、24小时皆可持诵,但每部持诵过程以90分钟为最适当,速度宜不急不徐,切莫过快,否则诵经之功德力将会减少。若以速度取功德则是以贪执心修法,非正法;诵经重点贵于以虔诚恭敬之心相应之。(注二)
4、关于诵经立香案:家中若有佛堂者,需奉三柱香,口念:“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称)。持诵经文之中,若间隔一小时以上需要重新恭请。(注三)
5、持诵的过程可能会有一些现象,例如:头晕目眩、流眼泪、字体模糊、身
体酸软不适、心生疑惑、杂念纷至等,尤以刚开始持诵的第一个月内最为严重。遇此情况者,种种现象乃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作祟所致,应以最忏悔的心,祈求冤亲债主原谅,更要以最勇敢负责的心来圆满现前之因缘果报。
****原理:
人的修行以消除业障、偿还因果债、忏悔恶业为始,之后方能无碍的修法。冤亲债主纠缠是阴阳皆苦的果报;运势不好、事业不顺、夫妻不和、子女乖违、甚至于修行的诸多障碍,几乎全部因为冤亲债主得不到超拨而欲索债所引起。“万法皆因缘所生”、“如是因、如是果”(过去世所造的诸恶业为因,今生冤亲讨债为果),若无法超拨冤亲债主,菩提道上必是难上加难,所以每个人应以至少持诵200部以上《地藏经》的功德力,回向因果,超拨个人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得令往生净土,究竟解脱。(注四)
****重在回向:
诵经有不可思议功德,而功德回向是很重要的。通常经书上回向十方一切众生的回向偈并非不好,但欲先消除自己的业障,忏悔宿业,还是应先回向给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这些众生与你最有缘,最易障碍你、纠缠你。故应首先超拨他们。解决他们的问题之后,自己的业障消除了,修行道上畅通了,你再发心将功德普皆回向十方众生、求生净土。回向文如下
地藏经回向文(每次念经后回向):
(合掌)弟子×××愿以此所诵《地藏经》×部(或念佛菩萨圣号)之功德,回向给弟子×××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真心求忏悔。(念三遍)此回向文是专门指定回向给自己或亲友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不用于做其它的回向。
注一:持诵《地藏经》时最易召感冤亲债主前来听经,这也正是《地藏经》的灵验和殊胜之处,持经发声,正起到为他们开示的作用。
注二:《地藏经》24小时都可以读诵,而净空法师更主张晚上读经,能为更多前来听经的冤亲债主开示,反而功德会更大。(提示:若以功德之心来修法亦非正法,功德不应贪着。)另外,如果读经感应过于强烈,而自己又胆怯,只白天读经亦无不可。读经感应强烈,正暗示着冤亲债主希望被超拔的强烈愿望,也是自己业障深重的表现,我们更应该勇敢精进。很多人因此而不再读《地藏经》,这是完全错误的。
注三:如果家里没有佛堂或其它原因,不燃香亦可。“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称)仍然要念。
注四:如果发愿至少念诵200部《地藏经》来超拔自己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时(累世的父母也在其中,并且首先受益),最好规定出诵经期限,以尽孝道的心、忏悔的心、虔诚恭敬之心而勇猛精进,容易得到地藏菩萨的感应并种种加持。如果自己工作繁忙、时间不便,可联合家人一起诵经,然后回向给自己的冤亲债主。最忌发愿后不精进,迟迟不能完成,如果你是冤亲,也会怀疑诵经者的诚意了。所以,以尽孝道的勇猛心最易得到诵经的感应。
地藏法门的殊胜之处并非局限于此,如何培福修福、如何避祸、如何不堕三恶道、如何超度祖先、如何使生儿育女平安获福、如何外出平安事事如意……等等方面,地藏经中都有详细说明

请您网上看五台山参梦老和尚“大乘大集十轮经”、“地藏王菩萨本愿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看宣化上人“地藏王菩萨本愿经浅释”。 六祖寺大愿法师“地藏王菩萨本愿经学记”。 等祖师大德讲解。

印光大师开示如下

至于读经,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止默读。或拜佛后端坐少顷,然后开经。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读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六祖谓但看金刚经,既能明心见性,即指如此看耳。 参考资料:【印光大师】读经须知

10. 早晚念佛最好的经典是什么

早晚课诵之外修净土法门念《佛说阿弥陀佛经》最好,其它法门根据自身时间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