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孩子怎样掌握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
第一,可以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保证发音的标准;
第二,在学习的黑板上对国学经典进行介绍,并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材料;
第三,在语文课上或者是音乐课上都可以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
第四,在上课之前进行朗诵,有利于提起学生的精神;第五,父母可以跟子女一起进行诵读,能够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
国学经典诵读方法大致如上,在此,要注意对老师进行良好的培训,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升学生的诵读兴趣。
⑵ 如何指导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
一、从绘画中拓展
可以是教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动手,这样学生在背诵时,头脑中就有了画面作为依托,不但背得快,而且背起来也是言之有物。 从最简单的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开始,我就引导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来理解诗句。自居易的《忆江南》我搜集一些江南美丽风光的图片,在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叹下,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为何难忘江南,从而读出对江南的赞美。送别诗我通过让学生讲述与朋友离别时的故事和心情,来体会朋友间依依不舍得离别之情……古诗词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古人的心情与感受无不包含在这短小精炼,意味悠远的诗文中,只有贴近我们心灵的诗句才是千古名句,我们也只有用自己的生活做比照,才能更好的理解诗文。
二、用故事中引导
古诗的语言简练,有的诗本身就是一则故事,如《石壕吏》写了石壕村的官吏夜里抓壮丁,连老妇人都不放过的故事。再如《七步诗》写的是曹操死后,曹丕做了皇帝,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类似此类的诗还有《送元二使安西》《寻隐者不遇》等等,针对小学生都爱听故事的特点,在诵读前,先把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明白了诗的大意,背诵起来诗中的句子就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字眼构成的了。
三、用歌唱中表现
诗词吟唱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艺术起源讲,诗、乐原本一体,或者说诗歌、舞、乐原本三位一体。《礼记·乐记》所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毛诗序》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讲的都是“诗、乐原本一体”这个道理。
现在,好多儿童歌曲作曲家认识到古诗是儿歌的歌词资源,把古诗谱上曲调,便于儿童唱诵,我觉得,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对于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是有效的,也实现了寓教于乐。像谷建芬老师谱曲的《咏鹅》、《春晓》、等曲调优美、活泼明快,而且曲调与诗的内容、意境吻合,学生唱诵古诗,还受到诗情、音乐的熏陶。因此这是不错的教学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特别爱听流行歌曲,像周杰伦、林俊杰、王力宏、吴克群等等,问起崇拜的原因却是说不清,含糊其词。为了能与他们交流,教育更有针对性,业余时间我选了他们爱听的几首歌曲,发现还真值得研究与品味。周杰伦的作品中总是有着一种浓浓的古典情结,几乎每一张专辑都要有一首属于中国风的歌曲。比如《东风破》中旧地重游物是人非般的淡淡哀愁,《发如雪》中前尘后世轮回不息般的轻轻喟叹,《千里之外》的天各一方生死难忘的一生等待,《青花瓷》 里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配以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二胡悠悠??大量传统意象意境的融入,使歌曲听起来古朴而典雅,中国的古典情结是非常突出的。
即使是没有被谱成曲的古诗,也可以让学生和着诗的节奏,击掌而诵,这样学生把诗当作童谣,有时在课间游戏时,也听到他们的诵读声。
四、引用活动展示
学生背诵积累的多了,老师就要创建一定的平台让学生展示。平时我间隔一段时间就会举行一些“背诵比赛”“朗读擂台赛”等,让学生将自己的所学进行充分的展示,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黑板报也是学生展现的舞台,学生将自己背诵古诗文的方法,对古诗文的所思所得都可以写下来,刊登在黑板报上供大家阅读欣赏。
五、家校配合,双方监督
学生的成长,要靠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教育。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我取得了家长的大力支持,老师和家长密切配合,共同督促。特别是低年级时,学生刚开始接触少儿启蒙读物,既不识字,又不理解文中的内容,我要求有能力的家长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为孩子引读或陪读。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使孩子领悟诗文真谛,受到经典的熏陶。学生年龄大一些后,家长还要经常检查孩子的读书进度、阅读数量和读书笔记等,及时巩固孩子的读书成果。
六、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在平时的经典积累中,我既教孩子们诵读,自己也抽时间阅读经典古诗文,有时候跟学生们一起背诵,一起比赛。因为我的参与,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阅读经典,增长了我的教育智慧,提高了我的文学鉴赏能力。只有自己多读多积累,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古诗文诵读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
⑶ 如何引导幼儿诵读《三字经》
在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如何能更好地引导他们自觉进行诵读呢?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主要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被动养成法。这个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特别是3岁以前的儿童。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这个时期,他们地学习方法主要是“耳濡目染”,他们非常善于模仿学习。这就需要家长有意识地为他们营造一个诵读的环境。家长可以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在孩子的面前诵读经典,不管他听不听,都要坚持诵读下去。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孩子也就模仿会了,也就能“脱口而出”了。你往往只要提一个字,他就会自己背下去的。如果,能有相关经典的诵读录音,平时反复地放给儿童听,效果也是很好的。最好是家长带诵,录音辅助,这样全家都可以感受到道德的真谛,都可以同时接受道德修养地教育,其效果会更好! 。
2.主动引导法。这个方法主要适用于年龄稍大,具备一定理解分析能力的儿童。对这些孩子地教育,家长、老师可以先和他们交流,给他们讲解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让他们首先认识到自己必须要加强道德修养。然后,再告诉他们经典诵读的方法,并引导帮助他们进行诵读。由于他们自己已经接受了道德教育必要性的观点,所以,他们也就能够自觉地进行诵读了。
同时在引导儿童进行经典诵读时,要注意:
1.要寓教于乐。儿童时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故事、诗歌、绘画等形式激起孩子们探索的愿望,提高他们的兴趣,使儿童在愉悦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2.不要强求对经典原文的理解,会诵会背即可。为什么呢?请看下面两位专家的观点。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陶梅生说:经书中很多内容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当中,如果能把这些内容变成孩子熟悉的生活中的东西,则更符合孩子认知的规律,古时的孩子也是到了五六岁才开始接触经书的。两三岁的孩子应该训练表达能力,而孩子到了七八岁,正处于机械记忆的发展期,让孩子背一些重要的篇章,一方面能够锻炼他们的记忆能力,另一方面对其文字能力、理解能力也会有提高促进的作用。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生导师申荷永说:读经运动本身并不强调理解。中国汉语是形音义结合的特殊的语言系统,经书或者唐诗宋词有音调、节奏,念起来琅琅上口,孩子读起来像唱歌一样,他可能会觉得好玩、会产生兴趣,即使是两三岁的孩子也会有自己的选择。另外,大家不用把这件事情看得太严肃。两三岁的孩子唱个儿歌没人会觉得奇怪,但是在大人眼里经书比较严肃,幼童去读经就好像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所以引发了很多讨论。而孩子本身可能是把这件事情当作一个游戏。所以如果不是强迫孩子硬背,也没有发生干扰孩子口语发展的问题,能够让孩子在读经的气氛中被潜移默化,我个人还是怀着比较宽容的接受心态的。
在家庭中进行儿童经典诵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为孩子的诵读营造一个轻松而舒适的氛围。
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在北京的四合院,每到傍晚晚饭后,大人小孩都会聚集在院子里,小朋友在中间整齐地坐着,声情并茂地诵读着《四书五经》、《唐诗宋词》,而家长要么参与其中,要么围在旁边,微笑地看着读经的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记忆经典的速度非常快!因为,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学起来更轻松;有这么多小朋友一起念,读的更来劲!而且,孩子们也会暗暗地较劲——“这一段他会背,我怎么不会背?”于是在其他时间偷偷地背,自发地背。如果孩子能这样的话,家长还要担心什么?
当然,现在很多居住在都市里的孩子,和周围小朋友一起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作用就更明显了, 晚上,一家子围在一起,爸爸读一句、妈妈读一句、孩子跟着读一句,每天如此。这是一个难得的父母与小孩交流的机会,大部分孩子都会很珍惜这一段和父母一起“读经”的时光的。
第二,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只奖励,不强迫。
孩子只要反复念,自然就能背诵下来。反对强制,反对把“经典诵读”当成一门功课来进行。要让孩子知道,读熟了经典,以后学习会轻松很多;要让孩子知道,只有读经的时候,爸爸妈妈才肯定陪伴在身边;要让孩子知道,把整一篇的《弟子规》,《论语》背下来,自己会有多大的成就感,而父母是多么的骄傲!
第三,要持之以恒。
避免出现三分钟热度,避免有尝试的心态。要知道,孩子是否能坚持下去,最关键的要看家长。家长能坚持下去,孩子自然能坚持下去;家长坚持不下去,孩子自然会放弃。很多家长说自己很忙,抽不出时间来陪孩子诵读经典,其实都是借口!试想一下,难道爸爸妈妈的其中一个在一天里连5分钟都抽不出来吗?除非父母不关心自己的孩子。 第四,不要跳章、不要跳节。
教孩子背书,得记住这条原则,尽管一路读下去。诵读的顺序,我建议如下:如果孩子没有接触过《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儿童蒙学读物的,可以从这几本开始诵读。《论语》是中国的一本奇书,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所以《论语》一定要学。王财贵在讲座里提到先学《论语》,是针对台湾儿童的,由于台湾的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了一些《弟子规》、《三字经》这些蒙学读物,有了一定的基础,那才能开始读《论语》。而我们大陆的很多小孩子都没读过一本经典,一开始就学《论语》不大妥,所以大陆小朋友在学《论语》之前要先学一些蒙学经典如《弟子规》、《三字经》等等,有了这些铺垫之后再来学《论语》就不一样了。
还有,《唐诗宋词》是给小朋友“背来玩”的。因为唐诗宋词的韵律感、节奏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在小朋友背其他经典觉得“有点烦”的时候,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唐诗宋词来读,调节一下心情。 关于英文的经典,不要认为孩子听不懂,就不给他听,不给他读。要知道,如果当孩子以后在中国的学校里学英语时,他所接触的英语就是“中国口音的英语”了!到时,想改过来就难了! 所以,学英语,越早越好,把英文朗诵CD当成背景音乐给孩子听,让孩子从小就听口音最纯正的英文朗诵,让孩子从小就听最经典的英文着作!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出原汁原味的语音语调,孩子不想说一口纯正的英语都难!知道美国的小孩为什么三岁就会讲地道的英语吗?就是这个道理!
第五,循序渐进。
儿童的背诵速度,将在三个星期后明显加快,因此可采取渐进的方式。原则上:第一个月每天熟读或背诵半页,第二个月每天熟读或背诵一页,第三个月每天熟读或背诵一页半…… 这是一般的教学要求。条件是每天要诵读15-30分钟。 当然,现在很多小学生的学业非常重,要完成当天的功课一般都要到晚上十来点钟,比较辛苦,基本上没什么精力做其他事情了(当然,关于孩子的学习效率问题,我另有文章阐述)。但这并不等于不能抽出一点时间来诵读经典。再没有时间的,至少每天也可以挤出5分钟时间吧;记忆力再差的,至少每次也可以熟读或记忆三两行文字吧!
速度慢一点不要紧,最要紧的是每天都要抽5-10分钟时间来读经,一定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定不要放弃! 还有,不要以成人对经典难易的看法来衡量课程的深浅,儿童的学习潜能、吸收力和记忆力是成人无法想象的。只要家长及小朋友能坚持下去,过半年之后,自然会初见成效!
⑷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
传统经典诗文,语言精炼,对仗工整,具有节奏美、韵律美,非常适合学生诵读,一卷在手,朗朗上口。如何指导学生诵读经典诗词?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挖掘教材,实现“法”的引导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诗文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首先读懂教材中的经典。以教材中的经典为载体,教会学生学习经典的方法,并运用所学方法读懂经典,运用经典。其次结合教材补充经典。小学语文教材按单元主题来编排,每个单元分别渗透了爱心、惜时、诚信、勤奋等内容。针对每一单元的内容,组织各年级老师将传统诗文中表现相关单元主题的经典名篇等进行整理,呈现于学校网站上。布置预习课文时将相关网址提供给学生,供他们查阅、搜集相关资料。教学中老师们还适时、适量地为学生拓展经典内容让学生诵读、积累,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学习经典兴趣。
2.引导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在教学中我主要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1)表演背。经典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此法多用于低中年级学生。例如,一年级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当背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老师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的语气外,还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恰当的语气和体态语能促进小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从而促使其背得快,记得牢。
(2)据意背。是根据诗的内容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如将诗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每一大类还可分成若干小类。如“观自然风光,游山水园林”类的写景诗:《西湖》《山行》等;“播种理想、放飞希望”类的“言志”诗:《石灰咏》《无题》等;“友情难忘、友谊天长地久”类的“送别”诗:《别董大》《赠汪伦》等。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使他们分类清,背得多。
(3)据时背。是根据经典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背诵的一种形式,它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流畅记忆。让学生吟着经典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顺着四季走来,一路朗朗童音。从《早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日》《小池》;从《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学生们背过了灿烂的春,缤纷的夏,金色的秋,绚丽的冬。这种形式为学生引领了路子,为大量地背诵奠定了基础。
(4)创设情境背。学生背诵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一种吟诵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地背诵。譬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背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创构诗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背诵。
(5)多种形式综合背。是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背诵方式。为了调动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我们常常采用此法,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组赛、班级赛,又如限时背、师生背、快背、慢背、轮换背、接龙背,亦有据意背、据时背、据画背、抄写背、听记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综合背,灵活且富有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3.开展活动,实现“趣”的激发
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愉快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经典诗文诵读训练的关键是动之以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开展活动,为学生学习经典诗文注入强有力的动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借助传统佳节开展活动。春节、元宵、中秋、端午、重阳等都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为庆祝传统佳节可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经典诗文,或摘抄,或交流,或办手抄小报。让学生在庆祝传统佳节过程中,既了解了我国传统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又积累了经典文化。为了使学生学习经典诗文不枯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低年级开展 “古诗朗诵”擂台比赛。孩子们摇头晃脑地吟诵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让稚嫩的童音回荡在校园上空!正是通过一系列的经典诵读活动,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致盎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了学生的班训;“温故而知新”成为学生学习的座右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成为了学生们做人追求的目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成为了学生们的人生态度……在学习生活中会引用经典诗文已成为学生们最引以为豪的行为。
⑸ 培养幼儿的朗读能力,家长该怎么做要注意什么
这个问题是分孩子来的,有的孩子中气缺乏,所以你要他大声朗诵,他会很费劲,所以抗拒,家长能够要她读一段,你读一段,这样大家都能够缓冲,还有孩子中气很足,就要他大声朗诵,他会耗费掉多余的膂力,晚上睡觉踏实,最重要的是,不要读你喜欢的书,请尊重孩子,读他喜欢他想要读的书,孩子自然会爱上读书。
妈妈应鼓舞孩子多参与朗诵活动,让孩子找到朗诵的乐趣,孩子有了兴味自然就会更好的朗诵了。
⑹ 在当今社会中,家长该如何教小孩读国学经典
在当今社会,教小孩读国学经典是十分必要的。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我国的文化,还有古代的智慧,一直都是世界顶级的,国学经典更是古代先贤留下的智慧结晶,是经过千年的时间的考验的,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所以小孩子应该从小就学。
⑺ 如何教孩子读论语孟子等先秦作品
1、孩子一出世,就可以反复播放《论语》等经典的录音给他们听。到他们一开口说话,就能说出经典的一些句子。
2、孩子3岁开始,就可以用每天100字的进度来引导他们读诵《论语》等经典。重点要用愉悦的语气来鼓励他们。
3、孩子小学三年级了,要赶快开始。四年级以后,他们的心就开始散了,比较不容易引导。——或者说,小三以前孩子可以只是专注于朗读并背诵原文,小四以后恐怕还要讲解,读诵的进度就要放慢了,未尝不可。
⑻ 孩子学习经典传统文化方法
孩童时期开始学习经典最合适,学习经典最佳的时段在童年。因为记忆有个规律,年龄越小记得越快忘得越慢,年龄越大记得越慢忘得越快,0-6幼儿是自然右脑记忆,记经典和记电视上的广告词没有任何区别,更没有难易之分。
儿童时期先记下这些经典,在以后的人生中孩子自然会理解、感悟并应用经典的内容。读经典习惯以后,产生对文字的喜悦心,对文言文产生亲切感,会让孩子强烈爱上阅读。
孩子学习经典传统文化方法
(1)、让孩子读一读《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书籍,通过诵读经典,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孩子进行国学启蒙教育,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品德。
(2)、0-2周岁时可以给孩子放读经的音频,或是放古典音乐配上诵读给孩子听;3-7周岁时就要开始进行亲子诵读,家长可以在领孩子一起诵读经典的同时教孩子识字;7-13周岁的孩子要熟读和背熟,同时父母要通过一些故事或有意思的方式向孩子们讲解句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