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寻找100个中国文化经典
感悟:一、中国之人文精神
广义之文化,包含宗教、哲学、文学、艺术、道德、伦理、科学、
政治、经济,及技术上之发明之各方面。本文论中国文化,将限于狭
义的精神文化方面,亦即关于中国文化中道德伦理宗教哲学文艺方面,
不过这些之范围,仍甚广。我们以下所能论及者,将再局限于中国之
道德伦理宗教哲学文艺之精神中,特别值得为一切中国人所应注意之
点。
我们中国的文化精神,在根本上一言以蔽之,即重人的精神。人
为古所谓三才天地人之中。天之原意是指超越的天帝,地即物质的自
然世界。重人的精神,不必否定有天帝之存在,亦不必忽略物质的自
然世界。只是要以人之精神上通于天而下达于地,使人能顶天立地于
宇宙间。中国之道德伦理思想与哲学思想的核心,即在指出人的尊严,
维持人的尊严。人有物质的身体,其运动变化,亦依物理界的定律。
人是一动物。他与动物,同样的需要物质的营养与求延续其种族的生
命。因而人有食色争斗之本能。但人不只有物质的身体,亦不只是一
动物。人与一般动物有所不同。一般动物,在中国过去即称之为禽兽。
人与一般动物之不同,即中国古所谓人禽之辨。中国之道德伦理思想
与哲学思想之最重要处,亦即在于人禽之辨处,首先认清楚。我必须
自觉我总有一点异于他人处,我才真是我;人亦必须自觉人之异于禽
兽,异于一般动物处,人才真是人。所以人禽之辨,是中国先哲数千
年来一直念兹在兹之教。究竟人禽之辨在那里?在西哲多喜欢说:人
是理性的动物,或说人是最像神的,或说人是能造工具的动物,人是
有语言文字或能以符号表意的动物。说法很多。中国先哲之说法,亦
不完全一致。但是,大体来说,中国先哲请人禽之辨,总是合情理以
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在其性理即在其性情。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
者,在其有仁义礼智。仁义礼智,见于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此心
乃既见至理亦见至情。此外,中国先哲又喜自人伦人道人文等上讲人
禽之辨,而不大从人神之相像,亦少专自人之能造工具等上,请人禽
之辨。这即表示中西文化精神之重点,不必全同。
中国先哲之从人之性理、性情,讲人禽之辨,其义谛恒极精微。
今姑只依上文所提到之孟子所讲之仁义礼智来说,则仁即无私的普遍
的恻隐不忍之心。义是本于人格尊严之自觉,故孟子以人之不屑受嗟
来之食,与“所欲有甚于生者”见义,而以公平正直之心,对人接物
皆为义。礼见于自己谦让与对他人之尊重。智见于明辨是与非。
人有仁所以能爱家人,爱国人,爱天下一切人。以至对于禽兽,
都欲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对于草木山川,都可有情,而极至于乐观彼
万物之生生不已,而有赞天地之化育之心。人有义,有公平正直之心,
而求使人我皆得其所,求人与人之平等,家与家之平等,国与国之平
等。人之正义感,可无所不运,而以实现各种平等之社会理想,以维
持社会之秩序。人亦可以为了正义,而宁死不屈,表现惊天动地泣鬼
神之气节。人有礼,能自己谦让以尊敬他人。所以能尊敬父母,尊敬
师长,尊敬圣贤豪杰,尊敬一切对人类文化有贡献的人;以至尊敬一
切我以外之人,我以前之古人,我以后之后生,来者。人有智能辨是
与非,所以能是是非非,善善恶恶,而追求具理,有对自己之过失之
反省与忏悔及改过之努力,对他人之过失之批评与督察;而有对他人
之忠告,社会之舆论,法律之审判。人之仁极于赞天地之化育,故人
可补自然天地之所不足,而与自然之天地参。人之义极于牺牲生命以
见气节,则见人自然之生存之上,有一超自然生存之精神价值精神生
命。人之礼,极于尊敬一切人伦世界人文世界中之人。尊敬之即推而
上之。尊敬人,亦即尊敬人所形成之人伦世界与人文世界,而若将人
伦世界人文世界推举而上,以卓立于宇宙。人之智极于使人我皆能不
违真理,同得改过迁善,则所以使人类社会日进无疆,使人伦世界人
文世界悠久长存。是人之有仁义礼智之性,亦即人之所以能在自然的
天地万物之世界之上,建立一人的世界之根据,而为人与禽兽截然不
同的所在。此人与禽兽之不同所在,在其开始点虽可谓几希,然而此
几希一点,即壁立千仞。人的世界之无尽的庄严、神圣与伟大,皆自
此几希一点而流出。在中国之思想中,自孟子承孔子指出仁义礼智为
人之所以为人之特性以后,中国先哲言人禽之辨者,大体皆孟子之意。
出入之处,亦无关大体。而中国文化之重立人道之精神,亦可谓自孟
子而确立。所以我以上特提孟子之意,略加发挥。
由中国先哲之重人禽之辨,重对于人之异于禽兽之人性之自觉,
而依之以建立人伦人文之世界;所以中国之道德伦理,首重家庭中之
伦理。相传舜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首即为父子有亲,长幼有序。
自孔门弟子起,即以孝悌为仁之本。原来人之对人之情感,正当从最
亲近之人开始。中国儒家特重孝悌者,则以孝悌尤为人与禽兽之异之
所在。禽兽能爱其子女,然兄弟恒不相亲,尤罕有能孝者。人之孝,
表示人之生命精神之能返而顾念其所自生之本。由孝父母,而及于父
母之父母,及于祖宗,于是人之生命精神,可上通于百世,宛若融凝
无数之父母祖宗以为一。由弟而敬兄以及一切同族之长兄,以融凝一
宗族中一切兄弟以为一。孝之扩充,为孝于整个之民族,而忠于民族
之历史与文化。悌之扩充,为视四海之内之人皆兄弟。故孝慈之道之
扩充,即纵面的维系民族生命于永久。友爱之道之扩充,即横面的启
发民胞物与。天下一家之意识。中国先哲所谓仁之最高表现,从横面
肴是极于民胞物与之精神。自纵面看,则是慎终追远,上承祖宗之心
与往圣之志,而下则求启迪后人,以万世之太平为念。而此种仁之最
高之表现,其开始茁芽之处,则在家家户户所有之孝悌。故曰孝悌为
仁之本。仁至难而孝悌则极易。人诚能从至易处,先下培养工夫,求
难于易。而后难乃不难。此即中国先哲之伦理遗德之所以首重家庭之
孝悌。封建宗法之制,虽衰亡于周秦以后,而孝悌之伦常,至今不改。
此皆由于中国先哲之能洞见至仁之大德之本源,乃本此至平凡之孝悌
之故也。
二、伦理道德与尚学术文化之自由及重世界和平之精神
中国古所谓五伦,除父子兄弟之伦外,尚有夫妇君臣朋友三伦。
夫妇之伦之重要,在中国先哲,并不专从儿女之情上说,而是因为夫
妇可以合二姓之好。通过夫妇一伦,而我们之情谊,即超越过我所自
生之家庭,而贯通于另一家庭。故夫妇一伦,即家与家之连接以组织
社会之一媒介。
夫妇重爱尤重敬。敬即承认对方之独立人格之谓。由夫妇之有爱
且有敬而不相乱,是谓夫妇有别。由是而男女夫妇之关系,乃不至于
沾恋狎亵,而别于禽兽。故中国先哲又谓“君之之道,造端乎夫妇。
及其至也,察乎天地。”至于君臣之伦,则是就人在政治中之关系言。
在现代之中国,君臣之名已废,但其义亦未可全废。唯说来须有一番
曲折。本文不谈政治,故暂不多及。但对于朋友之伦,则须略说几句。
中国五伦中最后为朋友。朋友一伦,自一方面说亦是最重要的。
父子兄弟之伦,乃生而即有,乃出于天。夫妇之伦一半依自然之男女
之情欲,一半依于自觉之爱敬。此乃一半天一半人。而君臣朋友之伦
之成立,则纯由人之自觉的选择。但人不参加政治系统,人即可与他
人无确定的君臣之关系。而朋友之伦,则是人在社会中与人接触时不
可免的一伦。一切同事、同业、同志、同道,皆是朋友。中国古所谓
朋友一伦中,即包括师生朋友之关系,重在以道义事业相勉。人对家
庭之爱,恒不免夹杂私心。君臣关系恒夹杂利害。然真正朋友之关系,
则可为一纯粹之精神上人格上,超乎一切私心与利害之关系。师生之
在朋友一伦中,即为学术文化之传承延续之所依据之一伦。中国古人
对于朋友之道,重在彼此互信。朋友之间相规以善,故彼此可和而不
同。朋友之道,重在互尊其所以异。故朋友之切磋,即所以培植人之
宽容异己之精神。朋友之范围,愈大愈好。一乡之善人,友一乡之善
士,天下之善人,友天下之善士。朋友师生之伦之扩大,人可尚友千
载,神交古人。不仅圣人为百世之师,而人类历史文化之世界中,一
切我所欣赏、赞美、佩服、崇敬爱戴之人物,皆可在我们发思古之幽
情时,成我们之师友。唯我们之师友之范围,可以横面扩至天下之善
士,纵面扩至古今之贤哲;然后吾人之精神乃能日趋博大与敦厚;然
后民族之各地之学术文化,乃更能交流而互贯,以趋于充实,而过去
之学术文化,能不断获得新生命之渗入,而日新其光辉。
相连于中国之和而不同之友道者,是中国学术文化中之自由精神,
与崇尚人类之和平之精神。在中国历史中,大家都知道莫有西方之所
谓宗教战争。虽然佛教曾经三武之厄,康熙曾一度禁止基督教。然而
言都有其他的原因,而非由于中国文化之缺乏宗教的宽容。在中国社
会中,一直有各种宗教并行不悖的传教之风。所以和会三教,五教同
源之论特别多。中国学术在春秋战国时,原是百家争鸣。只有秦始皇
曾焚书坑儒。但汉继秦兴,汉初仍是儒道法与阴阳家之言竞起。汉武
帝罢黜百家,只是不与百家立官学,仍未尝禁止民间百家学术之流行。
魏晋以后,佛学东来,中国人立刻竞相讲习。唐代与世界交通更盛,
而佛耶回波斯之教齐来。虽然韩愈辟佛,宋明儒亦辟佛而要复兴儒学,
然韩愈与宋明诸大师,皆常与佛徒往还,并常出入于儒佛道之教中。
至于清代之文字狱,则是满人摧残汉人民族意识之事,又当别论。儒
家之成为中国学术文化之主流,乃由于儒家教义,本来较他家为周备,
而非由于儒者借政治力量,以箝制他家学术之自由发展之故。而且儒
家本来是相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的。孟子反对他家,
只反对其执一而废百。荀子反对他家,只因他家有所见而又有所蔽。
儒家之精神,重会通之道、全尽之道。故要于殊涂见同归,于百虑见
一致,于睽异而见其相通相类。中国道家则更重思想之自由,中国之
所以莫有宗教战争,莫有异端裁判所,中国人之所以最富于宽容博大
之精神,而不箝制学术文化之自由发展,亦正由儒家与道家之此种精
神所陶养。
至于中国人之重和平的精神,亦是世界所周知的。中国人素来莫
有狭隘的国家思想。当先秦时代各国正争霸之时,儒家则讲平天下、
治天下、讲太平世、讲大同、讲王道、反霸道。道家讲和天下、均调
天下、在宥天下、讲帝道、反霸道。墨家讲兼爱、讲非攻、讲兼利天
下、一同天下、讲天鬼、仁爱之道、反霸道。唯一的例外是法家。他
要尚争战,讲霸道。然而秦统一六国,汉代秦兴以后,中国之政治,
即以文治为主,仍求以王道易霸道。中国历代固均有北方夷狄之患,
不能不有拓边防患之事。然而孔子之教是“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南北朝五胡云攘,亦皆渐同化于中国之文化,而有隋唐之大一统。汉
唐之盛,重译来朝。然纳责大皆只以成礼,中国从未有加以征服剿灭
之意。而且在当政府正从事拓边防患之战争时,诗人之称美和平而反
战之诗,仍到处流行。外来宗教中,回教比较富于战争之精神,但亦
为主持正义。佛教则崇尚慈悲,并要人不杀生。而佛教大盛于中国,
更使中国人爱和平。中国人之太爱和平,使其易受外敌侵入。然而此
爱和平之精神,终是一极可贵之文化精神。而且中国人由酷爱和平,
因而极能反抗侵略。故四千年来中国人对于一切侵入之外敌,亦无不
能加以同化,或终将其打退。能爱和平而念念在天下一家四海清平,
又能保卫和平以反侵略,这真是中国文化中之最伟大的爱和平之精神。
三、中国文艺精神
我们以上略讲中国之伦理道德与一般之文化精神,我们以下再略
说中国之文学艺术与宗教哲学之精神。
中国古代文化原是极富于艺术精神的。不过此艺术精神,即融于
一般的社会文化生活之中。中国最早之雕刻,即鼎彝及其他日用之器
上的镂刻——中国书画亦由之变来。中国古代比较少希腊式之独立的
雕像。中国古代亦缺乏希腊式之戏剧。但中国古代之礼仪中之升降揖
让,即同时表现一动作的美,而涵一戏剧意味。中国莫有希腊式之行
吟诗人,亦缺史诗。中国最早之《诗经》,大都是人在日常生活与庙
堂中的歌咏。中国古代的音乐跳舞,亦与礼仪分不开。这都是说明中
国古人之艺术精神,即融于其一般之社会文化生活中。然而这亦同时
使中国之人生情调,在本质上即更富于艺术意味。艺术上之美大皆生
于调和与节奏对称等。中国文化中尚中和,和平之精神,由中国古代
之礼乐之教来,所谓礼以教中,乐以教和,亦即可说是由一艺术精神
来。中国古代之自然科学,似不如希腊之发达,我们亦可说是由中国
人之艺术性的欣赏体玩同情之趣味,掩盖了理智上的分析综合之趣味
之故。然而中国后世之科学在十六七世纪前,仍超过西方。而中国医
学之卓绝的成就,则正为本于对人之生命之艺术性的同情的直觉的体
察。其尽量求不破坏形体之组织,而将病治好,又依于一道德的感情,
亦依于不伤害人之形体之完美之艺术的感情。
至于从整个中国文化史看中国人在艺术文学上的成就与其中所表
现之精神,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之书法是中国之一最卓越的艺术。
中国过去之读书人,亦无不习书法。中国之书法之美是纯粹线条之形
式美。此种形式美,同时启示各种精神意境,反映作书者之人格风度。
除书法以外,中国之画——尤其是王维之水墨山水,直至宋元以下之
文人画,亦是表示一种极高之意境,而为世界之所无的。唐代之壁画,
亦与西方之壁画,表现一不同之风格。至于建筑方面,则中国之建筑
中之飞檐、飞角、亭子、牌坊、回廊,虽多是受了印度影响,然亦已
成中国文化遗产之一部。至于雕刻塑像则除佛像外,好的比较少。就
文学看,西方之文学,最早即有史诗,与悲剧喜剧。而中国最早之文
学,只是诗歌与散文。剧曲是宋元以后才有。小说除《红楼梦》《水
浒》等外,好者似不如西方之多。所以要了解中国之文学,应当多从
中国之诗歌散文下手。中国广义之散文中,可包括经史子之文。中国
之史家与哲学家,大均兼是文学家。此与西方之史家只重纪事,哲学
家即只重说理,而不重能文者不同。由是而使中国之广义之散文中,
包括中国诗歌以外之一切文章之全体,而使中国之散文内容,极其丰
富。
中国艺术文学中所表现之主要精神,我们可以姑借《礼记。经解》
所谓“温柔敦厚诗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以说。中国之艺术文学,
大体上看,都不重表现紧张、激荡、过于刺激之情感,亦不重表现强
烈鼓动之生命力,或一往向上超越企慕之理想:而比较重在表现一宽
舒广博之气度,温厚和平之性情,飘逸洒落之胸襟,含蓄淡远之意境
等。所以中国之书画,均以神品逸品为最高。宋元文人画,要在虚白
中表灵气之往来。中国建筑中,古代有千门万户之大的宫殿,而缺
西方式之高耸云霄之教堂。中国祭天之天坛,亦横卧地上。建筑中之
飞檐、飞角、亭子、牌坊、回廊等,亦皆能表示一飘逸疏朗宽舒之意
味。中国音乐中之七弦琴与洞箫,亦以淡宕幽和之声见长。在中国从
前文学中,则文贵渊雅,诗贵温厚,词贵婉约,即豪放沉雄之诗文,
亦要去掉剑拔弩张之慨。中国文学中无论言志载道,都要使之足以陶
养人之善良的性情。中国过去文学艺术,现在人虽渐不能欣赏,而且
有许多都不兔太带山林气,庙堂气,亦不全适于今日。然而这终是人
类文化中最宝贵的成就之一。而且世界人类如真要陶养其和平之气,
而销除暴戾之气,亦终将有一日会大大发现中国之艺术文学之一方面
的无上价值的。
四、中国宗教精神与其哲学
至于说到中国的宗教,则人恒以为儒道墨法诸家,都非宗教。中
国古代自巫史分流以后,更无在社会占重要地位之僧侣阶级。所以中
国似可说无固有宗教的国家。但是严格说起来,中国古代民族亦是笃
于宗教信仰之民族。殷人信上帝,周人信天与上帝。不过中国古代人
以勤劳朴实笃于行践着称,故比较缺乏宗教上之神话。周衰而古代宗
教精神式微,然周之墨子仍明白教人信天鬼。孔子固然是重知生过于
知死,重事人过于事鬼。其施教是教人为仁人,其从政是要天下有道。
他不是只以如天事天或证涅盘为目的之耶稣释迦谟罕默德一类人物。
孔子以后,孟子讲知性则知天,存心养性即事天,亦似有以道德实践
代宗教信仰之意。然而从另一方面说。
孔孟以前之中国之礼教与孔孟以后之儒家,均可说有一宗教精神。
周代之祭天之礼虽限于帝王,然既有祭天之礼,即有一对天之宗教精
神。
孔孟虽重立仁道人道,并重尽心知性之修养工夫,然而他们亦未
明白否定天或上帝之存在。而孔孟之立身行己与从政施教之事中,亦
有一宗教精神。所以我们亦未尝不可说儒家是一宗教或包含一宗教。
我们可说儒家之教,是一信天人合德之人道教、人格教或人文教。这
一种宗教之仪式即表现于各种祭祀之礼中。荀子说礼之三本。一是天
地,一是亲,一是君师。而祭祀之礼中,即包含祭天地,祭祖宗,祭
圣贤三者。今民间之神位中,有天地君亲师,是即仍包括祭天地祭祖
宗与祭圣贤之宗教道德意识。中国古人之视天地,即一宇宙生命或一
宇宙精神。天地之涵义可通于神或上帝。然除天地外,祖宗与圣贤,
皆属于人伦世界人格世界。周礼以祖考配天。后人祭孔子,亦以孔子
为德配天地。在民间之祭天地祖宗圣贤之宗教道德意识中,亦包含人
德齐天,人可与天俱尊之思想。此种思想乃一重视人伦人格之精神之
极致。
此外道家不信天帝而信生天生地之道,同时又以人得道即与天地
精神相往来,与造物者同游:亦是一尊重得道之“人”之思想,由儒
道之思想之重人德齐天,人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等,故中国以后之道教,
即要人实际的修炼成“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之神仙。而佛教之
所以得盛行于中国,亦即由于佛教反对婆罗门教之以梵天在人之上之
思想。佛教主张人成佛即有无量功德,梵天之德亦不过如此。故要人
崇敬佛,而不崇敬梵天。崇敬佛,亦即是一崇敬一种人格。故崇敬佛
之宗教精神,亦即一尊重最高人格之精神。佛学到了中国,而有倡即
心即佛之禅宗,更表示一尊重人心之意。故我们说中国之天人合德而
重人之思想,即佛教之所以能盛行于中国之理由所在。而且从一方面
说基督教之最高义,亦要讲到神人合一。神人合一,与天人合德,亦
可相通。此亦即基督教能融摄于中国文化之理由所在。不过在佛教中
莫有上帝或天,而基督教亦不重祭祖宗与圣贤,且认为人不能对祖宗
与圣贤与对天主,有同样之宗教信仰。然而事亲如事天,敬祖如敬天,
敬圣贤如敬天,却已是中国儒家之宗教精神之最广大处。
至于说到中国之哲学,则中国之哲学不像西方哲学之重视逻辑知
识论自然哲学之讨论。中国之哲学主要内容即中国先哲对于人生意义,
人伦道德,人格修养,人文化成之智慧。而对于天道或宇宙最高原理
之认识,亦与此一切关于人之智慧不可分。其表达此智慧,言简而义
微,恒多用譬喻,而少用繁复之论证。后人常须作亲切的意会体证与
实践之工夫,乃能真得意于言外。这些智慧,我们如持与西洋印度之
哲学智慧相比,我们可以发现其特别以平实而亲切,易知易行见长。
而且其高明与深远,亦即融于其平实亲切之中。先秦诸子,魏晋名理,
隋唐佛学,与宋明理学,固皆是中国哲学思想之精华所在。而经书与
史集中亦同样包含中国哲学之智慧。中国之哲学与其他学术思想,如
科学思想政治思想等,恒难截然分开。同时其哲学之精神,亦即表现
于整个文化精神之中。我们如能对于上文所论之中国文化之重人禽之
辨立人道之精神,伦理道德之精神,学术文化之自由精神,世界和平
之自由精神,与文艺宗教之精神,有一大体之了解;则对于中国哲学
之精神,亦可有一大体之了解。故今亦可暂不另详。
(五)余论:
我们以上所讲之中国文化的精神,可说只是我们传统的固有文化
之精神,亦是我们今日应当加以保存而发扬光大的。但是我们之文化
自来不是故步自封,关门自守的。汉唐以来,佛教与印度文化之一些
方面,传至中国后之艺术文学及哲学,皆受了印度文化之一些影响。
唐代回教又带来阿拉伯文化之一些影响。明清以来,中国开始接受西
方之基督教,历法,天算等科学文明。此一二百年中国人对西方之科
学工业技术,政治经济之制度,与哲学文学艺术等各方面,都在尽量
的求接受。因为中国人一二百年来自觉国运不振,对西方之近代文化
之突飞猛进处,自愧弗如。于是在接受西方文化时,常不免只去看西
方文化之长,而全然忘了自己,以至鄙贱自己文化精神,而有五四时
代以后之非孝非孔、全盘西化之文化改革之论调之产生,及今而有共
党之马列主义,彻底改造成推翻中国文化之企图。本来依中国文化之
固有精神,原是相信天下一家,相信道并行而不悖,而对于世界一切
学术文化之长,都当虚怀加以学习的。如为了要学习他人之长,一时
忘了自己或看不起过去之文化,亦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如对数千年之
文化精神之价值,全不认识,而轻易加以鄙贱,则是对不住古先圣贤
与祖宗,亦对不住自己的事。至于马列主义者之欲彻底改造推翻中国
文化,谓他人父,谓他人母,则更不是有良心之中国人之可忍。何况
依我们以上之所说,中国文化之精神之表现于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宗教
哲学者,都原有极可贵之处,而且这些精神扩而充之可作为人类和平,
世界新文化之创造之一基础呢?所以我们的文化之将来,应当是一方
学他人之长,一方不忘其所本有。温故而知新,当同成为我们之责任。
中国过去能融摄印度文化之佛教,而创出中国式之佛教,我们亦必然
将能融摄世界之文化,以创造中国未来之新文化,以对世界文化有所
贡献。这正是每一中国青年人应当深信不疑而兢业自勉的事。
文化经典:
❷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有哪些
从中国现当代文学角度出发,在新时期背景下应该充分且全面考虑中国传统文化,并且有意识地取舍其中的主流价值观审美意识,同时在进行扬弃和传承的过程中,应站在客观角度并保持批判的态度。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有《阿Q正传》、《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活着》、《许三观卖血记》。1、《阿Q正传》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创作于1921年12月,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该小说创作于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故事。2、《骆驼祥子》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拥有重要地位。3、《四世同堂》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4、《活着》作者余华,作品简介:讲述了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5、《许三观卖血记》作者余华,作品简介: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该作品曾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来源:北方文学
❸ 中国着名的经典散文有哪些
1、《为了忘却的纪念》
《为了忘却的纪念》是鲁迅先生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于一九三三年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着名杂文。鲁迅先生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于一九三三年写下了《为了忘却的纪念》,这篇着名散文。
文章并没有全面的写五位烈士的事迹,而是着重写了两位,其余的三位只简约的点到而已,作者回忆自己与白莽(殷夫)、柔石在文学事业与生活上的多次交往和感触。
特别记叙了他们被捕后的狱中生活以及遇害的情景,既深情地颂扬了革命青年的革命精神与人品。有有力地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屠杀人民的罪行,同时还抒发了作者怀念烈士、憎爱分明、坚信革命一定胜利的思想感情。
2、《星空》
《星空》是郭沫若创作的诗歌,载于1923年出版的诗集《序诗》中。其不再礼赞"光芒万丈的太阳",而是仰望幽光闪烁的"星空",不再是要"赤裸着双脚",永远和地球"母亲"相亲,而是羡慕"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男,汉族,中国现代着名学者、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早年赴日本留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泰戈尔、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
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
3、《春风》
作家老舍先生所写的散文《春风》,老舍一生共写了约计800余万字的作品,被称为“人民艺术家”。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
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4、《印度洋上的秋思》
《印度洋上的秋思》是一篇原刊于1922年12月29日《晨报副刊》的散文,作者是近代诗人徐志摩。本书通过描绘印度Ganges河边"一对情醉的男女"承受月光的祝福的故事来诠释诗人的爱情理想。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着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
5、《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着名文学家朱自清所写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年春天,国民党反动派继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又在广州发动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
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身为知识分子的作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他不满黑暗的现实,但对革命力量还缺乏认识,看不到前进的方向,在如此复杂的心绪之下,他借景抒情,写出了这篇着名的抒情散文。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时改用的,典出《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这是屈原被流放时请太子卜为自己占卦时说的话,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❹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有哪些
中国名着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一,是世界文化的一朵璀璨的遗迹。这些作品包括了诗、词、戏曲、小说、散文、学术杂书典籍历史传记等等形式。主要名着有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镜花缘、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
中国十大名着
1.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清) 曹雪芹;
2.水浒传 (明) 施耐庵;
3.三国演义 (明) 罗贯中;
4.西游记 (明) 吴承恩;
5.镜花缘 (清) 李汝珍;
6.儒林外史 (清) 吴敬梓;
7.封神演义 (明) 许仲琳;
8.聊斋志异 (清) 蒲松龄;
9.官场现形记 (清) 李宝嘉;
10.东周列国志 (明) 冯梦龙。
中国着名小说
中国名着小说有各种类型,主要包括公案小说、神怪小说、演义小说、侠义小说、野史小说、世情小说、讽刺小说、言情小说、玄幻小说等等。
明清之前的作品
《烈女传》(西汉)刘向
《搜神记》 (晋)干宝
《太平广记》(宋)李昉﹑扈蒙﹑李穆等
《世说新语》(南北朝)刘义庆
《莺莺传》唐 元稹
❺ 中国现代文学最经典作品
现代作品有:
鲁迅(小说)——《彷徨》,《呐喊》《故事新编》
茅盾(小说)——《子夜》
郭沫若人品太坏——不推荐。
巴金(小说)——《家》《春》《秋》。
老舍(小说)——《骆驼祥子》
曹禺(话剧)《雷雨》《日出》
沈从文(短篇小说)《边城》《贵生》
钱钟书(小说)《围城》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
当代作品:
余秋雨(散文)《文化苦旅》
王安忆(小说)《长恨歌》
叶永烈(记实文学)《四人帮》
高行健(小说)《灵山》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主要思想有这些:
中国灿烂的文明正在被时光磨灭,不知在角落里边回味心酸史边唾骂历史罪人的人们是否真曾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我一直以来欣赏懂史且敢于评论批判历史的学者,而也同时认为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的余秋雨先生是无数学者中的豪杰,他的《文化苦旅》是万千部文史学散文着作中最为出色的上品。
本书是余秋雨先生第一本文化散文集。其中有些文章曾在各类文学评奖中夺得首奖。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历史构成。余秋雨先生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余秋雨先生以他独特的写作魅力吸引着读者,那是一种苦涩的回忆,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 他也曾在本书中像许多知青学者样深情感叹,但同样的感叹,出现在不同的地方,韵味也相差甚远。正如他所说的一样“我也可以年轻”,他的人生是富有弹性的,他总是秉持着少年的激情,享受着老年的清闲度过他充实的中年时光,所以,余秋雨先生无论何时都是个混合体。因此,他的文章,也永远夹杂着不同感觉的口气。如他对中国文化日益沦陷丧失的悲伤感慨,就饱含了年轻人对不满的辱骂,中年人对世事的无奈和老年人沧桑的惋惜。
也许有些的观览完全无心,但撰成此书的灵感源头绝对是有意的。很明显,他发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尘封点。在如今这个弘扬我国绚烂文明的蓬勃时代提出这样的悖论观点,自然更引人注意深思。中国古老的文明曾在古代创造过盛世,人们为了保留住曾经繁华便将绚烂的文化代代相传,陆续建造了莫高窟,都江堰等大型建筑,就连普通的牌坊,藏书楼也印有文化的痕迹。但人们的理想总是好的,而岁月却是逆人而行,变故也是层出不穷的,人们再想保存下来的东西到了一定的极限还是会被时间冲走,虽然也有些是出于人为,但归根结底,还是源于历史的轮盘上的空白。有些历史尘埃的东西是留不住的,不少学者在哀伤的挽回,总痛心的活在不属于他们的曾经,便永远无法活着走出来。因此,“正视过往与当下”,便是我从此书中悟出的一个当前重要的课题,我也同时认为这是余秋雨先生的研究与警世主题。因为,只有能真正认清历史风云的人才能在顺应历史车轮的基础上印出自己的车辙印。
抽一枝柳条,折一只桃枝。品一杯清茶,看一本好书。
走进余秋雨,走进《文化苦旅》。
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有哪些
<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回眸》
由中央文献研究室课题组编写,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
该书以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为大背景,通过回顾和解读我们党在历次重大历史关头推出的重要文献,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中国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以此为主线,描摹出一幅中国共产党历经艰辛探寻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成功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路线图。全书视角新颖,内容精练,信息丰富,叙述流畅,融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对广大党员干部理解和思考中国道路很有帮助。
❼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文章有哪些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参考书目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
经》、《春秋》《四书集注》、《增广贤文》、《三字经》、《史记》、《后汉书》、《三
国志》、《资治通鉴》、《左传》、《战国策》、《公羊传》、《读通鉴论》、《道德经《庄子》、《荀子》、《韩非子》、《墨子》、《孙子兵法》、《鬼谷子》、《明夷待访录《论衡》、《神灭论》、《幼学琼林》、《百家姓》、《千字文》、《颜氏家训》、《近思
录》、《传习录》、《严复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楚辞》、《汉赋》、《陶渊明集》、《昭明文选》、《李太白全集》《韩昌黎集》、《白香山集》、
《杜工部集》柳河东集》《苏轼集》《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
《陆放翁全集》、《稼轩长短句》、《古文观止》、《乐府诗集》、《十八家诗抄》、《王
临川集》、《窦娥冤》、《元曲选》、《封神演义》、《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
传》、《西游记》、《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世说新语》、《西厢记》、《浮生六
记》、《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闲情偶寄》、《镜花缘》、《陶庵梦
忆》、《桃花扇》、《长生殿》、《牡丹亭》、《说文解字》、《文心雕龙》、《诗品》、
《人间词话》、《书目问答》、《宋元戏曲考》、《太平广记》、《古今图书集成》、《黄
帝内经》、《本草纲目》、《梦溪笔谈》、《天工开物》、《山海经》、《洛阳伽蓝记》、
《水经注》、《徐霞客游记》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其他经典篇目。
❽ 中国有哪些通俗又经典的文学作品
《同居,侧身遇见爱》 《第四类暧昧》 《左眼爱情,右眼天晴》 《小妖的恋爱副本》
要有多勇敢,才能念念不忘——评《第四类暧昧》
北京这两天的气温终于有些回升,最低零下3℃,最高零下2℃。温差只有这一度。地铁上拿着非衣的新文看,才只有几千字,却直觉告诉我这是一篇动人的作品。因为刚看了开头,我就感觉悲伤已经袭来,说不清为什么,只是喜欢这样的形式。
苏桐不记得温贝拉,可是再次相见,还是会不由自主多看几眼。这就是所谓的“如果有来世,我们如果再相遇,我还是会爱你。”这样的像誓言一样不堪被考验的现实么?苏桐忘了。他忘记了温贝拉。
那么,非衣,是他不够勇敢,还是那场车祸让他太被动呢?
换个世界征服你——评《小妖的恋爱副本》
如果在这里,找不到爱的契机,那么,便换个世界征服你。
曾经,他是A大赫赫有名的精英学长,她是A大臭名昭着的笨蛋学妹。
现在,他是公司的实力老板,她是他的无能秘书。
一个如冰,一丝不苟,一个如火,爽朗正直。
横眉冷对,水火不容,用来形容二人的关系再好不过。
茫茫人海中,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恰好在那最美妙的时刻相遇。许是我们今生注定相爱,只不过,换了一个方式而已。
《风月:和月折梨花》 乱世之中,我是谁的妖娆王妃?
《帝姬:风暖碧落》 最初,她是暗恋主人的小小侍女,而他是来府上做客的逍遥侠客。
《云画扇,红泪未央》 当她用另一个身份到他的身边,他能否认出她才是当年在梨树下和他约定终身的女子
《美人妆:唯我独妃》 当那个九五之尊向她敞开胸膛,撞上她迎风颤抖的长剑,一切,都变了。
《华清若水,花开尽》 连锦年,我曾经的驸马,代替我的父皇坐上九五至尊的位置。
《楚宫倾城乱》 她一介小小的亡国妃子,却被推到那个灭了自己国家,权倾天下的男人怀里。
《夜未央,美人舞》 洞房花烛夜,她却想着如何谋害自己的夫君夺取他的江山!
《空姐日记》 《婚姻契约》 《darling,你还欠我一个微笑》 《瘦尽灯花》
升入三万英尺的云底,是谁在说我爱你 苏橙橙以为,这些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她不过是一个人的单恋。
就是这种大智若愚,就像当初她安慰受伤的尹晓雪一样。总是以为自己站在一个可以称得上理智的高度上,可是爱情,哪一段爱情又是一个理智可以控制的呢?
她大抵也是因为上一段感情的伤才如此不敢爱也不敢表露吧。
狐狸的此篇日记还在继续。很多读者都在盼着结局,结局究竟会怎样,我看到评论中很多人都在这样问。可是我想说,结局固然让人期待,可是当有一天结局有了,不论是喜是悲,都还是会让人觉得失落的吧。 天空之城怎么走——《婚姻契约》 我是在这个春天将要到来却又忽然下起小雪的2月底,一个人躲在暖气充足的客厅,放着久石让的钢琴曲《天空之城》,从第一章开始看这部看似很平淡很主流的《婚姻契约》的。可是却看得不能慢下节奏。
文字上,可以说一点都不华丽,也并不出色。只能说,语句通顺,并且十分口语化。情节上,从开始的一场有始无终的暗恋,到接下来的刻意相亲,然后一纸契约就结了婚。这些都没有什么离奇,也不觉得出位。可是,为什么,就是想一直看下去,一直地,跟着女主角的时间,一分一秒陪她走下去。陪着她忘记那个颜波,然后陪着她爱上这个颜波。直到挫骨扬灰。 或许没有你想看的,这些书有些在红袖添香看过,还不错,不知适合你的喜好不...........
❾ 中华经典文章有哪些
1. 诗经 秦风 蒹葭
2.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3.无题 唐 李商隐
4.苏武庙 唐 温庭筠
5.正气歌(可节选) 南宋 文天祥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 辛弃疾
7.鹊桥仙 北宋 秦观
8.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南宋 辛弃疾
9.点绛唇 清 李清照
10.出都留别诸公 清 康有为
11.满江红 秋瑾
12. 《少年中国说》(节选) 梁启超
13.可爱的中国 方志敏
14.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可节选) 艾青
15.甘蔗林——青纱帐(节选) 郭小川
16.新华颂(节选) 郭沫若
二、其他组
1.木兰辞 北朝民歌
2.杂诗 唐 王维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3.青平调(其一)(其二) 唐 李白
4.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 唐 杜甫
5. 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唐 李颀
6.渔家傲 北宋 范仲淹
7.踏莎行 北宋 秦观
8.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 辛弃疾
9.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南宋 张元干
10.咏怀(其三十九) 魏晋 阮籍
11.骆驼 郭沫若
12.团泊洼的秋天(节选) 郭小川
13.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节选) 何其芳
14.西去列车的窗口(可节选) 贺敬之
15.和谐之歌(可节选) 严阵
16.花开中国——为共和国六十年歌(可节选) 李瑛
❿ 中国比较着名的散文有哪些
1、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2、茅盾的《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
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3、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
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
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4、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依依惜别的深情》是着名作家魏巍1958年发表的一篇通讯。写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前夕,同朝鲜父老乡亲、人民军战友相互所表达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
真实地记录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历史镜头。作品既有概括介绍,又有具体描写,情景交融,笔墨传情,是一篇优秀的散文。
5、巴金的《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是现代作家巴金于1933年创作的散文。此文讲的是作者与朋友们在“鸟的天堂”,看了数不清的鸟,心里恋恋不舍,在此文中,作者以清新流畅之笔,发掘和描绘了自然胜景之美,寄托了自己美好的情思,创造出一种清丽悠远的意境。
同时,作者不是孤立地描绘这“鸟的天堂”,而是把它放在南国初夏水乡的夕照、青山、塔影、波光、田畴、朝暾的联系、烘托下加以凸显的。全文虽用语简朴无华,平铺直叙,却到处呈现出如诗似画的美趣,流贯着一种祥和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田园牧歌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