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国学经典诵读的好处和意义有哪些 育儿
国学经典诵读有哪些好处呢?总结下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孩子的语感会比较好。语言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汉语,积累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国学当中很多语言非常经典,琅琅上口,诗词不断。所以说,为了让孩子的语感好,得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
第二:给孩子以后的应试方面的考试提前做好准备。我们国家还是比较看重考试的分数,而在语文的考试当中,国学的比重还是挺大的。在学校教育中,这些都是一窝蜂地来,很多孩子适应不了。所以说,在家里先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熏陶可以让孩子抢占先机。让孩子以后的学习不要那么急促匆忙。
第三:国学经典构成了我们成为一个中国人的基础,所以说,让孩子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是一种生为中国人的根本。
当然,虽国学经典诵读的好处很多,重点是家长要有这方面的意识,毕竟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长久的积累,需要每天实实在在的熏陶和训练。对家长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B. 什么是国学经典诵读
什么是国学经典诵读
所谓经典诵读,主要是指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孟子》等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那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又会产生什么作用和影响呢?我来告诉各位家长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是什么吧!
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的作用及影响。
一、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
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80%-90%的人靠的是情商,(即高尚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因此,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而诵读经典则是培养其高尚道德品质的一条最好的捷径。
二、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
在小学低年级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
三、国学经典诵读,能显着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小学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效地开发,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但是,这种记忆潜能如果不予开发,就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天天蜕化。而一旦开发出来,不但现在记忆超人,而且可以伴其一生。从这个层面讲,国学经典诵读开发的是学生一生的潜能。同时,诵读国学经典,也是为孩子一生打点文化底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且会惠及其一生。
四、国学经典诵读,大大提高了孩子的文化素养。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通过经典文化的诵读,可以大为提高孩子的文化知识素养。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可以帮助孩子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读经典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
五、国学经典诵读,促进了学校、家庭的和谐。
国学经典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内容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论述。“天人合一”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为贵” 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追求人自我内心的和谐。可以说,和谐是国学经典的主旋律。现代我国所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 “和谐社会” 等,基本都能在传统国学中找到渊源。
六、国学经典诵读是培育优秀子女的法宝,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武器。
马来西亚着名经典学教授钟积成先生在他的讲座“做智慧父母,育优秀儿女”的报告中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他说: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是那一个民族?回答是犹太民族。他接着又说,本来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但现在却又为什么不是中华民族呢?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丢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经典。他认为对孩子进行经典教育是培育优秀子女的法宝,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法宝。钟教授进一步指出,经典教育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文字经典:即教育孩子大量阅读、背诵古今中外经典诗文。另一方面是美育读经:即经常让孩子观看古今中外名画、名雕塑、建筑、艺术品,经常聆听世界古典音乐,歌剧等经典音乐。让孩子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最终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只有这样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多,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才会有望。的确,历史上我们中华民族曾数次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国,靠的是什么?现在仔细想想,我们不难得出,靠的就是我们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经典文化。是她们教会我们中华民族海纳百川,高瞻远瞩、与时俱进。由此看来,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国学经典的确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最强有力的武器。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大力开展推广国学经典诵读不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是社会和谐,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重要法宝。
;C. 国学经典诵读有什么好处
诵读国学经典,可以显着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在长期的坚持诵读中,孩子的记忆力得到开发,尤其是在他们记忆力旺盛的初期阶段。家长通过适当的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记忆能力。与那些不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相比,经常诵读者可以在花费较少时间的情况下记住相同的内容。
此外,学习国学经典还能提高孩子的整体认读和识字能力。《易经》(包括上、下经)部分大约有5000字,《千字文》有994字,《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大约1753字,《论语》由其学生编辑而成,共有13700字,《孟子》有34685字,《中庸》同样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有3568字。这些经典着作中的文字复杂且富有变化,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长期诵读国学经典的孩子,容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三岁开始,良好的习惯能够让孩子受益终生。每天坚持半个小时的诵读,不仅让孩子识字量增加,还会逐渐培养出浓厚的阅读兴趣。这些孩子往往对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无论走到哪里,都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气息,学习上也不需要家长过多操心。
学习国学经典还能帮助孩子练好普通话。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诵读,利用标准音质的国学经典音频,让孩子在播音的熏陶下,逐步正音,普通话水平自然会得到提升。采用家庭教育模式的教材,包括跟读和诵读音频,不仅提高了家长和孩子的说话能力,还能让孩子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