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人是怎么样作诗词
1、即席赋咏。大历年间卢纶、李瑞等所谓的“十才子”,经常奔走于豪门权贵和王公贵族的宴席,当场赋咏、朗诵自己的酬答附和之作,因而名声大振。
2、呈示寄赠。这是当时最普遍的方式,如李白的《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有些诗虽不以“赠”“寄”为题,但也是赠送别人的。有些诗人直接把自己的新作向友人吟诵。杜甫的诗友苏涣就曾到杜甫的船上,当面把自己的诗吟诵给杜甫听。
3、投诸名流。唐代许多举子文士为了获取声誉,就把自已的得意之作献给当时的名流,以便流传颂扬。
4、墙壁题诗。驿馆、驿亭、寺观等公众场合的墙壁和柱头,都是唐代诗人约定俗成的诗歌“发表园地”。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题诗》中说:“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5、“诗板”题诗。这是中唐以后的一种方式。晚唐咸通年间,诗人薛能经过蜀地飞过泉亭,曾看见“亭中有诗板百余”,可见诗板题诗在当时也很普遍。
唐代诗人“发表”诗作的方式还有很多。道士诗人唐求曾把自己的诗装在葫芦内,放在河溪中流去,以便得到更多人的颂扬。
㈡ 古人是怎么学写诗词的那时没有网络,书籍不像现在这么好流通,他们怎样做到写的文章如此美
古代有从入门到高深的一个学习诗词的流程,楼主也可以效仿。
一、先是学习对联,对联是诗词和骈文的基础,比如五律、七律中的中间两句便是对联。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等。
二、古时小孩子会先学习是读入门读物,如《音律启蒙》、《笠翁对韵》等,楼主也可以去读,只是时代变迁,晨钟暮鼓之流只能去臆想了。
三、过去的私塾里老师留的作业可能就是出对子或是要求自拟一诗,如今私塾没有了,不过QQ群还是有的,搜索加一些相关的爱好群还是可以互相交流的。
四、学习完对联就要学习一些基础诗词了,类似《千家诗》、《毛诗》、《诗经》都是当年的读物,如今还可以加个唐诗三百首。如果常见的诗读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再读一些专辑,如《白氏长庆集》、《李太白文集》、《杜少陵集》、《李义山诗集》、《东坡七集》、《剑南诗稿》等。
五、读过了诗集再出去走一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古人云:“功夫在诗外”即是此理。
六、当楼主真的做到这个境界,我相信楼主已经是一位胸藏锦绣、腹隐珠玑之辈,我要向您学习。
祝楼主早日得享创作诗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