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古典 » 为什么诵读经典才能开启智慧
扩展阅读
基础工程流沙怎么治理 2025-01-25 07:16:34
如何促进儿童长肉 2025-01-25 07:16:32
儿童劳动教育项目有哪些 2025-01-25 07:13:53

为什么诵读经典才能开启智慧

发布时间: 2022-05-06 08:25:36

❶ 为什么要读经典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有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也就是说,你学最好的,充其量也就能有个中等水平。如果取法乎下,那就等而下之了。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经典。所谓“经典”,就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着作。而且,它的意义和价值还是永久性的。什么叫“经”?经就是恒常,叫经常。什么叫“典”?典就是模范,叫典范。换句话说,经典就是“恒久的模范”。这样的书不读,读什么?

那么,为什么要读先秦诸子?因为先秦诸子是经典中的经典,精华中的精华,是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知道,先秦诸子所处的时代──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在人类历史上,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时代,叫“轴心时代”。“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命题。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这个时期,世界各民族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成为世界各大文明的标志。比方说,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则有孔子、老子等等。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所以雅斯贝尔斯把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的思想家许多都是同代人。其中释迦牟尼的生卒年份比较麻烦,全世界有60种说法。按照中国学者的研究结论,他应该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5年,活了80岁。这样,释迦牟尼(约前565-前485)就与孔子(前551-前479)同时,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则与墨子(约前468-前376)同时,柏拉图(前427-前347)可能与老子(不详)同时,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则与孟子(约前372-前289)、庄子(约前369-前286)同时。大家想想,这是不是很有意思?

这样一些伟大的思想家,为什么会集中出现在历史的同一时期(公元前6-3世纪)、地球的同一纬度(北纬30度上下),这是一个谜。它也许只能用马克思的说法来解释,即那是“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之“发展得最完美的地方”(《〈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更有意思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远隔千山万水,但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却有很多相通之处,那就是对人与人类社会的“理性态度”和“终极关怀”。他们不约而同地在思考,人,究竟要怎样才能幸福;社会,究竟怎样才能和谐。正是这些思考,影响了各自民族的文化,而且达数千年之久。这样的思考,我们怎能不知道,不了解?

或许有人会问:那么久远的思想,现在还管用吗?管用!实际上,这些思想家和先驱者的思想,也一直在影响着我们。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思想家思考的,是一些永远的问题。比方说,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永恒。这些问题,尽管哲学家们做过无数次回答,有过许多的结论,它们却仍然是问题。为什么呢?因为第一,这些问题不是关于物的,而是关于人的。只要人是一个问题,它们就永远成问题。第二,这些问题也不仅仅属于某某“学”,或者某某“家”。它们属于全人类,属于每个人。每个人都会面临这些问题,也都会思考这些问题,还会有不同的结论。这样,它们就永远是问题。

于是,当我们为这些问题所困惑时,我们就会想到那些先哲,想到那些经典,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思考怎样回答的。这便正是哲学和经典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今天阅读经典,阅读先秦诸子,不过是为了帮助我们自己思考人生,获得智慧。

❷ 诵读经典的好处

多诵读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国学经典,还是有很多好处的。至少有下边几点:

第一,国学经典诵读能够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特别是那些经典的篇目能够让孩子的智慧得以提升;

第二,国学经典诵读能够陶冶孩子的品德和情操,在朗诵当中还能够提升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让孩子的性情得到开朗,培养他们的自信。

第三,国学经典诵读也是一种素质教育,能够让孩子的心智得到开发,使得孩子的道德、文化、智力等方面都得到全方面的提升。

当然,在进行国学诵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孩子自觉诵读的原则,要让孩子锻炼自主诵读的好习惯,孩子在诵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问题的话,家长朋友可以进行讲解。千万不能够敷衍孩子哦,这会影响到孩子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情。

❸ 为什么要用诵读方式来学习经典

英盛观察为您解答:照学习理论,新旧知识建立联结有二种方式,一是同化,一是顺应。

同化,是在自我知识系统的框架之内,用自己的已知体系去理解未知,把新知识、经验纳入旧的框架之内,所谓“我注六经”是也。此一方式的弊端是容易肢解学习对象的独特性与生命力,即使学的看的再多,也是以我解经,也不会扩展自我的心胸与视野,也不会有真正的自我超越与成长。

就成年人的学习而言,同化是一种更普遍的方式,人常常是用已知来理解未知的,这是意识自我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恶习。所以成年人的精神生命,多数已经成型,不会再象孩子那样普遍的拓展与生生不息的变化成长。

而顺应则是相反的过程。即是以己从人,所谓“六经注我”者,此一过程太过的危险,是容易丧失自我的创造性与生命力,变成纸上空谈的书呆子。现代教育,成批造就的,就是此类人才。

正因为此,孔子他老人家特别强调二者间的均衡:“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却也知易行难,千古一叹!

2. 大自然是怎样学习的?

其实,在这二种方式之外,还有一种方式叫迭加,就是系统之上迭加系统。这是更重要的一种方式。一般系统论的研究证明,在大的时间尺度上,系统演化或进化发生的一般规律,都是通过迭加的方式完成的——即通过系统之上迭加新的系统而进化。我们身体的组成与演化,就是这样;身外的物质世界与生命系统及生态系统,也是这样的演化与发展。而且,这也是大尺度的时间上所发生的唯一进化方式。

真正有恒久生命力的发展与进化,都是通过同济共生的方式进行的,老旧的不会被抛弃,而是被纳入新的更大的和谐体系之内,成为新整体的更基础的组成构件。这也是《中庸》所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是一种大自然的智慧,生命演化的硬道理。

3. 诵经开慧

我相信,对于学习与人生的成长,迭加也是一种更重要的方式。而学习经典的诵读法,就是一种这样的方法。它使我们的精神系统的建构过程,在自我的体系之外,不断地迭加经典系统。

对经典的诵读,其实是反复的吟咏过程。这背后,是对传统与古人智慧的相信与尊崇,因为有虔敬心在,诵读中便有庄重与乐趣。吟咏久了,甚至可能目击道交,契入文字背后的三昧。所谓的“神交”,感通,顿悟,自在其中。

我想,孔颜之乐中,亦有此乐吧。而失却了此敬此诚,就变成了今人所谓的死记硬背了。苦,亦在其中矣。

诵读的核心,是不失却自我,是在自我意识观照下的吟咏,是一心不乱的至诚心的全神贯注,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谓“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都是古人的用心经验。

其实,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甚至是核心的学习方法,一直是我们古人所提倡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不仅仅是儿童的学习方法,更是我们成年人的根本方法。尤其对经典的学习,通过反复的诵读吟咏,达到记忆,而印刻于心,渐至感通开悟,是传承文化慧命、继往开来的基础。其中,亦有宋儒所言“为往圣继绝学”的旨趣。

古人讲的人生三难中,其一便是“明师难遇”。即使圣贤满街走,我们没有人生的慧眼,怎么能够识得呢?——那又该如何?

通过反复的诵读经典,来定心印心开慧,是比较稳妥的学习路线。除此之外,我实在不知:没有外在经典的指引与照耀,又该如何开启我们内在的心门呢?即使慧心初启了,又该如何保证不误用此心、错入歧途呢?

4. 不要理解,自在其中

诵读的根本原则在于:不要理解,而是印刻于心。经典的原意,圣贤或大家的心语,即使简单,也未必就能读得懂。

理解,是以一己之有限经验来解读对象,如果对象与自我系统同构还好,如果是自我体系之外的完全异质的存在,理解却只会“我注六经”,见到的只是心中的自己,肢解消亡的却是经典的生命。正如一部《红楼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儒者见道,理者见理,情者见情,色者见色。”一种理解,也牺牲了其他的理解,其实,是对经典的妄解误读。

我个人也有许多这样的经验。美国打伊拉克时,据悲观的报道,战争的污染可能使中东的地理环境,甚至半个地球恶化几十年。一天晚上,当我念到经典中的一句旁白“保佑一家得安康”时,竟楞住在那里——我突然地悟到:这句念了十几年的话,这“一家”,绝不是我一直以来想当然理解的自己的小家!而是人类的大家庭!甚至是:整个生态环境的人天大家庭!“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在此时代,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福祉,怎么可能超然于人类或人天而独存?!

经典中,有古人证悟的天人规律,有来自集体无意识的信息,有丰富微妙的经历、阅历与血泪凝结成的人生、社会的经验,许多许多都超越了一己小我的理解限度。庄子讲,“夏虫难语与冰”。人生的过程,就是由夏虫开始成长的。至于许多人,甚至所谓的一些大家,是走不过四季的,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古人才讲学无止境,孔子才会活到老,学到老。

一部《道德经》,区区五千言,从古至今,注释解说的文章汗牛充栋,有哲学家的老子,军事家的老子,经济家的老子,管理家的老子,文学家的老子,炼丹家的老子,等等。都是言说满满,自信多多。可是,谁又得了老子的真诠?先贤曾这样评价《道德经》:“两手包罗天地外,胸怀日月定三才”。显然,其中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也有来自集体无意识的信息,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不由诵读印刻于心,莫逆于心,在一生的行走中,慢慢回味,时常吟咏,我还真不知道,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学得好老子?

我发现,荣格分析心理学对待梦的态度,也是对待经典的态度。按荣格的理解:梦的答案就是梦本身。所以荣格式的梦工作,其要点之一,就是不断地回到梦本身!而诵读吟咏,就是让我们,不时的回到经典本身的最好方法。

我的经验,对荣格心理分析的学习,甚至是其他大家的一些经典话语,也需要反复的吟咏诵读,而不是一味的意识思维的理解。

诵读,只是一心的诵读。只要不唯他独尊,或唯我独尊就好。诵读的久了,多了,功到自然成。至于迭加,至于融会贯通的后续工作,就放心的交给时间和我们的无意识好了!

——能放手,便自在其中。

我信得过:我们内心,那个二百万年的老人。更信得过,我们生命本然的机体智慧。

5.诵经为什么能开慧?

至于诵经为什么能开慧?这是一个更复杂的问题。除了有我们上面所言知识体系建构的奥妙,迭加是一种更自然而科学的方式之外,经典本身所蕴涵的大智慧,自然可以弥补我们后天“智”的不足。

更重要的是:至诚持久诵读的过程,可以排除杂念,使我们一心不乱的定心于经典,这一状态,可以更好的接连我们的集体无意识,感通文字背后的三昧,甚至,感应神交于圣贤的心灵。这也是儒家所说“知止而后能定”、佛家所言“定能生慧”的过程。消除杂念而静心,也契合了荣格积极想象方法沟通集体无意识的原理。

《高僧传》卷十一所论:“缘法察境,唯寂乃明,其犹渊池息浪,则彻见鱼石,心水既澄,则凝照无隐。”陈兵先生解释说:“止,谓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于一聚焦点,令心湛寂不动,如止水无波。佛学认为在止的寂定专一心态下,才能有很强的、堪以洞烛心灵秘奥的照察力。” 这里,“止”的含义同于“定”,能一心不乱的止于经典,甚至是其中的一句话,也是定的一种状态,这也是禅宗“参话头”的方法,由此渐修而至于顿悟开慧。

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才有可能如古人所言:“能觉先天一点动,胜读经书千万卷”,而接连先天——集体无意识的智慧。这里,也有通过经典,接连与转化我们自己的意识自我与集体无意识的奥妙,也蕴涵了孔子所讲“生而知之”的秘密。

古人常讲,人是“各精一道”的。细细追究,人是怎么精的他那一道?无非是爱好及欲望使然,久久行持而已。而其爱欲行为的背后,无非是一些核心的观念想法,被人不断默诵,不断唤念,甚至是在下意识中,重复进行使然。

6.诵读的窍门

诵读,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用丹田气(声音从小腹发出)全神贯注、声声音音清楚明了的同时,要越快越好。原因很简单,一旦读慢了,就会有我们自己的思考、理解混入其中,那读的可就不是经典,而是我们自己了。为更好的防止分心,还可以在诵读的同时,用耳(心)谛听自己诵读的声音。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调心与调身,也便自在其中了——这样坚持久了,不仅开慧,还可以健身养生呢。

诵读经典法,入手处至简至易;及其得益处,宏深宏远,乃至于与圣贤大师相比邻,遭遇真实的心灵与自性,亦自在其中矣。

诵读经典,不亦乐乎。

❹ 为什么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开发右脑,提高记忆力

右脑属于想象力,通过诵读而引起大脑的联想,确实可以开发右脑。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如下:
1、注意集中。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容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2、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得住。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记忆效果会更好。
3、及时复习。 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之前我下载过一套大脑训练的课程。通过学习《尼古拉特斯拉潜能训练》,我掌握了各种高效率使用大脑的技巧,记忆力提高了,逻辑推理能力加强了,给我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最终考上了大学。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到你!祝你好运,望采纳!

❺ 国学经典诵读的好处和意义有哪些

国学经典诵读有哪些好处呢?总结下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孩子的语感会比较好。语言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汉语,积累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国学当中很多语言非常经典,琅琅上口,诗词不断。所以说,为了让孩子的语感好,得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
第二:给孩子以后的应试方面的考试提前做好准备。我们国家还是比较看重考试的分数,而在语文的考试当中,国学的比重还是挺大的。在学校教育中,这些都是一窝蜂地来,很多孩子适应不了。所以说,在家里先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熏陶可以让孩子抢占先机。让孩子以后的学习不要那么急促匆忙。
第三:国学经典构成了我们成为一个中国人的基础,所以说,让孩子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是一种生为中国人的根本。
当然,虽国学经典诵读的好处很多,重点是家长要有这方面的意识,毕竟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长久的积累,需要每天实实在在的熏陶和训练。对家长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❻ 小学生每天诵读经典的好处

1.人格优化,身心健康——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从更高的起点上迈步,

2. 专注力提高——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较高的专注力、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讲就是这个道理,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3. 记忆力大大提升——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得明显提高,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并一生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

4. 语文能力增强——背熟经典后,孩子的识字量大大增加。此后,孩子作文、发言时就会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很有深度。

5. 阅读兴趣和能力大为提高——读懂经典,孩子会形成博览群书的习惯。许多诵读经典的孩子,在6岁-10岁时,能主动找书读。从而视野开阔,智慧流溢,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的智商高出许多倍。

6. 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很大帮助——通过诵读经典,孩子的形象思维(右脑)获得全面的锻炼,从而为学习数学、物理、外语、化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经典的内容早一点存储到头里边,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消化,从而使理解力也获得提升。

7.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变得很轻松——“心灵手巧”是诵读经典的另一种效益。通过诵读经典,可使头脑里和躯体内的气血很好的畅通,健脑效果明显,大脑支配手指的能力得到了强化,从而在才艺、体育、劳动等技能的学习上会事半功倍。

8.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养成: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经典饱含古人的智慧修养,经典是在讲各种规律: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通过读经,很容易就把孩子的道德层面提高。

9.促进亲子关系——许多经典是家长们也没有接触过的,因此,父母(包括爷爷奶奶)和孩子一起诵读,除了能有效地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外,还能取得健脑、健身、缓解压力、解除疲劳、提高文化层次的良好效益。

❼ 背诵传统经典有哪些好处

1.传统经典能够字样孩子的精神世界。传统经典经过数千年的沉淀,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是古人关于为人处世的智慧结晶,熟读这些传统经典有利于孩子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自身的修身养性。

2.让孩子背诵传统经典有利于文华的传承。传统经典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让孩子熟读以致背诵,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3.提高语言文字能力。国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对“古文诵读”试点活动的评估报告指出:94.2%的家长和100%的老师认为背诵古诗文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

4.扩大知识面。《中华古诗文读本》所选诗文几乎包容了中国古代诗、词、歌、赋、散曲及各类散文等所有常见的文体。能熟背这些经典,可谓有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修养。

5.培养学习兴趣。孩子背诵的古诗文,难易结合,长短相交。一篇篇诗文的成功背诵,孩子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培养了持之以恒的精神。

拓展资料

读物: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礼记、易经、道德经、南华经、管子、说难、孤愤、春秋繁露、四书集注、正蒙 儒家的先秦哲学以伦理学为重。

纯哲学还是宋明理学比较多,而且我们对理学的误解也太深了,应该好好读读 佛典也很值得一读,心经、四十二章经、华严经 、六祖坛经 杂书:菜根谭、白虎通

❽ 我们为什么要倡导诵读经典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史、子、集的文字中散发着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芬芳。对这些经典的诵读,就成了走近先贤思想文化的第一步。它是启发人智与慧的源泉;培养优秀人格的筑基石;亦是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法门。书声朗朗,正本清源,那一刻恍若置身过去,与圣贤对话,亲耳聆听圣贤的教诲。

经典诵读教学以“诵读”为切入点,把每篇经典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吟诵、涵咏与体验,还先贤文章以“文气”。“诵”与“读”的世界,常常联系在一起。“诵”为“讽”,理解为声,抑扬顿挫的读。“读”阅读之意。“诵”注重发文之声而“读”重解文之意,它是一种注重“音义结合”的“口诵心惟”的阅读方式。

回溯中国上千年的教育历史,“经典诵读”一直是作为学习经、史子、集的教学方法,古已有之并发展至今。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背景的演变。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中国,三千年的诗礼相传,三千年的母语如歌。小学阶段,是孩子记忆最佳的时候,广泛诵读中华传统经典,让孩子们可以积累知识,开阔视野,提高修养,塑造优秀的人格。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聪明的古人,在古时候就早已对经典诵读的序列作了清晰规划。低年级的孩子是在《童谣》、《儿歌》、《唐诗》和《三字经》中感触诵读的美丽启蒙;中年级的孩子的赏析能力在《笠翁对韵》,《弟子规》、《论语》中慢慢提升;高年级孩子的心智在《名家散文》、《唐诗宋词》、《大学》、《中庸》、《孟子》中渐渐成熟。

现代很多学生对经典诵读学习缺失兴趣,不愿意主动提高自己的经典诵读能力。我们的老师们给学生经典诵读的时间又往往不够。“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经典诵读不该是历史的记忆,和展架上的摆设,它鲜活地活跃在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

诵读经典提倡调动多种感官技能,做到眼到、耳到、心到。只有这样,才能在声律变化中品味文言韵味之美;才能调动多种感官分析、理解以及体悟文章的深层含义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最终通过经典诵读感悟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现实意义。教师为学生创造适宜的诵读经典环境与氛围。学生才会对所读内容深思熟虑,涵咏体悟,在脑海里形成个性化解读,理解诵读的意义。

关于经典诵读,南宋大儒朱熹说,“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我们应该学会在诵读中对经典品读、品鉴与品味。品读其音美,在错落有致的平仄声中,聆听远古传来的阵阵金声玉振。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何让诵读变得更加有趣、有效呢?让孩子们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爱上诵读,学会诵读。品鉴其义美,理解先贤的写作情态,感其仁义之心,悟大学之道,养天地浩然之正气。

“至今齐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好读书。”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理性而优秀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一个崇尚读书的国家,一定是一个健康而生机勃勃的国家。

❾ 近行诵读经典的意义

经典诵读的意义
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头,人类文化的瑰宝,千古传承记录着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智慧,是民族千年老人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所承载的是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我们日日诵读浸润,人生的启迪,博大宽厚的思想人格逐渐养成,生命才能掏溶出 深度和高度,正是厚德载物的大基础。所有的聪明智慧唯有建立在这个平台上才 能尽其用。 语文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战场。人类几千年璀灿的文化在语文书中有了充分 的体现。学生通过学习(当然是自由的阅读,自觉的学习,主动的体验),了解 并掌握已有的文化世界,就能较好地被文化所塑造。而经过文化塑造的人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文化的塑造者。 我们以诵读经典为主渗透常规语文朗读,来促进现代文的学习。这二者的相 辅相成对孩子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及个人的文化的塑造有着深远的意义。实现了不一样的课堂与教学效果,对此,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诵读课文,记忆力明显增强 经典诵读具有激发潜能与智慧的作用,水结晶试验表明,诵经典正是利用上 善治水的重要方法,调用能量之法,运用自己的声波音能,承载丰富美善智能量 的经典语言,文字信息,反馈给自己的体内之水,从而改善整个身心气质,达到和 谐身心、开智益慧的目的。 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 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心、脑等多种感官并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语言正是在 反复的实践中形成一种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书读百遍,其 义自见” 诵读对学习力的强力影响正是建立在对记忆力的拓展和优化基础上的, 具有开发右脑的作用。具有开智的意义。 我们一年级的孩子读经典能达到倒背如流。他们每次背诵常规语文的时候也 用背经典的方法熟读成诵,背得很快,这正是诵读经典带来的极强记忆的神力。 美国医学博士杨定一医师在台湾进行儿童读经典所经历的身心变化的科学 试验再次证明读经典的儿童其记忆力更强。
二、有助发展孩子的语言及写作能力的提高。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 甚至熟读成诵, 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 积累语言材料, 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 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抒发自己的感情, 从而发展语言。 叶老说, “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重视并加强经典与现代文的阅读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诵读需恭恭敬敬,一心一意,不急不徐, 字字清楚轻松愉悦。经典,乃悠扬自得的雅正中和之音,我们每天坚持不懈,读 圣哲之言,体圣哲之心,发圣哲之语,定在之中,慧在之中。现代文阅读更需声 情并貌,在读经典的影响下恭敬认真地读出其中的思想感情。熟读而后能悟,悟 而后能用,用而后能生巧,巧而后出新,诵读就是把书上的变成自己的,放在自家 智慧库里,随用随取。用多了,自然心灵手巧,会有神来之笔、天造之功。 鲁迅,茅盾等老一辈文学大师他们青少年学习的也是文言文,为他们深厚的 文学功底的建立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我们的孩子每天读经典,耳濡目染被文化的韵味而感染,陶冶情操,丰富语 汇,在作文中可以引经据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学底蕴。
三、诵读有助于审美教育与人文思想教育,拓展思想深度。 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来观照教材,我们的教育便会指向人的终极关怀: 披文入情,因情悟文,由文明理;让学生通过体验、理解的方法,感悟人生,实 现自我。 经典的核心是以德育人, 常规语文的核心也是将语文联系生活对人进行思想 教育。其每一篇文章都往往蕴含着一个人文的思想,让我们理解课文思想更有广 度与深度。 让学生接受经典诵读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的意义是深远的,请让我们一起 与经典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