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最爱的长镜头出自哪部电影
相信很多朋友看影评、电影推荐,或者跟身边一些阅片量丰富的朋友聊天的时候,偶尔就会听到或看到“长镜头”这个概念。
“长镜头”,在一些时候的确是进阶影迷最爱拿来炫耀的资本,对长镜头的意识,或许就是区分影迷与普通观众的界限。
它可以用贴近第一人称的视角,表现出片中人物或惊奇或焦躁的情绪,如《好家伙》当中,两位主人公通过旁门进入夜总会的长镜头。
它可以在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视角之间来回转换,同时体现出史诗式的宏大气魄,和小人物的无奈与悲怆(《赎罪》中的敦刻尔克海滩长镜头)。
《赎罪》的5分钟长镜头
它也可以展现一种现实与梦幻交织、过去与未来同在的奇幻世界观,譬如《路边野餐》里的四十分钟长镜头,和《遁入虚无》中已死主人公的“灵魂出窍“长镜头。
而在侯孝贤与是枝裕和的早期电影中(《悲情城市》、《幻之光》),它所表明的,则是一种东方式的“静观”态度。
不过在很多时候,长镜头想表达的只是一种孩童般的情绪:“看我厉害不厉害!我连这都能做到!”我们都知道,长镜头的诸多拍摄环节如果出一个差错,整个镜头就都要重来。
而许多长镜头的镜头轨迹,更是如魔术一般让我们惊叹:我们至今猜不出《我是古巴》里的摄影机,是怎样从一座高楼“飞”到另一座高楼;也猜不到《职业:记者》中的摄影机,是怎样穿过那两节只有十多厘米宽的栏杆。
这些效果,在电脑特效时代都可以轻易做到(例如《谜一样的双眼》的电脑拼接长镜头),于是当代影人只好挖空心思把镜头做长,比如德国盗抢电影《维多利亚》,就是一个时长近140分钟的长镜头。
不过也别忘了,在《历劫佳人》中拍出过影史最佳长镜头之一的导演奥逊·威尔斯曾说:“电影里往往有些镜头,大家一眼就能看出那是导演在刻意拍一个‘了不起的镜头’,但真正了不起的镜头,其实应该再稍微含蓄点。”
所以,正如大师所言,长镜头并不是越长越好。如果它除了炫技之外无话可说,那么它也只是在做无用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