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古典 » 如何从经典中发现美
扩展阅读
女同学发照片怎么恢复 2025-01-03 00:16:22
什么事教育了我作文450字 2025-01-02 23:55:07

如何从经典中发现美

发布时间: 2024-12-30 10:50:02

㈠ 如何从经典名画中感受油画艺术的动感美呢

动感美,通常是指物象呈现出的富有韵律的动态、动势和起伏变化的节奏、旋律、场景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动感美一般是指“有动静”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影视、舞蹈、音乐等,人们通过作品中明显的“形动”和“声动”,领会到其中的动感美。

油画作为以平面图象呈现的视觉艺术,从理论上讲,是一种静态的艺术表现形式。然而,油画通过其构图、造型、色彩、笔触和场景的丰富变化,同样可以展示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动感美。那么,如何领会欣赏油画艺术作品中的动感美呢?这里,笔者试以一些经典的油画作品为例,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从油画作品的戏剧化场景来欣赏它的动感美

以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和鲁本斯的《抢夺留西帕斯的女儿们》两幅油画为例:

《创世纪》是文艺复兴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用4年又5个多月的时间,在罗马西斯廷大教堂圆顶上创作的一幅巨型壁画。该画分三大部分十个章节,成功刻画了343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最精彩的是《亚当与夏娃》这一部分。画面中,亚当和夏娃刚刚被造物主赋予了生命,亚当斜倚在画面的左端,似乎是在努力地将手伸向造物主(上帝),而他的眼睛却专注地看向画面右端被造物主护在身侧的夏娃。有趣的是,此时的夏娃也正目不转睛地看着亚当所在的方向……读者看着画面场景,仿佛能感觉出亚当和夏娃正在双双移动着身体一步步靠近。

《抢夺留西帕斯的女儿们》是17世纪巴洛克油画大师鲁本斯的一幅代表画作。该画取材于古希腊神话,描绘了众神之王宙斯与丽达所生的一对孪生兄弟卡斯托耳和波吕克斯,爱上了迈西尼国王留西帕斯的两个女儿一对孪生姐妹。于是卡斯托耳和波吕克斯带着人,趁着黎明前的蒙蒙晨曦,将留西帕斯两个女儿抢走的场景。整个画面呈现出一方拼命抢夺一方奋力挣脱的戏剧性场景,具有非常强烈的运动感。

二,从油画作品的人物形态来欣赏它的动感美

以约翰-柯内尔的《马背上的葛黛瓦夫人为例:

笔触既是画家绘画风格技法的展示,也是画家思想感情在作品中的流露和展现。在这方面,后印象油画大师梵高的《向日葵》、《星空》、《麦田》等提供了经典的范例。这几幅作品,不仅展示了画家精湛绝伦的绘画技法,而且饱含着画家的思想感情和火一样炽热的激情。我们看到,画面中的《向日葵》,充满生命的活力热烈奔放,它已不是纸上的画,而是一株生机勃勃的活生生的葵花树;《星空》似乎让人们看到无际的夜空,静悄悄中,云层在涌动,月亮在看着周围的世界,还有高山、巨塔、大树等等,于暗夜中森然耸立,透着空茫而神秘的色彩;《麦田》中成片的金灿灿的麦子,让人感恩大地母亲,同时感受到一种丰收在望的喜悦和欢畅。

㈡ 浅析如何利用经典诵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可见,背诵古诗文对学生何其重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利用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文化素养是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身为语文教师又承担着教科研组长的我,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将课内与课外的古诗文诵读结合起来,让孩子们通过诵读经典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增强文化底蕴,提升语文素养。
一、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被经典古诗文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呢?我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如安排好诵读的时间,每天利用课前2分钟的学习时间,开始是集体读,读的形式很多,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方法灵活多变。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后来因为学生记忆的快慢拉开了距离,我又用奖励的办法,凡是背诵下来一首诗的,我就奖他一面小红旗,最后看谁的小红旗得到的最多,他就是诵读经典小博士。在这种积极的鼓励之下,学生们的背诵热情一天天增长。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班级涌现出大批的经典诵读小博士。
二、利用古诗特点,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一)从古诗文诵读中发现自然美
很多写景古诗都是作者游览于此而诗兴大发,当即一挥而就。一首诗即为一幅画,读这样的诗,不亚于游览于湖光山色之中,自然会有心旷神怡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自然留于心中。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教学这首诗,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与画面融为一体,不仅能充分理解诗的内容,还能得到美的享受。
如根据陶渊明诗《归园田居》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创意,设计一个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画面中,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将诗人所追求的“真实”寄寓于其中。学生通过分析和欣赏画面,不仅可以深刻理解作品内容,而且还能使学生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得到美的享受。
(二)从古诗文诵读中感受韵律美
诵读,是古诗教学中最具活力,最具生命力,最具感染力,最具震撼力,最具创造力,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古诗字数整齐划一,节律分明,诵读时要充分注意。
如《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儿童本是乐于吟诵乐反复的,尤其是团体的朗诵,抑扬顿挫,琅琅书声,与唱儿歌无异,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而反复多次,即能背诵,会背诵时,更是“乐此不疲”。若常加复习,至于终身不忘,将成为一生的文化资产。
古诗有很强的音乐美和节奏美,并且一般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手段上采取相应的音乐和画面,力求达到入情入境的教学效果。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时,配以景色优美的大自然的画面(自制幻灯片)等。学生在学习古诗的同时,还提升了音乐审美能力。
(三)从古诗文诵读中鉴赏美
我们所吟诵的千古美文是我国古代最优秀最杰出的文化,在
吟诵鉴赏之中,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优秀的品质时时激荡着学生、滋养着学生的心灵,陶冶着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精神得以净化,道德得以规范,品质得以高尚。
如《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看起来是一首写得很美的诗,诗中景色可谓人间仙境,可是它却是一首讽刺意义极强的诗篇。当时南宋王朝始终没有收复故都汴京,却不思恢复,一味过着那醉生梦死的生活,表达了诗人的强烈不满。读罢此诗,学生们心中只会像诗人一样,憎恶南宋朝廷的昏庸腐朽,为这一段历史感到耻辱,而发奋努力学习,分辨出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美与丑是相辅相成的,作家的审美理想往往通过对丑的暴露与鞭挞曲折地反映出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自然也包含了通过审“丑”达到审美的这种形式。深入分析古诗词的“丑”,剖析丑类们肮脏的灵魂, 可以培养学生批判与憎恶的情感,引导他们在对丑的否定中认识美。
《蚕妇》中“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劳动者与剥削者的不同命运定会让学生心中有一杆秤,去鉴别美丑。还有李绅的“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等
学生们通过读古诗,分辨是非的能力就会增强,就会在正确的审美观念的指导下审视社会,对待人生,这对于开放繁荣的社会,特别是对于商业文化泛滥、世风浇漓的功利社会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学生如果缺乏这种能力,就会美丑不分、荣辱不明。
(四)从古诗文诵读中创造美
创造美是美育的目的所在,也是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不论是忧国忧民还是寄情山水,古诗词往往是作者借以表达强烈感情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这种感情化为学生的强烈情绪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美的享受,激发他们进一步创造美的热情。学生是一群鲜活的个体,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我们不能低估,
如:①给诗配画: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田园风光图。诵读故事时,引导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入诗句所描述的景象,充分发挥想象,画出诗意图,并围绕学生的作品展开讨论,“怎样画?”“画什么?”“这样画合不合理?”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古诗文意境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还陶冶了情操。使文学与美术有机地结合,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
②仿编古诗:有时我们生活中的场景会和古诗联系起来,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也是让学生表达美的好方法。例如,在《赠汪伦》一诗教学中,我进行这样的启发:诗中送别的场面是如此感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离别的场面,同学转学、亲人远行……在依依惜别之时,大家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让我们都来学学作者,把心里的话写成一首送别诗,赠给自己最不舍的人。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纷纷模仿古诗书写出自己的诗篇.我不强求学生的诗作是否工整、漂亮,但是,这样的学习过程,不正是他们一个自我超越、自我创新的过程吗?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这种创新热情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面对四季的更替,孩子们能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联系曾经学过的诗句,或引用,或创作,以此来表达他们自己或喜悦、或伤感的内心感受,提高了学识修养,提升了审美能力”。
③将古诗改写成小故事有些古诗文本身就是一幅图,图中描写着一个动听、美妙的故事。如《游园不值》,诗曰“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就是一幅很美的图画,我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他们从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入手,大胆想象图画上面以及背后的故事,在这个引导的基础上,再将这个题目以小作文的形式进行布置,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高,从作业情况来看,同学们写得各有特色,效果非常不错。
三、巧妙布置特色作业,培养孩子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大量诵读古诗文,孩子们的大脑中存储了很多经典佳句,但是要做到知识的活学活用还需要合适的练习方法。为了避免孩子们像个书呆子似的只会机械背诵,我采取以特色作业的形式训练孩子们的学以致用的能力。我会在周末让孩子们在积累本上做这样的练习。
(一)不知不觉,夏季悄悄来临,你诵读过的古诗中,有几首是描写夏天景物的呢?你能把它们分别写出来吗?你还可以配上美丽的图案呀!
(二) 学了本单元课文,我们认识了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小英雄雨来,你能从会背的古诗中选出表现爱国情感的诗句吗?请你写一写吧!还可以写出你的感受呀!
我会根据班里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布置一些趣味性的作业,并且进行评比,让孩子们经历这样一个“乐读”、“美读”、“活用”的过程。
就是经过这样的训练,那些千古传唱的佳句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有时它在校园,有时它在家庭,有时它在社会生活中。
古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古诗文诵读,以其独特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还原生活,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与之气息相通,与之心灵相融,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更为浓烈的人文色彩,对于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㈢ 什么是艺术经典,经典艺术的美学特征

所谓艺术经典,是指具有“超越时空的精神文化价值”的艺术作品。经典的艺术作品既能够有效地体现出创作者的本性,又有深刻的内涵,它展现着人们生活的历史与文化,体现着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观念。

经典艺术的美学特征如下:

1、经典艺术作品是具有人性美特征的。在黑格尔看来,“形成真正的美和艺术的中心和内容的是有关人类的东西”,“只有人的形象才能以感性方式把精神的东西表现出来”。

2、经典艺术作品是具有形式美特征的。形式美的特征可以说体现在每幅艺术作品中,尤其凸显在经典艺术作品当中。不论经典的绘画作品或是建筑作品都可以从中体会到。

3、经典艺术作品使人产生共鸣。经典艺术作品使人产生共鸣震撼和打动人的心灵的美学特征。凡是经典的艺术作品都可以使人产生共鸣,它能触动毎个人心灵的善良使欣赏者和创作者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经典艺术作品从表达的内涵、画面到它的精神特质都是和受众群体能产生共鸣的艺术,会超越时间、空间也会跨越国界、地区。

(3)如何从经典中发现美扩展阅读:

经典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

1、应取决于艺术创作者的创作目的与情感投人程度。杜书瀛先生在他的《论艺术的特性》一书中曾写到:“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在再现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对生活作出自己的评价;艺术家在对生活作理智认识的同时还贯注进自己的感情”。经典艺术作品在创作时应有思想、有情感从自我的视角去关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其内涵才会深刻。

2、应该取决于在作品中体现出的对于社会和人生深度与广度的描写。就拿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来说,我们从绘画作品中可以深刻地观察出画家对于人性的关注和描绘,出现了大量的肖像画让人们欣赏画作之余,也感觉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所以,当我们每一次重新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时,仍然可以感受到来自于当时社会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