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要读经典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有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也就是说,你学最好的,充其量也就能有个中等水平。如果取法乎下,那就等而下之了。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经典。所谓“经典”,就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着作。而且,它的意义和价值还是永久性的。什么叫“经”?经就是恒常,叫经常。什么叫“典”?典就是模范,叫典范。换句话说,经典就是“恒久的模范”。这样的书不读,读什么?
那么,为什么要读先秦诸子?因为先秦诸子是经典中的经典,精华中的精华,是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知道,先秦诸子所处的时代──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在人类历史上,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时代,叫“轴心时代”。“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命题。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这个时期,世界各民族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成为世界各大文明的标志。比方说,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则有孔子、老子等等。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所以雅斯贝尔斯把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的思想家许多都是同代人。其中释迦牟尼的生卒年份比较麻烦,全世界有60种说法。按照中国学者的研究结论,他应该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5年,活了80岁。这样,释迦牟尼(约前565-前485)就与孔子(前551-前479)同时,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则与墨子(约前468-前376)同时,柏拉图(前427-前347)可能与老子(不详)同时,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则与孟子(约前372-前289)、庄子(约前369-前286)同时。大家想想,这是不是很有意思?
这样一些伟大的思想家,为什么会集中出现在历史的同一时期(公元前6-3世纪)、地球的同一纬度(北纬30度上下),这是一个谜。它也许只能用马克思的说法来解释,即那是“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之“发展得最完美的地方”(《〈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更有意思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远隔千山万水,但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却有很多相通之处,那就是对人与人类社会的“理性态度”和“终极关怀”。他们不约而同地在思考,人,究竟要怎样才能幸福;社会,究竟怎样才能和谐。正是这些思考,影响了各自民族的文化,而且达数千年之久。这样的思考,我们怎能不知道,不了解?
或许有人会问:那么久远的思想,现在还管用吗?管用!实际上,这些思想家和先驱者的思想,也一直在影响着我们。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思想家思考的,是一些永远的问题。比方说,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永恒。这些问题,尽管哲学家们做过无数次回答,有过许多的结论,它们却仍然是问题。为什么呢?因为第一,这些问题不是关于物的,而是关于人的。只要人是一个问题,它们就永远成问题。第二,这些问题也不仅仅属于某某“学”,或者某某“家”。它们属于全人类,属于每个人。每个人都会面临这些问题,也都会思考这些问题,还会有不同的结论。这样,它们就永远是问题。
于是,当我们为这些问题所困惑时,我们就会想到那些先哲,想到那些经典,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思考怎样回答的。这便正是哲学和经典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今天阅读经典,阅读先秦诸子,不过是为了帮助我们自己思考人生,获得智慧。
② 如何看待经典文本阅读
(1)变式阅读,在阅读后,能做到改变表述体裁、重组文章内容、改编文中角色等; (2)个性理解,阅读过程中,能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③ 经典阅读指的是什么
C项“因为现在的人们要么不读书,要么只是网络读书”,只是作者个人观点,原文为“强调经典的阅读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对现在的读书状态有两个忧虑:一个忧虑是大家不读书,另一个忧虑是大家即使读书也只是网络读书”.
④ 什么是经典,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为了能解决这个问题,我建议给孩子们读经典作品.为什么孩子要阅读经典,不外乎以下几个理由:其一,经典质量高,相对于快餐文字而言,阅读经典不仅仅可以产生更多的阅读快感,尤其可以增长见识;其二,经典在文化交流和文化生活中运用得最多,读经典本身意味着掌握更为有效的交际工具;其三,对于正在求学的人而言,考试的题目往往要触及经典.其四,对于写作文的人而言,读经典则意味着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真正的读书使瞌睡者醒来,给未定目标者选择适当的目标.正当的书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避免误入歧途.”卡耐基就曾经这样告诫我们.说白了,读好的书就能交上好的朋友,读烂的书就结识烂的朋友.毫无疑问,当我们在书店里随手拿起一本新推出的书,那手头的东西显然还不是经典.一本经典的书,不是靠书商疯狂推广宣传形成的,而是经过时间残酷地筛选,大浪淘沙之后沉淀下来的书,才算是经典.读书当读经典,读经典犹如与大师对话.安徒生、伊索、格林兄弟、卡夫卡、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莎士比亚、马克.吐温、欧亨利、泰戈尔、鲁迅、朱自清……他们都是我们的老师,他们教会我们有品位的生活着,而不仅仅是活着.他们有的带我们进入童话的世界里,让我们的眼睛避免世间丑陋的污染;他们有的教会我们诚信,让我们做一个诚实的人,以淡泊与明志去面对纷纷扰扰的世界;他们有的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的美丽,避免陷入自卑、绝望中,整天带着忧伤生活,始终无法找到生命的出口.帕斯卡尔告诉我们“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一旦我们没有思想将如行尸走肉一般,无法感知这世间隐藏着的奥秘.我们之所以愚昧,不是遗传,也不的出身的环境,而是我们不读书.西汉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同样,着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为何?因为书籍是我们心灵的营养品,书籍就像一把开启世界大门的钥匙,引领我们走向广阔的世界.当我读到米兰.昆德拉告“我思故我在”时.我生锈的大脑会开始动起来的,在阅读中去思考广阔的世界、思考变化着的人生、思考渺小甚至卑微的自己,之后,我发现原来自己因为阅读与思考而拥有一颗高贵的心.当读到贫困的安徒生带给我快乐的《安徒生童话》时,我想,不论大人或孩子都能找到童话的入口与出口,放飞心灵去寻梦.我觉得书籍真的有一种力量,让读懂书籍心灵的人抵制平淡如水的生活,在平淡的日子里寻找到各种色彩;在我们遭遇困境时,给予内心不悲不贱的平静,鼓励我们在困境中寻找到真实的自己.当我读身为奴隶并双目失明的伊索写出的《伊索寓言》后,我的心汲取了书中深远的哲理与非凡智慧,它帮助我在黑暗中找到光明,在平凡中追求非凡,并且拔高我的眼界,去看不一样的风景.当我看《小王子》时,我为自己没能尽早读到这本书而感到遗憾.故事中的小王子对生活抱着认真的态度,让人在静静的生活时,心里有着希望和温存,有着感动和关于驯养的责任.我的心变得纯真、净洁.《小王子》是一本清澈心灵的书,正如书中所说的,水对心是有益处的.而《小王子》就如水般澄清透彻,使人安宁并且心生暖意.还有很多很多伟大的经典书籍,我无法一一的推荐,不过,我希望每个人都有张开心目去品读自己喜欢的经典.阅读就要从经典开始,别浪费我们宝贵时间在毫无价值的书籍上,不然,套用鲁迅的话来说那是“慢性自杀”.
http://zuoye..com/question/.html
⑤ 经典阅读的意义
阅读经典名着的好处是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素养,让你心中有一种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观。
而阅读流行文学的好处是能掌握社会发展的动态,掌握社会发展的方向。
不过重要的是要懂得把握什么是真正的经典,什么是好的流行。
现代流行的通俗作品虽然让人感染到时代的气息,跟上潮流的步伐,但不朽的经典名着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
从小读经典名着,加以思考,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孩子通过这些不朽的文学作品而认识、感悟到的世界,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识和理解,对人生哲理潜移默化的接受,比大人肤浅的说教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
知识无边无际,全世界每天出版的图书就有几万、十几万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我们永远无法通晓所有的知识,所以,我们要选择对我们最有益的书来读。
(5)如何定义经典阅读扩展阅读:
经典文学的特征:
1、纯粹性
经典文学在构思及写作的过程中必定已去尽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维护阶级权贵谎言、愚民谎言等谎言,使呈现出来的文学成品具备纯粹的艺术性。纯粹性是功利之外永久的精神栖息地。
经典作品往往是一千个人能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人能读出一万个哈姆雷特。经典能形成无数绝然相反的解读,因此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形成争论,成为关注的焦点。
2、原创性
经典是不可被重复的,它也永远不会重复自己以前的经典。经典永远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拒绝相互重复带来的审美疲劳,给人以永久的新鲜感。布鲁姆在《文学正典》一书中竭力赞扬经典的原创性。
3、经久难忘
经典往往给人以经久难忘的特征。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说:“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他们要么本身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
⑥ 经典阅读指的是什么
我个人觉得应该是指阅读的模式比较经典。
⑦ 何为"经典"你认为我们阅读经典的含义是什么
何谓“经典”
千百年来,新书源源不断地问世,属于“名着”的书目亦与日俱增。书海茫茫,世人难以全数涉猎。不管你的寿命有多长,你至多只能阅读书海中的一滴水珠而已,因此你所读的书应该是精华之所在,要读“名着”。值得庆幸的是,真正的名着相对说来是“凤毛麟角”。
自从世界上有了文化,就有人列出最佳书目。古代亚历山大城的教师和图书管理员就曾列过此类书单。
不同时代对书目的挑选会有所不同,这不难理解,但各个时代所选的最佳书目录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无论在哪个时代,书目编篡者对于古代和现代的作品总是兼收并蓄,而对于现代着作是否能同古典作品相媲美则深感怀疑。何谓“名着”?标志是什么?本文所述之六条未必称全,但我在每年选择书目中发觉极为有用。
1.“名着”一般都拥有最广泛的读者。它们不是只风行一二年,而是经久不变的畅销书。《飘》比起莎士比亚的剧本和《堂.吉诃德》来,读者就相对地说要少得多。有人作过较切合实际的估计:三千年来,荷马的史诗《伊里亚特》至少拥有两千五百万读者。名着问世后未必在那个时代就成为畅销书,要有一定时间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天文学家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书现在是本名着,而据报道当时他曾说过:“上帝等待了六千年才有一个观察者,我这本书可能要等上一百年才会有一个读者。”
2.“名着”通俗易撞,不卖弄学问。它们不是专家写给专业人员看的专门性着作,无论是关于哲学或者科学,历史或者诗歌,它们所论述的是关于人类共同感兴趣的题材,而不是学究式的空谈。这些书并非为教授们所作,而是为普通人而写。要学高深的教材,必先学基础教材。“名着”所论述的都是各个专题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名着”是基础教材,所不同的是它们不是互有联系的一整套教材,也并非按难易程度和问题的技术性而编排。有一类书却应先读,以便有利于名着阅读,那就是名着的作者读过的别的“名着”。以欧几里德的《几何学基础知识》和牛顿的《物理学的教学原理》为例。读欧几里德的这本书无需事先学习数学,因为该书本身便是名副其实的几何入门和基础算术入门。牛顿的书则不然,因为牛顿运用数学来解决物理问题,他的着作深受欧几里德关于比例和面积的论述的影响,若不先读欧几里德的书的话,恐怕连科学家也难以一下子读得懂。我的意思不是说科学巨着可以轻易读懂,而是说要按历史顺序读才能事半功倍。正如欧几里德能启发人读懂牛顿和伽利略的着作一样,牛顿和伽利略又能帮助人理解爱因斯坦的着作。这一观点也适用于阅读哲学着作。
3.“名着”,永不过时。为便于比较,我们把眼下流行的书称为“当代作品”,它们只流行一、二年或至多十多年。许多早期的畅销书恐怕你连书名也记不起了,也不会再有兴趣读它们。而“名着”却不会因思想运动、学说更迭、舆论分歧而过时。名着不是供学者研究而积满尘垢的遗着,而是当今世界上潜在的最强大的文明力量。人类的基本问题代代相同。读过德摩斯梯尼的演说辞和西塞罗的信件,或是培根和蒙田的散文,任何人都会发现:人们对于幸福和正义、美德和真理,甚至对于安定与变幻本身是何等的笃信不疑!人类为其目标而奋斗的道路看来是不可改变的。
4.“名着”令人百读不厌。只要你认真阅读,你决不会感到扫兴。名着一页书所包含的思想要比一整本普通书的内容还要丰富得多。它可以使你百读不厌,其中的养料汲之不尽。理解能力不同,或对事物持不同见解的人,都爱读“名着”。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格列佛游记》、《鲁滨逊飘流记》和《奥德赛》。儿童可以饶有趣味地阅读,但未能领会其中能为成年人所欣赏的全部妙处和含义。
5.“名着”最富有教育意义。“名着”含有其他书籍所没有的东西,不论你是否赞同书中的观点,它们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老师。“名着”受到那些既是读者又是作者的人的广泛讨论,“名着”是许许多多书籍所论述的题材,论述“名着”的书多得不胜枚举,大部分已为世人遗忘。
6.“名着”论述人生有待解决的问题。世上有一些真正奥秘的东西,那是人类知识和思维局限性的标志。人们不仅带着疑问开始探究,也往往满腹疑团终止探究。真正有才智的人老老实实地承认未能理解的东西,认识到这一点不 意味着浅薄,(此句中出现乱码,有几字为编者补充)而是表明知识的渊博。读书的人都以知识不为国界所局限而深感庆幸。我不知道如何冲破政治上民族主义的桎梏,但我确实知道我们可以怎样成为人类各方面精神的朋友,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这就是靠阅读“名着”。
⑧ 如何阅读经典
读书的本质是通过死磕文字,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可是每个人时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书都读完。我们到底要阅读什么样的文字呢?
当我们拿起一本好书时,立刻进入一个理性和反思的世界。在这里,你与孔子孟子、修昔底德、亚当·斯密等人相遇,和他们交流、沟通、通论,心中的困惑被真理照亮。
一个养成阅读习惯的人是自由和幸福的。愿你也能爱上阅读。
⑨ 什么是“经典”,为什么要读“经典”
今天想来,不外乎以下几个理由:【其一,经典质量高,相对于快餐文字而言,阅读经典不仅仅可以产生更多的阅读快感,尤其可以增长见识;其二,经典在文化交流和文化生活中运用得最多,读经典本身意味着掌握来更为有效的交际工具;其三,对于正在求学的人而言,考试的题目往往要触及经典.对于写作的人而言,读经典则意味着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此为概括性文字】
日本作家小泉八云说:“不要买那只读一遍不能使人重读的书.”他又说,“与其读一百部好书,不如将五十部重读一遍.”——好书,是需要反复阅读的.
毫无疑问,当我们在书店里随手拿起一本新推出的书,那手头的东西显然还不是经典.经典的定义应该是这样的:当越来越多的人不约而同地反复阅读同一本书,这本书因此得以刻进更多人的脑海里.这样,一本新的经典就诞生了.
读书当度经典,读经典犹如与大师对话.卡尔维诺、列夫.托尔斯泰、莎士比亚、马克.吐温、马尔克斯……这些人在书桌上排成队,他们有些头角峥嵘,有些面目慈祥,有些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些人却仅仅设置思考的路障,留给你足够的空间去思索,去探险.当帕斯卡尔告诉你“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当雨果向你展示铁面人残酷的微笑,人生,或者超越人生的话题和思索,往往就此展开.至于那书桌上的一本本书,多像级级通往光明之路的台阶.而经典的阅读,也就此展开.
⑩ 什么样的书才算是“经典”
满足具有通俗性、跨时代性、言近旨远启发教育性、涉及人类生活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读者众多的书才算是“经典”。
经典文学作品是最能代表这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精品与经典是有区别的,精品只是指作品的质量,而并不需要有经典所据有的其它特性,所在行业的精品,或者说是一个时期里的精品,具有代表性质和意义。
从价值定位看,经典必须成为民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如“孔孟老庄”之于中国文化及传统思想,伏羲周公文王之于最高哲学体系,沙翁之于英国和英国文学,普希金之于俄罗斯与俄罗斯文学,他们的经典都远远超越了个人意义,上升成为一个民族,甚至是全人类的共同经典。
(10)如何定义经典阅读扩展阅读:
现当代经典作品:
1、《穆斯林的葬礼》(霍达)爱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种族的,虽然在现实中经常会被扼杀,而正因为现实的残酷,才越发觉得这些东西的珍贵。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当她的爱情来临的时候,她的生命已经开始一点点的走向终点……
2、《长恨歌》(王安忆)上海都市爱情精神史,一个女人一生的情与爱,被时代的变迁和男人的轮换交错编织着。三个男人分别涤荡着她的少年、中年和老年,每个人都留下了承诺,但每个人走了都没有回来,而第一个给她照相的男人,一生陪伴和牵挂,却没有得到她,也没有得到她的心……
3、《平凡的世界》(路遥)它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悄无声息的改变着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在这平凡的世界里,那些绚丽的生命之花正在悄然地开放而并不为我们所知,平凡的世界令人感动,平凡的事和平凡的爱情,只要我们认真对待,积极对待,就不再平凡……
4、“三个城堡”——《边城》(沈从文)、《围城》(钱钟书)、《废都》(贾平凹)。