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高效阅读文献
阅读文献应该是一个由点到面再到点的过程.选取当下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检索较全的文献.知道目前对这个问题的共同看法和分歧.然后,扩展开,逐步扩展自己的视野,构建个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看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后,对于繁杂的文献,要有个人的判断.追踪某个专题、某个专家的研究进展,比较对于同一专题的论点的发展,掌握其新的方法或新结论,或注意作者观点的改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工作进展,逐步仔细阅读新作.阅读文献时,先阅读摘要、引言的最后部分、结论,因为这几部分都是作者大致介绍自己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得出的结论,在最后结论部分有些也是和摘要中的字句是重合的.这几部分一般都比较短,花的时间也很短,但可以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为自己进一步读正文打下基础,哪些应该重点读,哪些应该了解,自己心中有数!如果文章提到的结论,我已经很清楚就不必再读下去了,若对其结论有疑问就要继续读它的分析与讨论这部分,这是一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一般应借助实验结果中的图表来帮助理解(注:看那些图和表格,图和表是文章最最精华的地方,图表能看懂,文章就差不多了.不能看懂图片的话,就再回过头来看文章中与图片对应的文字和说明).自己先把图表看清楚,想想该怎么分析,然后再去看作者的分析与讨论,相信会更容易理解.一般来说,一篇文章中的实验材料与方法这部分是没有必要看的(注:一般只需大体上了解作者采用的何种实验方法,以及作者所具备的实验条件,除非你也想采用类似的方法),我们主要充分利用这部分得出的图表来帮助我们理解后面的分析与讨论那部分即可.
在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把握之后,如果觉得该论文确实有价值,就返回去通篇精读.读论文时要牢记一个问题,“我应该如何利用该论文?”“真的像作者宣称的那样么?”“如果……会发生什么?”.理解论文得到了什么结论并不等同于理解了该论文.理解论文,就要了解论文的目的,作者所作的选择(很多都是隐含的),假设和形式化是否可行,论文指出了怎样的方向,论文所涉及领域都有哪些问题,作者的研究中持续出现的难点模式是什么,论文所表达的策略观点是什么,诸如此类.
另外,我觉得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养成下列习惯:
1、做好标记与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文章中提到的一些有用信息一定要记录到自己的文档,一方面便于温故知新,一方面可以作为日后写作的素材.
2、注重总结:读完一篇文献后,要写一个小总结.把该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难点、创新点等用简短的话描述出来,然后把文章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手段以及最后的得到的结果也分析一下,用自己的话总结,最后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值得自己借鉴地方,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来,那么这篇文章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读懂了.做这些工作有很大的好处,一是提升自己的总结概括和写作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你就会不知不觉得到提高,另外一个好处是积累,有了这些文字性积累,以后你自己写文章,写论文就会很方便的.
4、准备一个小文档,把一些经常遇到的经典的英语写作举行记录下来,日积月累,那么你的英文写作能力就会提高,到时候不至于无从下手,写的全是汉语式英语.这个必须要长期积累,没有积累根本就没有提高,所以自己一定要坚持不懈,细水长流,终成大海.
Ⅱ 科研大牛们怎么读文献
打印文章发送给好友分享按钮[提要] 我一般是选择几个非常经典的文献,在所有的数据库都设定跟踪反馈功能,这样就可以取长补短,既可以随时跟踪,又可以全面分析。回访的另外一层意思,是对一些比较重要的文献进行重新阅读,阅读文献和读小说不同,有时候反复阅读会有完全不同的新收获。孙学军 科研工作离不开大量阅读文献,但有时候会遇到时间比较紧,无暇顾及全部文献的情况,也有时候遇到所关注属于研究热点领域文献数量巨大的情况,没有办法全面阅读文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文献跟踪 许多数据库都具有文献跟踪功能,例如SCI数据库和goolge学术都有引用文献跟踪,但从文献的即时性考虑,goolge学术相对比较好,几乎只要露面就会被随时跟踪,但缺点是文献比较杂,例如博客文献都可以追踪到。SCI数据库比较准确,但许多文献往往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会被收录,难以全面随时跟踪文献。因此,从经典文献分析的角度,可以用SCI数据库,但从最新文献追踪的角度,goolge学术更好一些。其他数据库各有优点缺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我一般是选择几个非常经典的文献,在所有的数据库都设定跟踪反馈功能,这样就可以取长补短,既可以随时跟踪,又可以全面分析。 二、重点精读 所谓重点精读,就是把重要文献进行全文阅读,可以反复阅读,仔细领会,甚至根据参考文献追踪阅读,根本目的是全面了解该领域的进展。对一些重要进展进行深度理解,并在这些阅读的基础上,争取有所总结和提炼,可以根据情况撰写综述或评述,也可以根据进展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可以发表一些观点或直接对过去的研究方案进行修改或补充。 一个领域的重点文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综述性文献,特别是该领域领先团队领先科学家写的综述,一定要好好看,例如关于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综述,袁钧瑛、王晓东、韩家淮等顶牛科学家的文章肯定要好好看,另一类是关键进展的文献,这方面的文献一般是发表在顶级期刊上的论文,相对比较好确定。 三、定期回访 虽然经过上述两个手段,基本上可以把重要文献都能了解,但也有一些好的文献会被自己忽视,那么就要经过一个阶段进行文献回访。就是对这个领域的文献进行一些全面的检索和分析,特别是近2年内的文献。通过比较引用率等,可以初步了解那些文献是最受同行关注的,这些文献被关注当然有其道理,往往是比较好的文献。回访的另外一层意思,是对一些比较重要的文献进行重新阅读,阅读文献和读小说不同,有时候反复阅读会有完全不同的新收获。 阅读文献应该是科研人员的一种生活习惯,只有多读文献才会不断有新的信息,在当前信息大爆炸时代,我们一方面得宜于文献获取的便捷,另一方面也会遭受巨量文献森林的束缚。如果不能分析和吸收,阅读过量也会有危害,甚至会患上文献消化不良综合征,这也是需要克服的。
Ⅲ 如何有效地阅读经典文献与着作
咬文嚼字,因为这些经典只有将自己读进了书里面,才能够了解到书里面的内涵,才叫真正的阅读经典文献和着作,因为这些书都是经典。
Ⅳ 如何选择和阅读研究文献
根据所写论文确定文献关键词,选择好文献书目
对于与主题关系紧密的书详读,其余略读浏览
具体到一本书,可以先读前言后记,了解成书背景与主要内容,再浏览目录,选择重点章节详细阅读,做好笔记,以备查用,必要时,反复阅读重要且难懂的内容
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医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临床科研选题及进行临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着、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着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三、注意事项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Ⅳ 如何阅读文献和做阅读笔记
1.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 2.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里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 3. 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 4. 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 5. 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善于总结和整合,类似Minireview 的方式。如果能将类似相近的一些重要文献(如10-20篇),进行整合和归纳,理出最新的几个专题的进展,无疑会加深对所阅读的文献的理解。那么笔记记什么?记录新进展。哪些是新进展?需要广泛阅读才能知晓。 6. 阅读任何文献或专着,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 7.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验阶段,可能比较注意进行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趋势预测;在论文写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 8. 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这是很重要和简洁、精炼的信息。一篇论文的精华部分都在这里了。同样文章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如生态生理学特别关注物种对环境的适应,那么环境条件就是很重要的信息了,如物种的分类地位、生物学习性、地理分布,以及分布区的海拔、气候和植被等等。 9.阅读文献和专着是需要积累的,要坚持不懈,许多研究和教学工作恐怕一生都要坚持阅读新文献和着作。读文献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量大了,积累多了,需要总结的方面就多了。这样日久天长,通过知识的整合,知识框架会逐渐完善,自己肚子里的“货”就会感觉逐渐充实起来了,用和取的时候就会很自如。 10. 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转变,只要有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信息就是资源,知识就是信息的积累和过滤、整合。无论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讨论会,有些人说了很多,占用很多时间,但你会感觉没有多少新的信息或知识,但有些人一开口,话不多,你马上就会感觉到人家肚子里知识的储存量,激烈争论的氛围,会立即安静下来,听众会被吸引,这就是所谓的专家了。专家不是万金油。博士毕业后,都应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再磨练积累几年,就一定会是名副其实的专家。
Ⅵ 大学生应该怎么阅读经典
文学经典是经过历代读者长期反复阅读鉴赏而筛选出来的文学精华,体现了一个民族较为稳定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代表了一个民族文学的最高成就。而文学经典形象的间接性、内容的广阔性和思想的深刻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在充分认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体验人类情感的丰富性与细致性、领悟思想认识的独特性与深刻性的同时,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完善个性品质、提高品位修养。所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文学经典的阅读读对素质教育的特殊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讲经典,就是引导学生读原典,一字一句、一章一节、一篇一篇,老老实实地读,以吸取最广泛的精神资源。吸收得愈多愈广,精神底气愈足,就愈能在独立的选择、消化、融会、创造中建立起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作者、老师的讲解,只是一个引导,最终是要将读者、学生引向读原着。学生最终能够自己阅读原典,有自己的独立体会、认识,而不受老师的阐释约束,限制,这就达到了目的,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最好的效果。
除举办文学经典讲座以外,还可以组织引导文学社团,创造交流平台。文学社曾经是校园文化的主要风景之一,作为“象牙塔中的象牙塔”,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潜移默化中熏陶陶冶着学生的心灵和审美眼光。“五四”时期,全国各地影响较大的文学团体和社刊不下百余种,它们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推动、参与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在商业大潮滚滚而来的今天,随着纯文学的边缘化,文学团体的影响力也在缩小,但其所凝结的人文内涵和人文精神仍然是客观存在的。文学社团作为文学青年的集结地,可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改变随意自由的阅读状态、疏导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同时,重获诗性启蒙,提高人文素养。同时,通过文学社对学校活动的参与,在学生中形成“辐射”作用,将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吸纳进来,逐步形成阅读文学经典、增强个人内涵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文学经典重回读者提供土壤。
Ⅶ 如何阅读文献,阅读文献时应该注意什么。
如何看文献【转】
根据课题研究方向,检索到了大量的文献后,如何阅读是一个问题,在大量看文献前,需要不断总结一些好的文献阅读方法.结合一些论坛总结的经验和自己阅读文献实践,对文献阅读方法进行整理总结.
1。文献阅读的顺序:找到相关文献后,一般先看文献的摘要,看看摘要是否跟自己的研究课题方向相关;接着看参考文献,如果参考文献中80%以上不是最近3-5年的文章,该文献的参考价值就不大了(阅读经典文献除外);然后再看引言,注意引言中是怎么阐述其研究思路的,是怎么得出要做所做研究的想法的.如果这三个方面都跟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关,就可以仔细的阅读全文了.
2。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如果一篇文献看完摘要后感觉对自己的研究思路帮助不大,仅仅能够帮助了解别人研究进展,读完摘要即存档不再继续读下去,这种文献阅读叫“略读”;除了读完摘要,还仔细看完参考文献和引言的文献阅读叫“概读”;将全文看完,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思路进行分析,这种文献阅读叫做“详读”;详读了一篇论文后发现有很多的启发和思路,并且根据自己在读这篇文献时的问题和想法,展开来查看其他的相关文献和书籍,以便弄懂相关概念和问题,这样对一篇文献进行阅读叫“精读”.在展开文献阅读时,需要将这些阅读方法结合使用,我的经验是“略读”、“概读”的文献占总阅读量的70%,“详读”的文献占总阅读量的20%,“精读”的文献占总阅读量的10%.
3。坚持记笔记和反复阅读:总结一套适合自己记笔记的方法,重要的结论,经典的句子,精巧的试验方案一定要记下来,供以后参考、引用和学习;看完的文献千万不要丢在一边不管,几个月后一定要重新温习一遍,可以根据需要,对比自己的试验结果来看,在以后看文献过程中遇到相似的文献,可以把以前阅读过的论文和笔记拿出来对照阅读. .
4。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结合看:对于“略读”、“概读”的文献可以直接看电子版,但“详读”,特别是“精读”的文献一定要找纸质文档来看,可以找期刊或论文集原本,也可以打印出来读,我大部分打印出经典的或重要的文献进行“精读”.
5。抓住主要文献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评述:阅读完一篇文献后,特别是“精读”过的文献,不能一句一字的读完了就万事大吉了,需要对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述,这样才能使阅读过的文献对自己写论文真正有帮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述:(1)该论文的主题、目的;(2)该论文的前期工作的分析;(3)该文献本身的研究方法、结果;(4)该文献本身的创新之处;(5)该文献可能进行改进的地方,对本人研究课题的启发;(6)通过该论文,提出自己可能的新思路.
推荐略读和概读的进行模式是这样的:
首先是看中文文献,利用课题组已经有的“向EndNote批量导入中国期刊网题录信息”的方法将所有的相关的要看的文献的摘要等信息导到EndNote中,如此就可以在EndNote中进行略读工作了,在略读的过程中看到要概读的文献就复制了文献的名字然后直接到中国期刊网将其下下来,存到对应的文件夹呢,并且利用EndNote的文献链接功能将下载下来的文献进行链接,这样就能实现EndNote软件的文献阅读与管理功能了。
看过大量文献后,经常性的会出现思路和想法流失的情况,比如说,突然在看A文献时,想到曾经在已经看过的B文献中有某个想法可以和在看A文献中的某个想法联合起来生成一个很有创意的想法,但是一时有具体的忘了B文献的存放路径以及在看B文献是那个想法的具体内容以及想法的提出原因。出现这种情况,是文献管理上的失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个人推荐这样一种模式。
使用到的软件是拷屏软件FSCapture和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7或8)首先在看文献的时候,对看到的内容有什么疑问或者是想法,或者是反问时有矛盾等等,可以用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的注释功能,首先用高亮笔将产生疑问和想法的地方画出来,然后用旁注符号 ,将旁注符号的箭头对向高亮笔画出来的地方,在随后出现的注释笺中写下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弄好后就用拷屏软件FSCapture进行拷屏(ctrl+PrtScrSysRq是进行自选框的拷屏,Alt+PrtScrSysRq是对屏幕中某个活动窗口的拷屏,要好这两个就足以),拷屏选定后点击鼠标键就会出现图片存储窗口,建议最好是以所精读文献的名字建立一个文件夹,将这篇文献的题目、摘要、关键词、总结用ctrl+PrtScrSysRq拷屏下来,存到文献名字对应的文件夹下,并且给图片进行比较容易识记和唤起想法的名字;而在看全文时产生的要进行注释的想法则可以用Alt+PrtScrSysRq进行拷屏,并且每个拷屏都写上对应的可以很好识别的名字(关键是体现出思路),一篇文献看好后,可以用PPT将所有的图片按顺序整合起来,以后要再次读时可以先将PPT调出来看看,我的建议是,不要怕麻烦,可以在某个磁盘的根目录下建立“精读文献”的文件夹,将用以上方法弄出来的PPT都存到这个文件夹内,每天时不时的打开看看,特别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毕竟看图片比看文字要舒服多了,而且PPT全屏后,仅仅动动鼠标就可以向下翻阅,而且可以用很舒服的姿势看,一边看一边想,很是惬意的。
之二
1.由点到面。选工作实践中的疑点,热点,由一个小枝节,检索较全的文献,一般近期的20 篇左右已经相当多了。之所以不必在意3年以前的,是因为知识更新非常快,且网上能查到的多为近几年的全文。学习别人是怎么发现解决问题的。知道目前对这个问题的共同看法,和分歧。然后,扩展开,根据兴趣和研究的目的,知道,在研究的领域:谁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多,谁的文章最多最新最有启发性。去图书馆找他的文章看全文。逐步扩展自己的视野,构建个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看法。
2.由杂到精。有了一定...
......等等......
Ⅷ 如何读文献
中科院大博士是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和阅读的(好习惯受益终生)
一.如何进行文献检索
我是学自然科学的,平时确实需要不少外文文献,对于自然科学来讲英文文献检索首推Elsevier,Springer等。虽然这些数据库里面文献已经不算少了。但是有时还会碰到查不到的文献,而这些文献的数据库我们所在研究所或大学又没有买,怎么办?我基本通过以下向个途径来得到文献。
1.首先在Google 学术搜索里进行搜索,里面一般会搜出来你要找的文献,在Google学术搜索里通常情况会出现“每组几个”等字样,然后进入后,分别点击,里面的其中一个就有可能会下到全文,当然这只是碰运气,不是万能的,因为我常常碰到这种情况,所以也算是得到全文文献的一条途径吧。可以试一下。同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从Google学术搜索中,还可以得到一些信息,Google学术搜索中会显示出你搜索文章的引用次数,不过这个引用次数不准确,但是从侧面反应了这篇文章的质量,经典文章的引用次数绝对很高的.同时如果你用作者进行搜索时,会按引用次数出现他写的全部的文章,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哪些文章比较经典,在没有太多时间的情况下,就可以只看经典的.
2.如果上面的方法找不到全文,就把文章作者的名字或者文章的title在Google 里搜索(不是Google 学术搜索),用作者的名字来搜索,是因为我发现很多国外作者都喜欢把文章的全文(PDF)直接挂在网上,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把自己的文章挂在自己的个人主页(home page)上,这样可能也是为了让别的研究者更加了解自己的学术领域,顺便推销自己吧。这样你就有可能下到你想要的文献的全文了。甚至可以下到那个作者相近的内容的其它文章。如果文献是由多个作者写的,第一作者查不到个人主页,就接上面的方法查第二作者,以此类推。用文章的title来搜索,是因为在国外有的网站上,例如有的国外大学的图书馆可能会把本校一年或近几年的学术成果的Publication的PDF全文献挂在网上,或者在这个大学的ftp上也有可能会有这样类似的全文.这样就很可能会免费下到你想要的全文了.
3.如果上面两个方法都没有查到你要的文献,那你就直接写邮件向作者要。一般情况下作者都喜欢把自己的文献给别人,因为他把这些文献给别人,也相当于在传播他自己的学术思想。下面是本人向老外作者要文献的一个常用的模板:
Dear Professor ×××
I am in ××× Institute of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I am writing to request your assistance. I search one of your papers:
。。。。。。。。。。。。。。。。。(你的文献题目)
but I can not read full-text content, would you mind sending your papers by E-mail? Thank you for your assistance.
Best wishes !(or best regards)
×××
本人的经验是讲英语的国家的作者给文章的机率会大,一般你要就会给,其它不讲英语的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作者可能不会给。出于礼貌,如果你要的文献作者E-mail给你了,千万别忘记回信致谢.
4.最后一种方法其实大家都熟悉,就是发贴在小木虫上求助。我还用另一种方法,就是直接让我所在的研究所图书馆的管理员帮我从外面的图书馆文献传递。不过有的文献可能是要钱的。一页0.3元,由于我们看文献的钱都是由课题出,所以也就不太考虑钱的问题了。
二.如何快速而准确地获得最新的科研信息.
如何快速准确地从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学会分析、利用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立足于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技能.提高自己在当今复杂的信息世界中准确、快速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对我们科研人员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时时刻刻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要了解最新的科研文献,但是对于我们常用的数据库,我们又不可能每天都去访问一次数据库来查看是否有最新的文献出来,而对于许多国外的数据库.文章的出版效率非常高,有的是每周出几篇新的文章,有的是每半月出一次,还有一月出一次的,所以大家发现很难有精力保持每天都去浏览数据库.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国外的数据库有个很好的服务功能就是如果你在其数据库的网站上注册了邮箱,数据库就会自动在每期有新的文章出来时把文章的内容及链接发到你的邮箱里,直接通知你.这样就对我们获取到最新的信息提供了方便.以Elsevier为例,在数据库网站上有"Alerts"点点击进入,要求你输入"User Name"和"Password",这是对已经注册了邮箱的人进行的.如果你还没有注册,同样会看到右边有一行英语"If not, Register Now. It's FREE and allows you to"这时点击右边的"Register Now",就可以进入进行注册,选择你要求的期刊以及你所研究的领域等等,当然还要填好你接受邮件的邮箱,注册成功后,以后就可以收到最新的文献了,同时你可以随时修改你的接受邮件的邮箱.不仅是象Elsevier这样的数据库有这个功能.几呼所有的外文数据库都有"Email-Alert"这一功能.大家可以试试.
三.如何进行文献阅读
其实做科研,不看文献要做好科研,可以说一点可能都没有。只有广看论文,深入学习,才能厚积薄发,写出响当当的文章出来。读文献一定不要心浮气躁,或者就是想着混个毕业。相反我们要沉下心来,大量阅读文献,在读的过程中有的文献看懂了,但是看不懂的文献也可能会居多。看懂的认真学习借鉴,看不懂的 深入探索,实在不行就暂时放下,过一段时间,随着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慢慢也就弄明白了一些。即使还是看不懂,但是心里知道有那么回事,为将来的继续深造做了铺垫。另外千万不要只是为看文献而看文献,我们看的目的是为了能为我们自己的科研所用,所以看的过程中一定要和你自己的数据相结合,当看完一篇文献后,要好好总结,如果用自己的数据,又该怎么样解释。还有一些牛刊物上的文章,不但要学习文章里面的知识,还要学习牛人写文章的文风。好的文章肯定会有好的文风,这些都是我们将来写文章要学习的。
另外相信很多搞科研的同行会有个感觉,就是看过的文献,如果只是做做标记,划下划线,还是很容易忘记,过段时间要查询起来也费事。尤其是看过的文献有几百,上千篇时,虽然可以归类整理,但效果还是不好。
我建议大家边看一篇文献时,边打开word文档,边整理文章出彩和重要的部分,然后复制过去,标上文献的标题和作者等相关信息,把每一类文献归为一组。 方法操作简单,将来要查询和反复的时候会有很大帮助,尤其在写文章时,相关文献及其亮点都一目了然。这个方法积累久了,对提升写作和阅读都有很大帮助,除了这样,我还有时把一些很经典的段落或都语句翻译成中文,专门整理在一个本本上,这样不但在以后写文章时直接拿出来看,省事省时间,还能锤炼英汉互译的能力,很有利于以后你和老外交流时的口语表达。
最后,请大家始终记住,我们查文献都是为了科研,千万不要只查不看,费了那么大劲查到了就一定要看完.就算是你大概的看了一下也是有用的.同样对科学问题要辩证的看待,文献上别人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而且不要迷信权威.
“ 科学本身是人类的一种实践。科学研究是一个思考过程。科学行动则是推行某种思考过程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检验这些思考过程的有效性,进而修正和改善这些思考过程,以期达到最高的认识。像一切科学实践一样,科学的判断力取决于个人的经验、信仰和情绪。 我们中间的许多人,或者说我们全体,在我们的专业经历中,都犯过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科学工作者应当有虚怀若谷的精神,敢于摒弃先入之见,敢于摆脱对错误思想感情上的依附.
Ⅸ 如何阅读文献
阅读文献的注意要点:
1、找文献
利用关键词,导师,师兄找到自己方向的经典,前沿论文。通过阅读标题、摘要、结论,判别出相关性、价值。
2、精度读价值大的文献,略读一般文献
首先需要明白需要从阅读文献中得到什么。
(1)该研究的背景框架,研究类别。
(2)文章解决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需要。
(3)可能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思路。
文献不同的部分对应不同的内容主体,不一定从头读到尾。
3、对同类别的文献进行对比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之后,需要将该研究方向的派别归纳总结出来,同时对同一类别文章进行对比。总结出该研究方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都是怎么解决的,有什么不同点。
文献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
(9)如何读经典文献扩展阅读:
文献的作用:
1、文献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
文献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具有可记录的内容与记录的工具、手段时)的产物,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人类认识社会与自然界的各种知识的积累、总结、贮存与提高,主要是通过文献的记录、整理、传播、研究而实现的。文献能使人类的知识突破时空的局限而传之久远。
2、文献的内容,反映了人们在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知识水平;而文献的存在形式(诸如记录手段、书写材料、构成形态与传播方式等),又受当时社会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与制约。
3、文献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必须广泛搜集文献资料,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资料的种种形态,探求其内在的联系,进而作更深入的研究。
Ⅹ 历史文献有哪些实用的阅读方法
①提倡熟读精思。熟读,要求读书要准确无误,并能成诵。要逐字训释,逐句消化,逐段反复,做到前后相互照应,脉络相互贯穿。精思,要求有思考,有比较。其分为两个阶段:先熟读以弄清字意,后精思以领会内容。熟读为精思创造条件,是精思的基础,精思则是熟读的归宿。历史文献浩如烟海,不可能全部做到熟读精思,但是,一些重要的篇章、段落要读熟,一些专业的基本理论、规律,常用的知识要记牢。当然,熟读牢记不是最终的目的,否则只能是死记硬背。阅读历史文献要“进得去”,还要“出得来”,要求读者能够敢疑善疑,明了古人所处的环境与所怀的抱负,既不一味盲从古人,又不一味抹杀古人。在熟读的基础上精思,才能辨别是非,有继承,更有创新。比如就一篇论文、一种学说来说,先要分析作者的论点以及论证的方法和论据,然后,再与其他观点资料相互比较:第三步,再就可疑部分进行分析。经过这样的思考,才能理解得透彻,从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继续查找资料,做更进一步的深人研究。
②循序渐进,多读多得。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由易到难、由浅人深的发展过程。书本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需要日积月累,细水长流,否则欲速不达,事倍功半。读书讲究循序渐进,需要克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思想,而应提倡“宁详毋略,宁下毋高,宁拙毋巧,宁近毋远”的求实精神。因此,读书不必强求速度,开头慢点,以后就快了:“始初一书费十分工夫,后一书费八九分,后则费六七分,又后则费四五分矣。”阅读一本古书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书中的知识也往往不可能一次掌握,这就需要反复长期地阅读以求融会贯通。好文章每多读一回,必将多一分了解,多一层领会。
③正确处理博与专的关系,选择精读法与略读法。读书贵专攻,但也要适当注意博览。专攻注重读书的效果,博览则强调阅读视野的开阔。读书以博为贵还是以专为贵,历来有不同意见。总的来说,古人更强调博览,今人更注重专攻。正确处理博与专的关系,需要灵活恰当地选择精读法与略读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无限的,在有限的生命时空内无法摄取无限的知识,因此,应该慎重挑选一些公认的名着或经典着作作为精读书目。精读要求通读全文,纤屑不遗,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既理解内涵,又揣摸写法,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充分吸收古书的营养。精读的步骤:一是初读,逐字逐句,逐节逐章通读全书,求其读懂;二是复读,明了全书的大意;三是细读,达到记忆全文、体会内容、研究问题的目的。长时间只读某一专业领域的书,就会使思想受到限制,为了提高能力,需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博览群书,则需掌握正确的略读方法。略读的特点是提纲絮领。略读的步骤:一是泛读,浏览版本、序目,略知全书梗概和编纂意图,确定重点;二是选读,按照阅读目标区提取要点,参考书籍,研究问题,随时做笔记;三是串读,连贯起来思索,把相关的内容摘录整理成读书报告。
④注意问读法与参读法的联合运用。问读法和参读法是与精读法和略读法联合运用的读书方法。善于读书的人一边读书,一 边 自然会提出一些问题作为阅读的目标,辨识的头绪。问读贯穿精读和略读的全过程,可以达到激励思考,促进研究的功用。参读法是精读法和略读法彼此结合的中间环节。把几种书比较对照者读,方能进一步领会优劣得失。古人读史,常常这样做。如清朱鹤龄读《史记》中“纪三代事”部分,以《尚书》、《左传》、《国语》、《竹书纪年》等书相互对照。参读法的好处在于能够积累较多的资料,而且便于比较。
⑤强调读以致用的阅读态度。读文章不能粗率地读下去,以读完为目标,读过了也就完事了,对学术研究和实践不产生任何影响。在读书求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吸取精华,并与自己的见解比较融合,加以创造,以推陈出新。比如北魏时期贾思勰读到荀子《劝学篇》“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一句时想到,既然纤细茎弱的蓬生长在粗壮的麻田中,就可以长得很直。那么,如果将比较细弱的槐树种在麻田里,是否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呢?于是,他就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将槐树苗种植在麻田之中,槐树苗由于周围的阳光被麻遮住,因此拼命向上生长。三年过后,果然长得又高又直。由此可见,强调读以致用的阅读态度才能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勤于思索,使读有所得。
⑥勤于动手。古人读书。强调“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为重要,心思用到,效果就好。后人在“三到”的基础上又加上“手到”,即勤于动手。从历史上看,很多学者都勤于撰写读书笔记,随读随记是他们读书治学的良好方法。着名的读书笔记如宋洪迈的《容斋随笔)、清李慈铭的《越缦堂读书记》等。二般来说,阅读古籍时需要进行的工作主要包括标点分段、查阅字典和资料、做读书笔记等。古书多无标点,因此标点分段是读懂古书的第一步;遇到困难,查阅字典和相关资料,借助工具书加以解决;撰写读书笔记是阅读的第三步,这也是记述阅读成果,积累阅读经验的过程。读书笔记的内容大致包括:抄录备忘、提纲节要、记录心得、探讨研究等。总之,勤于动手有助于开阔眼界、增强记忆,充分调动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效果。
总之,科学的阅读方法, 是在历史文献的阅读实践中产生的。 上述方法仅归纳和总结了前人的读书经验和读书方法。随着人类社会进人信息时代,历史文献的载体发生了质的飞跃,电子文献的出现以及网络阅读方式的普及必将对阅读的方式和方法产生重要的影响。对历史文献阅读方法的研究,也将随之不断更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