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形容“谈论”的成语有哪些
1、高谈阔论 [ gāo tán kuò lùn ]
基本释义:高:高深;阔:广阔。 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出处:晋·袁宏《后汉记》卷四:“尝疾俗儒高谈宏论;不切时务。”唐·吕岩《徽宗斋会》诗:“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造句:当然,那一派也是主张理想教育,喜欢高谈阔论的人物。
2、侃侃而谈 [ kǎn kǎn ér tán ]
基本释义: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
造句:小明在讲演比赛时,不拿稿子,侃侃而谈。
3、谈笑风生 [ tán xiào fēng shēng ]
基本释义: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出处:宋·辛弃疾《念奴娇·赠夏成玉》:“遐想后日蛾眉;西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造句: 辩论会上,小王胸有成竹,谈笑风生,态度显得十分镇定。
4、谈古论今 [ tán gǔ lùn jīn ]
基本释义:从古到今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出处:元·张可久《端正好·渔乐》:“人间开口笑樵渔,会谈今论古。”
造句:夜幕降临,大街上喧闹依旧,古树旁乘凉的人们谈古论今,稗史小说,鬼怪精灵,引人入胜。
5、纸上谈兵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基本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造句:人们十分讨厌那些只会纸上谈兵,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B. 形容某人说的很到位,讲的很有道理的成语有哪些
一语中的、茅塞顿开、一针见血、言近旨远、言之成理。
一、一语中的
【解释】:一句话就说中要害。同“一语破的”。
【出自】: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这是把虚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要害。”
【近义词】一语破的、一针见血、一语成谶
【反义词】不着边际、不痛不痒
二、茅塞顿开
【解释】: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我身无力;我腹无才;得三公之教;茅塞顿开。”
我身上没有力气,腹中无才气,现在得到三公的教导,例我堵塞的心忽然被打开了,受到启发。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恍然大悟、醍醐灌顶、大彻大悟、如梦初醒
【反义词】一窍不通、大惑不解、冥顽不灵
三、一针见血
【解释】: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出自】:毛泽东《反对党八股》:“这不是把我们的毛病讲得一针见血么?不错,党八股中中国有,外国也有,可见是通病。”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有的放矢、开门见山、鞭辟入里、对症下药、泛泛之谈、要言不烦、切中时弊、一语道破、一语说破、言简意赅、刀刀见血、一语破的、单刀直入、提纲挈领、言必有中、切中要害、提纲契领、一语中的
【反义词】离题万里、空洞无物、无的放矢、言不及义、支吾其词、隔靴搔痒、言外之意、泛泛之谈、不痛不痒、不着边际、言之无物、莫衷一是
四、言近旨远
【解释】:旨:意思。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出自】: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话说得浅近,而含义却很深远,说的是正确的。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
【近义词】言浅意深、回味无穷、语重心长、言简意赅、言近意远、微言大义
【反义词】空洞无物、言之无物、言不及义
五、言之成理
【解释】: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出自】:战国荀子《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但是这里坚持是有原因的,他所说的话有一定的道理,足以欺骗迷惑大众了。
【示例】:虽然仁人们未必肯用,但我还可以言之成理。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近义词】言之有理、理直气壮、合情合理、义正词严、顺理成章、言必有据、以理服人、入情入理
【反义词】岂有此理、无稽之谈、强词夺理、妄下雌黄、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