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与《金粉世家》《京华烟云》类似的民国背景的小说或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上面说的这两种民国背景的小说《金粉世家》、《京华烟云》我只看过其中之一就是《金粉世家》。《金粉世家》带给我的感觉还是不错的,书中的民国背景非常的浓厚,感觉像是能让人体验到那种民国时的风情。由此,也许我偏爱以民国为背景的小说,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一名国为背景的小说,且非常经典的。
可能是张爱玲的爱情经历,张爱玲的故事中的结局大都带着悲伤。但不可否认的是,张爱玲将民国的故事写的深入人心,令人感动。
‘贰’ 民国时期比较好看的小说。
推荐5本高人气高质量民国小说
第一本:《民国大文豪》 作者:薪越
书评:主角穿越成了民国时期林家大少爷,娶了冯程程,抄抄小说顺便拯救世界(文化)的日子。文化思想的碰撞,民族生死的危机,军阀的混战,那是个最糟糕的时代,也是个思想最能绽放光芒的时代。骂战王鲁大师,花心诗人徐志摩,国学大师胡适,在这里他们有血有肉,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摸的大神,各路文豪大师风采,带你一一看过。此文以艺术为主,基本上不干涉历史,就是所谓的都市重生文,只不过大部分时间放在现代,这本则是民国,结尾很意犹未尽,让人难忘。虽说是文抄文,但是却有独特的内涵,主角并不是一味的抄袭,而是注入了一种国家责任感,而且这种国家责任感并不突兀,而是随着主角的经历而不断加强的。强烈推荐!
第二本:《民国谍影》 作者:寻青藤
书评:讲的是现代公务员穿越到1936年黄埔军校学生身上,毕业后走保定系老师的关系没有上前线战场,而是加入了 军情(后改为军统),靠着不算很夸张的金手指,与日本间谍斗法,在军统内脱颖而出的故事。主角领导秘书出身,智商情商都很高,进入军统后,适应能力很快,心狠手辣,为人圆滑,文武双全,心思缜密,善于和领导 搞关系,行动力强,行事果断不圣母,人设不会惹人厌。一部谍战精品爽文,此文三观很正。主角在与日本谍报机关斗法的同时,跟地下党建立了单向联系,给低潮中的红党大量帮助。作者擅长安排悬念和推进剧情,情节推进张弛有度,正反面人物有血有肉,一直保持很好的张力,画面感也很不错。主角智商情商在线,悬念迭起,剧情推进张驰有度。一口气从头看到更新还不够!起点收藏高达38万,强烈推荐!
第三本:《铁血宏图》 作者:无语的命运
书评:清末精品,民国类争霸文,以铁血挽回国运,扬国威于万里之外,复兴中华,一切从1852开始!猪脚穿越到了清末,正当太平军打下武昌之时,猪脚成了武器贩子,在与东王杨秀清交易失败后,开始了军阀争霸天下的历程。文笔扎实,描述细致,逻辑没有太大漏洞,对于历史的模拟还是比较合理,无语的大作,起于《小市民的奋斗》,专着清史民国,格局很大,逻辑清晰,于细微处见斟酌,本本质量上乘,强烈推荐!
第四本:《天国之梦》 作者:大罗罗
书评:不错的历史穿越文,主角穿越清朝,以大明皇室后人的身份反清复明,殖民全世界,建立了一个以黄种人为主导的世界。现代医生穿越清朝民国时期,在英国行医积累资本,以大明皇室后人反清,此时正值日不落帝国(英)殖民全球之时,之后在英国支持下夺下兰芳国,在香港建军校、军队,驱逐满清,在华夏开启变革崛起,建工业,增强军事,称霸亚洲,收日本做小弟,……到最后英法中,因美南北关税内战,强分美国,瓜分世界。强烈推荐!
第五本:《国士无双》 作者:骁骑校
书评:主角陈子锟身处那个时代,却并没有霸气侧漏的统一中国,而是在这个时期做着自己能做的事情。还记得当年那个白马银枪的少年郎,那北平火车站的一瞥那个羞涩的姑娘。那些吃过的屈那些受过的伤,那些拜过的兄弟那些说好的理想。那些快意恩仇的江湖,那些刀光剑影的战场。那些金银珠宝白大洋那些葡萄美酒老陈酿。那一夜单枪匹马鸿门宴,那一场为国为家为民为义生死两亡。那一支永不生锈的枪,那一位国士无双。最后的结局我倒是十分喜欢,虽不完美但是让我印象深刻。《国士无双》是一部经典之作,它通过主角的视野,正视着历史,在那个荒诞不经的年代,那个百家齐放的年代,同时也是一个难以判定谁对谁错的年代,果粉?共粉?军阀粉?传统文化?新文化?与其去争辩,倒不如随主角、随时代一一去见证。
‘叁’ 民国文学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1、《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
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作品通过写实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以传神的笔触和“画眼睛”、“写灵魂”的艺术技巧,形象生动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间中国社会生活的现状,有力揭露和鞭挞了封建旧恶势力,表达了作者渴望变革,为时代呐喊,希望唤醒国民的思想。
奠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1985年,日本出版的50卷本《世界最高杰作》,中国仅有《呐喊》与《论语》被收入 ;1999年6月,《呐喊》被《亚洲周刊》评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首。
2、《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这篇散文通过一条与众不同的途径,反映了一种在旧道德观念的冰水退潮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父子关系中最真诚、最动人的天伦的觉醒。
在这种觉醒面前,人们第一次作为一个真实的人来占有并表露自己的感情。这也是文章中蕴藏的革命性的历史内容及思想意义。它的出版不仅提高了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地位,也使人们竞相模仿他情真意切、平和冲淡的散文风格。
3、《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着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
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 “静”和“悲凉”,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
故都的“秋”,其实是郁达夫的“秋”,是表现了他主观感情、审美取向、文学气质和人生态度的“秋”。本文的悲凉美感,跟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关,跟作品的创作背景也有关。
4、《春水》是一本高度赞颂了母爱,自然等事物的诗集。《繁星·春水》是冰心早期的两部诗集,其中《繁星》收短诗164节,《春水》收短诗182节。这都是作者“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是“零碎的思想”的汇集。
这些诗从特殊的侧面传播了“五四”思想开放的自由空间。“爱的哲学”是诗集的核心,对于母爱,童真,和自然的赞美是诗集的主题曲。用短小轻便的文字形式,书写突发的感触和瞬间的喟叹,是冰心写小诗的艺术特色。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 由182首小诗组成。同样是在《晨报副镌》上最先发表,不过《春水》的问世要比《繁星》晚三个月。 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地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
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讲述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这还是一首劝勉诗,词首开篇呼告的手法,用倒序式,阐述了珍重的描写自己的人生诗篇。
5、《落华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
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落花生》平易、浅显、简洁, 全文不过500多字,一望而知其寓意,但它并不浅薄。它那平易的话语,讲的是人人都懂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毫无故弄玄虚,自作高深莫测之态。有的只是谆谆的教诲,切实的希望。然而就是这平易浅显的常理,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悟出它的真谛,并付诸自己行动。
‘肆’ 十大民国小说排行榜 有哪些好看的民国文
比较好看的民国文有:《十二年,故人戏》、《南城》、《温香阮玉》 、《 红豆生民国》 、《第三种绝色》等。
1,书名:《十二年,故人戏》 作者:墨宝非宝
书评:此文讲的是女主父亲支持革命加上被男主父亲推波助澜满门抄斩,男主不忍心救下了女主,后来送她出国读书,再后来两人乘船归国确定了彼此心意,再后来就是书里的那句“身付山河,心付卿”。
故事并不复杂,讲的不过是男女主十二年的相遇相知相爱相守,配角也都很令人难忘,放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每个角色都显得褶褶生辉。墨宝的文笔不必多说,必须强推!
3,书名:《温香阮玉》 作者:季桃初
小短评:此文民国女主重生文,重返二八年华她决心改写自己的命运,初看像朵菟丝花,实则聪慧有灵气。男主腹黑,出身于军阀之家,外表温润实则性格狠厉,一早看透女主心机。近于形势,两人只能结盟,然而在几番惊心动魄之后,明明是共谋,却谋得同舟共济。明明是交易,却交易出彼此真心。
纵使大权在握,不如一人在侧,难得狼烟乱世,有你阮玉温香。此文有军阀争锋,名门夺嫡的权利角逐,也有浮华乱世的唯美爱情,男女主感情发展自然,苍凉乱世,依然有最温暖的幸福,值得一看!
4,书名:《 红豆生民国》 作者:凝陇
书评:此文民国刑侦题材,披着悬疑探案皮的言情文,民国气息十分浓郁,女主狡黠疏懒女大学生,高智商擅推理,男主腹黑深情,本文先婚后爱,婚前其实已经互相喜欢啦,最喜欢看小两口撒糖了,两个人拌嘴互相打趣的画面。夫妻携手破案,感情描写的很细腻,文中案件也很烧脑,有剧情有言情,强烈推荐!
5,书名:《第三种绝色》 作者:八月薇妮
书评:此文男主腹黑妖孽纯情黑老大,只会与人斗却不会懂爱人,女主女主女扮男装,坚强勇敢,武力值超高,男主在女主那儿屡屡吃瘪除了一开始表现不好,之后一直兢兢业业地扮演合格好男主的形象,可惜女主对男配心生好感,男主这个爱情小白慌了,却又傲娇的不承认,所以做了些让读者啼笑皆非,让女主无法接受的事情。
过程有些波折,好在结局圆满。此书文笔好,情节好,人物塑造的生动鲜明。最重要的是爱国的情怀,不忘国耻,抗日,以民国节义托起的恋情非常荡气回肠,强烈推荐!
‘伍’ 有哪些优秀的讲述民国时期的小说
我挺喜欢匪我存思的书。这两本是我看过的点击率超高,作品品质超高,人气超高,这两本都已经出版,市民国内小说的超经典之作。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
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江,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博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在生死交关时,两人才得以真心相见,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
‘陆’ 推荐几部经典民国小说
张恨水20~30年代初所写的言情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缘》,通过恋爱悲剧反映民国初年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张爱玲的《半生缘》、《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包天笑的《沧州道中》抨击了当时社会军阀混战的惨痛人生,都是写的那个时代的内容,都挺不错的。
‘柒’ 推荐几本经典的反映民国时期的书籍或电影
张恨水的着作着作列表《傲霜花》
《巴山夜雨》,长篇小说。
《八十一梦》,长篇小说,于1939年12月开始在重庆《新民报》上连载,因政治压迫而未能写完。
《白蛇传》,写于1954年。
《北雁南飞》
《别有天地》
《冲锋》,长篇小说,写于1938年。
《春明外史》,长篇小说,于1924年连载于《世界晚报》的副刊《夜光》。
《春明新史》,长篇小说,写于1928年。
《大江东去》,长篇小说。
《丹凤街》,长篇小说。
《疯狂》,长篇小说,写于1938年。
《凤求凰》,长篇小说。
《风雪之夜》
《巷战之夜》,中篇小说。
《鼓角声中》,1936年连载于南京《南京人报》副刊《南华经》。
《虎贲万岁》,军事小说。
《欢喜冤家》,长篇小说。
《记者外传》,未完,只完成上半部,长篇小说,1957年10月26日开始在上海《新闻报》上连载。
《剪愁集》
《剑胆琴心》,写于1928年。
《交际明星》,中篇小说,1926年连载于《世界日报》副刊。
《金粉世家》,长篇小说,1927年2月开始于《世界日报》副刊上连载,历时5年,约百万言。
《京城幻影录》
《荆棘山河》,中篇小说,1926年连载于《世界日报》副刊。
《锦片前程》,写于1932年。
《旧新娘》,文言短篇小说,写于1913年。
《孔雀东南飞》,长篇小说,写于1954年。
《两都赋》,散文集。
《梁山伯与祝英台》,长篇小说,于1953年8月开始动笔,1954年1月1日开始于香港《大公报》连载。
《绿了芭蕉》,散文集。
《落霞孤鹜》,长篇小说,写于1930年。
《满城风雨》
《满江红》,长篇小说,写于1930年。
《梅花劫》,白话短篇小说,写于1913年。
《美人恩》,长篇小说,写于1930年。
《孟姜女》
《秘密谷》
《南国相思谱》,长篇小说,1919年开始连载。纯粹以言情为主,鸳鸯蝴蝶派小说。
《南游杂感》,中篇游记,写于1955年,发表于香港《大公报》。
《牛马走》,长篇小说,1941年在重庆《新民报》上连载。后来出单行本时,易名为《魍魉世界》。
《偶像》
《平沪通车》
《潜山血》,长篇小说,写于1939年。
《秦淮世家》,长篇小说,写于1939年。
《青春之花》,写于1928年。
《青衫泪》,长篇白话小说,写于1913年冬。纯粹以言情为主,鸳鸯蝴蝶派小说。
《秋江》,写于1954年。
《热血之花》,长篇小说。
《如此江山》
《山窗小品》,散文集。
《上下古今谈》,杂文集,收录一千余篇。
《石头城外》,长篇小说。
《蜀道难》,长篇小说,写于1939年。
《水浒别传》,写于1932年。
《水浒人物论赞》,古典文学论集。
《水浒新传》,长篇小说,1940年2月开始于上海《新闻报》上连载。
《斯人记》
《似水流年》,长篇小说。
《岁寒三友》,未完,写于1947年。
《太平花》,长篇小说,写于1931年,因东三省沦陷而添入抗战内容。
《桃花港》,长篇小说,写于1938年。
《天河配》
《天明寨》
《天上人间》,写于1928年。
《啼笑姻缘》,长篇小说,1930年开始于上海《新闻报》副刊连载。
《啼笑因缘续集》,长篇小说,写于1933年。
《弯弓集》,短篇小说集。
《皖江潮》,长篇小说,1921年连载于芜湖《皖江日报》。
《魍魉世界》(原名《牛马走》),长篇小说,1941年在重庆《新民报》上连载。后来出单行本时,易名为《魍魉世界》。
《未婚夫》,写于1919年。
《未婚妻》,中篇小说,写于1916年。
《我的生活与创作》,长篇自传,应中央文史馆之约写于1963年。
《我的小说过程》,自传,1931年1月开始于《上海画报》连载。
《雾中花》,写于1947年。
《五子登科》,长篇小说,1947年8月17日于《新民报》上连载。
《西北行》,游记,写于1956年。
《现代青年》
《小说迷魂游地府记》,1919年连载于上海《民国日报》。
《小西天》,长篇小说,写于1934年。
《写作生涯回忆》,自传,1949年1月1日开始于北平《新民报》连载。
《燕归来》,长篇小说,写于1934年。
《杨柳青青》
《夜深沉》,长篇小说。
《一路福星》,未完,写于1947年。
《艺术之宫》,长篇小说,1935年连载于上海《立报》副刊《花果山》。
《银汉双星》,长篇小说。
《游击队》,长篇小说,写于1938年。
《雨淋铃》,未完,写于1947年。
《玉枝交》
《战地斜阳》,短篇小说,1929年发表。
《斩鬼新传》
《赵玉玲本纪》
《真假宝玉》,1919年连载于上海《民国日报》。
《征途》,长篇小说,写于1938年。
《纸醉金迷》,长篇小说。
《中原豪侠传》,1936年连载于南京《南京人报》副刊《南华经》。
《紫玉成烟》,中篇小说,写于1916年。
《最后关头》
‘捌’ 你都有哪些关于民国时期的作品推荐
黄宾虹(1865-1955),其着作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古画微》、《画学编》、《金石书画编》、《画法要旨》等。都十分推荐呢。
‘玖’ 故事背景为民国时期的比较出名(经典)的小说有哪些
鲁迅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祥林嫂》等等。巴金着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抗战三部曲”《火》《憩园》《第四病室》)等,代表作品《家》。老舍着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等,短篇小说集《赶集》、《贫血集》、《月牙集》等,代表作品《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茅盾着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代表作品《子夜》。
沈从文,作为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边城》《长河》等。
左翼作家丁玲,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家赵树理等人的创作《小二黑结婚》。
‘拾’ 以民国为背景的名着
起源与版本
三国故事在中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 24卷。清朝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平易;《三国志演义》,清毛宗岗增删评点本,约成书于康熙初年,该本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
作者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
作者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大致有三种观点:
全书皆由罗贯中所着。
由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合写。
整部小说完全由施耐庵一个人写。这种观点是大家最为熟知的。
第一种说法早于明朝已经有人提出。一些支持此观点的人认为施耐庵是捏造出来的人,真实中并不存在。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之间亦有以下两种意见:
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前七十回为施耐庵作着,后三十回则为罗贯中着。
明代高儒《百川书志》中则说《水浒传》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也就是说主要是施耐庵写的,罗贯中进行了整理,编辑。这种观点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力。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水浒传》属于累积型群众创作,无疑施耐庵在创作过程中曾参考、借鉴和吸取了很多素材,包括史籍、笔记和某些完整的小说、戏曲作品或其中的某些片段,但施耐庵的创造性的劳动是不容抹杀的。
施耐庵(1296年-1370年)中国小说家。中国四大名着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出生于江苏一代,兴化白驹场人。关于他的生平资料正确性有所争议,也有查无此人之说。主要是水浒传一书作者素有争议,有一考为该书根本非施耐庵所写,而是罗贯中所写。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水浒传》中,将作者写做施耐庵和罗贯中。
------------------------------------
学界有关作者的争议
西游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明朝的吴承恩。现在出版的各种版本的《西游记》都署名吴承恩。但是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就一直对其作者存有争议。
明朝流传的《西游记》,各种版本都没有署名。清朝汪象旭在所撰《西游证道书》中提出《西游记》为南宋时的邱处机所着。这一看法提出后,清朝的文人大多赞同。清朝末年纪昀等人开始怀疑此说,认为《西游记》中多处描写明朝的风土人情,而邱处机是南宋末代人(是明朝以前的朝代的人);此外《西游记》中多处使用江苏淮安方言,而邱处机一生在华北地区活动,并未在淮安居住过。也有明朝清朝道士、文人以为《西游记》是道士炼丹之书。
民国期间,鲁迅、胡适等人根据明朝天启年间《淮安府志》上所载,又据前人所论,推定淮安吴承恩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至此成为定论。
民国后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80年以后,有关《西游记》作者的研究渐成热点。仍不断有学者对吴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质疑。理由是今存吴承恩诗文及其友人文字中从未提及撰写《西游记》一事;二是《淮安府志》所载吴承恩着《西游记》一事并未说明是演义、稗官,而通常情况下演义、稗官是不录入地方志的;三是在清朝藏书家黄虞稷所着《千顷堂书目》中吴承恩所着《西游记》被列入舆地类(即地理类)。因此,有人重新提出《西游记》是邱处机所着,或是其弟子、传人所着。也有极少数学者立论:《西游记》是明朝的“青词宰相”李春芳所着。但是由于论据稀少、牵强,绝大多数学者都不赞同此说。另外一方面,证明吴承恩就是《西游记》作者的论据似乎更多起来,而且更有说服力。主要有:一,吴承恩的个人情况与《西游记》创作者的特征完全吻合。二,对各种质疑给出了较为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解释。三,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是关于《西游记》各文本中方言的研究。1980年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有突破性进展,几乎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吴承恩就是《西游记》的作者。(相关的研究请参阅刘修业的着作及颜景常着《〈西游记〉诗歌韵类和作者问题》)
所以现在一般认为,明朝社会宗教盛行,有关唐朝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传记、传说及其它宗教传说、民间故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吴承恩是在这样的社会及文化背景下,以上述的传记、传说、故事为素材,创作了现今我们看到的小说《西游记》。
经由吴承恩的重新构思、组织和编写,较之此前流传的传记、传说、故事、评话,小说《西游记》不仅内容大大丰富,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更加鲜活、丰满,想象更加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小说《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吴承恩(约1504年-约1582年)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将近80岁。
--------------------------
请参看:红学
在20世纪初,“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曾经引起中国学界的争论,这个争论至今仍然存在。大致上可分为二说:一、红楼梦是由曹雪芹所撰写的;二、红楼梦的作者另有其人。
至于红楼梦本身则在第一章中说:这个故事真正作者已不可考,是由曹雪芹传抄、批阅及增删数次而成。一般而言,认为曹雪芹是本书作者是比较主流的看法。
曹雪芹(?1715年?1716年?1724年?1725?—?1763年?1764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旗籍,为正白旗。中国清代着名作家。长篇名着《红楼梦》的作者。
高鹗(约1738年 - 约1815年),满族人,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祖籍辽宁铁岭,着有《红楼梦》后40回续书。
=================================================
曹雪芹(1715~1763)是清代小说家。名沾(zhan),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先世本来是汉人,后来成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康熙年间,从曾祖父曹玺起,三代四人世袭江宁织造60年,成了煊赫一时的贵族世家。后因清宫内部斗争激烈,其父被株连,获罪削官,家产被抄,家道日渐衰微。曹雪芹一生恰值曹家由盛极而衰的时期。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贫困。1762年他的小儿子夭亡,曹雪芹悲痛欲绝,一病不起。1763年2月12日终因贫病无医而去世(也有说1764年去世的)。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其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可惜,他的诗画留存下来的不多。曹雪芹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文学巨着《红楼梦》。
《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原名《石头记》,基本定稿80回,曾以手抄本流传。1791年,程伟元、高鹗第一次以活字版印刷出版,全书120回,书名改为《红楼梦》。小说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从中表现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渐趋崩溃的社会真实内幕,反映了那个时代对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要求以及初步的民主主义精神。《红楼梦》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自然、逼真地叙述和描写了丰富的现实社会生活,塑造了一大批典型人物。作者善于在日常生活矛盾中根据人物身分地位刻画人物,又善于以艺术氛围烘托人物内心情绪。他笔下的人物,如多情而又富有叛逆精神的贾宝玉,孤芳自赏、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贤淑善良又巧于迎合的薛宝钗,泼辣、狠毒的王熙凤,逆来顺受的尤二姐,刚烈不屈的尤三姐等无一不是栩栩如生。在事件和人物的刻画上,作者采用对比的方法,将美与丑、虚与实、统治与被统治的描写相互补充,创造出一个含蓄深沉、博大精深的艺术世界。《红楼梦》语言简洁纯净,准确传神而多彩,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书中诗词歌赋的运用,对人物塑造、情节展开起了很好的作用。《红楼梦》的光辉成就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对后世家庭社会小说有极大影响。
元末明初,我国的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章回体小说步入日臻完善的阶段。中国的第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成就最高、气魄最大的章回体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即《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通过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杰出的小说大家——罗贯中的椽笔诞生并风行于世的。他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同时,为世界文学的宝库,也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罗仲祥后唐时仕青州(即今清徐)。后因原籍水灾且路远途遥。落籍太原清源,迁居城西白马山(今白石沟)寺沟村。其父罗锦生有六子,贯中行居第二。
大约是罗氏先祖为仕宦出身的缘故吧,后世罗氏家族很重视对后代进行“水源木本”的家族历史教育,一直保持了“耕读传家,诗礼教子”的家风。在这种家传的影响之下,贯中从小喜爱读书,博洽经史,为后来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贯中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复杂的时代。元朝蒙古贵族的残酷统治和压榨,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如火如荼。各方义军,诸如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不仅与元军奋战,而且还进行着相互的兼并。据说,步入青年的罗贯中,就在这个历史大动荡的影响下,浪迹江湖,参加了张士诚领导的起义军,并入其幕府,充任幕客。而且,王圻的《稗史汇编》就说他“有志图王”,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这一点从他后来所着的《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罗贯中从事小说稗史的创作,似乎应得益于他政治上的失意。正是由于此,他才有时间和有可能致力于文学创作,成为我国文学史上首先用全力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他有许多的着作传世,诸如《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相传,他还写过十七史通俗演义,并曾参与了《水浒传》的撰写。尺蠖斋评释的《西晋志传通俗演义》序文就说:“罗氏生不逢时,才郁而不得展,始作《水浒传》,以抒其不平之鸣。”
贯中的长篇巨制《三国演义》,大约是他后期的作品。这部古典文学名着,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 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他依据陈寿《三国志》提供的历史线索和历史人物,博采裴松之对《三国志》补缺、备异、惩妄、论辩,所保存的大量宝贵史料,吸取了西晋至元一千多年来民间传说的丰富营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军的生活经历,发挥个人的卓绝艺术才能,纵横捭阖,巧妙驾驭,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近一百年中浩瀚繁富的历史事件,完成了这部75万字的古典名着。
在这部名着中,贯中寄托了自己个人的爱憎情感,客观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之间政治的、军事的、公开的、隐蔽的、合法的和非法的矛盾斗争。淋漓尽致地刻划了封建统治阶级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明火暗刀的策略伎俩和阴谋诡计。有意或无意地揭示了农民无法生活、挺而走险、纷纷起义的真实历史背景和原因。
至于《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则是多方面的,充分地显示了罗贯中在人物的刻划方面有着惊人的技巧。全书四百多个人物形象中,不管是曹操、刘备、孙权这些群雄之首,还是诸葛亮、关羽、张飞、赵子龙、黄忠、鲁肃、周瑜、黄盖、郭嘉、许攸、张辽、陆逊以及王允、董卓、吕布这些巨谋勇将,忠奸之臣,都具有鲜明的生动的个人特性。尤其是对张飞、诸葛亮和曹操的形象塑造,真可谓出神人化,呼之欲出。
罗贯中对战争的描绘是极其成功的,这一点充分证实他确实参加过元末农民起义的战争活动。所以能够把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场,瞬息变化的战斗形势,描述的那样千变万化,各具特色,显示出战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然而,正是由于罗贯中有参加战争的经历,再加上他超人的艺术技巧,以及创作时的苦心孤诣,惨谈经营,才在他的笔下出现了描述战争战役,重点突出,错落有致,疏密相间,虚实照应;铺排战争场面,大肆挥洒,波澜起伏,风驰电掣,气势磅礴;渲染战场气氛,随意勾勒,生动逼真,有声有色。
罗贯中是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说家,是他把意回体小说这一文学式样推向成熟的阶段。后来的很多学者和作家曾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把他同马司迁、关汉卿相提并论。他的伟大的文学创作成就,成为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他所创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风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网络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一般认为是长篇小说《水浒传》最早的创作者。关于其生平,至今尚无确切的资料,据说他生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原名耳,又名子安,祖籍苏州,曾出仕钱塘,又传他曾参加张士诚军。但这些都还待证实
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孙悟空,猪八戒等不朽的艺术形象。全书组织严密,繁而不乱,语言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富于生活气息。主题上冲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具有民主倾向和时代特点。作品讽刺幽默。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取经故事的独特风格。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通严肃的批判巧妙的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美国大网络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网络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吴承恩的诗文多散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