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述而》
白话文释义: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支学习,找出他们缺点加以改正。
2,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路》
白话文释义: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吗!或许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𫐐,小车五𫐄,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白话文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办。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白话文释义: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篇》
白话文释义: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白话文释义: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白话文释义: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里仁》
白话文释义: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B. 《论语》经典句子有哪些呢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自《论语·微子篇》
解释: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岁月还可以迎头赶上。
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摘自《论语·八佾篇》
解释:漂亮的脸笑得真美啊,明亮的眸子真妩媚啊,洁白的脂粉更把她扮得楚楚动人啊!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自《论语·述而篇》
解释: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自《论语·泰伯篇》
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摘自《论语·里仁篇》
解释: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C. 论语里有哪些着名的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译: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译: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译: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译: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举一反三)
译:(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译: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译: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D. 《论语》里面有哪些经典中华句典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则总是忧虑不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错误了。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晚不睡觉而去思考,这样没有好处,不如去学习。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论语·子罕》。意思是: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比喻那些不畏困难,意志坚定的强者。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出自《论语·颜渊》。意思是:内心没有愧疚,那还有什么可担忧和害怕呢?比喻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里仁》。齐:看齐。意思是:看到有德行的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到没德行的人就从内心认真地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相同的缺点。
【子入太庙,每事问】出自《论语·八佾》。意思是:孔子进了周公庙,每一件事都详加考问。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出自《论语·宪问》。意思是: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装饰自己,取悦别人。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出自《论语·子张》。意思是:不同职业的工人们在工厂里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则通过学习获得“道”。
【一言而可以兴邦……一言而丧邦】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句话也可以使国家灭亡。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出自《论语·八佾》。意思是:君主使用臣子时要以礼相待;臣子侍奉君主时应该忠诚勤勉。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出自《论语·子路》。名:名分。意思是:名分不正确,说的话就不合乎道理;说话不合乎道理,事情就办不成。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出自《论语·子路》。苟:如果。意思是:如果君主能够使自己的行为作风正派起来,这对于从事国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自己作风不正派,又怎么能要求别人正派呢?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出自《论语·为政》。北辰:北极星。意思是:用仁德施政,便会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恒定在一个位置,所有的星星都拱卫着它。
【君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出自《论语·季氏》。意思是:财富平均,贫富差距不大,就不会感到贫穷;上下级之间和睦团结,就不觉得人少;人心安定,就不会担心被颠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出自《论语·季氏》。寡:财富少。意思是:(君主)不要担心财富少,要担心贫富差距大;不要担心贫穷,要担心人心不安。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出自《论语·学而》。终:指父母死亡。意思是:为父母办理丧事要谨慎,要竭礼尽哀,对先人要至诚至敬地追念至祭,(这样)民间的风气就归于淳厚了。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出自《论语·宪问》。意思是:有崇高品德的人一定留有传世箴言,但留有传世箴言的人不一定品德高尚。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论语·雍也》。立:立身。意思是:仁德的人,自己要立身于世,也要使别人能立身于世:自己想达到的,也要使别人能达到。
【见义不为,无勇也】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应该去做的正义行为,却不肯去做,这是没有勇气的表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论语·里仁》。喻:明白。意思是:君子知晓的是义,小人知晓的是利。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出自《论语·阳货》。意思是:整天吃得很饱,什么心思也不动,(这样的人)很难指望他有所成就。
【乡原,德之贼也】出自《论语·阳货》。乡原:外忠厚内奸诈的伪君子。原:同“愿”。德之贼:道德的破坏者。意思是:那种外表忠厚老实,内心阴险的伪君子是道德的破坏者。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人要是不讲诚信,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出自《论语·述而》。修:修养。意思是:不修养德行,不讲求学问,听到正义的事情不去做,有了错误不能改正,这些是我所忧虑的事情啊。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出自《论语·卫灵公》。疾:担心。意思是:君子担心自己死后没有好名声被人称赞。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出自《论语·述而》。游:练习。意思是:要立志向道,固守德行,倚靠仁义,练习六艺。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君子关心道德修养的提高,小人关心土地财产的获得;君子关心国家的法令,小人关心别人的恩惠。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自《论语·学而》。患:担心。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未足与议也】出自《论语·里仁》。士:读书人。意思是:一个读书人立志于研究学问,在生活上却以穿粗布衣服、吃粗茶淡饭为耻辱,这种人不值得与他谈论。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论语·为政》。周:普遍。比:依附。意思是:君子对人一视同仁,不阿谀结私党;小人则专门结党营私。
【攻乎异端,斯害也己】出自《论语·为政》。攻:治学。意思是:专研异端邪说,这是害自己啊。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出自《论语·泰伯》。寄:托付。百里:指大国。意思是:可以把辅佐幼主的任务交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命运托付给他,即使国家遇到关乎存亡的危机大事,也撼动不了他的志向,这样的人算得上君子吗?这就是君子啊!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用违背道义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高官,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天上转瞬即逝的浮云。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外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出自《论语·里仁》。道:道义。处:接受。去:抛弃。意思是:富有和尊贵,是人们所希望的,但是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接受的;贫穷与卑微,是人们所厌弃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君子是不会去摆脱的。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君子能够坚持住贫穷,而小人贫穷了就胡作非为,坏事干尽。
【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多么正直的史鱼啊!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像箭一样正直;国家政治不清明时,他也像箭一样正直。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出自《论语·宪问》。授:给予。命:生命。成人:品德完美的人。意思是:看见利益能想到道义,看见危险能付出生命,长期生活在困苦里却不忘记自己平生的诺言,也可以说是一个品德完美的人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论语·泰伯》。位:位置。意思是:不在那个官位上,不要去参与那个官职的政事。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用我,就行道于世;不用我,就藏道于身。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出自《论语·泰伯》。意思是:有危险征兆的国家不要去,在已经大乱的国家就赶快离开。
【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出自《论语·宪问》。辟世:归隐。意思是:贤德的人在政治昏暗的时候就离开官场而归隐;其次,在动乱的时候迁到平安地带;再次,发觉别人的脸色不对,礼貌不周,就避开不再见面;又次,当与人说话不合时就避开不谈了。
【当仁不让于师】出自《论语·卫灵公》。让:谦让。意思是:当遇到该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勇往直前地去做),就是老师在,也不要谦让。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论语·子路》。和:调和。意思是:君子与人相处时,努力调和关系但不盲目符合;小人与人相处则盲目符合,其实内心不同。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出自《论语·卫灵公》。病:忧虑。意思是:君子忧虑自己没有能力,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出自《论语·卫灵公》。以:因为。举:荐用。废:废弃。意思是:不因为这个人的一席言辞就贸然举荐他,也不会因为一席言辞而贸然废黜他。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出自《论语·季氏》。意思是:使人受益的朋友有三种: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学识渊博的朋友。
【主忠信,无友不知己者】出自《论语·学而》。主:亲近。意思是:亲近忠义诚信的人,不结交不如自己的人。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出自《论语·颜渊》。意思是:君子以学术、文学、艺术等与朋友聚会,以朋友的良好学识来增强自己的仁德。成语“以文会友”出于此。
【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出自《论语·颜渊》。晏平仲,春秋时齐国的大夫。意思是:晏平仲这个人善于和别人结交,时间长了,别人都很敬重他。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出自《论语·卫灵公》。厚:严格。薄:少。意思是:对自己严格,对别人宽容,那么别人就不会怨恨你了。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出自《论语·述而》。自行:自愿。脩:古代称干肉为脩。意思是:自愿地送给我一捆干肉,我从来没有不教诲的。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出自《论语·子罕》。意思是:孔子善于一步步的引导学生。比喻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循循善诱。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为政》。启:开启。发:引发。意思是:不到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的时候不去启发;不到想说又不知道怎么去说的时候不去开导。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孔子用四种方法教育学生:文化教育、行为规范、忠诚为本、信义为先。
【朝闻道,夕死可矣】出自《论语·述而》。朝:早晨。意思是:早晨求到了真理,即使晚上死也心甘情愿。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出自《论语·泰伯》。笃:忠诚。意思是:坚信自己的信念,勤奋好学,用至死不渝的信念来维护真理。
【女为君子儒,勿为小人儒】出自《论语·雍也》。女:通“汝”,你。意思是:你要做一个君子一样的儒者,不要做一个小人一样的儒者。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出自《论语·宪问》。意思是:研究学问的人只贪图生活享受,就不能叫做研究学问的人了。
E. 论语有哪些经典的话
论语里的经典句子
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3、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5、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7、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8、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11、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3、宁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1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5、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16、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17、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8、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1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0、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1、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2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23、礼,与其奢也,宁俭。
24、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6、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F. 论语的经典是哪些句子
一)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二)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三)见义不为,无勇也。
(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五)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八)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九)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十)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十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十二)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十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十四)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十五)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十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十七)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臾哉?人焉臾哉?
(十八)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十九)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二十)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插图
(二十一)小不忍,则乱大谋。
(二十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二十三)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二十四)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二十五)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二十六)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二十七)听其言而观其行。
(二十八)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二十九)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三十)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三十一)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三十二)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三十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十四)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三十五)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三十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十七)礼之用,和为贵。
(三十八)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
(三十九)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四十)德不孤,必有邻。
插图
(九十一)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九十二)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九十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九十四)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九十五)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九十六)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九十七)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九十八)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九十九)当仁,不让于师。
(一百)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G.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有哪些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如下: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注释】犯了错误却不改正,那就是最大的过错呀。
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因,毋我。——《论语·子罕》
【注释】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成见,不自私自利。
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
【注释】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注释】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注释】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土地;君子关心的是法度,小人关心的是好处。
H. 《论语》经典名句有哪些
《论语》经典名句有:
1.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敬鬼神而远之。
4.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5.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6.未知生,焉知死。
7.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8.不患人之不己知。
9.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10.鸟兽不可与同群。
I. 论语中的经典名句有哪些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述而》
白话文释义: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支学习,找出他们缺点加以改正。
2,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路》
白话文释义: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吗!或许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𫐐,小车五𫐄,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
白话文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办。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白话文释义: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篇》
白话文释义: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白话文释义: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白话文释义: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里仁》
白话文释义: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J. 论语经典名句有哪些
《论语》最经典的十句话,全是智慧。
01、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论语·子罕》译文: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0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译文: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逻辑上是,人之所以有今日之忧,是因为以前没有考虑得长远。
0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民第十六》译文: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译文: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君子按照天地的规律要求自己,所以舒适安宁。小人则被外物所奴役,求名逐利,常常忧虑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